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脏病三级预防可根据不用阶段,从整体把握疾病本质变化。中医药在三级预防中具有独特优势,一级合理膳食、慎用肾脏毒性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等;二级辨证论治,中成药、灌肠、药浴、穴位贴敷等多手段干预;三级替代疗法。在整个疾病发展变化中,突出治未病理念,发挥祖国医学的独特优势,临床疗效显著。但目前缺乏统一标准及循证医学支持,不利于中医药发展,未来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动脉粥样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可引起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病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脂质沉积于动脉内膜,内膜纤维化、钙化形成粥样斑块,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使体内重要器官缺血,功能障碍以至机体死亡。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一种具有调控多项基因转录作用的转录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研究表明,NF-κB在AS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9):2001-200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内皮细胞损伤、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移行和脂质代谢紊乱及沉积等方面相关。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常见的非编码RNA,miRNAs可以在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脂质代谢等多个方面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行调控。中医药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主要就miRNA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医药通过调控miRNA干预AS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是各种肾脏病于急性阶段未经控制后的共同转归,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定义为:肾脏损害≥3个月,表现下列之一者:肾脏病理异常和/或尿成分异常(如有血尿、电解质异常、PH值异常)和/或影像学异常;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CKD)是病程长、发病机制复杂的一类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网络药理学已成为中药治疗CKD的有效研究方法。网络药理学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运用高通筛选及网络分析等技术,建立“药物-基因-靶点-疾病”网络,系统阐述机体与药物间作用的原理与规律,与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特点相契合。通过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治疗CKD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改善CKD的氧化应激状态、调节炎症反应、减缓肾脏纤维化和细胞凋亡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对网络药理学在CKD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网络药理学对中医药治疗CK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田玲  孙伟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7):108-110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其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发生;既病阶段,防止疾病传变;病愈之后,防止疾病复发。本文从"治未病"思想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探讨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为中医药预防医学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脂质和或纤维物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中的一个慢性炎症性病理过程,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之一。内质网应激(ERS)是一种细胞自适性的保护机制,适度的ERS可减少异常蛋白质聚集、增加错误折叠蛋白质的降解以修复和稳定内环境,而过度的ERS则会引起未折叠蛋白反应,激活炎症、氧化应激、凋亡、细胞自噬等下游通路,导致细胞损伤,甚至凋亡。大量研究显示ERS介导AS相关的多种病理进程,影响了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祖细胞等多个细胞组分,通过调节细胞功能影响AS进展,促进AS斑块的形成、稳定斑块向不稳定的转化、不稳定斑块的破裂。调控ERS或许是防治AS的关键靶点,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中医认为AS发病之本乃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失和,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导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于脉道,致血行受阻或不循常道而发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因AS致病复杂,症状多样,中医药以其多靶点、多通路,疗效稳定、个体化强、安全性高等特点在治疗AS具有显著优势。该文系统阐述了ERS在A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对中药单体、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中成药调控ERS防治AS的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防治AS的临床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哮喘在中医学中属于哮病、喘症的范畴,是以气道平滑肌收缩、免疫细胞浸润和气道重塑等为特征的气道炎症疾病。肥大细胞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哮喘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中医药对哮喘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对相关研究综述后发现,肥大细胞活化后释放的组胺、蛋白酶、细胞因子等介质在哮喘气道损伤及重塑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中药复方制剂、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中成药及中医外治法等中医药方法可通过调节肥大细胞活化,抑制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发挥对哮喘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nd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优化药物组合、改善给药途径,积极地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入透析期的时间。本文将近年来有关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以期促进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随着近年来CKD发病率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减缓疾病的进展,恢复疾病造成的肾脏功能损伤成为了热点研究方向。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西药疗效仍不理想,中医药现已普遍应用于CKD的治疗,并获得良好的疗效。本文对近年针对中医药治疗CKD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从通过运用中药改善CKD伴随的氧化应激反应,缓解肾脏损伤与其引发的代谢紊乱造成的炎症反应,抑制肾脏纤维化及减轻足细胞损伤的角度阐述中医药对CKD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药治疗CKD的临床应用及对CKD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是指出现肾损害或GFR≤60mL/min/1.73m2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肾脏疾病,其中包括了多种原发性及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由于慢性肾脏病起病缓,病程长,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患者一般都服用过多种药物,就诊时一般病机错综复杂,病情迁延难愈,治疗上稍有不慎,即可导致急性加重,甚至导致医源性的急性肾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的提高,中医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经方验方、单味中药研究(黄芪、大黄、雷公藤)等方面系统的论述了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汇总了各医家对本病的诊疗经验,以期增进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其特点为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迅猛,呈持续性不可逆发展,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则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状态,只能依靠肾移植或透析来维持生命,并且生活质量差、病死率高。相比较西医疗效不显著,不良反应多等缺点,中医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独到之处,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体现在缓解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防治并发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4.
细胞焦亡是区别于细胞凋亡、坏死、细胞增多症、铁死亡和自噬的一种新型炎性胱天蛋白酶(Caspase)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焦亡依赖于Caspase蛋白家族的激活,切割关键介质蛋白使细胞膜形成孔隙,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成熟并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产生级联炎症反应。胃癌是一种恶性的消化道肿瘤疾病,具有难治愈、预后差、放化疗并发症多等特点。目前胃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胞焦亡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这种新型的死亡方式被广泛关注。细胞焦亡对于胃癌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释放促炎细胞内容物来放大或维持炎症,诱导细胞的“炎-癌”转化;另一方面细胞焦亡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治疗效果,提高胃癌生存率。近年来,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并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因此,以中医药调节细胞焦亡作为切入点可能是未来治疗胃癌的新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该文总结了细胞焦亡关键蛋白与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了中药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通过介导细胞焦亡通路,减轻胃黏膜损害,降低胃癌发生率,以及预防肿瘤转移与复发的作用,以期为今后探索细胞焦亡机制和中医药治疗胃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随着DM发病率的提高,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二大原因,而在欧美则为首位原因。目前DN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在糖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的作用下,随着炎症的长期发展,引起肾脏肾小球血管的一系列改变而引发DN[1]。而在此炎性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冰  张书文 《河南中医》2004,24(4):83-85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此类病人病情迁延不愈,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危害极大。该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研究表明,宿主免疫调控的紊乱是导致慢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现就近年来中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高度流行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家庭负担。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很多,主要包括各种原发的以及继发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的病变等。常规内科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有时仍难阻止CKD的进展。中医药治疗CKD具有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且临床疗效肯定,其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协同作用,延缓疾病进展,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回顾和研究该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发现,线粒体自噬异常是不同形式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的共同特征。近年来,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证明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和线粒体自噬受体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可延缓CKD的进展,保护肾功能。因此中医药通过相关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CKD成为近年来非常有潜力的治疗靶点。该文收集中医药通过相关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在防治CKD方面具有明确疗效的文献,以期为防治CKD,延缓其进入终末期肾脏病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娜  陈珑 《河南中医》2022,(11):1771-1776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睡眠障碍的主要方法有辨证论治、针刺疗法、艾灸疗法、推拿疗法、耳穴压豆及穴位贴敷疗法、心理疗法等。目前,研究存在以下问题:针对CKD睡眠障碍的研究很少,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且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针灸、推拿、中药方剂治疗CKD睡眠障碍的作用机理仍不明晰,失眠的发病机制与各种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尚无定论。今后,应进行严谨合理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规范各项标准,深入挖掘中医药干预CKD睡眠障碍的生物靶标,丰富CKD睡眠障碍中医辨证理论体系,发挥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联合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ET)是目前已知的体内作用最强和作用时间最持久的缩血管物质,在全身血液、局部血流灌注及细胞增殖等调控中上具有重要作用[1].现将ET及其在肾脏病的病理生理作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脏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数据显示,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形成巨大挑战。笔者提出"围透析期"这一概念,针对这一人群,进行早期诊断、患者教育、饮食指导、心理干预、肾替代治疗方式及时机的选择等综合性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围透析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