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纳入关节镜下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结果术前两组间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以减轻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现代康复方案争论较多的是,术后是否立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本文探讨了中医特色康复方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早期介入的优势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早期中医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观察组术后进行早期中医结合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术后仅予以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程度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稳定性治疗前后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于第1、2、4周膝功能疼痛、膝关节围度、关节活动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应用中医药结合康复训练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46例,均取同侧半腱肌、股薄肌进行韧带重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口服。2组患者其余治疗原则相同。观察并记录术后2周、4周、6周2组患者Lysholm评分,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第2周、第4周、第6周后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桃红四物汤能够显著改善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促进膝关节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红花通络散熏洗治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规范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于术后2周开始对患侧膝关节中药薰洗。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10周、12周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周、12周ROM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Lysholm各项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通络散熏洗能有效改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关节僵硬,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洗、手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洗、手法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周径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周径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洗、手法康复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腘肌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腘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膝关节屈曲主动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LKS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膝关节屈曲主动ROM和LKSS均升高,治疗8周后较治疗4周后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膝关节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膝关节VAS评分较治疗4周后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腘肌训练运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有助于增加膝关节屈曲主动活动度、缓解疼痛以及改善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中医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病程分层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在关节镜下应用Tightrope钢板技术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术后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口服等常规对症支持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同时应用骨炎膏涂擦患肢。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进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周时,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疼痛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口服配合骨炎膏外用疗效优于单纯传统治疗,可改善术后疼痛,促进患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的中医特色护理的要点和优势。方法对3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术后进行中医特色护理并观察效果。结果中医特色护理组患者术后较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肿胀疼痛的效果更明显,半年后随访,患者关节活动度满意。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中医特色方法进行膝关节肿胀和疼痛消除的护理,对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7月~2014年6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患者53例,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制定系统的术后康复训练计划。结果:通过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本组53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恢复效果。结论: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是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影像学检查以及康复训练配合中药热敷的功能恢复。方法:将。3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计划,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的第3周开始加中药热敷,并于术后6、12、24周及Lysholm评分。结果: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加中药热敷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O.05)。结论:中药热敷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减轻疼痛与肿胀。促进术后患臻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熏浴结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观察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与中药熏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RO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常规康复可改善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且中药熏浴治疗与常规康复及关节松动技术联合治疗的康复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保残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康复训练方,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疗法。术后3、6、12个月时测定2组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结果:Lysholm评分治疗3个月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膝情况术后3个月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康复方法与中医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模式对于ACL保残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郑锋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49-15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2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下进行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心理疏导,增强治疗信心;术后注意一般护理及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直到出院后一直坚持。结果:通过良好的护理及正确的康复训练,患者术后复查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是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为30例。对照组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并在术后常规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配合康复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2组疗效,术前、术后2周、术后1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VAS评分。结果 试验组术后2周、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术后服用血府逐瘀汤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并能够加快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即开始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及其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ACL损伤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得情况,其中治疗组37例,观察组36例。两组患者术前进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在全麻下行ACL重建术后第2天即进行规范化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术后2周拆线后加中药熏洗治疗。结果:7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6个月,平均9.1个月。随访患者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均为阴性。治疗组膝关节范围为0100140°,观察组膝关节活动范围为05105137°。治疗组Lysholm评分术后末次随访为92.3±3.1,优为32例(90分),良为2例(7590分);观察组Lysholm评分术后末次随访为90.9±4.1,优为28例(90分),良为4例(7590分)。两组膝关节功能均提高明显。结论: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即进行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配合熏洗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中药熏洗配合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入中药熏洗。结果:80例患者中,加入中药熏洗的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减轻疼痛与肿胀,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训练方案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采用Lysholm评分、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问卷评分、髌骨上10cm双侧大腿周径差值等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问卷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髌骨上10cm双侧大腿周径差值低于术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加速康复训练方案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王锦 《新中医》2020,52(8):145-147
目的:分析穴位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实施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穴位针刺康复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4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情况[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差值关节位置觉(JPS)]以及术后4个月生活质量[健康状态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术后4个月,2组患者HS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患者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个月,2组患者膝关节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屈曲角度下的JPS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个月,试验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总体健康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实施穴位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骨折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与中医针灸联合模式的术后功能障碍康复效果。方法: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0例胫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行早期康复训练与中医针灸联合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康复效果。结果:术后首周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 %低于对照组的25.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94.29 %高于对照组的7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折术后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与中医针灸联合模式可有效改善其术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