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优势显著,而建立符合病证结合的UC动物模型则是开展中医药实验研究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UC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整理,通过分析脾虚证、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虚寒证和脾虚湿困证UC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提出当前模型建立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建立病证结合的UC动物模型提供新思路,并推动中医药防治UC作用机制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能够较好地模拟临床,是诊断治疗及新药研发的基础。本研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以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为切入点,就动物的选择、“病”和“证”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和模型评价体系进行回顾性综述,探讨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的实质,以期进一步制备更精确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规范中医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选用6周龄SPF级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的方法制作脾虚动物模型,然后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的方法诱导出关节炎模型,观察脾虚证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病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方法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与CIA对照组大鼠相比,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的方法制作的脾虚证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红肿程度和关节损伤程度明显加重,并且脾虚证CIA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眯眼,被毛枯疏无光泽,弓背蜷缩,踝关节红肿,倦怠、懒动,喜聚堆,饮食减少,体重下降,稀便等与临床脾虚证相似的症状;与CIA对照组大鼠相比,脾虚证小肠黏膜功能受损:绒毛排列紊乱,数量减少,长短、宽窄不一,被覆上皮可见有多量杯状细胞,肠腔内可见多量剥脱、退变、坏死的绒毛碎片;与CIA对照组大鼠相比,脾虚证CIA大鼠抗Ⅱ型胶原抗体明显升高,且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干扰素γ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脾虚在RA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利血平方法制作的脾虚证RA动物模型,既有明显的脾虚症状,又有明显的RA特征,说明这种脾虚证RA病证结合模型,能够部份反映脾虚证RA病人的发病特点,具有可行性。利血平法制作的脾虚证CIA大鼠模型可以为RA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医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在病证动物模型上颇有收获。本文对脾虚证动物模型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动物选择、造模方法、评价指标、消化系统病证结合模型进行总结和评论。模型动物多选用以大鼠为代表的小型啮齿类。目前,多基于病因病机造模,而较少使用化学药物与物理因素造模,复合因素造模法最常见。评价指标则分为中医证型指标、与“脾”功能和特性有关量化指标,以及方剂反证。功能性腹泻/消化不良为代表的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是目前研究的重心。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成绩斐然的同时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缺乏脾虚证模型行业标准和共识,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脾虚理论的现代阐释缺乏统一,学界亟需解决上述问题以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疾病与证候相结合的高尿酸血症脾虚证大鼠模型。方法:一是模型建立方法:应用氧嗪酸钾+高嘌呤肥甘厚味饲料喂养+小笼环境制备高尿酸血症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脾虚证组、高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脾虚证病证结合组4组各10只;二是模型评价方法:以血清尿酸水平评价高尿酸血症"疾病"模型的建立;以外观行为评分、血清D-木糖水平和力竭游泳时间评价脾虚证"证候"模型的建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证结合组大鼠血清尿酸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病证结合组大鼠外观行为评分明显增加,血清D-木糖水平和力竭游泳时间明显下降。结论:应用氧嗪酸钾+高嘌呤肥甘厚味饲料喂养+小笼环境制备的SD大鼠模型符合高尿酸血症及脾虚证的病证特征,应为一种较实用的研究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作用机制的动物模型,值得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医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以辨病辨证相结合为主,因此,建立IBS-D肝郁脾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作为中西医结合的中医药创新理论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IBS-D肝郁脾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近年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建立IBS-D肝郁脾虚动物模型的方法与研究思路,为中医药治疗IBS-D的作用机理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脾虚模型实验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79 年北京师范大学首家报道脾虚动物模型研制以来,脾虚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从最早的大黄致腹泻模型到最近常用的多因素模型,以及病证结合模型,虽然思路不同、方法有异,但其研究方法在脾虚动物模型的不同研究阶段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脾虚证的认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性肠病的主要表现疾病形式之一,由于其缠绵难愈,易复发的特性已成为全世界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中医药在治疗UC中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复发频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产生等优势。寻求合适的病证结合UC动物模型是研究辨证指导下中医药治疗UC具体机制并筛选合适药物的重要方法。该文从模型动物种属选择,雌雄选择,UC常见证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评价指标及中药干预UC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主要机制5大方面对UC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归纳比较。研究显示目前主要研究的UC证型有湿热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在造模方法上主要选用病因模拟法先复制证型后选用化学制剂或免疫制剂诱导疾病模型的造模方法,常选用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复制周期在7~28 d。所选化学试剂以5%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 100 mg·kg-1加50%乙醇0.25 mL混合试剂灌肠为主。这种模型复制方法可同时兼顾UC的西医病理和中医的病机特征,对于阐释中医证型和西医病理变化联系及中医药治疗UC相关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并有助于为建立最优的病证结合UC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为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UC具体作用机制奠定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动物模型及其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IBS-D疾病模型的造模方法较多,以大鼠复合因素造模法为主,常通过番泻叶灌胃、母婴分离、直结肠刺激、急慢性应激等多种方式的单独或联合应用达到造模效果。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证型研究不全面,且缺乏规范的评判标准,以肝郁脾虚证和脾肾阳虚证IBS-D模型最为多见,多采用不同证型致病因素的叠加进行造模。因此,基于疾病模型基础上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仍是当前开展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病证方结合研究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证方结合研究的思路。方法通过研究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的历史,分析辨病治疗、辨症治疗与辨证论治各自的优劣,总结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里程,提出病证方结合研究的基本思路。结果复制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方测证、方证相应的研究方法和为病证方结合的临床诊疗标准提供参考是病证方结合研究的主要思路。结论通过病证结合复制动物模型、通过以方测证的应用,可以把中医学中的病、证、方、药密切结合起来。有助于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和提高临床的辨证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长期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独特优势,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必须借助动物模型,由此构建具有中医证候特征的动物模型是关键。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结合现代医学"病"和中医"证"的优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中医动物模型。笔者拟对近年来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推动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及其证候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意义、制备方法及评价作一整体的综述,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的理论有2个:(1)基于"证"的概念理论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分为2种:诱发疾病病证结合模型和自发遗传性疾病证侯模型;(2)基于西医疾病的模型叠加中医证候因素理论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根据造模因素复合病证结合模型,制备方法也分为2种:"西医病+中医传统病因"模型和"西医病+病理生理"模型。要不断制备出更完美的模型,才有助于中西医学者更深入地研究贴近人类各种疾病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关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要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模式,应该遵循"方-证-病-效"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所谓"方",是指临床疗效确切的经典复方."证"是指方证,即复方的临床应用指征."病",是指现代医学疾病."效"是指疗效.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要选择临床疗效确切的经典复方并规范其临床应用指征,挖掘与复方主治证候相关现代医学疾病的关键病理环节选择恰当的造模方法,通过动物再现较直观、较明显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再以复方干预进行疗效验证.这种以临床疗效确切的经典复方为切入点,采用能够体现证候与疾病关联性的造模手段构建动物模型的思路不仅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模式,还可以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思路与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2):253-257
基于哮喘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参考临床诊断标准,对现有哮喘动物模型与临床病证的吻合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哮喘动物模型评价标准,为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相应的方法建议。本文通过列出中、西医哮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将现有的中、西医动物模型与之对应并对病证的符合程度进行分级,结果发现西医哮喘动物模型种类较多但只是单纯复刻哮喘某一阶段发病的表象,其中吻合度较高的动物模型为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模型临床表现符合度为95%,吻合度一般的动物模型为感染性哮喘模型、肥胖哮喘模型等,模型临床表现符合度为85%;中医哮喘动物模型是建立过敏性哮喘的基础上,结合病因病机,辨证建立模型,其中吻合度较高的动物模型有冷哮证、热哮证、脾虚证等,与中医临床诊断标准的吻合度为95%,但现有的模型分型还不能完全对应诊断标准中的的分型。因此建立同时体现哮喘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完善哮喘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标准,是哮喘中医药未来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为提纲,分别从模型含义、研究意义、造模原则、造模方法等方面阐释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作者认为模型的制备方法和证候属性评价是现阶段研究遇到的两个主要难题,提出建立以临床辨证标准和基础大样本、可重复研究结果相结合为基础的糖尿病证候动物模型评价体系,可能是解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瓶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病证结合角度探讨"血瘀证"动物模型,本文利用S180腹水瘤建立小鼠实体瘤,进行血瘀证有关指标检测,评价其作为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意义.同时观察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丰平  王学江 《北京中医》2000,19(6):52-53
为了从病证结合角度探讨"血瘀证"动物模型,本文利用S180腹水瘤建立小鼠实体瘤,进行血瘀证有关指标检测,评价其作为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意义.同时观察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关高血压病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比较临床高血压病证型与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探讨中医证动物模型在实际研究和应用的可行性和方法。结果:研究人与动物沟通的信息,动物模型才能对中医临床研究发挥实际应用价值;中医应将高血压作为独立疾病认识,加强针对性。结论:中医高血压病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既要立足于中医原有的理论基础之上,又要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其研究方向应是“病证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药源性证候"是中医临床面临的新生学术问题,其发生源于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机体微环境变化,进而对原证候所产生的影响,属于药物在治疗确定病证时导致的继发新病证。结合对临床常见"药源性证候"的分析,认为应广泛深入开展"药源性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研发"药源性证候"规范化与标准化动物模型,进而探究其发生的物质基础,以助于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20.
脾虚证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证型,其相兼症候也很多见。由于本证涉及许多疾病,且常转化为其他证候,对患者身体伤害较大,故近些年已成为中医学病证研究领域的重点脏腑证候之一。动物实验作为科研的先导,是进一步科学探索的基础。脾虚证动物模型自从197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在国内首家研制成功之后,科研工作者继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本文旨在对脾虚证动物模型常用的造模方法做一较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