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某中药厂前处理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有效的职业病防控措施。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中药厂前处理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和其他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粗粉碎室粉碎机噪声强度检测结果范围为98.2~98.7 d B(A),粉碎室1粉碎机组的噪声强度检测结果范围为92.5~92.7 d 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高温、其他粉尘检测结果均符合限值要求;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病人;已采取有防噪、防尘和防高温措施,并建立有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结论该中药厂前处理车间关键控制危害因素是噪声,应对关键控制部位进一步加强降噪防护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分析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及噪声,其中包装岗位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达到18.49 mg/m3,超限倍数及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噪声8小时等效声级为86.3 d B(A),超过国家标准;粉尘及噪声的岗位超标率分别为14.3%和12.5%;该项目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30名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查出5名职业禁忌证患者,检出率达16.7%。结论针对该项目包装岗位超标现象,应保证该岗位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降低工人接害时间,并严格配戴个体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苏州某企业清洗防护板过程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硝酸、氟化氢、盐酸及氯化氢、氢氧化钾、氧化铝粉尘、铜尘及噪声。检测结果表明,化学因素均未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中硝酸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为0.021~0.035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为0.205~0.315 mg/m3;氟化氢Cmax为0.021mg/m3;盐酸及氯化氢Cmax为0.8 mg/m3;氢氧化钾Cmax为0.037 mg/m3;氧化铝粉尘(个体粉尘)TWA浓度为0.1 mg/m3,超限倍数为0.1倍;铜尘TWA浓度为0.014~0.118 mg/m3,超限倍数为0.1~1.4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0.6%,高压水枪冲洗岗位噪声8 h等效声级(LEX,8 h)为110.9~111.4 d B(A),人工熔射岗位LEX,8 h为97.2~97.4d B(A),喷砂岗位噪声为94.5~95.6 d B(A),均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部分岗位噪声超标化学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较好,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河南省某包装公司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防护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异丙醇、乙酸甲酯、丁酮、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醇、粉尘的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制袋机操作工、干式复合机放卷操作工、吹膜工8 h等效声级为85.5d B(A)~88.0d B(A),噪声超标,其余工种的8h等效声级满足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用人单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异丙醇、乙酸甲酯、丁酮、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甲醇、粉尘、噪声,粉尘和化学毒物作业危害分级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噪声作业危害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噪声的危害较重。粉尘和化学毒物的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较好,噪声的职业病防护重点应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时间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卫浴洁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预防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舟山市某卫浴洁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苯乙烯、丁酮、苯、甲苯、二甲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频电磁场和紫外辐射。检测结果显示噪声强度超标率为13.33%,电焊工接触的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的浓度超标,超限倍数为7.80和10.00,其他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的岗位有4个,超标率为13.33%。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粉尘职业禁忌证1人,装配工高频听力下降2人,职业健康检查率仅为5.70%。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防尘防毒、降噪减振、防暑降温和重视个体防护。结论电焊烟尘、噪声、锰及其化合物为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辽河油田某石油化工厂煅烧焦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职业病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原料仓清料2、3、4号岗位工人接触粉尘浓度分别为7.6、9.2、7.4 mg/m~3,成品仓清料工接触粉尘浓度为6.9 mg/m~3,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原料仓清料3号岗位工人、成品仓清料工接触的8 h等效噪声声级强度分别为87.6、88.2 d B(A),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及强度均符合国家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炭黑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工频电场、高温、红外线,关键控制岗位为清料工。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某饲料生产线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合工作人员职业病危害的接触水平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出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对某饲料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在正常生产、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卸料、大投料及接料操作工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5.8、8.7、6.7 mg/m3)超标;制粒、封袋操作工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89.0、88.7 d B(A)]超标。结论该企业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粉尘、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某密闭电石炉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该项目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氧化钙、高温、噪声。对该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调查及检测,有毒物质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及高温检测的最大值分别为97 d B(A)、39.6℃,粉尘最大超限倍数为7.2,最大TWA为6.97 mg/m3。结论该项目化学毒物防护措施及控制效果合格,粉尘、噪声、高温防护措施仍需改进。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个体防护措施落实到位,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纺织机械厂作业环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以及采取和职业防护措施。方法对该企业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以及职业健康检查;所得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该行业作业环境粉尘和毒物浓度测定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清砂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为87 d B(A),冲压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为88 d B(A),噪声强度超标。结论噪声是该行业对职工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还要注意粉尘、噪声、酸、碱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生产工人健康的远期影响及多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联合作用;在噪声的防护上加强技术改造,重点是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二甲基乙酰胺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及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该项目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经现场检测乙酸、DMAC、DMF、氨、甲醇、一氧化碳、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工频电场合格率均为100%;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噪声的等效声级为61.0~79.6 d B(A),合格率均为100%;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8.5~88.4 d B(A),有4个检测点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结论该建设项目采用先进、安全的工艺技术,严格控制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有效、可行,其控制效果理想、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某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粉体涂装室/(投料时)检测点的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20.9倍;各检测点的噪声强度为76.6~85.3 d B(A),材料台和端部压延检测点的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显示端部压延和涂装前处理中部的WBGT指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生产车间针对化学毒物和粉尘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高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漂白粉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为漂白粉生产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氧化钙、氯气、其他粉尘、噪声。粉尘检测岗位合格率为33.3%,其中消灰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44.7~102.7 mg/m3,氯化(进料辅助)岗位CTWA为8.9~38.2 mg/m3,兼职石灰粉生产(投料)岗位CTWA为38.9 mg/m3,兼职石灰粉生产(接料)岗位CTWA为52.9 mg/m3,均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为20.0%,消灰岗位氧化钙CTWA为6.0~31.8 mg/m3,氯化(流量监测)岗氯气Cmax为1.1 mg/m3,氯化(接料)岗氯气Cmax为1.2 mg/m3,包装岗氯气Cmax为1.2 mg/m3,均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噪声检测岗位合格率为85.7%,兼职石灰粉生产(投料)岗位8 h等效声级(LEX,8 h)为92.9 d B(A),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较重,需加强粉尘、化学毒物的防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某高压开关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化学毒物、粉尘和噪声。化学毒物检测全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检测中硫化喷涂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而短时接触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监测显示4个点超过卫生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某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强度、浓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检测检验方法。结果 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石灰石尘、矽尘、水泥尘、其它粉尘)和噪声。水泥生产现场作业所有工种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作业点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点主要分布在水泥生产石膏入料口、石膏库底、矿渣库底、熟料库底、辊压机、球磨机、选粉机等作业点。作业岗位的个体噪声强度为58.9~93.4 d B(A),超标率为27.8%。结论 粉尘是水泥粉磨站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需采取有效的防尘设施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了解辽宁省某热电公司锅炉烟气脱硫工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浓(强)度,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该项目正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氧化钙、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噪声等。化学毒物检测合格率为100%,石灰石粉尘和石膏粉尘检测合格率为100%。噪声8 h等效声级为73.2 d B(A),低于85 d B(A)。综合楼三层的噪声强度为86.2 d B(A),其余场所均低于85 d B(A)。结论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方面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在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预测拟建项目主要岗位噪声与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类比法、经验法结合文献分析对拟建项目噪声、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预测拟建项目的噪声与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结果根据类比项目预测,预期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大部分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高强度噪声源主要集中于主厂房,输煤系统巡视人员、燃料运行人员、机组维修人员接触粉尘浓度可能高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在采取本文提出的防护措施和建议的情况下,加强有效管理,各岗位噪声、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某石化公司硫磺回收装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磺粉尘、硫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噪声和高温等;化学性有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硫磺回收装置和硫磺包装车间外操工噪声4 h等效声级分别为87.0和90.0 d B(A);湿球黑球温度指数为30.8℃。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要求,在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检测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噪声40 h等效声级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员工应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某船舶锚链制造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政府职业卫生监管及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其中编链闪焊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5.58 mg/m~3超过PC-TWA限值,编链工段各岗位噪声L_(EX8h),为88.1~89.7 d 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各岗位的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噪声强度、高温WBGT指数、紫外辐照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偏低,发现疑似职业病2人,职业禁忌证1人。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及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关键控制点包括编链闪焊粉尘防护、编链工段噪声和高温防护及浸漆操作毒物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与分析某乙二醇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乙二醇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检测结果表明,2个接尘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CTWA范围为0.7~2.4 mg/m~3,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甲醇、乙二醇、二氧化氮、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对11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为64.8~82.1 d B(A),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乙二醇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该港口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析危害程度、产生原因,结合接触水平和采取的防护措施,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危害及防护措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柴油、粉尘及噪声。检测结果显示:门机司机岗位、装卸岗位、运输司机岗位、装载机司机岗位、清扫工岗位柴油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低于最低检出浓度1.5 mg/m~3;装卸岗位、运输司机岗位、装载机司机岗位、清扫工岗位接触的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0.5、0.4、0.4、0.3 mg/m~3,均低于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门机司机岗位、运输司机岗位、装载机司机岗位接触的噪声声级分别为69.0、72.5、75.6 d B(A),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堆场整理工岗位接触的噪声声级为91.2 d B(A),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的总体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属于交通运输仓储业中的货运港口,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较重,该港口的防护措施可行,防护效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