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来争议不断。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崇阳思想和“人与天地相参”理论提出人以阳气为本,阳气具有节律性,四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归纳为春夏养阳于阳分、秋冬养阳于阴分。该理论实质上是《黄帝内经》依据崇阳思想,在“人与天地相参”学术理论体系框架下提出的四季调理人身阳气的基本原则,其目的在于通过调节阳气使人与自然界相应,以维护人体阴阳平衡。在临床应用上,本文提出四季养阳尤重脾胃,平素宜服甘温之品,在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时应当重视调整中焦之阳气,同时还提出了平人四季日常养阳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素问·四时调气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代医家有不同见解。今通过研读《黄帝内经》相关思想与阴阳五行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自然、根据四时的时令主气养生保健,调节自身阴阳之气,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11,(9):1892-1892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更替,周而复始,其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刀。所以圣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相似文献   

4.
彭淼  王栩 《光明中医》2021,36(3):487-490
通过结合《黄帝内经》中的具体理念,结合现代医疗技术,总结叙述冬病夏治的理论渊源.冬病夏治理念结合三伏贴、穴位贴敷、中药汤剂、针刺、艾灸、穴位注射、拔药罐等方式,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冬病夏治理念很好地反映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需要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医学临床之中.  相似文献   

5.
以实例论述了养路机械化是影响扩能和安全运输的重要因素,对如何解决线路施工与运能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下称"《内经》")从天人关系角度提出的著名命题之一。本文拟对近30年国内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述评。1文献研究1.1句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载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  相似文献   

7.
黎巍威  蒋红玉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051-2052
一年之中有暖春、炎夏、凉秋、寒冬的四季交替,世间万物为繁衍生息而顺应自然,表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人类生活在自然当中,也必须主动适应四时阴阳气候变化,从精神、饮食、起居等各方面进行调摄,才能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健康长寿。祖国历代医学十分重视四时养生,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黄帝内经》《摄生消息论》等著作中相关篇幅充分体现了顺四时者康的四时养生理论原则。试从这些著作的“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方面作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医经因时施治因时先防的养生治疗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孙思邈两部《千金方》包含了丰富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如治伤寒法,遵循春夏少吐下,秋冬少发汗;治五脏虚劳,谨守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食治应四时,以逆调理之,食啖不可过度为标准;因时用药,以春夏宜用凉,秋冬宜用温为指导;起居劳作,以春夏应生长,冬季应闭藏为原则。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彰显了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的学术观点,对中医防治理论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范占民  路现平  田勇 《河北中医》2009,31(3):454-45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顺应四时调神养生的重要原则。然而对于该语句的认识,后世医者有不同见解。主要观点有:①马莳、高世械等认为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②王冰认为养即制也,春夏阳盛,故宜食寒凉以制其阳;秋冬阴盛,故宜食温热以抑其盛阴。③张志聪认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  相似文献   

1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被历代医家奉为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历代医家多有发挥。但由于立论的角度不同,各家认识尚不一致。笔者就古代医家之见解进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认为"养"乃指所有顺应时节的"调养"之举,即对该句话的理解为:春导阳生,夏泄阳热,秋滋阴长,冬避阴寒。  相似文献   

11.
<正>冬病夏治贴脊疗法,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治病方法,与内治法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依据古代"天人相应"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以及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选取病体相应腧穴,在夏季采用温热药物贴敷,以扶助人体阳气,提高免疫力来治疗慢性肺病。穴位贴敷疗法的渊源贴敷疗法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内经》中就已有"桂心炙酒以熨寒痹,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的记载,此为外用膏药的开端。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中有: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涉及情志病的条文,对情志病致病机制的认识还是相当系统的,本文将从情志病的现状,从《黄帝内经》中探究情志病的必要性,结合《黄帝内经》研究情志病的框架来探讨《黄帝内经》对我们现代生活及中医情志文化的深远影响,对我们现代的疗法起到启示作用,对促进我们认识生活的健康理解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结肠炎、冻疮、老年畏寒证等,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择时施治,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顺应自然的中医药方法进行调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即冬天好发的病,调治在夏季,这是中医重要的择时施治法则之一,属于"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这种疗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防病于未然"的疾病预防观。  相似文献   

14.
如今正是古语中“夏练三伏”的“三伏”时节,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今年从7月18日开始入伏,到8月27日出伏,一共是40天。和往年不太一样的是今年的“中伏”有20天,这意味着夏日最炎热的日子也会比往年长一点。  相似文献   

15.
齐玉焕 《河南中医》2012,32(6):670-671
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分析了春夏不能顺应阳气的生长,在炎热之时贪凉饮冷导致咳嗽发生的机理.在春夏季节须顺应春夏之气,调控饮食起居,预防咳嗽的发生.“三伏天”配合“天灸”能激发人体阳气,预防咳嗽的发生或复发.  相似文献   

16.
正"九州积气峰前合,万里浮云杖底来"。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更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通过"气"来实现。云出地气,雨出天气;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讲到气,"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庄子言"通天下一气耳","气"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相似文献   

17.
养生的根本原则为调摄身形的阴阳从而与自然的阴阳保持一致与平衡,养生求于本,故要顺从四时“生、长、化、收、藏”的不同阴阳特点.本文将论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运用此理论来根据四时变化调节饮食.  相似文献   

18.
冬病夏治     
诊室来了位老先生——省文学院的研究员孟老,他一边瞧病,一边和张老师、青禾探讨吃这个药、打这个针的道理何在。此时,张老师正向他解释三伏天用热药是否犯忌。  相似文献   

19.
冬病夏治     
何谓“冬病夏治”疗法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冬病夏治”话敷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特色疗法中最常用的手段,它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子午流注”和“冬病夏治”的理论,在农历“三伏天”于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抵力,用以预防和治疗反复感冒、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