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糖尿病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前贤、专家传承以及范冠杰教授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和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脏腑气血阴阳和本虚标实的整体辨证思路,针对糖尿病的特点,提出了"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糖尿病的学术理论构想,并从其理论内涵、理论渊源与学术传承、辨证及组方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是广东省中医院范冠杰教授基于消渴病中医临床诊治经验所创立的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动-定序贯八法"理论指出中医临床辨证应抓准"核心病机",动态把握病机的变化及其规律性,做到"动-定结合、变中有守",才能辨证准确,进而收到满意的疗效。这一思维的提出,对丰富中医辨证方法并指导临床辨证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的。任何一首方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与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有着紧密地联系。在临床辨证论治的过程中,辨证的关键在于捕捉病机,论治的关键在于确立治法,治法针对病机而产生,而方剂必须相应地体现治法。治法是  相似文献   

4.
从气、血与脑神的关系角度阐述中风病的演变规律,认为气血亏虚是其本源;气血亏虚可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可加重疾病进程;气血逆乱是其发病直接枢机;气血失常,脑神失守是中风病病情加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范冠杰教授运用"动-定序贯八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寻求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并纳入范冠杰教授运用"动-定序贯八法"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门诊临床医案197例,应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TCMISS)V 2.5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方剂370首,方剂中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丹参、甘草、牡丹皮、生地黄、茵陈、莪术、白芍、薏苡仁、薄荷、葛根;高频药对42条,核心组合38个,新处方4个。结论通过对"动-定序贯八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医案中的药物之间关联性的定量描述,提取核心组合,并进一步发现符合动-定序贯组方规律的新处方及新组合,可为研发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动-定序贯八法”是广东省中医院范冠杰教授基于多年辨治消渴经验及总结前贤学术思想所创立的思维方法,并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已成为一套成熟而独特的学术体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动-定序贯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在先贤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总结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所创立的以"症脉-核心病机-主证-治法-药串"为诊治特点的思维方法,用于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本文以"动-定序贯八法"为指导,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对哮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核心病机进行动态把握,以核心病机-浊痰闭肺为出发点,以宣肺化痰为基本方法,兼以疏风、散寒、清热、渗湿、化瘀、理气等治标之法,运用上下同治、表里同治及五脏同治对哮病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8.
刘振杰 《世界中医药》2012,7(4):287-288
以范冠杰教授的学术思想"动定序贯"动态辨析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脾胃不同的致病机制,以期为糖尿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动-定序贯八法”是范冠杰教授运用多年的消渴病诊治经验及在总结前贤的学术思想上所创立的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从局限于消渴领域到不断扩展到临床的其他领域,已成为一套成熟的、独特的学术思想.本文通过简单阐述该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从而说明该学术思想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尤其是在中医治疗痤疮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医阴阳哲学观互根互用,离合消长等特性出发,探讨范冠杰教授"动-定序贯"的学术思想根源。阐释"动-定序贯"理论是源于中医阴阳哲学观,围绕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核心,结合临床,在糖尿病防治领域提出的一整套从治疗到管理的辨证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玄府具有分布上的广泛性,结构上孔、隙的细微性及功能上开阖、通利的动态性特点,其功能主要包括流通气液、渗灌气血和运转神机。玄府开阖失司,形成痰瘀、水浊之邪,日久蕴积成毒邪,毒损脑络,络损神伤,络损髓伤,与脑络、毒邪共同参与中风病各阶段的病理过程,如中风先兆、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及中风后意识障碍和痴呆等。  相似文献   

12.
范冠杰教授运用"动-定序贯"理论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使血糖恢复正常。其核心症状、核心病机、核心辨证既相对固定而又动态变化,打破了一病一方一证的中医临床治疗局限,为临床一线医师辨证施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试从“毒损脑络”学说谈中风病精神障碍的病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精神、情感、心理、人格等精神障碍表现,中医学归属情志异常。中风病人中以此为主症表现者已属不鲜,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精神障碍性疾患愈发受到关注。对其病因病机的探讨是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法构建"动-定序贯八法"消渴运动养生方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出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经数据预处理后建立"动-定序贯八法"消渴运动数据库,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及聚类分析,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搜索到相关文献76篇,运动总类型有51种,总频次332次。经过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后,建立符合补肾固本、疏肝理气、清热凉血、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润燥、清热利湿、调养心神8种治法的运动养生方案。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法构建了"动-定序贯八法"消渴运动养生方案,其疗效还需临床应用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从脾胃论中风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治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12月~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中风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单独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风发病机制与脾胃失调息息相关,针对这一点给予脾胃调养、温补中气等中药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风病脾胃发病病机,并探讨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48例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临床对中风患者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并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均痊愈出院。结论:从脾胃如搜分析中风患者发病机制,并给予相应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内经》认为中风的病因与体虚、饮食、情志等有关。中风病的病机因素有风、火、痰、虚、气、血。肝肾阴虚是中风病发病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33-1834
范冠杰教授首创"动-定序贯八法"理论,其在临证中擅长以相对固定而又动态变化的中药药串为基础进行遣方用药,丰富了中药配伍理论,应用方便,容易掌握,为临床一线医师辨证施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从脾胃论治中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诊治中风患者68例,对其进行中医药治疗。结果:68例患者经脾胃辨证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相较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自脾胃论角度为中风患者展开诊治,可促使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吴牵峰 《光明中医》2014,(9):1870-1871
目的探讨从脾胃方面论中风病的病机、诊断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因中风而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从脾胃论方面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分析,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精神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体质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生命体征及指征均得到较好改善,后均痊愈出院,随访中未发现有严重后遗症病例,治愈率高达100%。结论对于中风患者,给予中医脾胃辨证对症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且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