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9)
目的观察化痰逐瘀通脉颗粒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等。方法 64例辨证为痰瘀阻络证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化痰逐瘀通脉颗粒。比较2组在临床疗效、NIHSS评分、血脂、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在治疗60 d后,治疗组在总有效率、NIHS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3周后治疗组TCH、TG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3周后2组LDL、APT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化痰逐瘀通脉颗粒能延长APTT,降低TCH、TG和LDL,从而提高进展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凝血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3例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名诊断属风痰瘀阻证患者。按《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证候评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检测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研究中医证候与NDS及凝血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123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风证、痰证与NDS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 0 2、0.2 8 5,P分别为0.0 0 2、0.0 0 0);痰证、血瘀证与APTT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2 1 2-、0.1 8 4,P分别为0.0 0 4、0.031);余证候与NDS及凝血象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以风证、痰证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影响较大。痰证、瘀证与患者凝血功能密切相关,其分值可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观察治疗后7d、14d时临床疗效、NIHSS评分、mRS评分及ADL评分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50%,高于对照组的45.00%(P0.05)。治疗后14d治疗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根据年龄、发病时间和OCSP分型分组的两亚组间治疗后7d、14d时NIHSS评分、mRS评分、ADL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有无MCAS分组,治疗后14d,无MCAS组的NIHSS评分低于MCAS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MCAS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尤其对无MCAS患者更有优势,而与年龄、发病时间和OCSP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患者血脂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关系。方法对88例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患者(观察组)及68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分别进行血脂水平测定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健康组增高(P0.01)。观察组不同部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健康组增厚(P0.01)。健康组平均颈动脉斑块数目较观察组少(P0.01)。观察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低于健康组(P0.05,P0.01),阻力指数(RI)高于健康组(P0.01);观察组颈内动脉Vmin低于健康组(P0.01),RI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发生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加,其中约有75%的患者属于高同型半胱氨酸型。Hcy水平升高并伴有高血压是危险系数最高的,可使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的速度加快,所造成的风险比高Hcy血症和其他的危险因素共同发作的风险更高。随着中医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实验研究的开展,其疗效逐渐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现将国内近年来有关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医临床研究》2017,(22)
目的:探讨脑络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予NS 250ml加前列地尔10μg,静滴,l次/d;NS l00ml加胞二磷胆碱0.75g,静滴,l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络通胶囊,6粒,口服,2次/d,治疗21d为一个疗程。入院当天及治疗第7、14、21天测定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并检测血黏度及血清CRP、IL-1β、IL-6、TNF-α、s ICAM-1含量。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ADL评分,降低患者血黏度,降低患者血清CRP、IL-1β、IL-6、TNF-α、s ICAM-1水平,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络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一方面是降低患者血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另一方面是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8.
9.
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35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在7个临床试验中心筛选479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与试验组358例,分别给予血栓心脉宁胶囊和通络化痰胶囊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风病证候评分及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查为疗效评价指标,以一般生命体征、血、尿、便常规检查、心电图、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 472例完成了试验,其中对照组119例,试验组353例.对照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综合疗效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2.69%、71.43%,试验组为37.96%、84.7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25%、68.91%,试验组为50.99%、83.8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化痰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痰瘀阻络证可以较好地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改善中医证候,但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改善作用;该药安全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MRS)评价自拟痰瘀阻络方对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状态及脑梗死患者新发梗塞灶区酸中毒、能量代谢障碍改善情况的疗效。方法:符合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20例。观察对比患者治疗14天后颅内新发梗塞灶区和对侧镜像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乳酸(Lac)、肌酸(Cr)水平,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1天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病残程度分级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均<0.01);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提高(P均<0.05)。治疗第14天两组梗塞灶心、内侧区NAA/Cr水平均较外侧区、对侧镜像区降低(P均<0.05),两组间各兴趣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各兴趣区Lac/Cr水平均无明显异常(P>0.05),对照组患侧各兴趣区Lac/Cr水平均较健侧区显著升高(P均<0.01),两组间治疗组梗塞灶心和外侧区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研究发现梗塞灶心NAA/Cr水平与对应第14天NIHSS评分呈负向直线关系(r=-0.379,P<0.05),梗塞灶内侧区Lac/Cr水平与相应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记分亦均有一定的直线关系。结论:通过MRS检查分析发现痰瘀阻络方对脑部梗塞灶内酸中毒状态及能量代谢障碍具有改善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活动能力;脑组织NAA/Cr、Lac/Cr水平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存在一定直线关系,对判断临床预后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络证病机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冠心痛、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痰瘀阻络是本病的重要证型之一,研究其病机对准确辨证、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医学认为,心调节津液代谢,痰浊的产生与心密切相关,痰瘀互结是胸痹的致病原因和病理产物.现代医学认为,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和糖代谢障碍均与痰浊产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新疆冠心病秽浊痰阻证和非秽浊痰阻证患者血脂之间有无差别,及新疆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01~12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冠心病秽浊痰阻证患者120例,非秽浊痰阻证者107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09例,采用氧化酶法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采用选择性溶解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采用化学修饰酶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结果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非秽浊痰阻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TG 、HDL-C、LDL-C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与非秽浊痰阻证组比较,TG、HDL-C、LDL-C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组存在明显的异常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痰瘀阻络证3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加味化痰通络汤,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NIHSS评分、BI指数)、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BI等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P0.05)。采用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的高切、低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时应用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可显著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有利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的改善,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自拟通脑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2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通脑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通脑饮,分别于首诊日,治疗第7天、14天、21天观察中医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生活能力状态,并记录危险因素及血管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较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脑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脾肾两虚证、痰瘀阻络证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肾两虚证患者42例,痰瘀阻络证患者38例,湿热蕴阻证1例,阴虚热盛证1例。选取脾肾两虚证患者及痰瘀阻络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应用简易智能精神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间各指标水平。结果脾肾两虚证组与痰瘀阻络证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吸烟、血压、血脂、肝肾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痰瘀阻络证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明显高于脾肾两虚证组(P0.05),而MMSE评分明显低于脾肾两虚证组(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痰瘀阻络证患者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其与腹型肥胖、慢性高血糖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CVD)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我国脑血管病(其中约75%为脑梗死)每年新发病例150万,患病人数高达500万~600万,每年死亡者近100万。存活者之中约75%致残,其中40%重残。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发生的病机特点为风、火、痰、虚、瘀。大量的临床观察研究亦证实,痰瘀互阻,脉道不畅,气血运行不通,致清窍四肢百骸失养,发为中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脑梗死患者痰、瘀等实邪的生化物质基础和客观指标之一,且中风病以痰、瘀为病理基础者高血症又明显,而对血黏度影响较大的血浆黏度与脑梗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管腔狭窄、闭塞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人群的比例逐年升高,导致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比例增大。2013年6月-2013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采用痰瘀同治法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染色体12p13上的rs12425791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痰浊阻络证、阴虚血瘀证的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对148例广西汉族缺血性中风患者(痰浊阻络证67例、阴虚血瘀证81例)的rs12425791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定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在缺血性中风痰浊阻络证患者中,不同rs12425791基因型或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C、TG、LDL-C、HDL-C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在缺血性中风阴虚血瘀证患者中,不同rs12425791基因型或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C、TG、LDL-C、HDL-C水平也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s12425791多态性可能与缺血性中风痰浊阻络证、阴虚血瘀证患者的血脂代谢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医急症》2017,(8)
目的观察复元醒脑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处理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复元醒脑汤治疗,疗程为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风类症评分、D-二聚体检测、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值、最大血块强度MA、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D-二聚体、血栓弹力心电图(TEG)各指标、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元醒脑汤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复元醒脑汤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平衡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化痰消栓方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之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推广提供实践支持。方法:随机将60例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络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消栓方治疗。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化痰消栓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