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3-2014年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加强麻疹监测、消除麻疹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莞市2013-2014年麻疹监测系统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14年东莞市报告麻疹监测病例数1 211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946例(78.12%),临床诊断病例16例(1.32%),排除病例249例(20.56%)。48 h内完整调查率分别是98.89%和98.98%,血标本3 d内送达率分别是94.65%和94.89%,血清学检测结果7 d内报告率分别是97.11%和96.81%,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分别是98.69%和98.27%,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100%,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100%,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是1.53/10万和1.47/10万。 结论 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的监测指标略低,系统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建立历程,分析2004~2009年MSS运转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历史文件、技术方案并检索文献,对MSS的建立过程进行回顾。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4~2009年通过MSS上报的疑似麻疹病例个案数据库,评价MSS的主要运转指标。结果中国从1959年开始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NNDRS)报告各省麻疹监测汇总数据。1998年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麻疹监测方案,开始逐步建立MSS。2004年各省开始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麻疹病例个案信息。2009年修订了麻疹监测方案,并将麻疹个案监测信息报告功能与NNDRS合并,建立了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2004~2009年,全国通过MSS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596425例,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0.6/10万提高到2008年的2.6/10万;疑似麻疹病例48h内完整调查率从2004年的89.8%提高到2008年的97.6%;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从2004年的36.5%提高到2008年的66.7%。2009年全国排除麻疹报告发病率为1.2/10万,疑似麻疹病例48h内完整调查率为86.9%,散发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为70.1%,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7d内报告率为75.3%,386起麻疹爆发疫情中,354起(91.7%)经血清学确诊,92起(23.8%)采集了病原学标本。结论中国已建立了以个案为基础、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相结合的MSS,系统运转质量虽逐步提高,但部分主要监测指标尚未达到监测方案要求,需进一步提高MSS运转质量,以适应消除麻疹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12~2014年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的运转状况,为加强麻疹监测、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12~2014年通过MSS报告的疑似麻疹病例个案数据库,评价MSS的主要运转指标。结果全国2012年共报告疑似麻疹37 635例,其中6183例为麻疹(98.5%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排除麻疹31 452例;2013年共报告疑似麻疹78 387例,其中27 646例为麻疹(96.3%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排除麻疹50 741例;2014年共报告疑似麻疹127 522例,其中52 628例为麻疹(91.8%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排除麻疹74 894例。2009年以来MSS各项运转指标逐年提高,2012~2014年,全国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4/10万、3.74/10万、4.34/10万(2014年有24个省2/10万),疑似麻疹病例48小时内个案调查率分别为98.3%、98.5%、98.3%(所有省均80%),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 7天报告率分别为97.1%、97.5%、95.3%(2014年有29个省80%),散发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分别为97.3%、97.5%、96.5%(2014年有30个省80%)。2012~2014年,麻疹爆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均90%,但麻疹爆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仅从36.4%上升至78.3%。结论中国MSS运转良好,2009年以来各项监测指标均逐年提高。但各省MSS运转质量不均衡,需进一步提高MSS敏感性、特异性和及时性,以适应消除麻疹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漯河2013-2015年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的运转情况,为加强麻疹监测、降低麻疹发病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漯河市5个县(区)2013-2015年通过MSS报告的疑似麻疹病例专病系统数据,评价相关的运转指标。结果漯河市2013年共报告疑似麻疹65例,其中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8例,排除病例57例;2014年共报告疑似麻疹85例,其中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23例,排除病例62例;2015年共报告疑似麻疹111例,其中确诊麻疹12例,确诊风疹1例,排除病例98例。2013-2015年漯河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24/10万、2.44/10万、3.83/10万,疑似麻疹病例48h内个案调查率、散发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均为100.00%。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2013年7d内报告率为100.00%,2014、2015年4d内报告率分别为97.65%、98.20%。2013-2015年,漯河无麻疹暴发疫情。结论漯河MSS运转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要求,需进一步提高MSS敏感性、特异性和及时性以降低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拉萨市麻疹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提高麻疹监测工作质量。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 - 2017年拉萨市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 - 2017年共报告麻疹监测病例662例,其中麻疹确诊病例497例,排除165例(风疹15例),8月龄以上麻疹病例具有麻疹接种史仅占13.8%。2013 - 2017年以麻疹监测病例个案调查表为数据,48 h内完整调查率为91.0%~100.0%,麻疹监测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4 d内报告率为40.9%~72.6%,排除麻疹病例分别占麻疹监测病例的44.4%,34.9%,19.1%,33.3%,23.9%,散发麻疹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分别为98.1%~100.0%,无暴发疫情,麻疹监测工作逐年提高。2014 - 2017年麻疹监测信息系统中48 h内完整调查率仅为29.0~95.7%,检测结果7 d内报告率32.1%,61.3%,41.1%,43.1%。排除麻疹病例仅占监测病例的0~19.9%。血标本采集率为66.3~97.2%。48 h内录入个案率分别为19.4%,31.3%,5.0%,70.1%。结论 应加强预防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人群,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以适应消除麻疹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辽宁省鞍山市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鞍山市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鞍山市麻疹发病大幅度上升,报告麻疹489例,发病率为13.46/10万,比2013年上升了162倍,为8年来最高;3~6月为麻疹发病高峰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麻疹发病高发地区;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0~1岁、30~39岁和10~14岁人群;无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392例,占80.16%。2014年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26/10万,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为99.91%,血标本采集率为96.70%,血标本3日内送达率为99.35%,实验室检测结果 4日内报告率为98.25%。麻疹爆发疫情7起,实验室确诊率为100%,病原学标本采集率为85.71%。结论 2014年鞍山市麻疹防控形势严峻,疫情反弹明显;要实现消除麻疹,必须保证高质量的麻疹监测和疫情处置水平,同时增加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MCV接种频次,提高适龄儿童MCV接种率和及时率,适时开展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静海县2006年麻疹监测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对策和措施,加强麻疹防控.方法 对2006年静海县常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32例,发病率44.97/10万,其中流动人口病例占46.12%;实验室确诊病例占76.29%.病例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3~6月份病例占报告例数的96.98%,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及学龄期为主;有免疫史的15.95%,无免疫史的37.93%,未达到免疫月龄的28例;7天报告率99.57%;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81.90%.结论 为了更好地控制麻疹,应抓好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特别是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改善监测工作,提高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技术和采集率,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0年河南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并总结全省消除麻疹工作进展状况。方法对全省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消除麻疹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省2010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23.72/100万,较2009年下降75.70%,为历史最低水平。驻马店、南阳、信阳、洛阳、商丘5个地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58.71%。年龄别发病率以<1岁组最高(74.34/10万),其次是1岁组、2岁组、3岁组和4岁组。全省2010年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0.94/10万,疑似麻疹病例48 h内完整调查率89.08%,散发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75.67%,血清学检测结果 7日内报告率78.55%,麻疹爆发13起,其血清学确诊比例91.67%,采集病原学标本的起数占8.33%。结论全省消除麻疹取得显著进展,应继续做好麻疹减毒活疫苗常规免疫和重点地区集中查漏补种,切实提高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做好麻疹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的各项指标,以期掌握监测系统运转的整体情况。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0年青浦区麻疹疫情资料、麻疹病人个案资料和人口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青浦区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灵敏性、及时性和特异性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在2004-2010年间.青浦区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率及48h及时调查率均为100.00%,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98.40%。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7d内及时报告率达98.82%,麻疹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采集病原学标本的暴发疫情数占暴发疫情总起数的百分比均为100.00%。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2004--2010年7年间有3年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低于1/10万。结论青浦区麻疹监测系统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及时性和特异性均稳定在较高水平,但系统敏感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特别在发病率极低的情况下,系统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Surveillance System,MSS)的运转状况,为加强麻疹监测、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11年通过MSS上报的疑似麻疹病例个案数据库,评价MSS的主要运转指标。结果全国2011年共报告疑似麻疹34642例,其中9943例为麻疹,排除麻疹24692例,另有7例疑似麻疹分类待定。全国2011年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4/10万,有14个省(占45.2%)2/10万,42.0%的县(区、市、旗)1/10万。34642例疑似麻疹病例中,93.30%在报告后48h内进行个案调查(28个省80%);散发病例血标本采集率90.37%(28个省80%)。全国2011年共采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33362份,其中93.85%麻疹免疫球蛋白M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采血日期≤7d(28个省80%)。2011年共报告62起麻疹爆发疫情,其中98.38%为经实验室确诊,47起(75.81%)采集了病原学标本。结论中国MSS的特异性和及时性监测指标达到了卫生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但各省MSS运转质量不均衡,需进一步提高疑似麻疹病例监测敏感性,以适应消除麻疹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石狮市2005—2013年麻疹疫情和接种情况,评价防制措施效果。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常规免疫等措施进行评价。结果 2005—2013年全市累计发病213例,年均发病率4.23/10万;2010—2012年无病例,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集中于3~7月(78.4%),城区发病率较高;患者中散居儿童占56.8%,0~3岁占50.7%,流动人口占44.1%;6起暴发事件患者均为流动人口;0剂次免疫者占43.2%,免疫史不详占38.0%。疑似病例48h内完整调查率97.6%;血标本采集率88.5%,3d内送达率91.1%,7d内结果及时报告率94.0%。结论石狮市2005—2013年麻疹发病呈下降趋势,流动儿童为防控重点人群,监测质量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2.
林茜  孙楠  肖冰 《预防医学论坛》2014,(10):780-781,784
目的分析大连市2013年消除麻疹工作现状,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大连市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消除麻疹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大连市共报告麻疹病例2例,发病率为0.03/10万;监测疑似麻疹病例150例,48h完整调查率为99.33%,48h个案录入率97.33%,血标本3日内送达率、7日报告结果率血标本采集率均为100%;麻疹类疫苗常规2剂次报告接种率为99.98%。2008~2013年组织各类人群麻疹类疫苗群体性接种活动6次,合计实种1 283 953人,接种率为95.88%。结论继续巩固现阶段消除麻疹成果,规范实施常规免疫,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及补充免疫,提高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正确处理流动人口问题,做好接种证查验工作,提高群众预防接种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成都市近几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策略进行分析。方法 2009-2014年成都市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运转指标,麻疹发病情况以及采取的策略与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4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为51/10万,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儿童和≥15岁青壮年人群占68.00%;8月~15岁以下发病儿童存在适龄儿童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和免疫空白的问题。MSS各项指标中,除2009年外,2010-2014年疑似麻疹病例48 h内完整调查率、血标本采集率、血清学检测结果 7 d内报告率均90%,2013、2014连续两年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均2/10万。结论成都市MSS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麻疹发病降到较低水平,麻疹发病率与消除麻疹目标(低于1/10万)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薄弱人群和薄弱环节,还需要保持MSS运转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麻疹及时和全程接种率,开展流动儿童搜索和查漏补种,做好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加强医源性感染控制等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浙江省2009~2013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Report and Management System,MSIRMS)运转情况进行评价,为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浙江省2009~2013年MSIRMS统计的数据,评价主要监测指标。结果浙江省2009~2013年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均2/10万,48小时内个案完整调查率均90%,血清检测结果 7天内报告率均80%。散发疑似麻疹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从2009年的82%提高至2013年的99%。2009~2013年麻疹爆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均为100%,病原学标本采集率从2010年开始80%。结论浙江省从2011年起以设区的市或以县(市、区)为单位,MSIRMS的敏感性、及时性和特异性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消除麻疹的有关要求,要在保持MSIRMS高效运转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是今后消除麻疹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嘉兴市2009—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嘉兴市2009—2015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5年嘉兴市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 832例,其中麻疹809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2.65/10万,其中2009年发病率最高(4.90/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0.42/10万);报告排除病例951例,排除病例报告年均发生率为3.68/10万,各年度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生率均2/10万;报告麻疹暴发疫情17起(40例)。2009—2015年所有麻疹疑似病例48 h内完整调查率、标本采集率、3 d内标本送达率和7 d内结果报告率均在95.00%以上;除2009年外,各年度麻疹疑似病例48 h内完整调查率、标本采集率、3 d内标本送达率和7 d内结果报告率均在90.00%以上。流行特征分析表明,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3—5月,主要分布在0岁~和20~45岁年龄段,职业以散居儿童、农民、工人、民工、家务及待业为主。结论嘉兴市麻疹监测各项工作运转良好,应继续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1998~2001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省1998~2001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951例,采集血清标本516例,标本采集率17.49%,标本合格率、及时送达率、结果及时反馈率分别为40.89%、50.39%、68.02%.麻疹监测系统以监测麻疹爆发病例为主,1998~2001年共监测麻疹爆发28起,370例疑似麻疹病例.病例年龄5~15岁,分布在人口流动性大的沿海地区,3~5月为发病高峰.28起爆发中,有10起经实验室确诊为麻疹爆发,5起为风疹爆发,6起为麻疹、风疹同时爆发,7起未确诊.516例标本检测结果表明,出疹后8~14d采集的标本,阳性检出率最高.结果提示要进一步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加强流行病学医师与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合作,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及其它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临沂市1999~2004年麻疹监测与控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临沂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方法对1999~2004年麻疹监测和预防接种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临沂市1999~2004年共报告疑似麻疹1 010例,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883例)多14.38%,其中诊断麻疹804例。麻疹发病有明显春末夏初季节高峰。疑似麻疹病例的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合格血清标本采集率分别为96.42%、90.56%、44.16%。1999~2004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的报告接种率均>90%。结论接种MV是控制麻疹的基础,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价贵州省麻疹监测系统2005-2012年运转情况。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05-2012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麻疹监测系统自2005年开始规范运转,2005-2009年监测系统疑似病例报告率明显高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率(P=0.000),但监测敏感性较消除麻疹的要求仍显不足。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血标本采集率从84.02%提高到99.88%,麻疹确诊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比例从52.88%提高到100%。各项监测工作完成时间缩短,24h内完成比例提高,监测系统及时性得到提高。结论贵州省已建立规范的以个案为基础的麻疹监测,且监测系统保持高质量运转,但监测系统敏感性需进一步提高,以达到消除麻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浙江省嘉兴市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的运转情况,为评价麻疹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嘉兴市7个县(市、区)在2009-2013年通过MSS上报的疑似麻疹病例个案数据库,评价MSS主要运转指标。结果:2009-2013年嘉兴市通过MSS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 317例,其中确诊麻疹病例401例,排除麻疹916例。48h完整调查率均>95%;实验室结果7d内及时报告率逐年上升,2009年最低(86.71%),2011年后维持在100%。第一份血标本采集率均>90%;第二份血标本采集率从11.71%上升至100%,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均>2/10万,其中2012年高达6.06/10万。结论:嘉兴市MSS的特异性和及时性监测指标良好,但敏感性监测指标过于敏感,需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对麻疹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消除麻疹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2—2011年菏泽市牡丹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消除阶段的防控策略。方法 2002—2011年牡丹区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61例,麻疹监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麻疹监测专报系统,个案资料来源于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及主动监测记录,血清标本检验结果来源于菏泽市麻疹实验室。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1年牡丹区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61例,2008年发病率最高,占12.43/10万。2—6月为麻疹发病高峰,占80.48%;11—12月发病率最低,占1.30%。2002—2011年麻疹发病据前3位的分别是东城办事处、北城办事处、南城办事处。<3岁发病最多占51.84%;≥15岁病例中,以20~30岁发病最多占17.79%。有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占6.29%,无免疫史占27.11%,免疫史不详占66.59%。2002—2011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17例,实验室确诊131例,临床确诊330例,排除56例。发病<3 d就诊率为10.44%,3~7 d就诊率为86.65%。到村、乡、区、市级医疗机构初诊构成比分别为3.68%、4.84%、6.77%、84.72%。报告后48 h及时调查率为98.84%。标本采集率为36.17%,阳性率为70.05%。结论消除麻疹的首要策略是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减少麻疹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