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公共场所室内PM_(10)浓度的改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选取11家设置和6家未设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照组)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作为监测点,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基础资料,每周对其室内外PM_(10)浓度进行监测,通过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集中空调对室内PM_(10)浓度水平的影响。结果设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室内相对室外PM_(10)浓度平均减少值优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检验,P=0.023);不同距上次清洗时长组间PM_(10)浓度平均减少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155,P=0.004);中效新风口滤网对降低室内PM_(10)浓度比初效滤网有更优的效果(Z=-3.346,P=0.001);不同组间新风口滤网清洗频率在降低室内PM_(10)浓度的作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891,P=0.018),每月1次的频率最佳。结论合理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使用更高过滤等级的滤网并保持最佳清洗频率能有效降低室内PM_(10)浓度,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医院候诊室集中空调最佳使用条件及滤网类型,以达到降低室内PM_(2.5)浓度的最优效果。方法选择无锡市两家单独设有集中空调的三级医院(用M、Z分别代表)候诊室作为监测点,使用美国3M粉尘测定仪监测相关数据,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室外PM_(2.5)浓度水平高于室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内PM_(2.5)浓度与室外PM_(2.5)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线性关系(P0.05);各新风开启时长PM_(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新风开启2小时其PM_(2.5)浓度水平与4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启4小时与6小时(P=0.61)及开启6小时与8小时(P=0.63)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家医院间PM_(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差异,M医院优于Z医院(P0.05)。结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室内PM_(2.5)污染水平,建议医疗机构候诊室在接待病人前,保证至少2h的新风开启时长,并通过温湿控系统将温度、湿度分别控制在16℃和33%;针对室内空气质量不佳的医疗机构适时调整为更高过滤等级的多层新风滤网,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苏州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污染现状,同时研究大气污染对其影响。方法 2017—2018年检测苏州市70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_(10)浓度。查询、记录苏州地区当日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结果苏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_(10)浓度总合格率为62.86%(44/70),采样风口合格率为82.43%(319/387)。采用中级新风过滤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_(10)浓度送风口合格率(89.01%,162/182)高于采用初级新风过滤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_(10)浓度合格率(76.59%,157/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P0.01);中级新风过滤装置系统PM_(10)平均浓度低于初级新风过滤装置系统PM_(10)平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5)。集中空调空调系统PM_(10)浓度与该日大气中PM_(10)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_s=0.450,P0.01)。结论 2017—2018年苏州市37.14%(26/70)的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中送风PM_(10)浓度不合格并且会受到室外大气污染状况的影响。大型公共场所在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安装时要考虑室外大气污染状况,对空气过滤装置提出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苏州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污染现状,同时研究大气污染对其影响。方法 2017—2018年检测苏州市70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_(10)浓度。查询、记录苏州地区当日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结果苏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_(10)浓度总合格率为62.86%(44/70),采样风口合格率为82.43%(319/387)。采用中级新风过滤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_(10)浓度送风口合格率(89.01%,162/182)高于采用初级新风过滤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_(10)浓度合格率(76.59%,157/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P<0.01);中级新风过滤装置系统PM_(10)平均浓度低于初级新风过滤装置系统PM_(10)平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5)。集中空调空调系统PM_(10)浓度与该日大气中PM_(10)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_s=0.450,P<0.01)。结论 2017—2018年苏州市37.14%(26/70)的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中送风PM_(10)浓度不合格并且会受到室外大气污染状况的影响。大型公共场所在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安装时要考虑室外大气污染状况,对空气过滤装置提出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盐城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状况,研究室外PM_(2.5)质量浓度对室内的影响,为监管部门控制公共场所PM_(2.5)暴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城市区选4家典型公共场所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光散射式粉尘仪对室内PM_(2.5)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同时记录环保部门公布的同时段PM_(2.5)质量浓度。结果 4家公共场所室内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95.0μg/m3,是室外的1.68倍。室内PM_(2.5)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外质量浓度冬季显著高于秋季(P0.01),室内质量浓度冬秋季无明显差别(P0.05)。室内外质量浓度呈高度正相关(R=0.779,P0.001)。结论盐城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较重,确保集中式空调正常运行和严格控制吸烟和油烟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室内PM_(2.5)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都市公共场所集_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现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改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10污染状况的办法。方法对40家使用集中空调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检测通风系统送风中的PM10浓度。结果40家场所中有9家合格,合格率为22%,集中空调经过清洗的场所PM10浓度比未经过清洗的场所低(t=4.528,P=0.001),但集中空调清洗和未清洗场所的合格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x2=2.634,P=0.105)。结论集中空调管道内的清洁状况仅是送风中PM10的一项影响因素;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PM10浓度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要改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10污染状况,集中空调使用单位应在新风口位置和集中空调设施做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无锡市新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方法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通过现场调查和卫生检测于2014年—2015年对无锡市26家新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不同功能区使用不同类型的空调通风系统,大空间使用混合式(新风+回风)空调系统即全空气方式,小空间使用新风机组加风机盘管(或回风箱机组)即空气—水系统。所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26/26)均安装新风初效过滤器、回风口过滤网、风口防护网,新风均直接取自室外,常见新风口位置依次为侧墙、屋顶和新风竖井。34.6%(9/26)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风冷热泵为冷热源,65.4%(17/26)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离心式/螺杆式冷水机组为冷源、板式换热器/蒸汽锅炉为热源。卫生制度不完整,缺乏空调通风系统定期的清洗消毒方案和应急预案。26家公共场所卫生初检平均合格率46.2%,不符合项有风管内表面的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送风口的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经有效清洗消毒后复测检测合格率100%。结论无锡市新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基本符合要求,但卫生制度有待完善。过半数新建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不达标,建议新建场所在正式营业前清洗消毒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部分公共场所室内PM_(2.5)的污染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以马鞍山市25家公共场所(宾馆、洗浴中心、网吧、咖啡馆、电影院各5家)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室内外PM_(2.5)浓度,同时现场记录监测点的室内人员数量、吸烟人员数量、禁烟政策、空调使用情况等。结果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的中位数(M)为104μg/m~3,四分位数间距(IQR)为63~194μg/m~3。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的室内PM_(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69,P0.001)。网吧室内PM_(2.5)浓度最高,M(IQR)为289(222~609)μg/m~3,咖啡馆次之,为203(110~335)μg/m~3,宾馆、洗浴中心和电影院最低,分别为98(50~142)、88(59~157)、75(53~102)μg/m~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室内PM_(2.5)浓度随着室外PM_(2.5)浓度、室内吸烟人时密度及室内人时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不使用地毯、使用中央空调、实施禁烟政策和使用机械通风均可降低室内PM_(2.5)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期间马鞍山市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较严重。室外PM_(2.5)、室内吸烟、室内人员、地毯等是室内PM_(2.5)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情况,探讨室内外PM_(2.5)关系及影响室内PM_(2.5)浓度的因素。方法于2015年7—8月和11—12月以南京市4类32家公共场所[商场(超市)、影院、餐厅、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量法同时测定室内外PM_(2.5)浓度,使用温湿度计实时记录室内外温湿度,通过调查问卷收集采样期间室内人员吸烟、门窗开关、新风系统使用等信息,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室内PM_(2.5)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夏季室内外PM_(2.5)浓度中位数分别为44μg/m~3(范围:13~158μg/m~3)和36μg/m~3(范围:20~71μg/m~3),均显著低于冬季值[117μg/m~3(范围:39~341μg/m~3)和100μg/m~3(范围:53~229μg/m~3)]。在夏季,餐厅的室内PM_(2.5)浓度显著高于影院和商场(超市)(P0.05),全部调查对象室内外PM_(2.5)浓度比值(I/O值)中位数为1.1(范围:0.39~5.12),其中餐厅、商场(超市)、医院和影院I/O值大于1的比例分别为90%(9/10)、40%(4/10)、80%(4/5)和0%(0/5)。但冬季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调查对象I/O值中位数为0.92(范围:0.59~1.89),显著低于夏季(P=0.029),其中餐厅、商场(超市)、医院和影院I/O值大于1的比例分别为60%(6/10)、40%(4/10)、40%(2/5)和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夏季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主要因素为室内人员吸烟(β=0.548,P0.001)和新风系统使用(β=-0.513,P0.001),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420,而影响冬季室内PM_(2.5)浓度的主要因素为室外PM_(2.5)浓度(β=0.984,P0.001)和室内外相对湿度差的绝对值(β=-0.027,P0.001),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814。结论南京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状况和室内外PM_(2.5)浓度关系均存在季节性差别,室外PM_(2.5)浓度、室内人员吸烟、新风系统使用和通风换气等是影响室内PM_(2.5)浓度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对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影响,为提高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4月,选取某大厦空气-水空调系统一套机组,分别在室外、室内及送风口设置采样点,于集中空调清洗前1 d、清洗后1 d、清洗后10 d分别采样,测定送风管道内积尘量和送风中PM10浓度。结果与清洗前比较,集中空调清洗后管道内积尘量下降(P0.05),送风中及室内空气PM10浓度降低(P0.05)。管道内积尘量与送风中及室内空气PM10浓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5和0.730,均P0.001)。结论集中空调系统清洗可减少空调通风系统污染,有助于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为改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6版)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 2010年对66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监测,合格13家,总合格率为19.70%(13/66);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77.27%、65.15%和53.03%。结论绵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比较严重,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和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1年天津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天津市17个区县抽取128家公共场所,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机组类型、新风口位置、清洗状况、公共场所类型及采样点位置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和冷却水嗜肺军团菌进行检测.结果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合格率为28.1%(36/128),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5.3%(122/128),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合格率为94.5%(121/128),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合格率为64.3%(74/115),其中LP1型嗜肺军团菌为主要血清型.清洗后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合格率高于未清洗(P<0.05),清洗与未清洗的全新风式机组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合格率高于回风式机组(P<0.05),未清洗的且新风口在室外的机组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合格率高于新风口在室内的机组(P<0.05).结论 本次调查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合格率较低,并可能受到清洗、空调机组类型和新风口位置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开关窗通风对宿舍室内PM_(2.5)浓度的影响。于2015年11—12月选取某高校31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宿舍,使用颗粒物检测仪进行PM_(2.5)浓度的检测。观察关窗密闭、开窗通风和通风后密闭对宿舍室内PM_(2.5)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通风前密闭状态下PM_(2.5)平均浓度为176.28μg/m~3,通风状态下为183.72μg/m~3,通风后密闭状态下为176.28μg/m~3,室外为187.00μg/m~3。通风状态和通风前后密闭状态的宿舍室内PM_(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通风与否,室内外PM_(2.5)浓度具有高度相关性(rs0.854 8,P0.000 1)。提示室外PM_(2.5)直接影响宿舍室内PM_(2.5)的浓度,关窗并不能有效降低室内PM_(2.5)的浓度,开窗后密闭可降低通风后室内PM_(2.5)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上海市南汇地区大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探索卫生监管对策。方法对上海市南汇地区8家大型公共场所集中大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和风管积尘的卫生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8家大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均未设置风管检查口,6家新风口设计不合理,7家未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全面清洗消毒;8家场所均有卫生管理制度,但均无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卫生学评价报告;送风中细菌总数、送风中β-溶血性链球菌、送风中真菌总数、送风中PM10的合格率分别为27.5%、70.0%、75.0%、92.5%,风管积尘量合格率为87.5%。结论上海市南汇地区大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卫生隐患,应加强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切实落实集中空调预防性审核和竣工验收,完善集中空调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有效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光散射法与重量法测定公共场所室内大气PM_(2.5)浓度的结果一致性,并探讨影响光散射法校准系数的因素。方法于2015年7—8月和11—12月,以南京4类30家公共场所(商场超市、影院、餐厅酒店、医院)为研究对象,用LD-6S光散射仪以重量法和光散法同时测定室内外大气PM_(2.5)浓度,并记录室内外温湿度、新风系统使用等信息,分析光散射法与重量法的相关性及光散射法校准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光散射法与滤膜称重法对公共场所大气PM_(2.5)浓度的测定结果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873,P0.01),但光散射法监测结果均值[(71±64)μg/m~3]低于重量法[(91±65)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光散射法校准系数K(1.87±0.55)高于冬季(1.3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冬季K值与室内气温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1);未发现公共场所类型、室内大气PM_(2.5)浓度、室内相对湿度等因素对校准系数有影响(P0.05)。结论光散射法与重量法测定的大气PM_(2.5)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但二者间存在系统偏差;光散射法校准系数受季节和公共场所室内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为改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和加强卫生监管提供依据。【方法】按照WS 394—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在2014—2018年间随机选取上海市普陀区18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并对送风中、风管内表面、室内空气的9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家宾馆、4家饭店和4家超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总体合格率为86.0%。送风中PM_(10)超标率为3.4%,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超标率较高,分别为31.8%和33.0%;但送风中未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和微生物指标全部合格。宾馆中加做新风量和嗜肺军团菌两项指标,新风量合格率为25.6%,冷却水中Ⅰ型嗜肺军团菌(LP1)阳性率30.0%,冷凝水中未检出。9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送风PM_(10)和室内PM_(10),风管微生物含量和送风微生物含量,送风微生物含量和室内微生物含量均呈正相关。【结论】普陀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总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新风量合格率较低,且有嗜肺军团菌检出。定期清洗消毒和安装高效空气净化装置可以提高送风质量,改善室内空气的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7.
四种类型公共场所室内细颗粒物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公共场所室内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细颗粒物监测仪,监测北京市通州区洗浴休闲厅、餐厅、歌厅、网吧4类共计20家公共场所室内、外PM2.5的质量浓度,同时现场记录监测场所门、窗和机械通风装置的开启状态、室内人员数量及正在吸烟的人员数量等基本情况,分析多种因素对公共场所室内PM2.5水平的影响.结果 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334.6±386.3)μg/m3,浓度范围6~1956μg/m3,洗浴休闲厅、餐厅、歌厅包房、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16.9±100.1)μg/m3、(317.9±235.3)μg/m3、(750.6±521.6)μg/m3、(157.5±98.5)μg/m3,餐厅(与洗浴休闲厅比较:Z=-10.785,P<0.01;与歌厅包房比较:Z=-10.488,P<0.01;与网吧比较:Z=-7.547,P<0.01)和歌厅包房(与洗浴休闲厅比较:Z=-16.670,P<0.01;与网吧比较:Z=-15.682,P<0.01)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人次密度(9.13×10-3人/m3;r=0.772,F=26.579,P<0.01)和通风评分[(2.5±1.5)分;r=0.667,F=14.442,P<0.001]与室内PN2.5平均浓度相关;餐厅[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317.9±235.3)μg/m3;室外为(67.8±78.9)μg/m3]和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157.5±98.5)μg/m3;室外为(67.7±43.7)μg/m3]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存在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18、0.955,F值分别为16.013、30.785,P值分别为0.028、0.012),网吧中人次密度(288.7×10-3人/m3)和室内PM2.5平均浓度[(157.5±98.5)μg/m3]相关(r=0.891,F=11.615,P=0.042).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吸烟人次密度(b′=0.581,t=3.542,P=0.003)和室内通风状况(b′=-0.348,t=-2.122,P=0.049),吸烟的影响大于通风状况.聚类分析后显示,在通风状况较好时(通风评分>2),主要影响因素是室外PM2.5的浓度[(49.6±39.5)μg/m3;b=1.556,t=3.760,P=0.007];而在通风状况较差时(通风评分≤2),主要影响因素是吸烟人次密度(14.7×10-3人/m3;6=140.957,t=3.108,P=0.013),且室内PM2.5的增加有51.8%是由于吸烟所致.结论 吸烟是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风状况较好时,室外PM2.5污染对室内PM2.5污染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北京市冬季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1月对该市4个区的住宿、商场和餐饮3类公共场所共24家进行室内空气PM2.5监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公共场所室内空气PM2.5浓度中位数为61μg/m3,范围为4~349μg/m3;雾霾天气时室内PM2.5浓度高于非雾霾天气,邻近交通干线的商场室内PM2.5污染水平高于步行街,火锅或烧烤类餐饮场所的PM2.5浓度高于餐厨分开场所,设有集中空调的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低于自然通风场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室外重污染天气、交通尾气排放、烹饪燃料燃烧可能是冬季公共场所室内PM2.5的主要来源,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06-07,随机抽取3个县城具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施的宾馆5户,对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空调送风口可吸入颗粒物、空调送风口细菌总数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 风管内新风管积尘量平均值超过《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值,风管内细菌总数平均值超过《规范》要求值,最大值超过《规范》15倍;4项指标合格率75.22%,风管内积尘量合格率最低(64.00%).结论 宾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开展清洗消毒工作不彻底,特别是新风管道,没有设置检查孔,有的单位根本就未对风管内清洗消毒,多数单位只局限对通风口滤网的清洗消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珠海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为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珠海市56家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进行调查,检测空调系统送风中PM10浓度和风管表面积尘量。 结果 56家公共场所中,未进行定期清洗的占41.1%,机房有杂物的占42.9%,新风口周围有污染源的占21.4%,只装有初效空调过滤器的占75.0%;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PM10检测总合格率为67.9%,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空调系统PM10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2.477,P<0.001),经过清洗和未经过清洗的空调系统PM10合格率分别为78.8%和5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1,P=0.036),装有初效和中效空调过滤器空调系统的PM10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6,P<0.01),风管表面积尘量与送风中PM10浓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96,P<0.001)。 结论 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和监测,对不合格的公共场所应该责令其进行清洗消毒,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