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地区112家加油站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加油站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对北京地区112家加油站作业人员作息时间、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油料销售情况、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对26家加油站工作场所空气中汽油和苯系物的浓度进行抽样检测和评价;对796名加油工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项目包括内科常规、神经科、血常规、尿常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心电图及腹部B超。[结果]加油站工作场所空气中汽油和苯系物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加油工人神经衰弱综合征检出率为6.5%,皮肤干燥脱屑、角化皲裂检出率为1.9%,跟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检出率为2.1%,血常规异常检出率5.2%,尿常规异常检出率19.1%。且异常检出率随作业工龄增长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加油作业工人长期接触汽油和苯系物造成健康危害,对加油作业工人应加强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某地区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浓度,探讨预防与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深圳市某地区22家加油站进行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对汽油、柴油等油品进行挥发性有机组分分析。结果汽油、柴油等油品中主要挥发性有毒有害物质为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等,加油站作业环境中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时间加权浓度均低于检出限值,检测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论加油站环境中的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仍有可能对加油工人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督促加油站落实职业病防治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加油站行业15例疑似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气质联用(GC-MS)技术在职业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15名加油站作业人员职业病诊断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应用GC-MS技术对加油站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筛查。结果 15名劳动者均有超过1年的加油、卸油职业史。临床表现均符合《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慢性苯中毒特征。但因缺少职业性苯接触的依据,未能诊断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GC-MS技术对某加油站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筛查,发现存在苯、正戊烷、正己烷等。结论 建议对加油站作业人员开展职业病诊断时,应用GC-MS技术对苯等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筛查,准确识别作业场所中有毒物质,为职业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全面了解某企业乙烯装置的职业卫生现状,确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减少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减轻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接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企业乙烯装置在目前运行状态下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详细了解作业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对工人作业过程中接触的毒物、噪声进行检测,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职业卫生分析和评价.结果 乙烯装置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硫化氢浓度较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作业场所高噪声区域主要集中在压缩机、各生产单元大型机泵,噪声检测点37个,超过标准85 dB(A)的检测点达20个,老区分离压缩机岗位接触噪声较高,8h连续等效A声级结果为88.0 dB(A).结论 该企业应将噪声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并要注重改进作业现场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佩戴管理,同时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卫生评价和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以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为主要产品的炭素公司职业卫生防护现状,掌握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及分布情况,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对策及建议。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一般劳动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及卫生工程相关指标检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有46.7%的粉尘作业工种接触粉尘浓度超标;40%的噪声作业工种接触噪声等效声级超标;毒物检测结果除作业工人接触甲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外,其接触沥青烟、氟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工频电场强度检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建筑卫生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部分工作场所温度较高,中心实验室通风情况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结论该企业工作场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中,以粉尘和噪声超标最为严重;部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效果不佳,粉尘、噪声和部分毒物的浓度或强度不能满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某市渔具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我们对38个渔具制造企业进行了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作业场所采样,应用气象色谱法检测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并对362名作业人员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显示,作业场所苯和二甲苯浓度超标率分别为11.8%、32.3%,作业人员体检阳性检出率为11.6%。提示,该作业苯及化合物、铅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值得重视,应加强监督力度,改善作业环境,加强职业卫生健康监护和个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常熟市胶带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利强  陈阳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60-2461
目的了解常熟市胶带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相关标准规范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和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6家胶带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作业场所空气检测发现甲苯的合格率为50%,与苯和二甲苯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合格率偏低。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在岗工人血常规异常率(25.0%)偏高。结论胶带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加强防护措施和工艺改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40.0%噪声检测点8 h等效A声级不符合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强度最高为89.3dB(A),木粉尘、滑石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与职业有关的异常情况。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应加强噪声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为职业病防治规划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参照卫生部编制的职业卫生调查表,以接受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工业企业为对象,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职业健康检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等5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224家工厂共185 115名工人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42 022人,占22.70%,接触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比例较高,达69.68%、接触化学因素为42.74%、接触粉尘为40.90%;民营企业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占比例较高,达48.89%。行业分布以机械、化工、船舶三个行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5.20%、33.24%、25.54%,不同行业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所不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职业健康受检率偏低,仅为58.13%,异常检出率为8.98%。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超标率为23.84%,其中粉尘、化学、物理因素超标率分别为1.00%、15.18%、47.91%。结论广州市工厂企业职业病危害仍处于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空气分离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查阅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等,对该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噪声是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职业病病例。结论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该项目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尚需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某数控车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是数控车床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8个接尘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场所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检测,5个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10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h等效声级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粉尘及毒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由于机动车保有量庞大,加油站作为汽柴油零售的主要终端,呈现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从事加油作业的职业人群日趋庞大。加油站作业场所中存在多种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及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因而加油站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加油站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加油站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及防护对策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及其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瑞玲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25-1926
目的 了解平顶山煤业集团七星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及工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该集团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作业场所空气中煤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合格率为69.2%;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检测合格率为66.7%;噪声强度检测合格率为70.0%。结论该煤矿煤尘和噪声检测合格率均偏低,职业病危害的控制与预防应以粉尘、噪声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汉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资料对该市201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和健康监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该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87.51%.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6.34%、96.40%、81.49%.职业健康检查中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分别为2.02%、0.03%.结论 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重点加强粉尘、噪声、苯系物、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和分析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等。其中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检测超标率分别为22%、28%和42%,噪声检测超标率为70%,高温检测超标率高达100.0%,苯系物、氮氧化物和工频电场检测结果均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舾装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某电气装备工业园2013—2016 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及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显示,定点检测的200处总粉尘浓度、个体检测314人接触噪声强度的总合格率分别为96.0%、90.1%, 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病例,2014—2016年苯作业工人检出白细胞降低6人,2016年检出噪声作业禁忌证9人。提示该工业园仍存在导致职业病的高危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8年广汉市作业场所工人职业病健康监护结果,为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广汉市作业场所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结果,比较接触不同危害因素作业场所工人健康状况差异。作业场所工人接触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等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物理因素高温、噪声作业场所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高,分别为3.57%和1.80%。相关物理因素作业场所禁忌证检出率较高。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和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1,P0.01)。高温、噪声、局部振动、微波和其他等物理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广汉市作业场所工人以接触噪声、粉尘居多,监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噪声、粉尘、高温三类作业场所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对某大型国有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结果 显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898个,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16489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1.9%;职业病危害因素有3类65种(粉尘、毒物、物理因素).作业场所平均检测率为69.5%,检测合格率为97.1%;职业健康监护率为81.9%;防护用品配备率为91.8%;防...  相似文献   

19.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苯系物作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预防和控制职业中毒的发生。依据北京市重点职业病哨点监测方案,对该区11家苯系物作业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检测、评价,并对苯系物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同时调查该类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结果显示,受检企业11家,检测苯、甲苯、二甲苯作业点均为23个,合格均为22个,合格率均为95.7%。11家苯系物作业生产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设施方面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白细胞计数低的有48人,比率为9.6%;同时作业人员还有不同程度的尿常规和转氨酶异常以及血压、心电图异常等。提示,因苯系物,特别是苯的危害较为严重,此类企业应完善作业场所的卫生防护设施,为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加强作业工人的健康教育,以预防和控制职业性苯中毒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广西某甘蔗渣制浆造纸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状以及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情况,并作出评价为同类型的蔗渣制浆造纸厂的职业卫生防护作出参考。方法对广西某蔗渣造纸厂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该厂未设车间浴室,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及职业健康检查不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中,2个工种接触的粉尘浓度超标,2个工种接触的氯气浓度超标,9个工种接触的噪声超标,5个工种接触的高温均超标。结论应根据蔗渣造纸厂的生产特点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完善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更好地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