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鄂州市居民死因状况,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应用SPSS 15.0和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PYLL、PYLLR、AYLL等指标。结果 2014—2017年鄂州市居民总人群粗死亡率为519.5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9.38/10万;男性死亡率(559.78/10万)高于女性(473.71/10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组的死因不同;死因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及中毒;导致寿命损失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影响鄂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应采取有效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安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新安县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的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国家推荐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和Exe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安县居民死亡率为671.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66.26/10万;慢性病死亡率为586.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9.73/10万,占居民总死亡的87.42%;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91.29%;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依次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胃癌、肺癌分别占恶性肿瘤的29.84%和22.48%;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居伤害的第1位,占伤害死亡的52.52%.结论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主的慢性病和伤害是危害新安县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卫生部门的重点工作.政府应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进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余姚市居民慢性病死因分布,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5年余姚市户籍居民死亡数据,分析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死亡水平。结果 2015年余姚市共报告死亡6 091例,其中慢性病死亡5 189例,占全部死因的85.19%。男性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708.54/10万(标化死亡率292.79/10万),高于女性的534.85/10万(标化死亡率220.10/10万)(P0.01)。其中恶性肿瘤死亡1 921例,占所有慢性病死亡病例的37.02%;循环系统疾病死亡1 521例,脑血管病占所有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病例的57.33%。居民慢性病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占慢性病死因的94.97%。男性居民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膀胱癌和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而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率低于女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是余姚市居民主要的慢性病死因,应加强对男性居民的慢性病健康教育,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2013年西平县居民主要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上报的死亡个案,经审核汇总后,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西平县居民粗死亡率为620.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1.37/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粗死亡率为536.19/10万,占死亡总数的86.40%,标化死亡率为356.17/10万,略低于全国平均标化死亡率411.37/10万)。死因前五位的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前五位疾病死亡率占总数的91.99%。结论西平县居民的病伤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为主,加强慢性病防治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死亡是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沧市临翔区居民慢性病死亡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当地慢性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翔区2013—2018年居民慢性病死亡监测数据,分析居民死因及减寿顺位,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估计期间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8年临翔区居民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比80.65%,居死因顺位第1位。年均粗死亡率为479.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1.18/10万;男性年均粗死亡率为568.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2.35/10万;女性年均粗死亡率为386.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1.1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01)。前3位慢性病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56.2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5.70%)、恶性肿瘤(13.12%)。2013—2018年因慢性病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占全死因的59.00%,前3位减寿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减寿率(PYLLR)分别为19.79‰、9.92‰、5.61‰。结论慢性病已成为临翔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对循环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消化系统疾病的监测与防控,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一级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温州市瓯海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减寿原因,为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和疾病危害程度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6年瓯海区居民死亡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潜在减寿年数。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瓯海区人口进行标化。结果 2013—2016年瓯海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71.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3.23/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634.1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4.12/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07.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9.06/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死因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占总死亡原因的82.53%。围生期疾病为0岁~组首位死因;损伤与中毒为45岁人群死因的前两位,是5~15岁组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从5岁~组开始居死因前两位,是15岁~组和45岁~组的首位死因;脑血管病从45岁~组开始升至死因前两位,是65岁~组的首位死因。减寿年数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以及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结论 2013—2016年瓯海区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楚雄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制定卫生方针和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楚雄市2011—2013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均死亡率415.39/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497.24/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330.17/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5倍。≥60岁组人群死亡占69.2%,死亡率最高。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占全死因的77.4%。坝区死亡率398.33/10万,山区死亡率448.52/10万,山区是坝区的1.13倍。结论楚雄市居民的死因以慢性病、损伤和中毒为主,其中慢性病在总死因中比例最高,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慢性病和伤害的预防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龙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因。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云龙区2013年居民死因进行分类,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云龙区居民死亡1 854人,死亡率为575.6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5.71/10万,男性(648.11/10万)高于女性(503.2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10,P=0.000)。除0~岁组外,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尤其55~岁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加剧,≥55岁占总死亡人数的87.06%。死亡率居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合计占全死因的84.63%。减寿居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合计减寿7 957人年,占全死因减寿的83.34%。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影响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对扬中市恶性肿瘤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扬中市共报告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0 433例,占全死因构成的40.50%,居全死因首位;年均粗死亡率为312.93/10万,标化死亡率181.85/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男性年均粗死亡率(387.82/10万)高于女性(239.8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死因前5位的依次是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肠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全死因的84.47%,胃癌、食管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全死因的53.49%;≤35岁人群恶性肿瘤死因主要为白血病和脑癌,≥35岁人群恶性肿瘤主要死因为消化道肿瘤和肺癌,且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迅速上升。结论消化道肿瘤和肺癌是威胁本地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鄂州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与疾病负担,为制定肿瘤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5年鄂州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标化PYLL(SPYLL)、潜在寿命损失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分析鄂州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数据。结果 2014—2015年鄂州市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3 450例,占总死亡人口的30.77%。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62.37/10万和132.91/10万。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203.20/10万,高于女性的116.22/10万(P0.05)。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92.12/10万,高于城市居民的92.59/10万(P0.05)。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恶性肿瘤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76.49%。因恶性肿瘤死亡累计PYLL为21 617.00人年,SPYLL为21 015.50人年,AYLL为11.41年,PYLLR为11.16年/1 000人。全人群PYLL前五位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AYLL前五位依次为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和肝癌。女性乳腺癌PYLL和AYLL分别为848.00人年和17.31年,均处于第三位。结论肺癌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鄂州市居民主要的恶性肿瘤死因,乳腺癌是女性居民的重要死因,应针对不同类别肿瘤和不同人群开展肿瘤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宁市兴宁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当地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导出2008~2010年南宁市兴宁区死亡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08~2010年当地居民年粗死亡率分别为459.14/10万、482.04/10万和587.6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2.99/10万、465.26/10万和562.75/10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导致居民死亡前5种因素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4种,占全死因构成的78%,主要病种有: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3年河南省居民死亡原因及死亡水平,为进一步制定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报告的死亡数据资料,用SAS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71.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1.77/10万。慢性病在人群中所占构成较高,为87.04%。12个全人群监测县区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累计构成比占全人群的90.56%。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河南省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应该加强慢性病的防控工作,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谷城县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为今后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死因归类,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对2013年谷城县居民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谷城县人群粗死亡率为712.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1.11/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893.52/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29.27/10万,男女死亡比为1.70:1。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183.19/10万)、恶性肿瘤(179.04/10万)、心脏病(148.67/10万)、呼吸系统疾病(3.77/10万)、伤害(70.56/10万)。结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等慢性病成了谷城县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损伤与中毒在减寿年数中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东山县户籍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2年东山县户籍人口死亡信息,分析标化死亡率、三大类死因构成、死因顺位、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等指标,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结果 东山县2020—2022年居民总死亡数4 341人,粗死亡率650.05/10万,标化死亡率407.16/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χ2=41.68,P<0.05)。死因以第二类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占86.5%(3 753/4 341);前3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各年龄组中,损伤和中毒为0~14岁组首位死因,≥15岁各组均以恶性肿瘤为首位死因。恶性肿瘤具体死因中,前3位依次为肺癌、肝癌和食道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46.33/10万,标化死亡率137.06/10万;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死亡率160.68/10万,标化死亡率93.24/10万。2020—2022年各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分别为13.1%、12.1%和11.7%。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东山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曲阜市2015~2019年居民死亡率及其特征,分析居民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曲阜市户籍人口死亡资料来源于曲阜市居民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户籍人口资料由曲阜市公安局提供。死因数据统一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编码。采用Excel 2013和SPSS 21.0软件对死亡个案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曲阜市年均粗死亡率为706.78/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523.57/10万。近5年总人群总死因前5位分别是心脏病(242.45/10万)、恶性肿瘤(174.85/10万)、脑血管疾病(146.46/10万)、呼吸系统疾病(47.55/10万)、伤害(41.39/10万),前5位死因占全死因的92.18%。居民潜在寿命损失前3位的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PYLL依次为13 232.38、7 488.84、7 155.40人年。导致平均寿命损失前3位的死因依次是先天异常、产科疾病、伤害,AYLL依次为33.81、26.32、23.57年/人。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2017年开始,曲阜市居民年均标化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期望寿命略有下降。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仍是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4—2018年宁波市镇海区户籍居民死亡原因及潜在减寿影响,为制定和调整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导出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死亡时间为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且户籍为镇海区的死亡报告卡,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居民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4—2018年镇海区居民死亡7 163例,粗死亡率为595.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3.48/10万。前11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伤害、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精神障碍疾病;男性前5位死因合计死亡率为588.56/10万,高于女性的391.85/10万(P0.05)。围生期疾病是0岁~组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是15岁~组和45岁~组的首位死因,循环系统疾病是65岁~组的首位死因。2014—2018年镇海区居民全死因PYLL为40 132.50人年,PYLLR为33.37‰,AYLL为5.99年/人。居民PYLL和PYLLR前5位死因均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AYLL前5位死因依次为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伤害、恶性肿瘤和传染病。结论镇海区户籍居民标化死亡率为243.4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伤害和脑血管病是主要死因,围生期疾病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济南市居民死亡率及死因,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济南市平均死亡率为574.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67.48/10万。死因构成居前5位的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占全死因构成的88.72%。结论慢性病、伤害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居巢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特征,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居巢区2010年居民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人群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死因构成,进一步计算各种死亡疾病的减寿率。结果 2010年居巢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20.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5.48/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病、伤害,其死亡率分别是177.60/10万、141.33/10万、95.93/10万、79.42/10万、56.53/10万。减寿分析表明,恶性肿瘤、伤害及脑血管病列影响本区居民寿命主要疾病的前3位。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经成为本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减少慢性病和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长泰县居民死因构成和主要疾病分布,评价健康水平,为开展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长泰县死亡资料,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和编码.结果 长泰县2011-2013年居民年均标化死亡率433.47/10万,逐年降低.男性标化死亡率(542.83/10万)较女性高(333.21/10万).3大类死因中,慢性病死亡率占85.0%.前5位死因占比为:恶性肿瘤27.4%、呼吸系统疾病20.1%、脑血管病15.2%、心脏病13.2%、损伤和中毒12.1%.居民寿命损失和减寿率前5位分别是: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结论 长泰县居民的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等为主的慢性病,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