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评价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束表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方案的6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辨证使用中成药午时茶颗粒,对照组给予护彤和利巴韦林,疗程均为3天,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试验组在总疗效上与对照组相当(P>0.05),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临床证候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予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热、咽红、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泛恶及喷嚏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WB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IgA、Ig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增强患儿免疫力,减轻临床症状及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周国华  胡小红  陈迪  程德勇 《新中医》2018,50(4):124-126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组均治疗5天。评估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以利巴韦林联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54例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基础上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喉红肿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效果显著,可更快退热,促使患儿症状改善,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醒脑静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的患儿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咳喘灵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治疗,治疗组用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缓解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用药5天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咳喘灵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症状消退,降低机体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26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研究两组的退热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7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31.93±4.65)h,对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53.69±4.58)h,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袁飞东 《光明中医》2023,(8):1415-1418
目的 分析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用药方法分为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利巴韦林合布洛芬治疗基础上加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统计分析2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等。结果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体温、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2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配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小儿外感发热患儿633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下降情况、缩短发热时间、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咳嗽、咽痛及咽红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 05),并且体温降至完全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69.6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可有效缓解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90例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炎琥宁注射液。比较2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平均退热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鼻塞流涕及咳嗽消失时间,评价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加速患儿康复,提高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天阳  肖铭澍 《新中医》2020,52(3):103-105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9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治疗组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观察2组总体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均更短,总体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缩短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增加总疗效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比传统抗病毒治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2016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1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方,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3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及总病程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联合利巴韦林颗粒可有效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增强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鱼腥草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32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将122例患儿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服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治疗组口服复方鱼腥草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痊愈率6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P0.05)。治疗组发热、咽部充血、鼻塞流涕及淋巴细胞降低至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上感症状采用复方鱼腥草颗粒治疗,收效较佳,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快速消失或改善。  相似文献   

15.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手足口病7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2组患儿发热及皮疹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注射用炎琥宁的使用效果。方法:13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静滴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注射用炎琥宁静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所获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优于对照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确切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小儿HFMD患儿,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连花清瘟颗粒,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HFMD,能有效缩短病程,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娜 《新中医》2020,52(17):110-113
目的:观察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AURI患儿10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清hs-CRP、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及发热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CD4~+/CD8~+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1例患儿出现白细胞下降,对照组2例患儿出现白细胞下降,未出现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停药1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AURI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且药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儿双金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小儿双金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对照组57例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2组均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双金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感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本院收治的238例上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对照组12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针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利巴韦林基础上联合喜炎平静滴治疗,观察病情变化、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病情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1.3%)高于对照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感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