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张仲景《伤寒论》中含龙骨、牡蛎的条文及方药进行分析,总结《伤寒论》中龙骨、牡蛎的使用特点,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揭示张仲景辨证组方中龙骨、牡蛎的配伍特点。张仲景方中配伍牡蛎时多用之除胸胁痞结,方中牡蛎、龙骨合用则解烦躁惊狂,在历代本草之记载及现今医家之经验来看,二药主要功用与仲景基本一致,且对应用范围大有扩展,内、外、妇、儿各科均可随证而用之。  相似文献   

2.
温潜法,是指温阳药与潜镇药同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常将温阳的附子、肉桂、桂枝与潜镇的龙骨、牡蛎、龟版、鳖甲、磁石等药组方,具有引火归原、导龙入海的作用,以治疗阳浮于上、上盛下虚之病症。温潜配伍之法,可上溯至张仲景。《伤寒论》第118条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使用温阳药加重镇安神之品。清代郑钦安、近代祝味菊发展了温潜法治法和方药。现代李可老中医自创破格救心方以温潜为方义,重用附子等补阳之品配伍磁石等潜镇之品治疗心衰、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而被邓铁涛国医大师称为"中医脊梁"。李可老中医在南方讲学时提出岭南人因普遍使用空调及生活节奏的不规律等致阳虚  相似文献   

3.
龙骨味甘,性微寒,归心、肝二经;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肾二经。二者均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龙骨尤善镇静安神,牡蛎长于软坚散结。临床常常相须为用,以治疗多种病证。笔者多年来以龙骨、牡蛎为主药,配伍于不同的方剂中,用以治疗眩晕、心悸、带下、不寐等病,均取得较?..  相似文献   

4.
施今墨善用对药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显著,故讨论6组施今墨治疗失眠对药,分别是龙骨配牡蛎、远志配石菖蒲、黄连配阿胶、茯苓配茯神、肉桂配黄连、珍珠母配磁朱丸,既为遣方用药之兵将亦为失眠病机之概括,寓法于方,兹就其配伍思路探析失眠病机。  相似文献   

5.
<正>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共记载方剂三百余首,其中大部分用药精炼,配伍谨严,疗效卓著,本文就张仲景药物配伍法则作初步探讨。寒凉药与温热药的相互结合疗寒以热、疗热以寒,这是一般的用药规律。张仲景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常把寒凉药与温热药相伍于一方。1.针对寒热错杂的病情:如治上热下寒的黄连汤,既用黄连泄胸中之热,又用干姜、桂枝祛胃中之寒。治寒热互结成痞的半夏泻心汤,既用黄芩、黄连以泄热,又用干姜、半夏以散寒。它如乌梅丸之用黄连、黄柏配川椒、  相似文献   

6.
经方"药对"配伍规律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华 《国医论坛》2003,18(4):1-3
经方〔1〕〔7〕 ,一般指东汉·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之方。药对〔8〕〔13〕,也称对药 ,是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配伍形式 ,是方剂最小的组方单位。它构成简单 ,却具备了方剂的基本主治功能 ,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特点之一。后世方剂尽管浩如烟海 〔11〕,但细究起来 ,常能从中看出经方“药对”的影子 ,如桂枝配芍药、芍药配甘草、桂枝配附子、麻黄配石膏、干姜配黄连等。研究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 ,对提高临床疗效 ,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以及挖掘和提高中医药理论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能为复方配伍…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药对配伍应用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剂中 12种药对配伍应用。例如温中祛寒药与补脾益气药配伍 ,以提高温中祛寒效果 ;温肾回阳药和温脾暖中药配伍 ,以提高回阳救逆功用 ;温热胜寒药和辛散祛寒药配伍 ,以速除在里之阴寒等。认为张仲景方剂中药对的配伍应用 ,既灵活多变 ,又恪守理法。总结认识和掌握张仲景方剂药对的配伍应用规律 ,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临床角度探讨甘遂甘草同用的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遂、甘草属中药"十八反"的范畴,从古至今一直被认为是中药配伍的禁忌.然而,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却在<金匮要略>中设甘遂半夏汤治疗留饮之病.既然二药相反,张仲景为什么要设此方呢?  相似文献   

9.
正沪上名医祝味菊先生首次明确提出"温潜"之说且善于灵活运用温潜法,该法是指以附、桂、姜等为代表的温阳药与磁石、牡蛎、龙骨、龟版等介石潜镇之品合用的治疗方法[1],具有引火归原、导龙入海的作用,治疗阳浮于上、上盛下虚之病症。张仲景制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散诸方,使用温阳药与重镇潜阳之品配伍,开温潜法之先河。祝氏运用温潜法灵活变通,常与温清、温补、温润诸法合用。笔者多年来研读祝氏著作,运用其温潜法  相似文献   

10.
潘金波 《中医药学刊》2010,(12):2653-2657
目的:为研究《黄帝内经》的五味理论,并探讨五味理论在张仲景方剂配伍中的运用,借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为进一步研究仲景学说和中医药基础理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论述了《黄帝内经》五味理论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的关系及其在治疗上的指导作用,并从3个方面研究张仲景运用五味理论遣药制方的规律:①从五味和合见八法统方的配伍规律;②从五味和合见相辅相成的配伍规律;③从五味和合见相反相成的配伍规律。结果:《黄帝内经》认为五味与五脏有特定的亲和力,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与五味的作用密切相关;五味过用或不及则脏腑偏盛偏衰,使脏腑之间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平衡破坏,导致疾病的发生;脏腑各有苦欲,运用五味之性,纠脏腑之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张仲景临床选药组方治疗疾病是根据药物五味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联;药物之间的五行生克制胜规律;药物五味各自具有的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降等的功效特性,运用药物的五味之偏来补泻调整人体脏腑五行之气的偏胜偏衰。结论:第一:《黄帝内经》五味配伍理论实是选药制方最基本的理论,不仅有着很高的科学内涵,而且有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第二:张仲景承其说,从其法,以五味学说为核心理论配伍制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 十二、养阴清热(甘寒养阴、咸寒清热):养阴清热的药物配伍,属于补阴剂,治疗阴虚有热诸证者。阴虚证,有肺肾阴虚、肝肾阴虚、心肾阴虚之分,但阴虚则阳旺,都可以发生虚热,这是共同的。用甘润药养阴,配以寒凉药清热,就是养阴清热方法,又称之为“甘寒养阴”。这种配伍,养阴是主要的,阴长可以配阳,寒凉药仅是辅助,不能用得过多。假如阴虚阳亢,虚火偏旺,需要用苦寒坚阴清火者,不在此例。常用配伍,如以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等养肺肾之阴,滋润内燥而清虚热;略加贝母、甘草、桔梗等清肺止咳,便为百合固金汤的配伍方法。可以治疗肺肾两病,阴虚  相似文献   

12.
郭小舟  闫顺新 《河北中医》2013,(11):1649-1650
金匮肾气丸是汉代医圣张仲景创制的一首著名方剂,为补肾之祖方,后世在该方基础上衍化出许多方剂,如六味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知柏地黄丸等。金匮肾气丸制方严谨,配伍精当,疗效显著,至今在临床广泛应用。金匮肾气丸由8味药组成: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炮),配伍比例是8∶4∶4∶3∶3∶3∶1∶1,为君一臣二佐三使二。干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山药、山茱萸养阴益气,补益肝肾,助君药以补肾精,为臣药;泽泻、茯苓利水泄浊,牡丹皮活血散瘀,和通经脉,为佐药;桂枝、附子助阳生气,为使药。金匮肾气丸组方合理,君臣佐使得当,方性平和,甘淡寒温融于一方,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3.
龙骨、牡蛎配伍为中医临床经典药对之一,总结李浩教授运用龙骨牡蛎药对的临床经验。即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借鉴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取其安魂镇惊、镇静止痒、潜镇肝阳、敛阳入阴、收敛固涩、强筋健骨之效,治疗多种相关疾病,并列举两则医案加以佐证,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医圣张仲景经方应用灵活,其中芍药的应用频率颇高、配伍精湛巧妙。芍药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良药,其配伍药物不同则功效各异,故临床使用时需仔细斟酌如何配伍、如何增减药量方能使药达病所,增强全方功效;若配伍不当或更改剂量,则药效变化甚远。为理清张仲景运用芍药之意,本文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芍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整理归纳,从芍药剂量、配伍意义、加减应用等方面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5.
蒋薇 《河北中医》2005,27(1):34-35
中药龙骨、牡蛎为临床常用药物,且常作为药对在方剂中出现。龙骨味甘涩,性平,归心、肝二经;牡蛎味咸涩,性微寒,归肝、肾二经。二者均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效。龙骨尤善镇静安神,牡蛎长于软坚散结。笔者临床配合其它药物用于多种疾病,尤其在妇科疾病方面应用更为广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单兆伟教授对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脾胃病甚有心得,尤其在用药时更精于配伍,善用药对,以提高疗效.古云"用药如用兵",遣方用药,当详察病情,寒热虚实,了于胸中,则平淡之品,其效也著.单教授喜用之药对有白术配白芍,因刚柔相济,柔肝安脾;丹参配葛根以一升一降,气血同治;黄芩配仙鹤草可清热而固;麦门冬配半夏以润燥生津;枳实配白术可一泻一补,清补兼施;莱菔子配决明子使下气补气;谷芽配麦芽则开胃健脾.其善用药对之妙,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岳甫嘉种子方中鹿角胶的配伍应用灵活而多端,其选药配伍的宗旨是以补肾中生殖之精为核心,通过配伍其他类动物药以强化补肾生精,配伍"柔剂阳药"使补中寓通,配伍归心药物,使心肾相交,配伍理气健脾之品,使脾肾相资,配伍补血活血之药,使精血互生,配伍清热坚阴之品,使补而不热,配伍固精之品,使补中兼固。熟练掌握岳甫嘉鹿角胶种子方的配伍核心思想及思路为目前男性不育症的中医药治疗可以提供优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痹症"一名最早见于《素问·痹论》,是在人体元气亏虚的基础上,兼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麻木、僵直、变形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反复发作性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病。张仲景十分重视桂枝在痹症治疗中的配伍应用,通过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继承和发展,创立了多首应用桂枝配伍的治痹经方。本文从张仲景治疗痹症经方中的桂枝药对配伍的角度入手,以营卫、气血、肾阳、筋津、枢机等观点探讨桂枝配伍在痹症治疗应用中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中生姜、干姜与半夏的配伍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洁  李浩 《中医杂志》2015,(7):628-630
张仲景擅用生姜、干姜与半夏相配伍,尤以《金匮要略》为其代表,临证时根据邪气盛衰、药性特点、患体强弱等情况灵活运用,遣方用药之妙堪称后世典范,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从选药、用量及煎煮、服用四个方面探讨其配伍应用的思路,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主要使用指征及其用药加减规律。方法:检索个案报道,用频次法、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和用药。结果:从症状看,血府逐瘀汤所治疗的失眠症以彻夜不眠、神疲倦怠、舌质紫和眩晕等为主。从用药看,血府逐瘀汤原方药物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以桃红四物汤为内核,同时配伍夜交藤和酸枣仁,并常用丹参配郁金、琥珀配远志、龙骨配牡蛎等对药以增强安神效果。结论: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治疗失眠症以彻夜不眠、舌质紫为主症,用药以桃红四物汤为内核,并可适当伍用安神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