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冠心病的中医证候要素进行分析,发现“心阴虚”这一证侯要素贯穿冠心病病变的始终,在冠心病发病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热证可灸",张仲景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中医理论,提出"热证不可灸"的告诫。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讨热证是否可灸并积极研究热证施灸的机理,最终提出"热证贵灸"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四象医学之"心"与中医学"心藏象"之涵义同中有异,两者均主张心为一身之主宰及心身一元论观点。朝医学将"心"视为中央之太极,却没有把心列在四象脏局中,强调无形之"心"的重要作用,这与中医学"心藏象"之内涵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传统医学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傣医理论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有着不同概念、作用及意义但与中医相同命名的事物混淆。为能够明确区分傣医与中医的区别,文中以心为例,把两门学科对心的认识进行比较,以期让傣医相关知识层次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5.
吴沛田 《养生月刊》2016,(8):682-683
正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常见4种形式。一是劳累后心绞痛,多在劳动、运动、急走、登楼、爬山、骑车时发生,其发作是由于心肌耗氧量增加的结果;二是情绪性心绞痛,当被过度的喜、怒、忧、思所伤,均可发生,尤以暴怒后发生机率最大;三是餐后心绞痛。原因是餐后血液流向胃肠,暂时会影响心肌供血,妨碍心肌氧的输送,尤其是餐后马上运动,更易诱发心绞痛;四是酒后心绞痛。过量饮酒会导致血管迅速扩张、血压下  相似文献   

6.
胸痹(冠心病)热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古今医家对本病的论述详于阳虚、气虚、痰阻、血瘀、寒凝等病机,而关于热证的论述与严格评价尚少。通过整理分析700余部古医籍,证明了胸痹热证理论源于《内经》,后世代有发展,主要理论为:热邪侵袭,可致心痛;热厥心痛,五脏相关;邪侵正经与包络,需分真心痛与心包络痛;久郁心痛,热证多见。  相似文献   

7.
结合证候实质研究成果指出,热证是冠心病的重要证候,但以往一直被忽视。交感神经兴奋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证候实质研究成果表明,热证时交感神经兴奋,所以热证是冠心病的重要证候;冠心病的热证一直被忽视,冠心病的热证为什么被忽视?冠心病确有虚寒证,交感神经兴奋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其性质是热。但热的程度低,远不足以出现热、黄、稠、干、动等热证的常见表现,因此被忽视不难理解。但在冠脉狭窄的前提下,这种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后果严重,因此热证是冠心病的重要证候。近年来冠心病辨热证有增多趋势,故与其着眼点和辨证结果不同。结语:热证是冠心病的重要证候,因此临床应慎用温热药,冠心病患者的体质应保持偏凉,目的是惜用心力,让心肌多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8.
心为神明之主,心包络代其行令而受邪,故在温病中邪气作用于人体所致心经之病变与心包络之变动最为显著的影响体现在神明之变,故多以神昏、神志异常为其主要的征象。邪入心包络与心经热邪二者虽有相似的病机和相同的临床证候,但亦有不同之处。中医讲求审症求因、辨证论治,故其治法也不唯一。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壁病变引起的血管狭窄或堵塞,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因而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这种心脏病亦可称为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或简称“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故很多人称本病为“现代社会流行病”。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仍为一种难治性疾病,其不仅仅是组织、细胞、器官的  相似文献   

10.
甘温除热法“热”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李东垣著作、后世医家论证、临床治疗、药理探讨、实验研究等方面论证了甘温除热法所除之热为气虚感邪所致之热.  相似文献   

11.
“胆心相关”在冠心病心绞痛辨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脏急危重症,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对本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报道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西医以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血氧供应为基本治则;中医则以“扶正祛邪”为宗旨,根据病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温阳通痹、豁痰散结等进行辨证论治,这些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有部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特别是合并有胆系疾病如胆结石、胆囊炎等病的患者,若单纯对其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疗效不甚理想。但若同时配合利胆通腑等疗法治疗胆系疾患,随着胆系疾患的控制,其冠心病心绞痛亦往往随之得到明显改善,说明胆心相关理论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热证忌灸”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证忌灸”说源于《伤寒论》,而实践证明灸法也有补泻之分,故不但可用于虚寒证,也可用于实热证。本文就文献和临床所及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3.
正灸疗是祖国医学的一种独特疗法,历代医家在临床中应用甚广,对临床实践的诸多疾病有显著疗效。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在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对灸法的机理展开了研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现代学者对其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灸法是否可应用与"热病"为历代医家所争论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灸法专家  相似文献   

14.
藿香,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功能解暑化湿,理气和中。笔者在临床上,不仅于暑湿感冒、湿阻中焦诸证所必用之,且在治疗里实热证的大队苦寒(寒凉)药中亦佐用之,具有增效克弊之功。兹略述体会如下:1 可宣通郁闭 《内经》曾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盖里热郁蒸,病在气分者,乃因热郁于里而无去路所致。故非有发泄开腠,则不足以透其邪。若一味苦寒,则可致邪气郁遏,恐有冰伏之虞。而藿香味辛性温,辛则能散,温则能通,故能透邪外出。今寒凉得辛通,则不至于冰遏病邪;辛宣得清凉,又能内清外透,功效增著。2 可顾护脾胃 盖里实热证之治疗,必用大队…  相似文献   

15.
正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致残致死的首要病因。2011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显示:根据中国冠心病数据预测,2010-2030年中国35-84岁人群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卒中)事件数的增加将大于50%。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数据表明:冠心病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死亡、卒中和再住院率高达25%,4年累积病死率高达22.6%,而且死亡患者中50%死于再发心肌梗死。即使存活,30%  相似文献   

16.
“炎症”为西医病名,考“炎”字形体,乃两火相加而成,顾名思义,则其病为热,故不少医者抛弃传统中医学之辨证论治,盲从其义,以热论治,所用方药,非苦寒泄热,即清凉解毒,若属实热者,则能获效;若属虚寒者,不但无效,反被其害,轻则拖延时日,重则变证蜂起,更甚则转为沉疴痼疾,不能救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痰热证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探讨此证型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明确心肌梗死病史等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79例,辨证为痰热证组30例,血瘀证组30例,2组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V时域参数.结果 痰热证组HRV时域参数明显低于血瘀证组(P<0.01).痰热证组HRV参数SDNN在不同降低程度(SDNN≤50 ms、100 ms>SDNN>50 m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瘀证组(P<0.01).结论 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时域指标降低明显,提示自主神经损害严重,预示心血管事件中猝死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8.
《灸绳》一书出自被誉为"灸法泰斗"的针灸大家周楣声先生之手,周先生一生治学严谨,致力于针灸事业,尤精于灸法,立论新颖。"热症贵灸"便是周先生对中医与灸法事业所做出的一大贡献,其不泥于大部分人所坚持的"热证禁灸"的观点,而是有理有据,正本清源,以热证用灸开拓了临床治疗思路。通过对周先生在《灸绳》所提出的"热证贵灸"理论的立论背景、观点依据、相关灸例等进行阐述,探讨"热证贵灸论"对后世临床的指导意义,并通过灸法在2019年爆发的新冠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去印证"热证贵灸"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古文献的分析整理初步确立胸痹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临床观察111例冠心病(胸痹)患者,运用SPSS统计软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处理数据,阐明了胸痹热证的证候特点:心与舌密切相关,苔黄对胸痹热证的诊断贡献度最大,便秘是胸痹热证的常见症状,脉数是常见的定性症状,咽干、咽痛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恶心呕吐与烦躁也是胸痹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到宋.钱乙所倡“肾主虚,无实也”之说的影响,时下临床.每谈及于肾,类多开口即虚,闭口不足,可见肾无实证之说似乎已成定论。笔者通过阅读古代方书发现.自《黄帝内经》出现“肾气实”之名,直至有清,持肾之火热证者不啻大有人在.经验之方亦不可谓少。那么.肾之火热证为何在现代会隐而不彰了呢?肯定内有缘由。笔者不揣谫陋.略陈管见.以求正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