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预后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进行PCI治疗的2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收集PCI术后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5.0%(67/268),主要以不稳定性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为主。预后不良组≥70岁、有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病变血管≥3支、心功能分级≥Ⅲ级及支架安装数≤1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大于预后良好组,血清hs-CRP、cTnI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3.532,95%CI:2.396~4.669)、高脂血症(OR=2.959,95%CI:2.052~3.867)、心功能分级≥Ⅲ级(OR=4.870,95%CI:3.509~6.230)、支架安装≤1个(OR=3.931,95%CI:2.810~5.053)、hs-CRP(OR=2.527,95%CI:1.629~3.425)及cTnI(OR=5.181,95%CI:3.638~6.724)均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后,其近期预后效果较差;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早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6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初次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东直门中医院、沧州市中心医院和洛阳市中心医院4家医院接受PCI治疗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死亡率以及影响死亡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随访患者3 511人(85.4%),PCI术后死亡率是4.6%(161/3 5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86,95%CI:1.059~1.113,P<0.001)、糖尿病(HR=1.807,95%CI:1.205~2.709,P=0.004)、吸烟(HR=1.873,95%CI:1.205~2.709,P=0.002)、贫血(HR=1.909,95%CI:1.266~2.879,P=0.002)、左心射血分数<50%(HR=2.546,95%CI:1.558~4.162,P<0.001)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时间<1年(HR=0.029,95%CI:0.013~0.067,P<0.001)与患者PCI术后死亡率相关。结论 年龄、糖尿病、吸烟、贫血、心功能不良和DAPT时间<1年是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应该给予重视和合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中青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社会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医院行PCI的98例中青年CHD患者,依据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为正常组和缺陷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中青年CHD患者PCI术后社会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98例中青年CHD患者中,PCI术后共有35例(35.71%)出现社会功能缺陷;缺陷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3 000元、无医疗保险、伴糖尿病、发生过AMI的比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3 000元、无医疗保险、伴糖尿病、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AMI)均是影响中青年CHD患者PCI术后社会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月收入<3 000元、无医疗保险、伴糖尿病、发生过AMI均是影响中青年CHD患者PCI术后社会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患者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21)
目的探究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肺部感染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将102例PCI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另择100例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qSOFA)评分等资料,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随访记录28 d存活情况。结果共分离出128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48.44%),革兰阳性菌56株(43.75%),真菌10株(7.81%);感染组血清PCT水平、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组各指标高于存活组(P0.05);合并糖尿病、吸烟史、高PCT水平、高APACHEⅡ评分、高qSOFA评分是肺部感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示,血清PCT、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9、0.853、0.829;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分别联合血清PCT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AUC分别为0.858、0.884、0.898。结论老年冠心病PCI术肺部感染患者可伴有血清PCT、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的升高,两两联合或多者联合对预后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Fas的改变以及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24例(老年PCI组),根据6个月后回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又分为再狭窄组(9例)和非再狭窄组(15例);选择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非老年患者28例(非老年PCI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浆sFas水平。结果非老年和老年PCI组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浆sFas水平明显增高,且以老年组尤为明显;再狭窄组的血浆sFas水平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sFas水平明显增高;并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进一步增高,且以老年人显著;再狭窄组高于非再狭窄组。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更应强调调脂、抗炎及稳定宽块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健康赋权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于医院行PCI的CHD患者82例,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中文版患者感知赋权量表(PPES)评估患者健康赋权水平,并以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经评估,82例CHD患者PCI后PPES评分为(32.12±4.28)分;心功能Ⅲ~Ⅳ级、小学及以下文化、独居、消极应对方式的CHD患者PCI术后PPES评分低于心功能Ⅰ~Ⅱ级、初中及以上文化、非独居、积极应对方式的CH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资料特征CHD患者PCI术后PP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应对方式为CHD患者PCI术后健康赋权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HD患者PCI术后健康赋权水平较低,可能受心功能、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应对方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血运重建与否患者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2006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介入中心PCI术后,通过电话、再住院及门诊成功随访的250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分为PCI完全血运重建组(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114例和非完全血运重建组(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136例,记录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分型、PCI术相关参数。远期生存用Kaplan-Meier分析及Log-rank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基线除心血管病家族史(CR低于IR)外,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分型及PCI术参数中,CR组复杂病变、SYNTAX评分、植入支架平均直径及长度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终点:总MACE、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CR低于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VR/TLR及死亡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终点CR低于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提示CR平均生存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高于IR,累计危险函数CR曲线低于IR(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经校正后示日吸烟数(P0.05)及左室收缩末直径(LVSD)(P0.05)为MACE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PCI完全血运重建可显著改善远期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提示实践中尽可能实现CR,减少吸烟数量及关注LVSD变化将对PCI术后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来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5例,有5例失访,最终纳入120例。收集并整理其病历资料和术后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或定期复查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生活方式、抑郁评价和生存资料。结果:有高血压病史、运动量〈30 min/d、有糖尿病史、抑郁程度较重的患者1年复发率高(P〈0.05);有高血压病史、运动〈30 min/d、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危险程度最大(OR=3.575,95%CI=1.446~8.842),其他三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运动〈30 min/d(OR=3.347,95%CI=1.424~7.866)、重度抑郁(OR=2.824,95%CI=1.578~5.054)、有糖尿病史(OR=2.356,95%CI=1.246~4.455)。结论:有高血压病史、运动〈30min/d、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对1 42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I LOVE IT 2的老年亚组分析,其中老年女性患者583例,老年男性患者840例。主要终点为靶血管失败(TLF),定义为心性死亡、心肌梗死或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2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TLF发生率分别为老年女性组6.35%,老年男性组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女性患者发生BARC出血(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BARC)(1~5级)的风险较老年男性患者显著增高(7.72%vs 4.52%;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老年女性是PCI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4,95%CI:1.19~2.84,P=0.006)。结论 老年女性与老年男性相比,PCI术后TLF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出血风险显著高于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影响。方法 6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在冠状动脉造影时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分为支架组(n = 400)和非支架组(n = 200),400例支架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接受心理干预治疗进一步随机分成干预组(n = 200)和非干预组(n = 200)。患者入院后1 d、PCI治疗后1 d、出院时分别采用焦虑自我量表和抑郁自我量表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不同时间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3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血红蛋白含量、总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入院后1 d,3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CI治疗后 1 d,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支架组(均P < 0.05),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t = 11.21,P < 0.01;t = 9.96,P < 0.01)和抑郁评分(t = 8.56,P < 0.01;t = 6.73,P < 0.01)均显著高于入院后1 d。出院时,3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出院时焦虑(t = 21.57,P < 0.01;t = 15.77,P < 0.01)和抑郁评分(t = 24.33,P < 0.01;t = 15.01,P < 0.01)均显著低于PCI治疗后 1 d,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均P < 0.05)。结论 PCI治疗会加重冠心病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状态,而心理干预治疗可减轻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CA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分析本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CAD患者136例。对老年组(70岁以上)与同期非老年组(70岁以下)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手术效果、并发症情况及长期疗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在治疗老年CAD患者群体上效果显著,且手术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120例,对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影响治疗的因素.结果:全部患者的血管阻塞情况较治疗前有显著好转,手术成功率达79.17%,并发症发生率为8.33%,经观察发现,影响治疗的因素有年龄、既往病史.结论: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显著,但在治疗前应充分评估患者既往病史等相关因素,以决定是否进行该项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6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介入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血管病变以多支病变居多,而对照组以单支病变居多,两组手术即刻成功率基本一致,但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病例、置入支架病例以及死亡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确切,但老年患者病变复杂且多为多支病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血运重建程度对人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97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PCI术后患者的资料,按照血运重建程度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54例)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倾向评分匹配校正基线资料后,通过随访了解远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多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完全血运重建组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组EuroSCORE、Gensini积分、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和3支病变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不完全血运重建组全因死亡率高于完全血运重建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完全血运重建组累积生存率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两组远期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完全血运重建可以降低远期死亡率,尤其是PCI术后2年完全血运重建获益显著。因此,应尽量实现完全血运重建,以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普适性量表-医学结局研究简短量表(SF-8)和冠心病专用量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PCI治疗成功病例171例和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98例为对象,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在入院前1天、出院后第1天以及患者出院后第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PCI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出院后6个月〉出院前〉入院前(P〈0.05);药物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出院后6个月〉出院前〉入院前(P〈0.05);PCI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幅度高于药物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幅度。结论PCI手术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近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于医院行PCI的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PCI后患者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影响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AMI患者,行PCI后发生心力衰竭34例(28.33%);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0~1级、空腹血糖(FBG)≥7.0 mmol/L占比均高于无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心律失常、术后TIMI心肌灌注0~1级、FBG≥7.0 mmol/L是A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经分析,恶性心律失常、术后TIMI心肌灌注0~1级、FBG≥7.0 mmol/L是A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相关干预方案,以预防PCI后心力衰竭的发生,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该院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56例,所有患者中术前采用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者103例,无论患者的哪支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大于50%则可确诊为冠心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治疗,采取术后护理及随访,详细记录并分析其治疗结果、各种不良反应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153例,占98.1%。包括行支架植入术148例,植入率为94.9%。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手术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术后出现血肿5例,8例并发迷走神经反射,3例并发假性动脉瘤。术后随访3年,复发2例。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手术创伤小,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年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现状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初次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接受随访的1 203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术后1年抗血小板治疗用药情况、影响因素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1年,服用抗血小板治疗完全依从的患者有599名(49.8%),101名(8.4%)患者则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大多数患者停药是自认为没必要和害怕副作用。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与年龄(OR=1.027,95%CI:1.005~1.048)、受教育程度(OR=4.206,95%CI:1.064~16.625)和合并疾病数量相关(OR=0.653,95%CI:0.450~0.947)。术后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与PCI术后发生MACE相关(OR=0.203,95%CI:0.117~0.354)。结论 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不良,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年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现状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初次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接受随访的1203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术后1年抗血小板治疗用药情况、影响因素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1年,服用抗血小板治疗完全依从的患者有599名(49.8%),101名(8.4%)患者则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大多数患者停药是自认为没必要和害怕副作用。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与年龄(OR=1.027,95%C/:1.005~1.048)、受教育程度(OR=4.206,95%C/:1.064~16.625)和合并疾病数量相关(OR=0.653,95%CI:O.450~0.947)。术后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与PCI术后发生MACE相关(OR=0.203,95%C/:0.117—0.354)。结论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不良,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是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