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及其化合物粉尘分布行业及工种广泛,其职业暴露主要分布在铁矿开采、机械铸造、钢铁冶炼、氧化铁或含铁颜料生产、磁性材料生产等行业。不同行业铁及其化合物暴露水平变化差异较大。铁及其化合物粉尘职业暴露主要导致呼吸系统损害,如肺癌和铁尘肺沉着症等,铁尘肺沉着症具有特定临床症状和X线特征。铁及其化合物粉尘导致肺部纤维化与细胞毒性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并作为辅助致癌剂参与致癌过程。铁尘肺沉着症的职业暴露资料需要进一步补充,相关诊断标准和职业接触限值亟需制定。铁及其化合物粉尘职业暴露引起的呼吸系统损害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沙市2家铸造企业呋喃树脂砂职业危害特征、接触水平及其对暴露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观察期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危害检测资料和健康效应资料,比较暴露与非暴露2组之间观察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工作场所中沉降尘游离SiO2含量均值为22.67%,总粉尘浓度均值为21.34mg/m^3,样本超标率为69.73%;空气中主要化学物质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健康检查结果显示,神经衰弱症状、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胸片x线片显示两肺不规则阴影增多等,暴露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通气功能损伤暴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连续系统观察25年未发现尘肺病和职业中毒。树脂砂粉尘能否引起尘肺病以及长期接触低浓度剂量、多种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对人体健康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C60等3种碳基纳米颗粒吸入毒性试验的过往文献资料并对其理化特性、吸入毒性、机制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开展有关试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GCBI、Pubmed、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收集过往相关文献。结果碳基纳米颗粒能够经呼吸道进入机体,并沉积下来,引发严重的肺部炎症、抑制细胞增殖、使肺清除功能下降、氧化损伤以及形成肺组织纤维化和肉芽肿等。结论碳基纳米颗粒的吸入毒性和作用机制备受关注,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有的职业工种是碳基纳米颗粒暴露的高危人群,在将纳米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炭黑颗粒是生活和生产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细颗粒物污染源,与公众和职业人群的健康密切相关。炭黑由于其粒径小、质量轻而漂在空气中,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造成损伤。本文主要关注炭黑颗粒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流行病学调查和毒理学实验显示,炭黑颗粒与哮喘、肺炎、肺纤维化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度相关,但至今缺乏人群流行病学致肺癌的证据。在人群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的毒理学数据基础上,本文就炭黑颗粒对呼吸系统的毒性效应机制进行综述,为其所致机体健康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数学者认为锡尘引起的肺部病变是良性的。近年来,锡尘对肺部健康危害的相关研究渐渐成为领域内热点课题。本文将从理化性质、生物特性等方面,综述锡尘对动物和人群的影响,结合其他国家的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职业接触限值,为我国制定相关的职业接触限值以及减少锡尘引起的健康危害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我国涉及纳米技术的企业已有700余家,形成了一定规模,社会投资近30亿元[1].纳米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纳米材料需求量的增长.纳米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尤其在自动化程度低、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意识薄弱的工作场所,对接触者有潜在的职业接触风险.在纳米材料的生产使用过程中,接触者可通过呼吸道和(或)皮肤途径接触纳米粉尘.纳米粉尘的职业接触可导致接触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如肺纤维化,胸膜病变、胸腔积液、心脏毒性、皮肤毒性、肝脏毒性等[2-3].由于纳米粉尘可造成工作场所的环境污染,对接触者带来潜在健康威胁,已成为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因此,工作场所纳米粉尘的职业接触评价与控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当前,纳米粉尘职业接触评价及控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采样策略及采样技术、职业接触水平及其分布特征、职业接触限值及基准风险水平、纳米粉尘职业接触控制体系及其具体防护方法的应用研究.我们综述了近年来作业场所纳米粉尘调查检测评价技术及职业接触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我国开展工作场所纳米粉尘的职业接触评价及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TDI)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环境污染物质,其接触人群众多,职业危害严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介绍了TDI的理化性质、毒性、职业接触限值、检测方法、生物标志物以及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等研究现状,为保护职业接触人群的健康、研究制定生物接触阈限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二乙氧基乙醇(2-ethoxyethanol,简称2-EE)是7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的一种用于合成感光液,生产感光版(PS版)的化合物。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都已证明2-EE具有生殖毒性。在职业卫生中,常采用生物学标志物(Diomarker)——暴露标志物(biomarker of exposure)、效应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和易感性标志物(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评价其生殖毒性危险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三氧化二锑粉尘对接触者的职业危害.方法 对广西两个从事锑白生产厂的79名接触三氧化二锑粉尘的作业工人(接触组)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并与无三氧化二锑接触的(21名)对照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车间空气中锑及其化合物平均浓度为2.10 mg/m3(O.08~10.35 mg/m3),作业工人尿锑平均浓度为214.15 mg/L(14.40~975.43 mg/L).79名三氧化二锑作业工人中皮肤瘙痒症状发生率为77.21%、皮疹发生率为35.44%(其中包装工占75.00%)、慢性咽炎发生率为44.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仟伏X线胸片检查发现胸片异常15人,确诊Ⅰ期三氧化二锑尘肺3人、无尘肺(O+)4人;心电图,肝脏B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触三氧化二锑粉尘可引起以皮肤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0.
于碧鲲  陈浩  崔鹂 《职业与健康》2014,(16):2233-2235
目的了解工作场所中二甲氧基甲烷(DMM)暴露情况与职业人群健康状况,验证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协会(ACGIH)推荐的DMM职业接触限值是否适用于我国的用人单位。方法对生产企业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并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DMM的浓度,同时对两组人群(暴露组与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自觉症状问卷调查,分析暴露人群的健康危害。结果采集的165份空气样品中,有14份样品高于拟引进限值(3100mg/m2),主要分布在灌装岗位。企业现有的职业防护措施可以保护大多数职业人群健康,但有8.33%的接触者存在不同程度呼吸道和皮肤黏膜刺激症状,高暴露组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建议工作场所空气中DMM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定为3100mg/m2,在此阈值工作环境下,我国的DMM作业人群可以得到有效、可行的健康保护。  相似文献   

11.
<正>尘肺病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从事矿山开采、建筑工程等行业的职业人群长期暴露在生产性粉尘中,罹患尘肺病的风险比较高。长期吸入某些特殊的粉尘,这些细小的粉尘颗粒会沉积在细支气管、肺泡囊等部位。为了保护机体,肺部的巨噬细胞会将粉尘吞噬。在粉尘的毒性作用下,巨噬细胞会释放出炎症因子,引起肺泡炎,最终导致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按照《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1部分: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GBZ/T 2101—2008)的有关要求,收集、整理和分析与甲基异戊基甲酮(MIAK)相关的职业接触限值资料。选定2家生产和使用MIAK企业并将企业内接触MIAK和非接触MIAK的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卫生与流行病学调查。收集MIAK使用信息、工人基本情况、职业史和职业健康体检情况,采用定点和个体采样的方法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现场职业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建议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MIAK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8 h)职业接触限值制定为93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min)职业接触限值定为234 mg/m3。  相似文献   

13.
铝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由于其良好的理化性质而被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人类接触铝元素的情况日益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铝元素在人体内的蓄积,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其毒性和健康危害引起广大学者关注。近期研究发现,长期接触铝元素会导致人类认知障碍、痴呆、生殖和免疫毒性等疾病。为做好铝中毒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本文将近年来铝职业接触限值、铝暴露的吸收代谢和健康危害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呋喃树脂砂铸造工艺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接触水平及其对接触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观察期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危害检测资料和人群健康资料,比较接触组与对照组之间观察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 工作场所总粉尘质量浓度均值21.34 mg/m3,样本超标率69.37%;沉降尘游离二氧化硅水平均值22.67%;空气中主要化学物质质量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临床体格检查结果显示:神经衰弱症状、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胸片肺纹理与不规则阴影增多等,接触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通气功能损伤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粉尘危害仍是树脂砂铸造职业危害控制的重点,工作场所多种物质的联合作用以及低剂量长期接触对人体健康效应的研究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谷尘所致尘肺病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工作场所谷尘浓度、游离SiO2含量检测结果评定暴露者职业接触水平。提示长期接触高浓度谷物粉尘可致肺组织纤维化而引起尘肺病。  相似文献   

16.
纳米二氧化硅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已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肿瘤治疗、分子成像等众多领域.对于纳米二氧化硅的安全效应已渐渐成为毒理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对于纳米二氧化硅细胞毒性的研究.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毒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为制定人群暴露剂量提供依据.该文综合国内外现有文献,从纳米二氧化硅的理化性质、细胞暴露条件、靶细胞的差异、测试技术对细胞毒性的影响因素逐一进行了综述.通过控制纳米二氧化硅细胞毒性的影响因素,可以降低其毒性,对真正实现广泛应用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钛(TiO2)是当前产量较高的化学品之一,因其强大的遮盖力、着色力,较高的折射率、分散性和稳定性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涂料、塑料和造纸等行业的生产[1-3]。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06年将Ti O2列为可疑人类致癌物[4],其致癌性评估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结果[5-8],缺乏充分的人群流行病学证据。随着我国TiO2生产规模的扩大,应用行业的增加,职业人群接触Ti O2的机会剧增。因此,尽快在我国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 O2)对职业接触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某nanoSi O2材料有限公司28名职业接触nano-Si O2的工人为接触组,以同企业27名工作中不接触nano-Si O2及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为对照组;收集2组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测量工作场所空气中nano-Si O2粉尘水平,对2组人员进行肺功能及神经行为功能检测。结果接触组工作场所空气中nano-Si O2粉尘水平为8.30~36.70 mg/m3。接触组人群尿胆原、尿白细胞计数和尿比重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59.5%vs 40.5%、21.4%vs 0.0%和46.4%vs18.5%,P0.05)。接触组人群限制性、阻塞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检出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7.1%vs 29.6%,35.7%vs 11.1%,25.0%vs 11.1%,P0.05)。结论 nano-Si O2对职业接触人群通气功能障碍减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烟草尘的卫生学研究上海医科大学钱汉竹综述沈贻谔审校早期有关烟草尘职业危害的研究可追溯到30年代[1],近20年来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本文从烟草尘的理化性质、毒性研究、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学特性、死因调查、卫生标准及预防措施等几个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纳米材料大量的暴露于职业环境中,其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危害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除单纯考虑纳米颗粒本身的毒性外,还必须考虑其对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吸附和交互作用后毒性可能被放大,但实际工作中对纳米材料安全性还有待证实,在此提出纳米材料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危害等相关问题与同行们探讨,以利纳米材料更加合理地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