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正中药学专业是中医药院校主要学科之一,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目前,中药学专业主要开设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有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因中药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实验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验证理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掌握进行药理实验的基本方法、技能及操作;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实验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验证理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掌握进行药理实验的基本方法、技能及操作;  相似文献   

4.
中药学是中医药院校的特色专业,中药药理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是学生按照讲义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既定实验,因此缺少自主性及创新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可以提高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将中药药理学的科研思路与方法运用到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文章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制剂已成为中医药与国际质量标准相接轨的重要桎梏。中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化学相结合,成为中医药复方发展最重要的手段。本文通过综述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条件和血清药理学发展,以期将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更多地应用于中药及复方的药理和机制研究中,为中药谱效关系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药毒理学是研究中药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机制,并对中药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的一门学科,中医药院校学生对其需求非常迫切。中药毒理学教学中应注重药材及饮片、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的毒理和安全性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并突出信息资源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这是中医药院校学生正确全面认识中药毒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但中药药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以现代医药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作为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医药理论,其在本质上并不符合中药作用的特点,尚未能建立全面系统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思路、策略、方法、技术等,进而无法全面揭示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科学内涵。为此,该文根据中医药现代发展的趋势,结合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现状,提出病证结合药理学的概念,并对此概念相关的背景、内容、方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病证结合药理学研究的规范性,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为中药药理学学科的科学发展提供新的借鉴,促进中药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设计类实验为主,学生通过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做出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讨论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这种设计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实验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中药及其相关专业均开设了药用植物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中药相关领域研究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显微实验教学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药用植物教学特别是显微结构部分仍然大多采用黑白简图的教学模式,已然大大滞后于现代技术和时代的发展。为此,改善教学设备,改革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一中药药理学是在我国创立并蓬勃发展的一门新科学,它是遵循中医药理论和传统经验,运用现代科技方法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和机体对中药处置的学科。中药药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释中药临床效用的药理学基础,揭示中药防治疾病的优势;深化、拓展对中药作用及其特点的认识,为中药的临床新用提供药理学参考,发展新药;以药探理,为阐明、发展中医药基础理论提供素材。可见,中药药理学既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药理学分支,并为在我国最终创立中西医结合的统一的药理学科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中药复方在中医药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入手,探讨了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的研究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的意义。对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研究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药是医药类院校专业《中药药理学》教材中的一个章节,是中药药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血瘀证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活血化瘀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为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一章内容,并将其应用到中医临床及实际生活中,笔者对其治疗血瘀证相关中药药理作用及主要研究思路方法进行研究,在此浅谈活血化瘀药的课堂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4.
双语教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近年来在我校中医学(对外中医方向)专业本科生开展的药理学双语教学实践,对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双语教学模式、师资、学生、教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药理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必修的一门课程,它联系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起重要的桥梁作用。药理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及药物作用机制抽象的特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扰,导致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低落。在理论课学习之前,学生了解到的药品知识很少,而在以后的实习及工作又多数与药品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院校机能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晓君 《中医教育》2007,26(5):70-72
取消中医药院校单独设置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实验课,开设医学机能实验必修课,探索以基本实验为基础、以中西医综合实验为核心、以学生设计为主要考核内容、集4门课程实验及相关理论为一体、涵盖科研基本方法与技能的新型机能实验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中西医知识的综合运用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理学教改思路:重视教学中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药理学是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药与肌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其学科体系是开放的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中药药理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最富活力的结合点 ,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前沿阵地。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还很不成熟 ,为探讨其教学思路 ,笔者从 1 997年便开始在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尝试。1 明确教学目标 更新教育观念 ,明确面向 2 1世纪的中医药人才的要求 ,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不仅要传授基本知识 ,更要把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使学…  相似文献   

18.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本科教学必修课,是国际上公认的药学专业必修基础课,它是全世界各民族之间进行医药交流的重要内容,特别对传统医学的交流尤为重要,起到传统医药学与现代科学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用。药用植物学和中药的品种、药材的品质评价,临床疗效以及中药的资源开发研究密切相关,因而存中药专业的课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闰。  相似文献   

19.
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翠  汤立达 《中草药》2020,51(8):2232-2237
网络药理学近年来已成为中药研究的热门工具,其系统性和整体性特点为复杂中药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被广泛用于筛选中药有效成分、阐释作用机制和揭示方剂配伍原理等,为中药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中药现代化进展。通过对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指出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同时对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将网络药理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时必须要注重中药自身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中医药体系研究的网络药理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设置多、规模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给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很多困难。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办法有很多种,其中把握好药理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是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根本。笔者将其在药理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发现的基本教学规律列举出来,希望能给药理学教学同仁一些启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药理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