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彦斌  戴琳  雷骏轩  范志勇 《新中医》2022,54(21):211-21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伤科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与广泛化的趋势。发端于先秦两汉时代的“筋骨平衡”理论,对人体脊椎正常生理状态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林氏正骨治疗上强调筋骨并重,通过理筋、正骨恢复其力学平衡即筋骨平衡状态,是一种以爆发力为手法核心的正骨手法。该文基于筋骨平衡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规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筋滞骨错理论经过众多正骨医者的不断总结与完善,现已成为独具特色的筋伤医学理论体系。筋滞骨错理论在膝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临床诊疗思维,主要体现在筋骨并重以筋为先、腰骨盆下肢整体观。通过对"筋滞骨错"和整体观进行阐述,以便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并促进其临床诊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以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为主线,从慢性筋骨病的概念、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对筋骨及慢性筋骨病的认识、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对慢性筋骨病的临床诊疗指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慢性筋骨病的临床诊疗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认为慢性筋骨病的病机是"筋滞骨错",治当以"筋骨失衡,以筋为先,以衡为用"为基本原则,为慢性筋骨病的治疗与研究拓展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三步三位手法”是我国已故骨伤科专家宋贵杰教授所创治疗脊柱及相关疾病的具有西部陇原特色正骨理筋手法,是根据人体脊柱生理和病理变化特点结合脊柱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以“顺生理、逆病理”为理论基础,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综合临床疗效分析,不断传承创新发展基础上系统总结的一套完整的正骨理筋手法。对此手法在治疗脊柱慢性筋骨疾患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楚,由此从“筋骨并重”探讨三步三位手法治疗脊柱慢性筋骨疾患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尤为重要,这将明确三步三位手法治疗脊柱慢性筋骨疾患所体现的“筋骨并重”“筋骨平衡”理论与生物力学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筋骨并重”理论体系,对中医理筋正骨手法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膝骨关节炎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病因病机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膝关节炎患者早期病位在筋,后期由筋累及骨,其中医病理特点为筋骨失衡,筋骨相连,结构上密不可分,功能上互根互用,但临床上治疗骨关节病重骨轻筋具有普遍性,因此在治疗上应坚持骨病治筋、筋骨并重的原则。在筋骨平衡理论指导下从肌肉骨骼整体观、筋骨力学平衡的角度确立膝骨关节炎诊疗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筋骨并重"是骨伤科治疗各类损伤病患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由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骨伤学创始人尚天裕教授总结提出并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理念。而"筋骨"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记载,对中医骨伤科从"筋筋""筋骨""以筋养骨""骨正筋柔"等方面丰富"筋骨"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起着巨大作用,通过对中医拔伸按压手法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研究分析,探讨在拔伸按压手法作用下,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及周围软组织之间的"筋骨失衡"状态的力学平衡恢复发生机制。同时明确在应用拔伸按压手法中所体现的"筋骨并重""筋骨平衡"的理论与生物力学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筋骨并重"理论体系,对中医正骨推拿手法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朱立国主任医师,从事中医正骨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临证遵从中医整体观,从脊柱生物力学和生态平衡角度考虑,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发病机制为颈椎关节整体生物力学失衡,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力学失衡型CSR的独到治疗经验。现介绍如下。1遵循"筋骨平衡"筋骨相互依存,保持动态平衡,在病理上筋与骨相  相似文献   

8.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最早提出"筋骨辨证",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对骨度、损伤内外治法记述尤为详细,"筋骨并重"为核心,贯穿全书,发展了"筋骨辨证",为现代正骨推拿治疗的四大原则之一。筋,不仅指经络"筋"(筋膜、筋络、筋腱),也包括皮肉、脉等,涵盖现代解剖学肌肉、韧带、筋膜、软骨;骨乃奇恒之府,具有正、刚特性,维持整体形态,保卫内部组织,构成人体结构基础;筋约束骨,骨伸张筋肉,相互协调,维持人体运动;筋骨生理相互为用,病理相互影响,与肝、肾相应,骨关节病治疗应整体调摄,重在肝脾肾。"筋骨辨证"是手法治疗的前提,明确筋伤与骨伤主次,辨证施术,手法操作注重松筋与正骨,既重视骨折复位,又重视理筋,保护软组织;正骨-骨折和脱位,恢复骨与关节正常解剖位置;理筋-软组织急、慢性损伤,肌肉痉挛疼痛,仅采用松筋手法,反复按压局部,可加重关节错位,产生剧烈疼痛及肌肉痉挛;将"筋骨并重、辨病诊治"与现代医学手段巧妙结合,辨证施术,也当注重筋、骨与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的关系,中药、针灸等内外兼治,充分施展"筋骨辨证"治疗优势。"筋骨辨证"应用于临床是正骨推拿学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9.
当下基于对颈椎病的认识而开展的手法诊疗活动如火如荼,但手法操作种类纷繁,疗效不一,不良事件时有发生。颈椎病的概念过于宽泛,对其病理认识的出发点是椎间盘退变,但这并不能作为手法治疗的依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了手法治疗优势的发挥。从中医学角度来看,适宜手法治疗的颈椎相关疾病的病机为颈部"筋出槽骨错缝"。围绕"筋出槽骨错缝"这一核心理论,开展临床诊疗、评估和相关基础研究,有利于重构手法医学体系、提升手法诊疗品质、促进手法医学良性发展和完善。从治疗效果和筋骨关系的角度来看,作为手法医学的专业术语,"整骨"较之"正骨"更为合适。本文从手法医学角度,对颈椎相关疾病手法诊疗及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筋骨平衡理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强直性脊柱炎是归属于自身免疫紊乱所造成的炎症性疾病,瘀血作为病理产物痹阻督脉从而加重脊柱强直、腰背疼痛、关节僵硬及畸形等,致筋骨失衡。棍点理筋作为外治手法治疗时高效精准、简便、安全,尤其擅长脊柱治疗,通过手摸心会、棍点代手后松解粘连,缓解腰背软组织损伤,活血逐瘀、舒筋通络,可促进筋骨失衡的恢复。文章从筋骨平衡理论入手,以棍点理筋手法为治疗手段,研究瘀血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在理筋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平乐正骨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植于中原,流传大江南北,响遍全国。其中蕴含着哲学观、平衡观,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的"筋滞骨错"理论秉承着"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总原则,在治病求本上遵循松筋、正骨、锻炼,辨证用药上注重肝肾同治,治疗疾病旨在达到五脏六腑平衡、气血通畅、骨正筋柔的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脊神经根受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发病率较高。以平乐正骨平衡理论为指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魏氏伤科传统手法包括检手法和治疗手法两种。检查手法以"轻摸皮,重摸骨,不轻不重摸筋肌"为法则,由外向内检查患者的体表皮肤、肌筋及骨骼以探知病情。治疗手法包括正骨和理筋,正骨手法能使骨合位正,损伤愈合,理筋手法可使经筋归复常度,达到"开气窍引血归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詹红生教授论治颈椎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筋出槽骨错缝,并构建临床诊疗评估指标体系,治疗以中药针刺内调气血不通、手法导引外治筋骨失和,以恢复颈椎"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平衡理论指导的推拿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中成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平衡理论指导的推拿正骨手法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评分(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whole blood low shear viscosity,WBLSV)、全血高切黏度(whole blood high shear viscosity,WBHSV)]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WBLSV、WBHSV水平低于对照组,CASCS评分中的症状、体征、工作和生活能力、手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15%(53/54),高于对照组的83.33%(45/54)(P0.05)。结论: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平衡理论指导的推拿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经筋约束骨骼并主司关节运动,经筋病变会导致附着于骨骼的肌肉及韧带受损,累及骨的病变,最终导致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初期以筋伤为主,治疗重在柔筋通络,可用推拿手法治疗;早期以筋病为主,治疗重在养血柔筋,可运用艾灸及养血柔筋方辅助治疗;中期以筋骨同病为主,治疗重在荣筋壮骨,可采用针刀松解筋肉,结合补益肝肾以达强壮筋骨之效;晚期以骨病为主,治疗重在柔筋正骨,可通过推拿手法拔伸牵引及器械牵引等方法以达筋骨同治的目的。从筋骨同治的角度探讨膝骨关节炎的诊疗策略可为膝骨关节炎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吴山教授以林氏定点旋转扳法为主诊治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经验。认为筋骨力学失衡与风寒湿痹阻经络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诊疗中,在手法施展前注重准确定位;手法施展时理筋为先,爆发力正骨为要;手法施展后中药包热敷与功能锻炼相结合。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7.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东方柔性正骨疗法从辨构论治理论出发,认为肩周炎主要表现为力学结构的紊乱,包括颈椎曲度与序列异常、肱骨移位、肩胛骨移位及锁骨的移位等。通过指推法及抻筋手法轻推慢移整复调理肩关节及其相关的筋骨结构,使移位的筋骨结构归位,达到治疗肩周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中医整脊科,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劳损伤病的学科。中医整脊科是以“一圆一说两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为基本理论,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四大疗法;同时,在整体观和辨证思维指导下,实施“以人为本”的“医患合作、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八大措施防治脊柱劳损病。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刀作为一种新中医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基于前期颈椎病兔实验研究,从颈椎病的中医病机"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和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理论入手,结合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理论,分析针刀"调筋治骨"法治疗颈椎病的力学机制,为针刀基础研究、颈椎筋骨理论和颈椎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岳阳张氏正骨流派学术思想源于《黄帝内经》、《难经》,又宗蔺道人、薛己等骨伤名家,以气血学说为理论依据,强调损伤当以气血为先,治疗需内外相合,筋骨并重,内治着重调气活血,外治以手法整复、药物外敷、夹板固定、练功活动相结合,并独创君臣佐使的正骨理筋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