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锡纯为明末民初中西医汇通学派大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乃其一生临床经验和医学思想之结晶。张氏主张"取西医之所长,以补中医之所短""合中西医融贯为一"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并且认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沟通中西原非难事",在中西医汇通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创造性的贡献。本文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临床探索几个角度对其中西医汇通思想进行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各有关专家: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中西医学汇通杰出代表人物张锡纯以其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而誉满全球,成为继《伤寒论》以来最受欢迎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之一,为中西医学的汇通交流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运气医学学会副会长李静教授创立的"衡通法"是植根于中医经典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经四十  相似文献   

3.
<正>中会国[2012]016号各有关专家: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中西医学汇通杰出代表人物张锡纯以其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而誉满全球,成为继《伤寒论》以来最受欢迎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之一,为中西医学的汇通交流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运气医学学会副会长李静教授创立的"衡通法"是植根于中医经典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经四十余年临床研究,广泛吸收各家所长而形成的系统中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医学家张锡纯是一位较早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之一。他注重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而验证经文;并主张灵活变通经方,提倡中西药配合,取长补短,并结合实践体会,另制新方以补仲景之未备。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对《伤寒论》的阐发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学者启发极大。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对张锡纯的伤寒学术思想进行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翁銮坤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63-1265
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医学家张锡纯是一位较早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之一。他注重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而验证经文;并主张灵活变通经方,提倡中西药配合,取长补短,并结合实践体会,另制新方以补仲景之未备。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对《伤寒论》的阐发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学者启发极大。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对张锡纯的伤寒学术思想进行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医杂志》2012,(22):1901
中华运气医学学会副会长李静教授创立的"衡通法"植根于中医经典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经40余年临床研究,广泛吸收各家所长而形成的系统中医理论体系。他的《名医师承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内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外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皮肤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妇科讲记》、  相似文献   

7.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中医学家,其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被称为我国中医界"第一可法之书"。张氏十分倡导气功养生,在自身体悟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张氏提出了一套方法明确、依据充分、验之有效的静坐法,称之为"补助元气静坐法"。本文对《张锡纯医学全书》中涉及该静坐法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提炼操作要点,总结练功要诀和注意事项,并汇总其理论依据和临床案例,希望有助于今人重新认识这一优秀的养生祛疾功法并用之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张锡纯是晚清民国著名医家,他在中医妇科病(尤其在干血痨)的论治上独树一帜,对妇产科疾病的用药也独具匠心。其注重临床实践和理论基础,结合女性特有生理、病理特点,因人施治。他在治疗妇科相关病症时既能变通运用古方,又善于创制新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疗妇科常见疾病运用健脾消积的方法尤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锡纯为近代名医,更是中西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被中医界誉为…"第一可法之书"。张锡纯临证非常重视对《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发挥运用,主要表现在药物气化理论、脏腑气化理论和整体气化理论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傅文录  石显方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17-1018
自《内经》降世以来,寸口之脉“肝脉左,脾脉右”之分配脏腑方法沿用已久,近代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此问题有深入之研究,并认为“肝体居于右,而其气化之用实先行于左,故肝脉见于左关。脾之体居左,而其气化之用实先行于右,故脾脉见于右关”,这是《内经》时代重视体与用的关系的体现,张锡纯并通过自己的理解与临床实践,证明了上述“肝左脾右”合理性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杂志》2012,(23):2030
中华运气医学学会副会长李静教授创立的"衡通法"植根于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经40余年临床研究,广泛吸收各家所长而形成的系统中医理论体系。他的《名医师承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内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外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皮肤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妇科讲记》、《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儿科讲记》已经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并受到好评。为了给广大中西医学工作者搭建一个中西医学汇通交流的平台和学习研究张锡纯医学及衡通法的机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协办、深圳李静衡通中医馆承办的"首届国际中西医学汇通学术研讨会暨衡通法专题会议"定于2013年1月召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八卷,以中医为本,参以西医,共奏治病之功。言中西结合,必先寻汇通之处,方可结合有道。其《医论医话》首篇从中医及西医对部分理论、病、药的不同见解进行论述,理论方面包含血脉的运行、肝脾的位置以及胰的功能等,并在疾病上以黄疸及中风为例,在药物运用上举石膏、黄连及龙胆的例子,指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沟通中西绝非难事。并主张"西法诊病,中医治病""中西汇通,标本兼顾""中西互补互参"等观点,有力地指导着现代中西医的临床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冲脉不治,取之阳明"起源于陈修远,近代中医泰斗张锡纯的"冲胃气逆"观是对"冲脉不治,取之阳明"临证发展与延伸,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在继承《内经》《难经》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及临床实践,提出"冲胃气逆"的辨证论治理念,为后世冲脉病证从脾胃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冲脉气逆为病者甚多,医者知其从冲脉论治其病者甚多,然其效尽不以为然,知其从阳明论治者甚少,然其从阳明论治者效佳。本文主要对"冲胃气逆"观辨证的形成及"冲脉不治,取之阳明"在论治疑难杂症的运用体会论述。  相似文献   

14.
冯新格 《世界中医药》2011,6(2):158-158
张锡纯(1860-1933)是近代著名的医家。他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而且对中医理论也有所创新。他深研《内经》医理,对人身的气机升降认识比较深入,他提出大气理论,对三焦之气作了详细的阐述。其理论思想均体现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  相似文献   

15.
张锡纯是近代中医史上的著名医家,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理论联系实际,尝试汇通中西医学,影响深远。书中从冲脉立论论治女科疾病颇具特色,指导着后世妇科疾病的诊疗。不孕症病因复杂,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故拟通过梳理、研究《医学衷中参西录》"调冲种子"思想,探析张锡纯"调冲"论治不孕症的理论与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诊疗不孕症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佘燕达  鞠宝兆 《北京中医药》2017,36(11):1013-1014
张锡纯继承了《黄帝内经》对心病的认识,同时借鉴西医理论对心主神明、主血脉等理论予以发展,进而创立了"大气理论"。其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形、神、他脏整体论治与善补胸中大气的系列心病治法。张锡纯对心病的认识和治疗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张锡纯先生,是我国近代医学史上值得称赞的人物。他有精深的中医素养,又十分热心探讨西医学术,终生致力于中西汇通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为发展祖国医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部八十万言的《衷中参西录》,正是他一生医疗实践的心血结晶。  相似文献   

18.
刘玉章  李英杰 《新中医》1994,26(12):6-7
张锡纯用龙骨牡蛎特色浅析刘玉章,李英杰主题词龙骨/治疗应用,牡蛎/治疗应用,中药理论,张锡纯张锡纯乃近代名医之一,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汇集了其毕生医术之精华、经验之大成,为后人所称道。尤其对龙骨、牡蛎的临床应用经验湛称精妙,立论独辟蹊径,师古...  相似文献   

19.
历版《中医内科学》教材均认为"自汗多阳虚,盗汗多阴虚",黄青松导师喜用山茱萸治疗汗证,查阅资料,结果发现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肝虚自汗",并自创来复汤治疗,其思维与方法值得借鉴学习和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20.
张锡纯治肝思路开阔,别具一格,其若干创见对临证颇多启迪。兹就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内容试作探讨,供同道参考。升与降肝属木,具升发之性。张锡纯对肝的这一生理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