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急诊学》是当前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优化该课程的教学,使其适应临床医师的成长,已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与临床相接轨的技能培养模式,可有效提升《中医急诊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优秀的中医急救人才。  相似文献   

2.
彰显中医药教育特殊性 践行中医方剂学人才培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具有鲜明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双重内涵,这就决定了中医药教育形式的特殊性。中医方剂学作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应突出中医药教育的特殊性,据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进行了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保证和提高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其目的就是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完整的人,将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中医药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熏陶和过重的功利导向。通识教育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1]。加强医学生通识教育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需求的重要着眼点。专业课教师是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部分,应该主动更新教育  相似文献   

4.
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办学,是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走向世界、进入国外主流教育阵地、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主要途径.疫情全球化背景下,远程教学是国际教育的必然选择.中医内科学课程针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双学位班学生特点,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出中医内科学国际教育可采取远程教学手段,以多元化教学结合多点反馈模式进行授课,...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遵循中医教育自身规律,发展的核心主题是传承创新,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在探索中医教育的实践中,创新中医经典教学体系,强化中医药知识传承;抓临床教育,打好中医临床实践功底;融合师承教育,不断优化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机制;致力“英才教育”,积极提升研究生培养整体水平。中医药教育要突出自身特点,把握特殊规律,探索中医药教育多元化模式,汲取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高等中医药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中医疫病课程。支持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中医的优秀学生选拔培养。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培训,并作为学生学业评价主要内容。加强"双一流"建设对中医药院校和学科的支持。布局建设100个左右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推进高职中医药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强化高校附属医院中医临床教学职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发展,中医药高等院校从单一学科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迈进,如何全面发展中医学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临床医务工作者普遍缺乏康复意识和理念,医疗条件的匮乏,无法适应和满足现代人们健康的需求,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康复理念和意识,如何充分利用好中医药高等院校本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中医康复的特色也同样值得思考,本文就此发表一点愚见,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高等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遵循中医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将传统师承教育融于高等院校教育,将传统中医师承培养与研究生教育有机结合,注重中医师承研究生读经典、跟名师、重科研、勤临床四方面培养,培育军队优秀的中医药高级人才,以促进军队中医药学科深入发展,为军队卫勤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中医药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生源规模和素质对创新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知识、经典著作的学习和中医临床实践无法深入;中医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未注重中医药深厚的人文气息;对中医临床的考核不规范等。因此,如何系统地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  相似文献   

10.
对香港地区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尤其是中医药教育在香港大学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和未来展望进行了阐述。依托国际著名综合性大学香港大学的办学优势,参照国内中医药教育经验,在香港大学建立了标准化、正规化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又根据香港地区特点,在上述中医药教育体系中掺入了香港社会和国际社会的需求。随着334教育改革的推行,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本土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并对中医药教育本土化和国际化互动现象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结合将是今后高校学科教育的潮流和趋势。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作为中医学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对于中医学生建立学科理论框架,夯实专业基础的意义不言而喻。该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医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拥有更大的自信和热情,同时对于思政教育也不再感到生硬或是乏味,能够发挥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因此,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对于实现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入把握中医经典教育,探索建立既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又体现中医经典教育特色新模式,是中医药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通过构建中医经典创新课程模式、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及传统师承教育模式,积极探索中医经典传承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构建有利于中医经典传承,有利于培养中医特色人才。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留学生教育是我国国际教育和中医药对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经过近55 a的发展,已有2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留学生人数一直居于自然科学各专业的第2位,国外中医教育机构也不断增加,呈现出中医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本文总结了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现状,认为目前中医药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着生源分布不均,学历层次较低,整体规模偏小;国外中医教育机构增加,来华留学生减少,我国主导地位缺失;教学形式和管理模式单一,影响培养质量等问题.据此提出积极发挥中医药学科的优势,扩大对外教育规模,提高培养层次;增强我国中医学产权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优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等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以促进我国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格局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发展契机,而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办学,则是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走向世界、进入国外主流教育阵地、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正是在这一国际背景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启动3+2双学位合作项目.此项目学制5年,前三年在南大生物科学学院完成生物学课程及中西医基础课程,后两年在北中医完成中西圜临床课程.毕业学生由南大授予生物学学士学位、由北中医授予中医学学士学位,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国际知名大学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办学.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加强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指示,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对中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以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的中医药人才为目标,坚持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长学制为办学主体,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教协同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深化医教协同的中医人才培养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OBE理念,文章从推行护理学科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护理学科课程育人的实践途径入手,思考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的特点与规律,推动护理本科教育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培养出既有中医药学术背景,又能够适应我国卫生保健事业发展新需求和现代护理事业发展新需要的护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医教育》2021,(1):F0003-F0003
《中医教育》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期刊。为了全方位服务于中医教育事业,全面反映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进展及国际中医药教育发展动态,2021年调整了征稿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目标正由教师知识传授向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调整。通识教育的主张使大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不断压缩,教学时数的减少与教学内容信息量增长的矛盾正成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在中医学课程体系中,方剂学是沟通中医和中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从学科及课程的目标来看,方剂学是以经典名方为对象,在辨证论治的平台上,融会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临床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丽萍 《中医教育》2004,23(6):78-79
作为中医药学的发源地,我国的中医教育是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传统医学教育.在当今世界对中医药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式下,推动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正常发展乃是时代赋予中医教育事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保证中医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对外中医人才,是值得高等中医教育关注、探讨的问题.近两年来,我校为了培养具有对外交流、协作能力的中医药人才,满足中医国际化进程日益加速的需要,新开设了本科对外中医班,对学生所学课程首次进行了探索性的双语教学尝试,现就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双语教学初步实践,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类课程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华,历代志士先贤的哲学思想、家国情怀、治学精神等理念贯穿其中。文章分别论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涵、课程思政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并且以中医药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各家学说等学科为例,探讨不同中医药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其融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