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常州市农田土壤铅、镉、铬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方法于2013—2015年,采集常州市160块农田土壤样本并检测重金属铅、镉、铬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在160件农田土壤样品中,铅、铬的含量均合格;镉含量的超标率为8.75%(14/160)。铅、铬的土壤污染程度为无污染或轻度污染,4件土壤镉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1件土壤镉污染程度为强污染。仅1件土壤综合潜在生态危害为强,其余土壤综合潜在生态危害为轻微。结论常州市部分农田土壤存在镉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经呼吸途径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方法于2014年抽取河北省12个市675个乡镇采集2 700份农田土壤样品并检测铅、镉、铬含量,按照美国环保署(EPA)推荐方法,评价重金属经呼吸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 2 700份样本中铅、镉、铬含量中位数分别为15.8、0.1、35.01 mg/kg,铅、铬含量未超标,镉超标率为13.74%(317/2 700);重金属对不同人群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均为铬铅镉,同一种重金属对人群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均为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均1。重金属对不同人群产生的致癌风险均为铬镉,同一种重金属对人群产生的致癌风险均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儿童,均10~(-4)。结论本次调查的河北省部分农田土壤受到镉污染,3种重金属经呼吸途径产生的非致癌风险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镉尚未造成致癌风险,铬的致癌风险尚可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烟台市农村环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使用现有的风险评估方法对被调查地区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为土壤污染防控提供依据和支持。方法 2014—2017年按照《国家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方案》要求,每年随机抽取烟台市4个县市区20个乡镇80个行政村作为监测采样点。共采集样品320份,测定土壤中的重金属铅、镉和铬,并按照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评价重金属超标情况,应用地积累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农村土壤综合质量状况。结果 320份土壤样品中,土壤中铅、镉和铬中位数分别为23.78、0.22和63.89 mg/kg,镉超标率为22.81%。铅和铬元素的地积累指数均属于无风险范围,镉元素属于中度污染程度;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铅和铬元素均属于无风险范围(指数均小于40),镉元素属于中度风险范畴,潜在生态综合污染指数63.02,表明土壤受到轻度生态危害。结论烟台市部分地区农村土壤受到轻度生态危害,镉元素为中度风险,应加强相关方面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农田土壤中铅、镉、铬等重金属环境污染情况,并进行相关风险评估,为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8—10月在广东省东部、西部、北部、南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共抽取480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采集土壤样品1份,检测铅、镉、铬等重金属含量,基于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法、经典"四步法"开展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480份农田土壤中铅、镉、铬的浓度分别为:(47.27±46.30)、(0.27±0.74)、(49.30±46.12)mg/kg,超标点位率分别为0.42%(2/480)、18.13%(87/480)、3.75%(18/480),超背景值点位率分别为58.33%(280/480)、86.88%(417/480)、35.42%(170/480)。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多数处于中等以上的风险状态,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镉铅铬。三种重金属各种途径下儿童慢性非致癌风险均大于成人,但对儿童、成人均不存在显著的非致癌健康影响和非致癌健康总风险;重金属镉的致癌风险未超过10~(-6)~10~(-4),尚不具有致癌健康风险。结论广东省不同地区农田土壤铅、镉、铬等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多处于中等风险以上水平,尚不具有非致癌健康风险和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现状,评价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全省范围抽取2 700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选择农田土壤采集1份样品,共2 700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样品中铅、镉、铬含量;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重金属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 2700份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为铬(35.01mg/kg)、铅(15.8 mg/kg)、镉(0.1 mg/kg);铅、铬浓度范围分别为0.1~170.6和2.24~140 mg/kg,含量均未超标;镉浓度范围为0.01~10.71 mg/kg,13.74%的样品镉含量超出国家二级标准;镉富集系数最大,为1.33;E市铅、镉和L市铬含量最高,分别为28.8、0.34、76.14 mg/kg;重金属对成人、儿童产生的年均超额危险度由高到低均依次为铬(1.42×10~(-8)、1.42×10~(-8))、镉(0.83×10~(-8)、1.40×10~(-8))、铅(0.92×10~(-10)、8.06×10~(-10)),对儿童产生的年均超额危险度之和(2.91×10~(-8))高于成人(2.83×10~(-8));铅、镉对成人、儿童产生的年均超额危险度地区分布一致,不同市土壤中铬对成人、儿童产生的年均超额危险度一致,均为1.42×10~(-8),均低于可接受水平(10~(-6))。结论河北省农田土壤铅、铬含量和86.26%样品中镉含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E、F、H、K和L市农田土壤面临铅、铬污染,已受到镉污染;重金属对儿童产生的健康风险比成人大;铬是该省土壤产生健康危害的主要污染物,应为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14年在全省范围采集2 700份农田土壤样本,检测其中铅、镉、铬含量,运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铅、镉、铬平均含量依次为18.52、0.4、39.63 mg/kg;13.74%的样本镉含量超出国家二级标准,铅、铬含量均未超标;重金属通过皮肤接触产生的非致癌风险为1.7×10-6~8.25×10-4,大小依次为铬铅镉,均低于非致癌风险阈值1;镉、铬致癌风险为4.40×10-9~4.34×10-5,在可接受水平内(10-6~10-4);镉造成的成人预期寿命损失为0.03~1.17 min,铬为29.22~269.77 min。结论河北省部分农田土壤已受到镉污染,重金属经皮肤接触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7.
于洋  郑浩  费娟  周连  丁震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6):682-684
目的 评价江苏省农村土壤中重金属铅(Pb)、镉(Cd)、铬(Cr)污染情况及潜在风险.方法 按分层单纯随机抽样方法,2019年从全省抽取520个行政村,每个村采集村中农田土壤1份,检测土壤中铅、镉、铬含量,并运用3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共采集土壤样品520份,铅和镉超标率分别为0.01%、0.02%,铬没有超标样.单项污染指数法(Pi)提示,铅重污染(Pi=4.62)1份,轻污染2份(Pi=1.11、1.50);镉重污染2份(Pi=7.10、3.37),中度污染1份(Pi=2.47),轻污染7份(Pi=1.05~1.73);铬为未受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P综合)结果显示,2个项目县为重度污染(P综合=3.29、5.04),5个项目县为尚清洁(P综合=0.70~0.99).重度污染均分布在土壤pH≤5.5和GDP高区间和中区间.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显示,土样镉潜在生态风险为1份很强(Ei=213.00),1份强(Ei=101.00),4份中等(Ei=41.00~74.00);RI值显示,3个项目县潜在生态风险为强,17个项目县为中等;所有土样铅、铬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结论 江苏省农村土壤重金属状况总体较好,但仍有污染较重或潜在风险较强地区,需要引起重视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苏州市吴江区农村土壤中铅、镉、铬的污染状况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方法自2011-2016年,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随机抽取8个乡镇120个行政村,采集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土壤中铅、铬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含量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运用单因素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120份样品中,土壤铅、铬(铬共采集60份)含量均未超标,土壤镉有22份样品含量超标,超标率为18.3%;内梅罗指数综合评价,16.7%左右的行政村达到重金属污染警戒限,9.2%左右的行政村存在重金属轻度污染;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本区各地土壤均属低生态危害。结论苏州市吴江区部分地区农村土壤受到轻度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污染。  相似文献   

9.
王娟  姜玮  冯慧  高文瑞  周杰  陆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13):1657-1660+1664
目的 监测安康市农田土壤铅、镉、铬、砷、汞污染现状,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以保护群众身体健康,为制订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依据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对农村土壤监测的要求,于2017年—2021年每年选取2个~4个县监测,5年覆盖完该市九县一区,不同年份重复县区的检测以最近年限检测结果为依据,共10个区域采样,每个点分别采集20份,共200份土壤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法检测,运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 土壤中铅、镉、铬、砷、汞平均含量分别为21.00 mg/kg、0.39 mg/kg、21.98 mg/kg、4.95 mg/kg、0.057 mg/kg。结论 安康市各县区农田土壤铅、砷、铬基本没有污染,镉和汞有不同程度污染,其中镉重度污染。安康市的农田土壤存在中度的潜在生态风险,主要贡献为镉元素。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土壤重金属的监管和监测,尤其是镉,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某河流域典型地区280份农田土壤中铅、镉和铬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方法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河流域典型农村地区,随机采集280份农田土壤样本。基于单因素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和USEPA健康风险模型,开展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该河流域典型地区农田土壤中铅、镉、铬的含量分别为26.10、0.16和64.97 mg/kg。3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镉铬铅,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43,表示农田土壤整体水平安全清洁。镉和铬的致癌风险低于最大可接受致癌风险值10~(-6)。铅、镉、铬产生的非致癌风险低于风险阈值1。结论从整体上评价,该河流域典型地区农田土壤清洁安全,健康风险可接受。少数地区农田有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镉的致癌风险需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云南省玉溪市2017年农田土壤铅、镉、铬3种重金属元素检测结果和指标的相关性,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农田作物重金属含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溪市3个县区,15个乡镇60个行政村农田,按照"梅花形"布点采集农田表层土壤60份,测定土壤重金属铅、镉、铬含量,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 60份农田土壤铅、镉、铬的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镉和铬符合国家一级土壤标准,铅含量符合国家二级土壤质量标准。铅、铬含量不同地区分布有显著性差异。指标之间有相关性,同源性较强,受土壤自然影响大。结论玉溪市农田土壤质量较乐观,后续研究可从当地蔬菜、水果重金属含量检测入手。  相似文献   

12.
兰州百合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种植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风险。方法于2013—2015年春季采集兰州百合种植土壤65份样品,测定砷(As)、铅(Pb)、镉(Cd)、铬(Cr)、汞(Hg)的含量,以NY/T 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并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百合种植土壤重金属Cd、Cr、Pb、As、Hg含量分别为0.18~0.34、32.52~63.74、22.61~35.78、9.3~13.13、0.024~0.08 mg/kg。其中Cd、Pb和Hg分别为甘肃省土壤背景值的2.76、1.25和2.65倍,Cr和As未超出背景值,百合种植土壤质量符合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百合种植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风险依次为CdAsHgPbCr,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32.55,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为低等。结论本次调查的百合种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相对较低,但需重点防范Cd、Pb和Hg的蓄积和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湖北省400份农田土壤状况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为今后湖北省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和健康风险防范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污染指数法、生态及健康风险评价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湖北省土壤铅、镉和铬3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大小为Cd>Cr>Pb,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有9份土壤存在中及重度危险,整体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11.31,属于轻微生态污染,儿童和成人总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镉的致癌风险指数低于10~(-6)。结论本次调查的湖北省农田土壤整体评价在清洁水平范围内,符合农用地土壤标准,且3种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次调查评估还存在不少局限性,重金属污染的源头及其风险评估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湖北省400份农田土壤状况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为今后湖北省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和健康风险防范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污染指数法、生态及健康风险评价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湖北省土壤铅、镉和铬3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大小为CdCrPb,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有9份土壤存在中及重度危险,整体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11.31,属于轻微生态污染,儿童和成人总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镉的致癌风险指数低于10~(-6)。结论本次调查的湖北省农田土壤整体评价在清洁水平范围内,符合农用地土壤标准,且3种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次调查评估还存在不少局限性,重金属污染的源头及其风险评估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珠江广州段鸦岗断面底泥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镉、铬、铜、铅在珠江广州段的环境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06年4月在珠江广州段鸦岗断面采集了表层底泥,测定了该断面底泥中的重金属镉、铬、铜、铅的含量,并采用Tessier形态分类法对镉、铬、铜、铅在底泥中的存在形态进行了提取和测定。结果该断面底泥中镉、铬、铜、铅含量分别为2.29、217.97、320.60和124.44 mg/kg,均高于全国湖泊底泥的平均值,分别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的57.25,6.26倍,28.63倍,4.31倍。其中,镉以可交换态为主,占总量比例为55.02%;铬以铁锰态为主,占总量的58.55%;铜以有机态为主,占总量的48.69%;铅以铁 ̄锰态和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比例分别32.52%和38.77%。结论依据瑞典学者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断面底泥中的镉、铬、铜、铅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表明镉潜在生态危害强,铬、铅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铜的潜在生态危害中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监测许昌市农村土壤中铅、镉和铬含量,评价农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为相关监督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论证。方法 根据河南省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要求,2017-2021年每年在许昌市长葛市和襄城县分别选择5个乡镇的4个村,共40个行政村作为采样监测点,对土壤中重金属铅、镉和铬进行检测,采用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 2017-2021年共检测样本200份,铅、镉和铬含量范围分别为:16.8~93.5、0.050~1.590、36.4~95.8 mg/kg。其中铅、铬的含量小于国家限量标准,镉含量有10份样品超标,超标率为5.0%。不同年度间铬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92,P<0.05)。结论 2017-2021年许昌市两个监测县(市)土壤均未受到重金属铅、铬的污然染,但部分地区存在镉污染,应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指标镉的监测,减少土壤镉超标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危害。  相似文献   

17.
A、B两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A、B两污灌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镉(Cd)、铬(Cr)、铜(Cd)、镍(Ni)、锌(Zn)、铅(Pb)含量调查与分析,评价其污染程度,了解其重金属污染现状. [方法]土壤样品经王水+HCLO4消化彻底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重金属含量,并采用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A区域土壤的Cd、Cu、Pb、Zn含量超标;B区域土壤的Cd、Zn含量超标. [结论]A、B两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均为重度污染(P>3),土壤受污染已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金属污染防控区农田土壤中铬污染程度,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在污染区和对照区采集土壤56份,测定铬含量,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其对土壤的污染程度。结果重金属污染区农田土壤中铬平均含量为58.81 mg/kg,含量范围为42~91.25 mg/kg。没有样品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但有14.29%的样品超出研究区的背景值(68.3 mg/kg)。污染区与对照区农田土壤中铬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区域铬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分别为0.56~1.22和0.54~0.65,均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结论该县污染区农田土壤受到了铬污染,属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清远市区菜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方法对清远市区113个主要菜地的土壤进行取样,样品湿式消解法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对铅、镉、铜和铬4种元素进行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清远市区菜地土壤主要污染是镉和铜,超标率分别是18.6%和6.2%,铅和铬没有超标。铜为轻度污染,镉为重度污染。113个菜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在0.18~4.33之间,有11.5%的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大于1。结论清远市区部分菜地中土壤已受重金属污染,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我国中东部局部地区农田土壤中铅、镉和六价铬的健康风险。方法于2018年,在我国中东部局部地区中随机抽取了112个县(区)377个行政村,在每个行政村采集1份村民居住地生活周边的农田土壤样品,检测铅、镉、总铬的含量。采用我国推荐的土壤中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人群暴露参数计算镉和六价铬的致癌风险和铅、镉和六价铬的非致癌健康风险。结果农村居民生活周边农田土壤样品中铅、镉、总铬的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23.40、0.14和63.00 mg/kg。镉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13×10~(-9)和5.23×10~(-10);六价铬成人和儿童致癌风险分别为4.41×10~(-5)和4.57×10~(-5),均未超过可接受风险的上限。铅、镉和六价铬主要经口摄入暴露,非致癌性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HICr(1.66)HIPb(1.01)HICd(1.10×10~(-2)),前两者略大于非致癌风险阈值1。结论本研究区域农田存在局部的铅、镉和铬的土壤环境污染。土壤中的镉不会给人体带来健康危害。六价铬的致癌风险尚可接受。六价铬和铅引起的非致癌风险需引起重视,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