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5)
<正>吾师赵淳教授是国家级及云南省名老中医,在多年的从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路和学术思想,尤其擅长从痰论治及用温胆汤辨治多种疾病及病证。赵淳教授认为痰之为病,非常广泛,既指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又指表现为痰的特异症状之无形之痰。由于其成因不同,所以性质上有寒、热、燥、湿、风等多种痰;痰之已成,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阻于肺,或停于胃,或蒙心窍,或郁于肝,或动于肾,或流窜经络,变生诸证,而 相似文献
3.
4.
6.
7.
8.
9.
10.
患者王某,男,40岁,农民。初诊于1983年11月×日。一年前先因过度劳累,始感胃脘不舒,加之家事烦恼,一度情怀不畅,饮食渐减,常觉胃中饥嘈不宁,时而腹胀不适。近三月来又伴胃痛隐隐,偶有加剧,大便秘结,数日一行,小溲短少。舌质偏红、苔两侧薄 相似文献
11.
12.
13.
温胆汤首先见于《千金要方·胆虚实篇》:"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积实各二两,桔皮一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右六味哎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由半夏、桔皮、积实、竹茹、甘草、生姜六味组成.主治胆虚痰热上扰所引起的虚烦不得眠.《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之温胆汤由半夏、竹茹、积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获等一两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组成.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呢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痛等证.它是从《备急千金方》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方名温胆者,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适用于痰浊内扰,心胆虚怯,神志不宁之证.20余年来,笔者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病证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出自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案》,用治肝胃不和 ,痰热内扰 ,虚烦不眠或呕吐 ,呃逆以及惊悸不安 ,癫痫等症。导师施锡璋主任医师系全国第 3批名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 ,临床经验丰富 ,认为温胆汤为寒温并用之方 ,只要辨证属“痰证”,都可随症加减进行治疗 ,现举病案 3例 ,略作探析 ,以供参考。1 偏头痛 秦某 ,女 ,5 4岁 ,1 993年 5月 1 4日诊。右侧偏头痛反复发作 1年多 ,常常因情绪抑郁或劳累紧张复发。近 2个月发作频繁 ,约每月 1~ 2次 ,每次持续时间 4~ 6天 ,痛后如常人。昨日下午右侧偏头痛又复发 ,右侧颞部呈抽搐样刺痛 ,痛处… 相似文献
15.
1 梅尼埃综合征女 ,46岁 ,1 995年 1 2月 6日初诊。眩晕 1周 ,伴头痛如蒙 ,胸膈满闷 ,恶心呕吐 ,不思饮食 ,肢体沉重 ,多寐 ,曾有多次类似发作史 ,舌苔白腻。脉弦滑。自服晕可平糖浆等 ,效果不显。拟以温胆汤加减 ,处方 :半夏、陈皮、枳实、天麻、黄芩各 1 0 g,生白术、茯苓、竹茹、钩藤各 1 5g,黄连、生甘草各 6g,生姜 3片 ,红枣 1 0枚 ,共 5剂 ,水煎服 ,日 1剂。复诊 ,患者眩晕恶心明显好转 ,头重如悉 ,胸膈畅快 ,胃纳仍欠佳 ,舌苔仍腻。上方去黄芩、黄连 ,加炒薏苡仁 30 g、白豆蔻 6g、砂仁 6g、炒谷芽 1 0 g、炒麦芽 1 0 g,继服7剂而愈… 相似文献
16.
17.
18.
黄连温胆汤出自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清胆和胃、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效。笔者根据其功效对诸证加味治疗,收到满意效果。1 梅核气梅核气常表现为咽部有物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胸闷,微有呕恶,小便黄,舌苔白,脉滑,此乃痰气凝结所致。临床常用黄连温胆汤加苏梗、瓜蒌和胃化痰,理气开郁,正中病机,故获良效。2 郁证郁证有六,如气、血、痰、火、湿、食,朱丹溪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郁证在临床多发生于气滞,继之以食滞易停,脾气不振,更易聚津成痰,而湿痰久又易化热,常扰动心神。初期多用疏肝解郁理气为治,若痰… 相似文献
19.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衍化而来,方名温胆者,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也”。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温胆汤主治气滞痰多,而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犤1犦。笔者在临证仿效其法,以加减施治,有起沉疴、疗痼疾之功。现举例如下。1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叶某,男,27岁,教师。1992年10月9日初诊:近2d来胸闷、胸痛、心悸、气急、乏力、寐多梦扰、尿少黄赤。2周前曾因发热、咽喉疼痛,经西医对症处理,并测柯萨奇病毒、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目前热已退,微咳嗽,痰多粘不畅,口苦… 相似文献
20.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该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是方虽曰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成方便读》曰:“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意耳。”所言甚是,是方药见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