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三、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曾经有两次重要的哲学思潮大规模地进入医学领域。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如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被《黄帝内经》的作者们所运用,与先秦时期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和医学知识相结合,形成了中医学的整体观、恒动观、对立统一观、动态平衡观,以及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学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周易》中的天人合一观、辨证和升降交感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居安思危观在中医理论形成发展中的影响和所起的文化作用,阐释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升降运动观、阴阳五行学说和“治未病”理论内涵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学问,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积累下来的优秀科技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形成发展中直接引用和吸收了传统文化中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理论,学习中医理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开始。该文首先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气势恢弘、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阐释了天人合一理念、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人本人伦"思想等核心哲学思想,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和基因的汉语言文字,结合中医药知识剖析汉字本身及其运用上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学的文化属性,从传统哲学中的生命议题与中医学的赋质充值、天人合一理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与运用、气一元论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中医学在创新运用中构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科技文化内核,同时从"仁心仁术"的人文精神、"和合兼容"的人文特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学的人文文化特征;并从独特的人文内容和文化根基,独特的思维观念和理论体系,独特的养生之术和"治未病"思想,独特的诊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独特的经验、技术和文献资源五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传统特色和优势;最后分析了文化与科学的关系,阐明了中医学的科技成分和科学精神,对中医学现代科学研究也作了深刻的反思。中医学理论(如藏腑经络等学说)是对一系列相关生命活动及其方式的综合,认为人是一个内部各组成之间有机统一、外与自然界时空相协同的生命系统,而中医学的人文内涵也充实了生命科学的意义。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通过典籍、生命、疾病、养生和本草五个专题,对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进行了重点阐发.从中医教育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中医典籍学习对于全面了解中医知识体系以及中医传承发展的意义所在;以生命观展现中西医学与文化的差异,将中医学的生命观作为理解与把握中医学理论特质的重点与核心;以疾病、养生、...  相似文献   

5.
崔应珉  刘明  李娟娟  朱剑飞 《河南中医》2009,29(10):944-950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也是祖国医学的核心理念,其本质精神是"中和"。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都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谐观"在脏腑经络学说中有直接表现。中医学的整体价值取向即"和谐"。本着上述认识,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诊疗优势可以归纳为预防优势、诊断优势、天然药物和综合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既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医学科学,又是蕴含着丰富人文思想的一种中国文化,是医学与人文交融的学科。故探讨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核心内涵,重点阐述中和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精""仁"学说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并论述了其对中医临证思维形成的重要性,以及大医精诚思想对医学模式及医患关系影响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出,回归和弘扬传统中医文化、重视中医哲学思想是传承中医思维模式和重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代哲医大家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中医原创思维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思想,具有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在认识论上,中医学以整体关联的视角,以虚实互见、多态模式的思维,以关系求衡的思维认知自然生命。在方法论上,中医学主要包括司外揣内、活体取象,实体求证以及内求体悟的认知方法,它告诉人们用什么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中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自然观、生命观和健康观。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与阴阳五行学说(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维耀 《天津中医药》2004,21(5):387-390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起源于《易经》,五行学说起源于《尚书》,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内经》,中医学科学结构是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作为逻辑构架。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历数千年而不衰,是由它本身的科学性所决定的。长期以来,它形成了一套独特完整的、具有科学规律的理论体系。诸如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等,无不蕴藏着大量的精华,而整体恒动观、辨证论治体系又是其最大特点。以整体恒动观而论,它贯穿在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和防治等各个方面,如脏象学说对脏腑之间关系的论述,以心为主导,  相似文献   

10.
刘鹏 《山东中医杂志》2014,(10):795-797
中医学身体观,是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的综合认识。透过中医学的身体观,既可以了解中医学发展的脉络,也可以知晓传统文化的演变。中医学身体观研究是全面理解中医理论内涵的需要,也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基础,又是思想史研究很好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现实意义和拓展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耀忠  王哲学 《光明中医》2008,23(11):1793-1793
《周易》最早提出了天地整体观及阴阳恒动观。特别是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阴阳五行概念,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本文溯本求源,对《周易》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关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医文化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主要有:着眼文化的中医文化研究较多,时代亟需立足中医的系统中医文化研究;对于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的主体部分、实力部分的认识研究高度、深度不够;中医学被肢解,核心价值被分解。当前中医文化研究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有:立足中医学的中医文化系统研究;中医文化的内核(核心价值体系、普世价值观)研究;中医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特别是中医文化在当前对于医学的意义,对现代科学研究思想方法的影响以及对于科学标准科学化的意义,对于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的影响和意义,对于发展观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国际化的意义,对于中华民族、中国人特质基因(思想思维、气质行为等)构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医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广博,与中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文化是中医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是中医学术的灵魂和传承的载体,承载了中医学几千年的光辉发展史。中医文化是基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医学的精气学说与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的源流作了追溯与比较。认为哲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是先民运用观物取象的思维方法对自然现象和人体的生命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而中医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的产生,则是古人运用同一思维方法认识人体自身生命现象的结果。中医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并非源于哲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反而对哲学的精学与气学说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中医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中医学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阐述了中医学的科学内涵与中医文化的核心内容;认为中华文化对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医学有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底蕴,蕴含着中华民族在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追求健康的智慧,中华民族对中医学知识与文化的广泛认同是中医学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提出加强中医学知识的推广普及、繁荣发展中医文化与推进中医药国际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和谐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与核心价值。中医学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其理论体系的各个层面都体现了“和谐”理念。“和谐翻译观”是“和谐”思想在翻译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认为翻译艺术贵在和谐。中医学的和谐思想和翻译界的“和谐翻译观”可谓是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和谐翻译观对中医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人学说是黄煌教授提出的通过经方方证对体质进行分类的中医体质学说,是一种指导临床实践的应用性学说。通过对方人学说进行解读,分析其人本性、实证性、系统性、开放性、易传播性的特点,提示方人学说能使中医传统理论从实证出发,去伪存真,也使中医更容易与现代科学实证主义的理念对接,更容易接受现代科学成果的滋养并易被以科学为信仰的现代文化所接受,为中医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新思路。方人学说虽不能涵盖中医学的全部,但它却是中医实证思维的原点,是中医学实用、真实的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调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是一门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医学,其形成与发展,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只有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人,才可能真正理解中医学、学好中医学、用好中医学。因此,在中医高等教育中,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为中医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切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化,其成果为正在探索现代化的中医学拓展了一条新的途径.在相关的理论研究中,中医气学理论,中医藏象学说,中医阴阳学说,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内邪学说以及中药学,在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成果中有了切合时代的含义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五行学说在针灸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而形成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五行学说深刻的影响,它同阴阳学说一样,已成为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中医针灸学术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