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8年盐城市哨点医院放射防护现状、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及健康状况,识别放射防护薄弱环节,降低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方法 2018年,根据国家放射卫生相关标准,开展X射线影像设备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采用热释光法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对放射工作人员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进行辐射健康效应监测。结果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监测合格率为92.31%,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合格率为98.90%;419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显示,年有效剂量均低于20 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53 m Sv,从事介入放射的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0.606 mSv);核医学工作人员辐射敏感指标异常检出率最高,不同职业工作人员眼晶体混浊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8年盐城市哨点医院放射防护情况总体良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无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发生,但放射工作人员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应重点关注从事介入及核医学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及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基本状况,以制定有效的个人剂量监测方案,巩固和促进该地区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方法使用Li F(Mg,Cu,P)热释光剂量计(TLD)定期监测,建立该区Access个人剂量数据库并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2013年该区外照射人均年剂量为0.138(检测下限)、0.138~2.000、0.138~2.000 m Sv/a的人数分别占总监测人数的81.4%、18.4%和0.2%;2013年人均年剂量为0.16 m Sv/a;医用辐射人员的集体剂量和人均剂量分别为297.6人·m Sv和0.17 m Sv/a,分别高于非医用辐射人员的131.6人·m Sv和0.14 m Sv/a;医用辐射中,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医用X射线诊断人员的人均年剂量依次降低,分别为0.29、0.21、0.18和0.16 m Sv/a;非医用辐射中,核仪表、防护检测、科研用同位素人均年剂量分别为0.22、0.16和0.15 m Sv/a,其余工种人均年剂量为0.13 m Sv/a。结论该区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水平较低,相应的放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同时应加强异常剂量的核查与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军区内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的个人剂量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监测方法,定期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13-2015年间该军区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596人次,集体有效剂量为749.23人·m 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26 m Sv。介入临床医生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1.48 m Sv。结论该军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的剂量限值(20 m Sv),表明该军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防护条件较好,安全与健康能够得到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江苏省各地哨点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及各监测单位个人剂量监测情况。方法依据哨点监测方案选取放射工作人员,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热释光的方法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并进行汇总统计。结果监测的890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1 m Sv,人均年有效剂量最大的为从事核医学的人员(0.49 m Sv),其次是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人员(0.46 m Sv);50%以上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位于测量系统最低探测水平及1.0 m Sv之间,80%以上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1 m Sv;不同监测点同一职业类别人员的监测结果可相差超过1个数量级,多数监测点中诊断放射学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低于介入放射学,有的监测点中诊断放射学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超过介入放射学。结论该省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条件较好,人均年有效剂量处于低剂量水平。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的质控工作及对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的宣传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2014—2016 年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对海淀区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 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水平较低, 人均年有效剂量未超出国家标准?医用辐射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均高于非医用辐射, 医用辐射中核医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其次是介入工作人员; 非医用辐射中核仪表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提示今后应侧重对核医学?介入放射学以及核仪表等工种的放射防护监测, 同时应及时 了解辖区不同行业人群分布变化, 加强重点工种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石家庄辖区内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河北省放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中的方法,对石家庄市内5家三甲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从事不同岗位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当量范围为0.83~1.50 m Sv/a,其中普通诊断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为0.96 m Sv/a,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为1.50 m Sv/a,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为1.06 m Sv/a,放射治疗工作人员为0.83 m Sv/a。将从事不同岗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检查结果异常率与年人均有效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检查异常率与相应的年人均有效剂量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家庄市5家三甲医院的放射防护与卫生监管工作较好,采取的有效防护措施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对丹东市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定期检测。2012—2014年丹东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共监测1 857人次,其中99.8%的放射工作人员年受照剂量在5m Sv以下,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27m Sv,远低于国家剂量限值。介入放射学和非医用辐射是放射防护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后工作中应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疗系统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水平。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河北省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共监测90人。结果 2012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69 m Sv/年,不同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介入0.80 m Sv/年、核医学0.77 m Sv/年、放射治疗0.62 m Sv/年、放射诊断学0.60 m Sv/年。不同工种间人均年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P0.05)。结论该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均有效剂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应作为放射防护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6—2018年天津市河东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更好的开展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仪对天津市河东区所有医疗机构781名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河东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有效剂量分别为35.77、43.81、33.45 mSv,3年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14 mSv/a,远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以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贡献集体剂量当量最多,为56.49人·m Sv,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剂量当量最高,为0.25 mSv/a。结论天津市河东区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之内,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应作为今后放射防护的重点,同时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2018年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法对883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显示,规范监测759人,其中7人年有效剂量超过调查水平,无超过年有效剂量限值者。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介入放射学类人员,为0.75 mSv∕年;最低为X射线工业探伤类人员,为0.22 mSv/年。医用辐射类与工业辐射类放射工作人员,诊断放射学与核医学、介入放射学人员,X射线工业探伤与其他类(主要为核子秤、料位计、测厚仪等)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综合三甲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十堰市放射工作人员整体受照水平较低,远低于国标限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掌握天津市河东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更好地开展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仪检测2013—2015年天津市河东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河东区3年共监测放射工作人员689人次,3年总的集体剂量当量为288.75人/m Sv,人均剂量当量0.42 m Sv/a,年剂量当量低于1 m Sv的占监测总人次数的95.4%,未发现年剂量当量在15m Sv以上的监测数据。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以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贡献集体剂量当量最多,为171.74人/m Sv;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剂量当量最高,为1.04 m Sv/a。结论河东区总体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应重点关注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2013年天津市15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方法 选取1 40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监测结果,根据相关标准,按照相应的职业分类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1 400名放射工作人员全部低于职业照射水平的限值,人均外照射剂量为0.352 m Sv/a;诊断放射学人员平均为0.313 m Sv/a,牙科放射学人员平均为0.245 m Sv/a;核医学人员平均为0.646 m Sv/a,放射治疗人员平均为0.300 m Sv/a,介入放射学人员平均为0.445 m Sv/a;低于5 m Sv/a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9.8%。结论 天津市15家三级综合医院放射防护措施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处于正常水平。在放射防护中应加强对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13.
2009—2011年海淀区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年有效剂量限值20 mSv,医用辐射中人均年剂量由大到小分别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X射线诊断;非医用辐射中探伤工种人年均剂量较高。提示今后应侧重对放射治疗、介入、核医学以及探伤等工种的放射防护监测,每年建立并更新放射工作机构及人员本底资料,完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系统。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为改善工作人员防护条件,降低受照剂量提出防护建议。方法查阅某医院2014年度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2014年度所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有效剂量平均为0.51 mSv,其中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较高,分别为1.03 mSv和0.68mSv,放射治疗和X射线影像诊断较低,分别为0.41 mSv和0.50 mSv。结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应采取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护设施防护、适当减少工作时间(轮岗和增加操作人员)等方法和措施,有效降低个人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3—2014年广西部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广西3个地市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Li F(Mg,Cu,P)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按照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的要求,定期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13—2014年监测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总数为1 038人,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45和0.51 m Sv/a,年有效剂量小于5 m Sv/a的人数占监测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98.8%和98.2%,监测结果中未出现超过20 m Sv/a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结论 2013—2014年广西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较低,提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防护管理和改善放射工作环境,可进一步有效降低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保定市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现状。方法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热释光剂量法对保定市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进行检测。结果保定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数为0.803mSv/a,每年<5mSv的人员占总监测人数的99.1%,不同工种之间,以医用诊断X射线和核医学较高,分别为0.832mSv/a、0.923mSv/a。结论医用X射线诊断和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为我们防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防护现状,为加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与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p(10),利用X、γ散漏射线巡测仪451P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结果[HT5"SS]2016年共监测介入放射工作职业性外照射757人,有效监测536人,有效监测率为70.81%,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29 mSv;2017年共监测1 123人,有效监测309人,有效监测率为27.52%,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47 mSv;2017年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2,P<0.01);第二术者位总体空气比释动能率要高于第一术者位,且头部空气比释动能值均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剂量照射水平但有效监测率偏低;放射防护工作仍需不断完善,重点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的辐射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医疗卫生机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病特点、规律和趋势,为制定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政策和国家放射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填报调查表、现场核实与实验室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的放射诊疗机构放射防护情况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等进行调查与监测。结果基本掌握了昆明市169家放射诊疗机构的基本情况、放射防护情况和282家放射治疗机构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昆明市一级、二级医院主要使用的诊疗设备是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部分一级和二级医院仍使用落后的放射诊疗设备(荧光屏透视机)。全部医院均配备有相应数量的X射线影像诊断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其中铅橡胶围裙数量最多,铅防护屏风数量最少。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人员人均占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人剂量监测中,未发现年个人剂量Hp(10)≥20 mSv的放射工作人员。从事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的工作人员铅衣外个人剂量当量Hp(10)约为铅衣内的6倍和2倍,提示单纯采用铅衣内剂量计读数可能会低估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结论应为放射工作人员配备更多的个人防护用品,尤其是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尽快淘汰落后的放射诊疗设备(荧光屏透视机)。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明确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铅围裙内外各佩戴一个剂量计,加强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内照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医院放射防护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广东省某医院从事放射工作人员150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方法对全部入选研究对象个人剂量进行监测,整理及剖析监测结果,对比不同岗位、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电离辐射水平。结果各个工种均符合,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个别检测点周围剂量当量率明显高于国家标准的相关规范,不同岗位(护师、技师及医师)人均年有效剂量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X射线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人均年有效剂量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均明显高于放射治疗、X射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最高,应该强化防护工作,并且给予专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水平,而且可通过轮岗、缩短工作时间等方式减少个人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开展主动性放射工作场所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根据国家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标准,开展各类设备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性能监测,采用热释光剂量仪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完成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调查表。结果 哨点单位放射性场所防护监测合格率100%,监测的四类职业类别中,从事介入放射学人员的年有效剂量最高、健康体检中异常检出率也最高。结论 建议增加对乡镇医院和企业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重点关注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