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居民肺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肺结核病疫情,加强肺结核的防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2005—201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肺结核发病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北京市房山区居民肺结核发病率为39.77/10万,男性发病率为53.31/10万,女性发病率为25.87/10万,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786,P0.05)。20~24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发病数排在职业首位的是农民。2005—2014年肺结核的发病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结论北京市房山区青年和农民肺结核发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农村居民肺结核病的管理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4-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8年梅毒疫情资料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房山区统计局。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报告的梅毒病例进行趋势及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4-2018年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梅毒病例1 771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8.95/10万~37.64/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33.24/10万(χ~2=342.63,P0.05),年均增长2.04%。梅毒分期中各年均以隐性梅毒为主,占全部梅毒病例的74.20%(1 314/1 771),2015-2018年早期显性梅毒所占的比例有所增高,历年均有胎传梅毒病例报告;男女性别比为0.94∶1,6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5年全部梅毒病例的45.17%(800/1 771);家务及待业、农民、离退人员以上3种职业占总病例数的74.59%(1 321/1771)。北京市房山区28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分别是城关街道办事处、拱辰街道办事处和长阳镇,占到2014-2018年间房山区梅毒报告病例总数的36.93%(654/1 771)。结论北京市房山区梅毒疫情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应针对重点地区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干预工作,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了解北京市昌平区2008—2013年淋病和梅毒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和原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3年该区累计报告淋病病例513例,年均发病率为6.98/10万;梅毒病例1 320例,年均发病率为17.95/10万;淋病男女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87,P0.05),梅毒男女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淋病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而梅毒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和60岁以上年龄组;职业均以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和农民为主。梅毒分期以隐性梅毒、Ⅱ期梅毒、Ⅰ期梅毒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7.35%、22.65%、18.56%。结论应根据该区淋病、梅毒的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继续加强监测,强化宣传,普及知识,开展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芬  刘红新  郭松洋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76-1877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2005—2011年淋病和梅毒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和原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淋病和梅毒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淋病发病率总体有下降趋势;梅毒发病率总体有上升趋势。淋病和梅毒发病性别、年龄和职业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病和梅毒发病男女之比为1.76∶1,年龄主要分布在20岁~年龄组,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和商业服务为主,地区分布以较发达的乡镇为主。结论昌平区淋病和梅毒发病以男性无业青年居多。加强监测,强化宣传,普及知识和综合干预是遏制疫情上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海安县梅毒及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安县2005-2014年梅毒及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海安县梅毒累计报告2 098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6.70/10万~29.64/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26/10万,隐性梅毒占70.0%;淋病累计报告1 106例,报告发病率波动在4.16/10万~26.66/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74/10万。梅毒男女报告发病率比为1.05∶1,20~60岁年龄组占71.0%;淋病男女报告发病率之比为5.79∶1,20~45岁年龄组占78.4%。职业分布,梅毒农民占60.7%,淋病农民和工人占63.2%。结论海安县梅毒和淋病发病水平波动较大,应规范性病诊断和报告,有针对性进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怀柔区2005—2010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贵英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85-1987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近年来梅毒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今后有效开展梅毒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网上报告确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6.60%。在性病病例报告中,女性梅毒发病高于男性。梅毒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组,占梅毒发病总数的72.62%,其中以20~29岁组发病为主。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和农民发病为主,占梅毒发病总数的57.38%。梅毒发病以一、二期梅毒为主,一期多于二期。2008年开始有胎传梅毒的报告,隐性梅毒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加强对该区重点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工作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北京市房山区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2005—2014年该区报告的AIDS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168例,死亡7例。其中男性142例,女性26例,男女之比为5.5:1;20~49岁年龄段134例,占79.8%;已婚(包括同居)75例,占44.6%;外地户籍87例,占51.8%。同性性传播82例,占48.8%;异性性传播73例.占43.4%。发现途径以医院医务人员提供AIDS检测咨询(PITC)、常规筛查和自愿咨询检测(VCT)为主,分别占39.9%、25.0%和19.6%。结论北京市房山区AIDS疫情上升较快,性传播是主要的感染途径;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2005~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全区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0.67/10万,以2006年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病率又有所下降。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组和>30岁组,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39%和21.85%,发病年龄呈双向移位现象。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全部病例中无麻疹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总病例数的84.11%。以3~5月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的65.15%。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流动人口聚集的乡镇。结论:麻疹免疫空白仍然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仍是当前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天津市西青区2005—2014年淋病、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整理2005—2014年西青区的淋病、梅毒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西青区共报告淋病223例,梅毒1 107例;淋病发病率从2005年的16.39/10万逐年下降到2014年的2.92/10万,梅毒发病率从2005年的10.93/10万上升到2014年的22.12/10万。梅毒和淋病患者年龄均以20~49岁为主;梅毒分期以Ⅱ期梅毒、隐性梅毒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5.60%、30.98%。结论梅毒已成为西青区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主要问题之一,青壮年人群是防治工作重点,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都市某区2005~2014年淋病和梅毒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和原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淋病和梅毒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淋病发病率总体有下降趋势。淋病和梅毒发病性别、年龄和职业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病和梅毒发病男女之比为2.15:1,年龄主要分布在20~29岁年龄组,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和商业服务为主,地区分布以较发达的乡镇为主。结论:梅毒和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态势,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感染人群特征多样化,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启东市梅毒和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启东市2008—2014年梅毒和淋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4年启东市报告梅毒1 768例,年均发病率为22.49/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淋病216例,年均发病率为2.75/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以Ⅱ期梅毒为主,但近年Ⅱ期所占比例有所下降,隐性梅毒比例上升明显。梅毒男女比为0.86∶1,以40~49岁组人数最多,占21.89%,发病率以20~29岁组最高,为38.14/10万。淋病男女性别比为11.42∶1,以20~29岁组最多,占35.65%,发病率以20~29岁组最高,为8.00/10万。职业分布均以农民最多,大部分病例报告来自启东市人民医院。结论启东市梅毒和淋病发病水平较高,应加强疾病防制能力,加大监测力度,控制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梅毒规划(2010—2020年)实施期间梅毒防治效果和各考核指标达标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梅控规划》)终期评估的要求,通过专网、现场调查、APP答题等方式对涉及的16个指标进行收集,并将16个指标划分为梅毒防治保障措施的落实、防治工作开展和防治效果3个层面进行评估,同时将评估结果与终期评估标准进行比较。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0—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梅毒病例326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7.99/10万,年均增长0.08%,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以25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历年病例均以隐性梅毒为主。保障措施与能力建设方面均达标;防治工作方面: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幼儿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为50.00%,梅毒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比例86.11%,两指标未达标,其余均达标;防治效果中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增长幅度为3.80%,未达标,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为9.25/10万活产数达到了《梅控规划》的工作要求。结论2010—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梅毒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指标仍未达标,应继续加强梅毒防治工作,尤其是需提高规范化诊疗的比例同时控制新发梅毒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48年来北京市房山区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探讨房山区猩红热的防治对策。方法对房山区1958—2006年猩红热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房山区1958—2006年共发生猩红热3527例,平均发病率11.27/10万,死亡5例,病死率0.14%,发病率最高达65.17/10万。1980年代中期以前曾经有过较大强度的流行,1980年代中期以后以散发为主,发病率基本在10.00/10万以下。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冬春季为主;平原发病高于山区、半山区;发病人群集中在0~19岁,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进入1990年代后房山区猩红热发病年龄以及职业构成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及幼托儿童发病人数较以往增多(P〈0.001)。结论房山区猩红热流行总体呈下降趋势,应采取以少年儿童为重点人群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降低猩红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及评价疫苗预防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流腮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2年房山区累计报告流腮783例,年均发病率为10.39/10万,各年发病率波动在6.47/10万~14.90/10万。2020年麻腮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2岁以下儿童连续2年未发生流腮病例。流腮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主要在5—6月和9—10月。儿童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4~6岁为发病高峰,5岁发病率最高。6岁接种麻腮风疫苗后,7岁发病率明显下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37∶1。职业分布以托幼儿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6.88%。流腮病例中,70.63%有麻腮风疫苗免疫史。<30岁流腮病例中,有1、2剂免疫史者的发热率分别为33.23%、19.63%,均低于无免疫史者(4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20,P<0.05);有1、2剂免疫史者的头痛发生率分别为9.20%、11.21%,均低于无免疫...  相似文献   

15.
王成科 《预防医学论坛》2011,(11):1032-1034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涪城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淋病和梅毒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淋病累计发病752例,梅毒累计发病939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9.10/10万和23.85/10万。淋病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9.93/10万、女性为7.56/10万(P<0.01);梅毒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3.97/10万、女性为23.72/10万(P>0.05)。淋病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94.95%,农民占19.28%,工人占18.62%。梅毒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87.33%,农民占15.44%,工人占13.10%。[结论]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梅毒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涪城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淋病和梅毒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淋病累计发病752例,梅毒累计发病939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9.10/10万和23.85/10万。淋病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9.93/10万、女性为7.56/10万(P〈0.01);梅毒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3.97/10万、女性为23.72/10万(P〉0.05)。淋病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94.95%,农民占19.28%,工人占18.62%。梅毒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87.33%,农民占15.44%,工人占13.10%。[结论]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梅毒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乙型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整理2014-2018年乙肝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累计报告乙肝1030例,占病毒性肝炎的67.63%,发病率波动在17.73/10万~24.09/10万,年均为19.41/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72,P<0.01)。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没有明显季节分布特征。男女比为2.09 1,发病率男性(25.80/10万)高于女性(12.7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35,P<0.01);40~59岁中年人占48.93%;病例数居前3位的职业为农民、家庭及待业、离退人员,分别占33.59%、17.09%、14.47%。全区各乡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城区病例数相对较多,发病率最高的乡镇/街道为蒲洼乡(50.42/10万),最低为佛子庄乡(7.98/10万)。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儿童乙肝防控成效显著,除继续加强新生儿及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外,还应针对男性青壮年,尤其是农民等重点人群,做好疫苗接种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构成,为调整房山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20年房山区手足口病病例信息和病原学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4-2020年房山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0 048例,其中重症病例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29.95/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发病具有季节性,高峰多在6-7月。病例中男女比为1.45∶1;1~5岁组占79.02%;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占86.97%;59.71%的病例集中在长阳镇、拱辰街道、城关街道、窦店镇和阎村镇。年均报告发病率在不同乡镇/街道、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1岁组起随年龄呈下降趋势(P<0.05)。累计检出阳性标本1 294份,其中其他肠道病毒为29.98%;CV-A6为29.21%;CV-A16为27.98%;EV-A71为12.60%,病原体构成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具有季节性、1~5岁儿童和重点地区高发、年度间病原体构成不同的特征,应在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京市鼓楼区梅毒及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京市鼓楼区2005-2013年梅毒及淋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鼓楼区梅毒年均发病率74.55/10万,其中2005-2009年呈上升趋势,2009-2011年略有下降;以隐性梅毒为主(43.9%),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淋病年均发病率28.31/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1)。淋病男女发病率之比为9.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淋病病例均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多为本地户籍。梅毒病例主要为家务及待业(18.3%),淋病病例主要为工人(20.0%)。结论南京市鼓楼区梅毒和淋病发病水平较高,应加强疾病防治能力,加大监测力度,控制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20.
2005—2007年北京市房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房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7年房山区累计报告腮腺炎735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5.48%,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5.93/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6、7月份呈现发病高峰(35.92%),以学生(58.10%)、幼托儿童(23.13%)和散居儿童(9.52%)为主,4~14岁占80.95%;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P〈0.01);病例高发的乡镇为流动人口较多的城乡结合部。结论应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流行高峰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