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山市某制鞋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和其工程防护效果,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危害因素定量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结果该生产企业存在的危害因素有其他粉尘、化学毒物、高温、噪声和高频辐射。粉尘未超标,化学毒物超标率为0.5%,噪声超标率为13.2%,高频辐射超标率为54.5%。结论该生产企业化学毒物、噪声、高频辐射危害未达到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制造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现状进行调查,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电焊烟尘、氧化铝粉尘、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锰、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和噪声。本次检测中有5个二甲苯、2个乙苯检测点浓度超标,超标率为23.3%; 11个噪声检测点强度超标,超标率为52.4%;其他毒物、粉尘、噪声检测数据均未超标。结论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现状较差,存在很多危害因素。应加强对该企业的监督管理,改进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和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某环氧模塑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提高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水平。方法对该生产环氧模塑料产品的电子企业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及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情况等调查,收集企业2012年工作场所中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录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较健全,管理的实施尚不到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矽尘、酚醛树脂粉尘)、化学毒物(丙酮、环氧树脂)、物理因素(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噪声岗位超标率为43.7%,粉尘(总尘)超标率为36.4%,矽尘(呼尘)超标率为37.5%。部分作业场所设置了防尘、防毒设施。503名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中,检出X线胸片和电测听异常共143人(28.43%),其中胸片异常人员主要集中在预成型、配料和包装岗位,电测听异常人员主要集中在球磨、配料、预成型、挤出等岗位,有26人属于职业性噪声聋观察对象。讨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发生职业病的风险较高,应采取综合防护措施,有效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实验室分析、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识别。结果该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紫外辐射、激光、化学毒物。各类化学毒物的检测合格率为100%,粉尘浓度超标率为55.6%,噪声强度超标率为53.8%,紫外辐射检测了1个岗位为超标,激光检测了1个岗位为合格,工频电场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职业健康检查发现2名接触噪声作业劳动者听力异常。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机抛、湿式抛光、砂光、喷砂为粉尘关键控制点;铣床、打磨、喷砂、机抛、清洗线为噪声关键控制点;强酸强碱加料点为化学毒物关键控制点;治具维修烧焊岗位为紫外辐射关键控制点。该企业需加强和重视关键控制点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某铝合金发动机铸造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检测对其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车间存在噪声、粉尘、化学毒物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噪声强度为72.2~101.5 dB(A),超标率为78.6%;造型机岗位矽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5.8倍;铝合金粉尘和化学毒物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符合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车间针对化学毒物、铝合金粉尘和高温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矽尘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造船坞职业病危害及其关键控制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造船坞职业病危害及其关键控制点,探讨其适用的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为造船坞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分析等方法综合评判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措施。结果造船坞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电焊弧光、振动和X射线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焊工接触的电焊烟尘和二氧化锰浓度超标率为47.4%;补漆工接触的甲苯、二甲苯和乙苯浓度超标率分别为16.7%、41.7%和33.3%;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标率为97.6%;其他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造船坞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焊工、打磨工、补漆工和探伤工,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有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和分析某羧甲基纤维素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对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并结合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该企业存在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接触浓度超标率分别为33.3%和66.7%;原料破碎岗位噪声等效声级超过85 dB(A),最高达到89.1 dB(A);干燥岗位WBGT指数为33.6℃,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毒物浓度合格率100%。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生产企业。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为该企业关键职业病危害控制因素,应加强关键环节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和应急救援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分析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有效防护措施,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以重庆某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关键控制点原理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检测结果显示,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噪声强度和粉尘浓度超标岗位较多,检测13个接触噪声岗位其中4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合格率69.2%,检测9个接触粉尘岗位其中5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合格率44.4%,化学毒物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标准。结论粉尘、噪声是木制家具生产作业人员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通过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及其关键控制点,探讨其适用的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分析等方法综合评判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措施。结果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电焊弧光、振动和X射线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汽车灯具总成的表面处理岗位接触的甲苯和甲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分别为16.7%和4.0%;汽车悬挂/转向系统的焊接岗位接触的二氧化锰和电焊烟尘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均为8.3%;噪声超标率最高的为汽车轮圈制造(超标率为87.1%),其次为汽车悬挂/转向系统制造,超标率为49.0%;其他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注塑、发泡、涂布/喷涂、焊接、铸造、探伤等,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有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对未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地方,提出一定的建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水泥粉尘、煤尘、其它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及其化合物。9个噪声接触岗位,2个总尘接触岗位,2个呼尘接触岗位超标,化学有害物质符合相关规定。接触噪声、高温和毒物的从业人员未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结论该水泥厂对生产工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分别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较为理想,但对噪声、粉尘超标的岗位应设为关键控制点,加强日常的管理和控制。噪声、高温和毒物的从业人员应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佛山市某家电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共监测5个粉尘检测点、6个化学毒物检测点、26个噪声检测点、1个高温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检测点、3个紫外辐射检测点;其中粉尘、化学毒物、高温和紫外辐射检测结果均合格,合格率为100%;噪声有2个检测点超标,合格率为92.3%,超标岗位分别为水压试验检验岗位[L_(EX,W):84.5~85.1 d B(A)]和叉车岗位[L_(EX,8h):87.9~88.6 d B(A)]。结论企业所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可行,能够达到一定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某制帽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劳动者接触情况,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检测收集资料和数据,结合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该制帽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共监测60个粉尘作业点,22个化学毒物作业点、117个噪声作业点,其中,化学毒物和粉尘检测结果均合格,噪声有5个岗位12个监测点超标。结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乙二醇、丙酮、环己酮、一氧化碳;作业场所中的防尘和防毒措施效果较好,防噪设施还应完善。对接触噪声工人要配备专用防护用品,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和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某铸件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确定产生危害的主要环节和工序,为制定综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确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有害因素、粉尘和噪声,按国标要求采样、检测、判定.结果 监测岗位噪声强度超标率75.0%,接触粉尘岗位矽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超标,浇铸、熔化岗位一氧化碳浓度和泡漆岗位甲苯、二甲苯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铸造业存在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某铜冶炼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为铜冶炼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合理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等对该铜冶炼建设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通过对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粉尘、毒物、噪声等进行类比调查检测,发现25个作业岗位的粉尘、铜烟、铅烟、砷及其无机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硫酸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水平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为20%~60%),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不够完善。结论该拟建工程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进一步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某螺杆钻具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方法现场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采用调查表法和定量、定性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频电场是螺杆钻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8种化学毒物检测中,喷漆岗位甲苯接触浓度超过接触限值;接触噪声作业的14个工种中6个工种检测结果超标,噪声检测合格率为57.1%;接触高温的岗位检测结果均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但需要加强对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其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确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并评价其防护措施。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毒物、噪声、粉尘、高温、手传振动、紫外辐射和工频电磁场。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超标率分别为:锰及其无机化合物(7.70%)、电焊烟尘(33.33%)、噪声(68.75%)和其他粉尘(14.29%)。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为切割车间的焊接、切割和打磨区,涂装车间的喷漆间、调漆间、喷砂间及空压机房。企业应加强易超标岗位局部抽排风设施的设置及维护,降低毒物/粉尘浓度,加强高噪声作业场所人员的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某石油管道涂层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各作业点的分布及工人接触水平,提出预防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方法 2017年12月,采用职业危害现场调查、系统工程分析、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省某石油管道涂层公司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公司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氧化铝粉尘、环己酮、丙烯酸、一氧化碳、甲烷、苯、甲苯、二甲苯和噪声。化学有害物质全部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粉尘超标岗位1个。噪声8 h等效声级超标率58.3%。结论氧化铝粉尘和噪声是喷砂除锈和喷涂岗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采取通风和隔离等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强设备、防护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监护和监督管理工作,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某高压开关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化学毒物、粉尘和噪声。化学毒物检测全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检测中硫化喷涂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而短时接触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监测显示4个点超过卫生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9.
应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检验、健康体检等方法,分析某塑料滤水壶制造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防护措施及效果。除部分岗位噪声超标外,粉尘、化学毒物、高温作业点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有效,但需重视相关管理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理论分析湖南省某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应用HACCP理论,结合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对该水泥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于2014年12月连续3天进行现场检测,并找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石灰石尘、煤尘、水泥尘、矽尘、其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高温及热辐射和噪声。检测结果表明,23个粉尘检测岗位中7个岗位粉尘浓度超标,超标率为30.43%;14个噪声检测岗位中有3个超标,超标率为21.43%;5个高温检测岗位中2个岗位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超标;化学毒物检测均达标。结论该水泥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为粉尘、噪声及高温,关键控制岗位是熟料发货、混合材投料、水泥包装、装卸,水泥包装巡检,煤磨巡检,窑头、窑尾、窑中巡检及水泥磨巡检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