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从中风案例探析曲直濑流学术之源沈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曲直濑流医学体系,又被称为汉方后世派,其代表人物有曲直濑道三、曲直濑玄朔(道三侄子)、冈本玄治(玄朔女婿)……,在日本江户初期(十六世纪后叶至十七世纪初叶)曾显赫一时,对促进日本汉...  相似文献   

2.
曲直濑道三是日本中世纪末期的名医和医学教育家,他的医学活动和医学思想曾对后世日本医学产生过深远影响,被誉为日本医学的中兴之祖。本文介绍了曲直濑道三的生平,并论述了其名著《启迪集》,从中可以了解曲直濑道三的医学学术造诣和医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曲直濑道三是日本中世纪末期的名医和医学教育家,他的医学活动和医学思想曾对后世日本医学产生过深远影响,被誉为日本医学的中兴之祖。本文介绍了曲直濑道三的生平,并论述了其名著《启迪集》,从中可以了解曲直濑道三的医学学术造诣和医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系统整理研究日本汉方医后世派的创始人曲直濑道三养生学术成就的基础上,梳理了其继承李朱医学、孙思邈思想和儒家思想等方面的源流,提出重视滋补后天、重视修身养性和重视道家养生等特征;总结了其养生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养生、武士养生、饮食养生、生活起居养生等方面主要观点要义;同时梳理了对后世养生学术思想、日本汉方医学自身发展和临证辨证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以期对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和养生保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汉方医学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联系日本的人文地理环境发展形成起来的。后世派是16世纪以曲直濑道三为主导在日本兴起的汉方医学之流派。16世纪前已有很多中医书籍传入日本,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脉经》、《千金方》、《诸病源候论》等。从公元608年开始日本便有人到中国学习,将中医理论传播至日本,运用于临床。但临床经验和学术见解只作为家传,对他人常秘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明日本的汉方医学起源于中医。是由中医知识不断的输入,并根据当时日本的国情、民情及接受程度加以修改而逐步形成现在的汉方体系。指出汉方医学的发展与变化和中国的传统医学发展与变化息息相关。说明长时以来,日本的汉方医学主要有三大派系:一是后世方派,二是古方派,三是折哀派。  相似文献   

7.
江户时代(1603-1868) 江户初期,曲直濑道三的后世方医学曾一度流行。在道三医学的基础上,后又分出了重视刘完素、张子和的五运六气说的运气论派,重视临床经验的口诀派等。运气论派的代表人物为飨庭东庵(1615~1673)、林市之进、冈本一抱(1654-1716),主要著作有《运气论谚解》;运气论派的一个分支是易医论派,代表人物有寺岛良安等。口诀派的代表人物有冈本玄冶(1587-1645)、长、很道寿等。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中医可分为以下三大国际流派。 日本流派:中国医学在隋唐时期通过僧医和鉴真的访日传到日本。明代,日本医学家田代三喜发展了金元医学,继而,他的弟子曲直濑道三形成了日本流派的“道三派医学”,完成了中国医学的日本化。之后,江户时代兴起了以《伤寒论》为中心的复古运动,出现了“古方派”,其影响直至今天。 朝鲜流派:由于与中国地理接近的原因,在朝鲜李王朝时代的许浚,著了“东医宝”,形成了朝鲜的中医体系。其基础理论,仍以《伤寒》《金匮》为主体,19世纪中叶,朝鲜的著明医学家李济马,在《东医宝鉴》学术成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汤近年来被日本汉方界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并且呈有增无减之趋势。可是1996年3月报道了所谓因小柴胡汤副作用引起死亡事故之后,顿使舆论哗然。本文考察了日本汉方界在治疗慢性肝炎时,为何对小柴胡汤独有偏爱的背景。1 伤寒方备受青睐 小柴胡汤鹤立鸡群 日本汉方界真正独自起步始于16世纪以后,田代三喜赴中国留学12年,归朝以后便将明代医学移植到了日本,即所谓的后世派。17~19世纪,针对后世派色彩浓厚的阴阳五行学说,古方派应运而生,他们强烈抨击以金元医学为基础的后世  相似文献   

10.
方证相对——日本汉方医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证相对是日本汉方医学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其主体思想是:定证定方,实现汉方证治标准化。本文认为,方证相对表现出了一个与中医辨证论治不同的理论思维,是日本汉方医对中医传统理论实践运用和独特认识的产物,它在汉方后世方派理论中就已出现,其后乃为古方派医家吉益东洞所确立,而现代汉方医学则将之进一步给予了发展,是其汉方、汉药和证研究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潘桂娟 《中医杂志》1995,36(2):76-78
日本汉方一贯堂医学(以下简称“一贯堂医学”),是日本近代后世方派汉医森道伯(1867~1931年)积数十年临床体会,于晚年创立的独特诊疗体系。其主要理论,诊治规律及治疗经验,经森道伯的门生矢数格的系统整理与归纳,以《汉方一贯堂医学》一书的出版,而为世人所尽知。它不仅在日本现代汉医界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受到了一些现代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介绍温病学著作在日本的传播情况。其中《温疫论》是在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探讨温病学说与日本后世派及现代医学的关系,温病学说的理法方药在日本得到了极大地应用与发挥,促进了日本后世派的壮大,推动着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曲直濑道三(1507—1594),名正庆,字一溪,通称道三,活跃于日本室町(1336—1573)末期至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被矢数道明先生称为日本汉方医学的"中兴之祖"。道三晚年惜乎本国尚没有察证辨治之全书,于是对传日的中医书籍进行缜密考量,取理精法圣者缀成《启迪集》八卷。《启迪集》又名《察证辨治启迪集》,于天正二年(1574年)完成,为时下"医者必读之书"而竞相传抄,至今仍保留的古抄本有28部。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汉方医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归纳为五个历史分期,并介绍了二战后日本汉方复兴活动的概况及日本汉方“三派四流”的沿袭;对当今日本汉方医学发展的原因,汉方药应用及汉方诊疗现状,科研动态等进行了综述;指出在医疗体制、汉方教育、生药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汉方医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自五十年代起逐渐复苏的日本汉方医学,同其鼎盛时期的江户时代的状况相比,已大不相同了。那时的汉方医学分为崇尚仲景《伤寒论》的“古方派”,提倡李、朱医学的“后世方派”和民间的“折衷派”,几派当中,自从“古方派”兴起之后则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现  相似文献   

16.
从日本汉方医学兴衰谈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垂宪 《山西中医》1994,10(5):53-54
从日本汉方医学兴衰谈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盂县人民医院(045100)马垂宪笔者1992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在日本进修期间,参观考察了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部、东京都铁炮州汉方诊疗所、东京都箱崎汉方诊疗所、东京都箱崎针灸所、爱知县濑汉方诊疗所。并分...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汉方医学界,继后世派、古方派之后,自18世纪中叶折衷之医家,或取后纪派与古方派之精华,或折衷于汉兰医学之间,以崭新的姿态活跃于日本列岛.因其折衷的内容有别,笔者暂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曲直漱正庆,亦名正盛,字一溪,通称道三,于1507年9月18日生于京都柳原,终年88岁。道三师承于田代三喜,对于我国金元医学研究有素,与其后的玄朔等共同构成了日本早期所谓“后世派医学”体系。日本人称他是“中兴之祖”。道三翁的最大贡献在于“察证辨治论”的提出。反映道三翁的学术思想代表著作是《察证辨治启迪集》。他的另一篇著作《辨证配剂医灯》是阐述其“察证辨治”  相似文献   

19.
16世纪后半叶,随着中国元、明医学流入日本,著名医家田代三喜、曲直濑道三等倡导李、朱学说,名古屋玄医等主张医学复古,日本的医学流派即在此期孕育产生,针灸医学也不例外.日本的针灸流派萌芽于室町时代(1336~1568年),形成于安土桃山时代(1568~1603年),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年)繁衍成熟,绵延数百年.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特别是在医学方面的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日本汉方界与中国中医界的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这对于发展两国医学科学事业是很有益的。兹就日本汉方古方派近年的若干学术观点,谈谈我们的粗浅认识,以就正于中日同道。一、《伤寒论》与《内经》在理论方面是相得益彰的日本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