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命门"始见于《黄帝内经》,其后又见于《难经》,但出现在二书中同一"命门"概念,其意义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内经》、《难经》中"命门"概念的探讨,从"命"、"门"之意义;《内经》中"命门"之根据;及《难经》之"命门"突出肾为先天之本三个方面,探讨《难经》是如何将《内经》"命门"概念从"目"这一特定部位转化到"左肾、右命门"的特定功能的概念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命门以内脏而论,始于《难经》,并以此为开端,建立了命门学说。在命门有形与无形之辩中,《难经》以命门“有形”而定论,明确提出“左肾右命门”的观点,提出了“内脏命门”说,并确立其先天之根的地位。同时,《难经》首创元气(原气)理论,且建立了元气与原穴的关系,首次提出“元气”一词,并指出命门激发元气,经过三焦通达周身,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之本,将“命门”与“元气”作为人体的中轴,延伸到生命活动的诸多方面。命门始动,元气始生,生命乃成;先天命气,脏腑之本,经络之根;命气中轴,呼吸之门,守邪之神。命气轴心,纵贯五脏六腑,旁及四肢百骸,为先天之源,生命之根。《难经》在《灵》《素》基础上,从物质维度、功能维度和协调维度,建立了命气神三维一体的系统生命观。  相似文献   

3.
一、脾胃、肾与命门学说源流与发展脾、胃、肾与命门,最早见于《内经》《难经》。如“睥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素问·六节脏象论):“胃者,五脏六腑之  相似文献   

4.
《内经》并未将“命门”作为一单独脏器提出。《灵枢·根结篇》所谓“命门者,目也”,乃是指“太阳经穴终于睛明,睛明所夹之处,是为脑心,乃致命之处,故曰命门。”这与后世之“命门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难经·三十六难》引伸古代道家“左阴右阳”的观念而首创“左肾右命”之说,认为“两肾者,非皆  相似文献   

5.
易水"肾命观"形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经》中命门概念以及后世对命门有关功能、位置的理论发挥,为易水命门观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内经》中阴阳五行观点和宋明理学“本体论”哲学思想,为易水命门观的形成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其中张景岳将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两个方面统一在人体命门水火的最高层次上,从理论上实现了对历代医家关于脏腑病机学说的逻辑化;在实践上主张补益命门水火的虚损病治本之法,创制左、右归丸(饮)温润填精补肾和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辨证补益理论。  相似文献   

6.
谷建军  赵艳 《江西中医药》2011,42(12):19-21
肾命学说肇始于<内经>,发展于金元,成熟于明清,本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术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扶阳学派的学术理论实际上也属于肾命学说的范畴,不但如此,本学派"阳主阴从"的学术主张亦使肾命学说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本学说从理论到实践获得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亦使本学说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医肾的古今论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沈自尹 《中医杂志》1997,38(1):48-50
中医以肾为人身最重要部分,称为先天之本,然推其原始,亦与它脏并重,各司人体若干重要作用。由于肾之作用特殊,通过临床实践,理论逐步发展,以致肾的地位迥出它脏之上,而有统宰生命的概念。1 古典医籍对肾认识之发展《内经》时代已有解剖,对肾的形态虽未有明白描写,未分左右,但已知“腰者肾之府”,至《难经》始分左右,称“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精神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以命门与肾通,是两  相似文献   

8.
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本意是指眼睛。从《难经》开始,命门被赋于新的含义,《难经·三十六难》说:“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女子以系胞”。《难经》以后,命门为历代许多医家所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述,形成了命门学说。由于历代医家的诸多阐述,造成了对命门的不同理解。今人普遍认为命门与肾是“异名同体”,“但又不是两肾总称的概念,而应是肾脏的生理功能之一,即肾阳的作  相似文献   

9.
肾与命门的气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命门实质探析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原指“目”言.至《难经》,肯定命门是一脏器,在人体具有重要作用.《难经》以降,阐发命门诸家纷纷而起,就其功能看,景岳比作灶底火,献可喻为走马灯火,虞抟想象为能鼓舞龙雷的相火等,意在强调命门火的重要性.正如任应秋氏于1980年版中医高校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中所概括的那样:“各家命门诸说,从名称言,有包络非包络之争;从形态言,有有形与无形之争;从部位言,有右肾与肾间之争;从功能言,有相火与非相火之争”.就目前来看,对命门的主要认识存在三种说法:一种认为命门属于肾,命门火即为肾阳,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一种认为肾阴肾阳合称为命门;一种认为命门为独立的脏器,远远超过  相似文献   

10.
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论《内经》《难经》命门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道家思想及养生实践对命门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的“玄牝学说”肇始于春秋《老子》,而医家的命门学说则脱胎于道家的“玄牝学说”。《内经》“眼目命门说”反映了道家及《内经》重视心神的思想;《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则集中反映了先秦道家及《内经》、《难经》“天人同构”、“阴阳一体”的思想。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来看,《内经》“眼目命门说”与《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是密切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道家思想及养生实践对命门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的"玄牝学说"肇始于春秋《老子》,而医家的命门学说则脱胎于道家的"玄牝学说".《内经》"眼目命门说"反映了道家及《内经》重视心神的思想;《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则集中反映了先秦道家及《内经》、《难经》"天人同构"、"阴阳一体"的思想.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来看,《内经》"眼目命门说"与《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是密切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32-1333
肾命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内科病的诊治有指导意义,而且对骨病的治疗也有指导作用。历代医家关于命门的位置及其与肾的关系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有四种观点,总结后得出肾与命门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关系。另外从肾命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方面探讨肾与骨的生理病理关系,得出两者关系密切,故临床上可以运用肾命理论来指导骨病的治疗。最后是肾命理论论治的应用。列举常见骨病: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及骨肿瘤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自《难经》赋予命门新的含义以来,命门成为历来争议的焦点。有的医家提出肾间动气为人之命门,有的学者提出命门为先天之本。历代对命门的争论,如走马灯一样,让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理清命门与肾间动气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命门在《难经》里所代表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难经》关于奇经八脉、肾与命门以及肾间动气、诊法、治法等相关条文的解析,探讨《难经》对中医妇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中医妇科临床辨证论治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如辉 《中医药学刊》2010,(8):1588-1589
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揭示《医贯》有关命门与肾的异同点,进而指出由《医贯》临床部分(卷之二至卷之六)未能体现及贯彻理论部分(卷之一)所揭示的命门与肾的种种区别,这似乎支持"命门与肾二者实一"的判断。②以"命门"为独立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之外的第六脏存在着理论困难。  相似文献   

16.
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揭示《医贯》有关命门与肾的异同点,进而指出由《医贯》临床部分(卷之二至卷之六)未能体现及贯彻理论部分(卷之一)所揭示的命门与肾的种种区别,这似乎支持"命门与肾二者实一"的判断。②以"命门"为独立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之外的第六脏存在着理论困难。  相似文献   

17.
本文联系《难经》命门、元气、三焦理论归纳出命元三焦系统,并用易学理论进行分析与论证,提出命元三焦系统是一种功能性整体协调模型的命题,对于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实质,指导教学科研活动,提高临床疗效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命门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门浅识“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系指眼睛和睛明穴而言。此后,从难经开始,将命门作为内脏提出。如《三十六难》云:“肾两者,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自《难经》之后,在汉、晋、隋、唐代等医学著作中很少专论。直到明清,对命门这一脏器始为医家所重视,...  相似文献   

19.
“命门”一词,始见于《内经》,次见于《难经》,但二者所言命门是截然不同。《内经》言命门为之目;《难经》言右肾为之命门。然后世医家皆宗《难经》之义,并加以发微,遂命门学说成为中医诸学说中重要部分之一。本文拟按古代哲学之理,析命门学说之源流、演化和发展过程,试述其原始本义。儒家五行之说和《内经》命门之理汉儒董仲舒曰:“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  相似文献   

20.
对《难经》“命门”一词的由来、《难经》“命门”说的发生与解剖学方法的关系、《难经》“命门”贵于“心”的依据、《难经》以“命门”与何腑为表里、《难经》对肾与命门关系的认识、《难经》“命门”与《医贯》“命门”的本质区别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