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血压、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医院体检中心1017名健康体检人群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超重检出率31.37%,肥胖检出率4.92%;随BMI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升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检出率亦增高.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关系密切,需采取早期有效措施控制超重和肥胖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体检人员中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定期至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银川、银南、银北地区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共调查2 224人,调查人群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35.9%,9.67%,46.67%;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超重和肥胖组人群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率均高于体重正常组;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率均高于腰围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和高血压糖的发生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与肥胖有密切关系(OR值分别为3.015,1.093,1.304,2.892,2.880,P均0.05)。结论宁夏职业人群超重率、肥胖率已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超重、肥胖与血压、血脂及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于2007年5-6月对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1 499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空腹血糖、血脂检测.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人群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水平及各指标异常率,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各危险因素聚集性分析.结果 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为49.9%.其中男性65.7%,女性33.5%,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正常体重成人相比,超重和肥胖组成人SBP、DBP、TC、TG、LDL-C和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SBP、高DBP、高TC、高TG、高LDL-C和低HD L-C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超重和肥胖成人SBP、DBP、TC、TG、LDL-C升高的危险性分别为BMI正常成人的2.27、2.37、2.97、2.24、5.37倍,HDL-C降低的危险性为BMI正常成人的4.02倍.拥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个数与体重指数等级呈线性相关(X2趋势=238.485,P=0.000).结论 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郑州市2所民办高校教师体重指数(BMI)指数现状。方法以2010年5月接受健康体检的1234人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测定BMI及血酯、血压和血糖。结果民办高校超重和肥胖比例高达35.9%,男性教师超重率为27.5%,肥胖率20.8%;女性教师超重率为15.6%,肥胖率13.6%。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50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峰值。随着BMI指数升高,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逐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不同性别的教师不同BMI组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和脂质代谢紊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民办高校教师中的超重、肥胖率较高,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检出率较一般人群高,应采取相关的措施控制民办教师超重和肥胖。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机关职业人群体质指数(BMI)现况及其对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脂异常指标的影响,为该人群预防超重和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2014-2016年参加健康体检的4735例军队机关干部和公务员BMI进行调查,分析不同BMI对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脂异常检出率的影响。结果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48.7%和14.4%,其中男性分别为54.9%和13.1%,女性分别为28.7%和4.4%。BMI在不同性别的各年龄分组中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BMI分组及性别中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脂异常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该人群预防超重和肥胖要以中青年男性和老年女性为主要对象,控制体质量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慢性疾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参加健康体检的5 780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女性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63.1%,高于男性的46.6%(P0.01);不同BMI组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患病率随着BMI的增高而增高(P0.01);老年人血压、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BMI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BMI与血压、血脂和血糖具有相关性,提示老年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体重可能会达到预防慢性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员工的体质指数(BMI)分布及其与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关系,为制定预防超重与肥胖相关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某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3 235例机关和企事业员工为调查对象,男性1 459例,平均年龄(37.3±10.3)岁,女性1 776例,平均年龄(39.4±11.9)岁。对该人群进行体格检查与血生化指标检测。根据性别和年龄段分析检测指标的异常情况。结果调查人群超重率为29.3%、肥胖率为6.6%。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异常率分别为10.9%、26.6%、3.0%和17.9%。女性超重率、肥胖率、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血压、血糖异常率也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而超重率、肥胖率、血脂和血尿酸异常率在45~岁达到峰值。男性超重率、肥胖率、舒张压和血尿酸异常率在各年龄段均明显高于女性。控制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偏相关分析显示,BMI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呈正相关(P0.05)。结论深圳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员工的超重率、肥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体重控制,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某地区2948例健康体检者体质指数(BMI)分布及其与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市某医院共2498例健康成人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记录所有纳入研究者的性别、年龄、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和患者体检过程中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并比较不同BMI组间各指标情况差异,分析其BMI与血压、血脂及血糖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BMI值逐渐升高,即超重率逐渐上升;男性肥胖率在30~45岁最高,而其超重率在60岁以上有所下降。男女随着年龄的增加,其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血糖检出率均逐渐上升;男性SUA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女性随之上升(P0.05);(2)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得,BMI与HDL-C呈负相关,与SBP、DBP、TG、TC、LDL-C、FPG及SUA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该地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较全国平均水平较低,应定期定时进行体检,密切观察血压、血脂及血糖和血尿酸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超重和肥胖的产生,降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了解新疆某地区油田企业驾驶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发病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高驾驶员的健康水平。随机抽取598名男性工龄≥1a的驾驶员,检测血压、血清中总胆固醇(TC)、血清中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结果显示,驾驶员的血糖、血脂及血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8%、51.7%、37.3%。不同年龄和工龄组的血脂和血压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血脂和血压的异常率随之上升。其中维吾尔族人群的血压异常率偏高(P0.05);公交车驾驶人群血压异常率高于其他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也随之呈上升趋势,且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血糖、血脂及血压存在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HDL-C水平偏低,LDL-C、TG、TC、DBP、SBP水平升高。随着驾驶员人群年龄及工龄的增加,血脂和血压异常趋势明显上升;超重和肥胖对驾驶员人群的血压、血脂和血糖也有明显影响,应加强驾驶员人群的健康教育及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宜兴地区18岁以上体检人群体重指数(BMI)与脂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年度查体的1652例健康成人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BMI、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BMI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 结果本组体检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为45.34%和12.95%,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6.30%;男件BMI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性肥胖/超重组BMI和TG均显著高于正常组,HDL-C明显低于正常组,女性肥胖/超重组BMI和LDL-C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超重组TG明显高于正常组;肥胖、超重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 结论近年来宜兴地区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的发病率较高;超重肥胖者易伴随着脂质代谢异常,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血脂异常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居巢区农村成人体质指数(BMI)、血压、血糖和血脂患病水平的分布情况,为慢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在巢湖市居巢区随机抽取了709人作为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抽样调查对象,对其BMI、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的人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居巢区农村成人超重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率分别为42.7%、17.3%、8.2%、31.7%;高血压和血糖异常的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高血压和血糖异常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到老年后略有下降;血脂异常18~29岁组最高,70岁及以上组最低。高血压、血糖和血脂异常均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χ2=44.48,P=0.000;χ2=12.31,P=0.006;χ2=64.31,P=0.000)。结论居巢区农村成人慢性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5):429-430
对某单位99名炊事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人群职业健康状况。结果显示,异常检出率以超重肥胖最高,为60.61%,其次为高胆固醇为35.35%,高血压为35.35%;男性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的指标有高血糖、高甘油三脂(P0.05);BMI≥24组高血糖检出率为31.67%,高胆固醇检出率为43.33%,高甘油三脂检出率为38.33%,高血尿酸检出率为25.00%,脂肪肝检出率为40.00%,高血压检出率为48.33%,均高于BMI2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检出率最高为年龄30~50组(74.42%),高胆固醇随着年龄的增加检出率升高,年龄≥50组检出率最高(46.88%),脂肪肝检出率最高为30~50组(32.56%)。超重肥胖、高胆固醇和脂肪肝指标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定期对炊事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可以为炊事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北省唐山市45 ~ 64岁城乡居民肥胖流行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河北省唐山市14个县(市)区抽取的5 759名45 ~64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按WHO成人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唐山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肥胖率分别为44.0%、12.3%、56.3%,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41.3%和45.5%、50.0%和59.7%、8.7%和14.2%,男性居民超重率、超重/肥胖率和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1);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唐山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超重/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3.3%、24.8%、68.1%、73.5%,男性和女性居民分别为44.6%和42.5%、18.6%和28.2%、63.2%和70.7%、65.2%和77.9%,男性居民肥胖率、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低于女性居民(P=0.000),男性和女性居民超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中心性肥胖率为54.1%,男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为48.1%,低于女性居民的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59,P=0.000);按WHO成人BMI分类标准,不同年龄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居民和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居民肥胖率均不同(P<0.05),不同文化程度、地区男性居民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区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标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地区男性和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率均不同(P<0.05).结论 唐山市45 ~ 64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女性居民超重/肥胖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男性居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南省15~24岁青年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流行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对河南省4 093名15~24岁青年人群的身高、体重及腰围进行测量并做描述性分析。结果河南省2012年15~24岁青年人群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13.10%、4.62%和16.69%。男性肥胖患病率(6.04%)高于女性(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P0.01)。城市男性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农村男性,城市女性中心性肥胖率低于农村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均比其他职业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随年龄和体质指数(BMI)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1);随着每周锻炼次数的增加,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呈降低趋势(P0.01);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随经济收入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5)。结论河南省15~24岁青年人群以中心性肥胖流行为主,青年时期是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升高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做好对青年人群的干预,对整个人群肥胖的预防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车乘务员体检者体质指数(BMI)与血脂异常及脂肪肝的关系,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参加2013年度职业健康体检的济南铁路局男性机车乘务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身高、体重及血脂、脂肪肝进行检测,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将BMI划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进行有关分析。结果调查1 745人,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8.8%和17.8%;血脂异常率和脂肪肝检出率均随BMI升高而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和肥胖组的血脂异常和脂肪肝检出率高于BMI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重和肥胖是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7和10.16)。结论机车乘务员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体质指数偏高是机车乘务员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性改善机车乘务员膳食营养结构和饮食习惯,合理控制体重对血脂异常及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驻京某部机关干部体质量指数(BMI)现况,并分析部分代谢性疾病指标与超重或肥胖的相关性,为该人群心血管疾病及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2014~2016年参加健康体检的驻京某部3 620名机关干部,应用非条件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与超重或肥胖的关联性。结果总体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为59.6%,其中男性超重或肥胖检出率(67.9%)明显高于女性(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异常组、高血糖组、高血压组和高尿酸组中超重或肥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各代谢疾病指标非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人群性别、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与超重或肥胖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驻京机关干部男性超重或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控制体质指数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及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社区居民体质指数与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体质指数(BMI)与空腹血糖(FPG)和血脂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7年对947例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居民BMI与FPG、血脂的关系。结果市区男性中超重检出率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33.0%和10.4%,女性为23.4%和14.5%;农村男性中超重检出率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32.9%和20.0%,女性为28.7%和19.7%。经偏相关分析,以年龄为控制变量,BMI与FPG、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06,0.275,0.101,0.148(P0.01),呈正相关;BMI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关系数为-0.351(P0.01),呈负相关;BMI与总胆固醇(TC)的相关系数为0.061(P0.05),呈不相关。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血生化指标FPG、TG、HDL-C、LDL-C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38,0.125,-0.326,0.073,表明HDL-C对BMI影响最大。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和肥胖者的血生化指标FPG、TG、HDL-C、LDL-C的OR值分别为1.436,1.193,0.079,1.403,表明FPG、TG、LDL-C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HDL-C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超重、肥胖与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疾病常伴随发生。加强居民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成为超重和肥胖预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肥胖流行和分布特征及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杭州市萧山区20岁以上的汉族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以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萧山区居民肥胖率为7.19%(标化率6.48%),其中男性为5.88%(7.31%),女性为8.10%(5.91%),男性标化率高于女性(P0.05)。40岁以下男性肥胖率高于女性,而40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中心性肥胖率为43.17%(32.82%),其中男性为37.21%(34.59%),女性为47.37%(31.31%),男性标化率高于女性(P0.05)。超重与肥胖者患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高于正常体重者。结论萧山区农村居民肥胖患病率较高。应及时开展干预以控制代谢等相关慢性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南充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增高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3199例受试者,并收集其体质量指数、血脂、血压、空腹血糖、血尿酸等资料,按血尿酸值分为血尿酸增高组和尿酸正常组,比较不同年龄段两组体质量指数、血脂、血压、空腹血糖等异常结果的检出率。结果南充地区体检人群血尿酸增高检出率男性为24.68%,女性为6.41%,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增高在男性特别是年轻男性中的检出率较高;女性血尿酸增高检出率在50岁前较低,而后开始有较大的增长,检出率和血尿酸值在70岁以后达到最高峰。血尿酸增高组的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增高、血糖升高检出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β=0.825)、血脂异常(β=0.618)、血压增高(β=0.206)、血糖升高(β=0.162)是血尿酸增高的危险因素,年龄(β=-0.009)、性别(β=-0.416)呈负相关。结论南充地区体检人群血尿酸检出率较高,年龄、男性、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增高、血糖升高可能为血尿酸增高的危险因素。应加强血尿酸增高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211 715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探讨血脂异常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尿酸、血压、空腹血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张家港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中导出2016年老年人健康体检数据库,对其中具有完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检测数据的211 715名中老年人体检资料进行整理,根据不同变量需求确定样本量,分析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尿酸、血压、空腹血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11 715名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总体检出率为33.55%,男性检出率为31.14%,女性检出率为34.95%。以总体检人群作为标准人口,对年龄进行标化,男女血脂异常标化检出率分别为32.11%、35.34%,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呈现"先升后降"趋势(P0.001)。(2)临床分型方面,高TC、高TG、混合型、低HDL-C的检出率分别为8.87%、16.11%、2.93%、10.61%,不同临床分型中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01)。(3)BMI过低及正常人群中,女性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01);BMI超重人群男女检出率无差别;BMI肥胖人群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01);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随着BMI的增加而呈现升高趋势(P0.001)。(4)年龄、男性、高尿酸(HUA)、超重及肥胖、血压偏高、高空腹血糖(FBG)对血脂异常的风险度OR值(95%CI)分别为0.989(0.988~0.990)、0.811(0.795~0.828)、1.665(1.628~1.704)、1.549(1.517~1.581)、1.269(1.238~1.300)、1.438(1.406~1.471)。结论张家港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普遍流行,尤以高TG和女性群体为主;HUA、超重及肥胖、血压偏高、高FBG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龄、男性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