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周玉萍 《中医杂志》1996,37(10):624-626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症,多为心系本脏疾病所伴生,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心律失常。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发病率逐年增高,为国际上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治疗心悸,着重整体调整、标本兼顾、辨病辨证,中西医并用,疗效高于单纯应用西药者,毒副反应极少。根据笔者临床实践,概述治疗对策及思路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表现为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的一种病证。心悸可发生于多种疾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均可按心悸治疗,掌握心悸的病因、病机,对于心悸的治疗至关重要。根据"阳化气,阴成形"之理论,阳化气不足则阴邪凝敛,可见温阳之法在心悸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涉及“心悸”的有关条文进行分析,探讨张仲景从五脏辨治心悸的学术思想:五脏皆可致心悸,临床辨治心悸也应从五脏着手,即明确把握疾病病位在心、肝(胆及三焦)、脾(胃)、肺、肾的不同,结合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病人体质进行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心悸心悸,是指自觉心搏跳动异常,心慌不安的症状。心悸常分为惊悸、怔忡,因惊而悸谓之惊悸,时作时止,病情较轻;无所触动而悸谓之怔忡,发作无时,病情较重。心动悸以心悸为主要特征,心系、脑系疾病常见心悸,肺系疾病、虚劳类疾病、瘿气等病中亦常出现心悸。临床若...  相似文献   

5.
心悸是临床常见的心系疾病,表现为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病情或轻或重,但均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认为心悸可发生于多种疾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因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均可按心悸治疗,掌握心悸的病因、病机,对于心悸的治疗至关重要。杜廷海教授担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临床医学及教学工作,经验丰富,认为心悸病病机复杂,以本虚标实为主,临床常见心气阴虚证,运用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滋阴养血往往能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6.
心悸既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症状,自古有之,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病。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亦可危及生命。病情常错综复杂。笔者在处理临床常见心悸的治疗中,本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整体思想,辨证施治。抓住病机,标本兼治,选方用药,酌情加减,每获良效。现将浅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方和谦教授在临床对于心悸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心悸的病机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同时认为心悸只是一个临床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心悸,如西医的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甲亢、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等.所以心悸虽然病位在心,实际上与其他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有着密切关系,故在治疗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西药不能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在临床中治疗心悸中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心悸的病因病机,结合目前的实践经验和临床研究,简要分析归脾汤在心悸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心悸为自觉心跳心慌,惊惕不适的感觉,有些是心脏疾病,心律失常所引起的,但亦多见于神经衰弱及体质虚损者。然而引起心悸的病机甚为复杂,临床应用必须辩证审因,予以适当的中成药治之,才能取桴鼓之效。为此,根据病因病机将临床常见的心悸类型。辩证运用中成药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古代文献对心悸早有论述,其病名首见《金匮要略》。而《伤寒杂病论》对心悸的证治已较为完善和系统,本文旨在探讨仲景对心悸的论治以是脏腑辨证为法,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心悸的临床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剑虹 《北京中医》2006,25(2):98-99
方和谦教授在临床对于心悸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心悸的病机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同时认为心悸只是一个临床症状,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心悸,如西医的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甲亢、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等。所以心悸虽然病位在心,实际上与其他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有着密切关系,故在治疗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吕继维 《光明中医》2016,(14):2108-2110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位在心,与五脏相关。当今社会竞争日渐激烈,生活和精神压力空前巨大,郁怒伤肝,以肝气郁结为主要诱因的疾病屡见不鲜。然而肝为心之母,母病及子,肝病每多先累及于心,由肝郁导致的心悸自然在列。现主要介绍肝郁所致心悸的临床诊治心得,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13.
心悸证治识微江都县人民医院中医科(225200)李政心悸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历代医家对心悸的辨证论治论述甚多,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认识,诊断疾病的方法已从宏观走向微观,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更为本病开拓了广阔而丰富的治疗内容。兹就笔者临证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任德权 《光明中医》2009,24(1):113-114
心悸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以见于多种疾病.本文对心悸的病因病机、辨证和治疗作一探讨.特别是在治疗上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助疗法,标本兼治,疗程较长,不可轻言放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心悸是心脏常见病证,除可由心本身的病变引起外,也可由它脏病变波及于心而致。笔者认为心悸的发生亦可因为相火异常引起。故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以相火理论为指导,从整体辨析心悸,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心悸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可获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医学界对心血管病合并心理疾病称为"双心病"。心血管疾病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也是最多体现心脏和心理共病的疾病。中医学中并无"双心病"之病名,根据该病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胸痹、心悸、真心痛、郁证等范畴。从中医整体辨证出发,双心病与少阳密切相关,其心理疾病,可从少阳论治。  相似文献   

17.
段妍君 《国医论坛》2012,27(4):43-43
心悸以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其既是一种疾病,又是一种症状.气血阴阳的不足或失调,疾病传变或失治误治,七情六淫以及痰饮瘀血等均可使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而发为心悸.历代医家对此均有论述,然心悸的病机虽然比较复杂,但概括起来亦不外虚实两端矣.  相似文献   

18.
收集分析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心力衰竭的症状、病因、病位、治疗原则的记载,对"心痹""心胀""心咳""心水""心衰""喘证""水肿""心悸"等疾病的实质内涵进行研究,认为"心痹""心胀""心咳"反映的是心力衰竭的一个侧面,"心悸"不能体现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特异性,其治疗侧重点与心力衰竭也并不相符。"喘证"反映的是肺心同病,其病位在肺,治疗重点与心力衰竭并不相符。"水肿"的疾病范围较心力衰竭更为广泛。中医的"心衰"反映的是病机而非疾病。心水病与西医学的心力衰竭更为贴近,因此临证时心力衰竭可参考心水病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19.
刘渡舟教授治疗心悸九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桂枝剂类方,尤其精于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对心悸、胸痹等病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拟对刘渡舟教授治疗心悸"九法"进行系统总结,介绍其治疗特色、方证病机、组方用药的独到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将心悸的诊治纳入六经病的整体辨治当中,文章根据六经的生理特点、六经与心脏的联系、他脏与心脏的联系,从六经角度深入探讨心悸的成因及治疗。太阳心悸多因太阳病误汗、误下等原因导致,治当扶养正气、阴阳双补、补气养血、温阳散水;阳明心悸多因阳明病津气耗伤、阴不敛阳、心神被扰所致,治当清邪热、益气阴;少阳心悸多因少阳枢机不利,治当和解少阳;太阴心悸多为伤寒里虚、中焦虚寒、心脾不足、心无所主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调和气血;少阴心悸多责之阳虚水盛,治当温阳利水;厥阴水厥所致之心悸,治当温化水饮。从六经角度深入探讨心悸的成因及治疗,可为经方治疗心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