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治疗,观察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病情稳定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抢救费用、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抢救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救阶段实行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费用,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并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抢救流程管理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4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救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完善后的抢救流程管理对患者进行抢救。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抢救流程管理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对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急救护理路径)和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各98例。对比两组急救时间、AMI复发率、再行PCI手术、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AMI复发率、再行PCI手术、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81.6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抢救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有利于患者恢复,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以降低急救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9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管理;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就诊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从入院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6.52±2.01)min,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24.15(±1.54)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残疾者10例,死亡2例;对照组出现残疾者21例,死亡8例。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路径运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能够缩短急救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对脑卒中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中心卫生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教育,观察组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健康知识掌握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急诊流程开展急救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急救技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7%;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急救技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抢救效果,以提高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方法: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90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100例采用急救护理路径管理,对照组90例采用普通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总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10例(10%)出现并发症,对照组30例(33.33%)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管理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护理模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绿色通道中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急诊PCI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突发群体性伤害事件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9起创伤性突发灾害事件分为对照组和路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遵医嘱护理程序,路径组采用护理路径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事件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路径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提高;患者死亡率、急救时间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突发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急救中,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有效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该病急救的质量与效率。方法:将165例肿瘤病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84例患者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81例患者仅给予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68例、好转11例,对照组治愈59例、好转9例,两组患者急救有效率分别为94.04%、83.95%,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分别为为92.98%、83.02%。结论: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该病的急救效率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不同的抢救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保守抢救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抢救护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抢救过程中止血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48例,再出血1例,转而手术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96.00%、2.00%及2.00%,对照组止血成功39例,再出血6例,转而手术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78.00%、12.00%、8.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8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抢救护理过程中应用全面护理方法,有助于增强止血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讨急性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两组讨论,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40例接受急性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状况,如抢救效果、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等,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卧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建议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可明显提升抢救效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对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从入院到确诊病情的平均时间为(25.7±2.1)分,观察组为(16.3±1.8)分。对照组从确诊到进行急救的平均时间为(38.3±1.7)分,观察组为(23.1±1.6)分。对照组出现残疾者28例,死亡9例;观察组分别为16例和3例。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接受急救的时间,降低死亡率和残疾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绿色通道的急救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急诊绿色通道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D-to-B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绿色通道中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2012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39例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1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急救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实施积极临床急救护理,可显著提高产妇治疗有效率和胎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救小组位置固定抢救流程在提高急诊抢救效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室自2016年起在急诊抢救工作中成立急救小组,实施小组成员位置固定抢救。选取实施后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前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心肺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病情保证、护理及时性、操作设备、护理技能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救小组位置固定抢救,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主要护理方法有心理护理、急救护理、三腔压迫止血的护理和生活护理等。结果 35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及精心全面护理,33例出血停止,2例因出现过多合并有其它基础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其治疗效果和预后,取决于及时治疗和系统有效的急救和护理,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呼吸困难患者急救中的实施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32例呼吸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急救,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8%(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6.97%(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工作中运用临床路径规范医疗与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方便护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临床决策,更符合急危重症急诊急救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整体护理路径与一般护理程序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和论证整体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13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从护理效果、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护患纠纷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再出血入院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整体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1.18%,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97%,平均住院天数12.50 d,再出血入院率7.35%,死亡率4.41%,无护患纠纷的案例发生,采用一般护理程序的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67.6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85%,平均住院天数18 d、再出血入院率16.18%,死亡率10.29%,护患纠纷案例发生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整体护理路径使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活动精细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有效的配合医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4~2015年浙江中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急诊危急重症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后的500例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实施前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急救费用、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ROSC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急救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和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OSC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指标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急救费用,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和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提高ROSC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