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瘀血质、湿热质、平和质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为瘀血质、湿热质、平和质的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315例,对比分析三者之间血压、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和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瘀血质以女性为主,该体质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和质,湿热质尿酸、总胆固醇水平和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和质。结论:瘀血质人群易患高龄、超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湿热质人群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提示可以基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痰湿质高血压病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本社区的《家庭健康档案》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设计调查问卷,对社区的1 0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资料输入本院自行设计的中医体质辨析仪,自动判定体质。结果:从高到低分布的前4位:痰湿质269例(26.9%),阴虚质235例(23.5%),血瘀质140例(14.0%),气虚质105例(10.5%),共占调查1 0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74.9%,可见痰湿质为本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最主要体质类型。体重指数异常者共278例。体重指数≥24.0(超重):痰湿质53例,阴虚质32例,气虚质9例,血瘀质6例,阳虚质3例,湿热质8例,平和质14例,气郁质3例,特禀质1例,偏阴虚质1例,偏气虚2例,偏痰湿2例。体重指数≥28.0(肥胖):阳虚质6例,阴虚质17例,气虚质15例,痰湿质82例,湿热质3例,血瘀质11例,特禀质0例,气郁质6例,平和质3例,偏阴虚质0例,偏气虚0例,偏痰湿1例。痰湿质体重指数组成与阴虚质、血瘀质及气虚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湿质体重指数异常者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共有548例血脂异常:痰湿质177例,阴虚质128例,血瘀质85例,气虚质60例,阳虚质21例,湿热质24例,特禀质0例,气郁质24例,平和质23例,偏阴虚质3例,偏气虚1例,偏痰湿2例。血脂异常患者中,痰湿质、阴虚质及血瘀质患者的所占比例较其他体质明显偏高(P0.05),痰湿质与阴虚质、血瘀质及气虚质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社区的高血压病防治应重视对痰湿质的调护,积极控制体重及调节血脂,加强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10)
目的观察痰湿质评分与中老年痰湿质人群认知功能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福州市314例痰湿质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通过偏相关分析探讨痰湿质评分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不同认知子领域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关联性,并将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以探讨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发生风险的作用。结果 314例受试者中男性139例、女性175例,认知正常组225例,MCI组89例。偏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痰湿质评分与MoCA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抽象及定向力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认知正常组比较,痰湿质评分高[OR=1.198,95%CI(1.011,1.419)]、偏嗜荤食[OR=2.859,95%CI(1.402,5.829)]、糖尿病[OR=2.507,95%CI(1.408,4.463)]是痰湿质人群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痰湿质人群中,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多个子领域认知功能均受其影响,且痰湿评分高、偏嗜荤食及糖尿病可增加MCI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痛风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总结痛风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收集痛风患者年龄、病程、BMI指数、证型、合并症等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要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痛风中医证型分5型,其中湿热蕴结证比例最高(41.9%)。年龄在不同证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BMI指数在不同证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嘌呤饮食嗜好者(63.9%)、家族史(24.4%)、饮酒史(18.6%)三者在不同证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高脂血症50例(29.1%),合并高血压24例,高血糖9例。三高在不同证型的分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湿热蕴结证是岭南地区痛风常见证型:5种证型均离不开湿、热、瘀、虚的病机特点。同一患者随着病程增加,BMI指数改变,均可引起病机的变化,证型随之变化。临床重视痛风合并症有助于判断病机发展及证型规律,在治疗原发病同时也能对其合并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在校大学生中医痰湿质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标准化量表判定1031例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中医体质特征和行为生活方式相关数据,分析痰湿质特征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被调查的1031例大学生的偏颇体质以阳虚质(占37.44%)、阴虚质(占36.57%)、气虚质(占34.72%)为主。不同性别人群在痰湿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于男性。饮食喜凉及喜油腻与痰湿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大学生更易出现痰湿体质,饮食是导致痰湿体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7)
目的探讨普通人群中气虚与生活习惯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起的2017年全国中医健康状态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进行气虚判定。根据中医健康状态调查中获得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及饮食、起居、运动等生活习惯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得出气虚与非气虚者的生活习惯差异,进一步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气虚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果 9858名被调查者中气虚者291名(3.0%)。不同年龄组气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与非气虚者在焦虑、社交、起居规律、饮食规律、是否吃早餐及夜宵生活习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青年组(20~39岁)比较,中年组(40~59岁)(OR=0.628,P=0.000)、老年组(≥60岁)(OR=0.515,P=0.000)气虚发生率低;焦虑(OR=7.629,P=0.000)、不吃早餐(OR=1.528,P=0.013)、吃夜宵(OR=2.341,P=0.000)者气虚发生率高;起居规律(OR=0.659,P=0.003)、饮食规律(OR=0.427,P=0.000)者气虚发生率低。结论焦虑、不吃早餐、吃夜宵为气虚的危险因素,起居规律、饮食规律为气虚的保护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气虚发生,达到维护健康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与气虚质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气虚质的关系与体质特征.方法 按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市某医科大学在读各年级本科大学生共7000名作为被调查的对象,使用的调查问卷是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量表”及本课题组编制的“亚健康自评量表”,由调查员在体检时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当场收回.由中医学专家根据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诊断,依据体检报告排除患有各种实质性疾病者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科院校学生亚健康总体现患率为62.51%,女性现患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的亚健康大学生分布,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除具有气虚质的表现外,还兼夹了血瘀、气郁、痰湿等症状.亚健康大学生在心理、社会症状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结论 医科大学学生广泛存在亚健康状态,特别是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需要学校加强关注,积极预防亚健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职体检人群中血清尿酸浓度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2422名在职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测量受检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同时检测血清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浓度。统计分析血清尿酸浓度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该组在职人群血清尿酸浓度、男性血清尿酸值明显高于女性(P均〈0.01)。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与血清尿酸浓度进行偏相关分析,男性:体质量指数(r’=0.193,P〈0.01)、舒张压(r=0.043,P〈0.01)、三酰甘油(r’=0.141,P〈0.01)均与血清尿酸浓度呈正相关;而年龄(r’=-0.202,P〈0.01)、空腹血糖(r’=-0.071,P〈0.01)均与血清尿酸浓度呈负相关;总胆固醇(r’=0.002,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1,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035,P〉0.05)、收缩压(r’=-0.008,P〉0.05)与血清尿酸浓度无相关性;女性:除体质量指数(r’=0.212,P〈0.0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42,P〈0.05)与血清尿酸浓度呈正相关,其余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组体检人群血清尿酸浓度较高,尤其男性血清尿酸浓度升高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随访人群中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445名进行随访,测量受检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同时检测血清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统计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该组人群血清尿酸水平为(309.30±82.16)μmol/L,男性血清尿酸值明显高于女性(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与体质量指数、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及总胆固醇密切相关。结论该组人群血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探讨痰湿与心血管疾病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历代各医家对痰湿的观点和现代学者对痰湿的研究,分析痰湿在各危险因素生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为从痰湿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调查武汉某高校社区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为制订预防与控制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该校社区人群随机抽样442人进行危险因素水平测试和分析。结果(1)各年龄组的高血压、高血糖、总胆圃醇口(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C)的检出率的有明显差异口〈0.01或〈P 0.05);(2)年龄的增长与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均呈正相关;结论高校人群是易患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分析2007年度和2008年度医院住院的心血管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其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的分布。结果:疾病种类中缺血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呈上升趋势,风湿性心脏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超重、糖尿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饮酒、高盐、体力活动少、职业紧张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并分析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医院登记在册共800例35~80岁居民为研究对象,参照《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评估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采用中医体质辨识量表调查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分析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的特点。结果:偏颇体质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水平异常、超重肥胖及吸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暴露率均高于平和质人群(P<0.05)。结论:中医体质是影响社区居民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偏颇体质如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和血虚质人群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明显高于平和质人群,临床可将中医体质评估纳入心血管病风险防控管理,提高心血管病预防和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岭南地区(广州市)心脑血管疾病与气候关系,对广州市三所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月发病人数与同期9项月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平均气压、最低气温相关,并建立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成为对该类疾病的未来流行情况有参考意义的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医杂志》2020,(8)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方法选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18年3—12月在新疆和田地区随机抽取810例35~75岁居民,根据《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进行评估,选择无症状受访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量表问卷及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评分。计算受访者十年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度。由体检数据库系统获取受访者体重指数(BMI)、收缩压、总胆固醇等资料。分析受访者不同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危险因素暴露及绝对危险度分组在不同中医体质受访者中的分布情况,并对不同中医体质和心血管病中高危险度受访者的中医体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804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其中以气虚质(37.2%)、平和质(25.4%)、阳虚质(13.7%)、痰湿质(7.2%)为主。收缩压异常受访者与糖尿病受访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吸烟史、总胆固醇异常、BMI异常受访者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中医体质间心血管病绝对危险度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医体质与心血管病中高危风险之间显著相关(P=0.001),其中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血虚质人群OR值分别为:6.325、9.950、19.900、9.185。结论新疆和田地区人群中医体质以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为主,中医体质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有关,其中以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血虚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