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总结健脾消积理气中药颗粒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合计60例,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健脾消积理气中药颗粒与头孢克肟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连续服药治疗1~2个疗程(1个星期为一个疗程),随后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完成以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66.7%,数据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消积理气中药颗粒能有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值得在临床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A组采用针刺足三里、四缝穴点刺配合武当八宝紫金锭治疗,B组采用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治疗,C组采用单纯口服武当八宝紫金锭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IL-6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8.3%,B组为76.7%,C组为80.0%,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IL-6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IL-6水平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有效方法,能降低IL-6的生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介绍32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结果:通过治疗及护理后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组40例,西药组3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口服自拟止痛汤联合经洛导平治疗;对照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7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中西医综合治疗组腹痛、呕吐、体温、腹腔淋巴结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西医药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淋巴结的非特异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及18岁以下青少年,尤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男多于女,冬春季节多见,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临床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1].2003年11月~2008年11月本科采用中药穴位贴药经皮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3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临床观察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药热罨包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就诊于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儿科门诊,均符合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0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以中药热罨包敷于神阙穴、阿是穴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头孢克肟颗粒。干预1周后,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症状与体征总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与体征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症状与体征总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干预后的症状与体征总积分下降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中药热罨包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能明显改善证候,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明显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童发病率较高.该病多因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增长趋势,若病情迁延,常致再发性腹痛,伴发食欲不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本文应用中药敷脐加西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3-7岁的年龄段,且男童发病率较高,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临床表现为右下腹或脐周疼痛,阵发性、痉挛性为其特点,急性发作期可伴见发热等症状。本科于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用中药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药灌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淋巴结减小幅度较对照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中药自拟方灌滴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给予中药自拟方灌滴疗法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42例,显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中药自拟方灌滴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不易复发,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理气止痛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自拟理气止痛颗粒冲服;对照组予以头孢克肟口服,治疗10 d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8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经彩超检测,治疗组经治后肠系膜淋巴结长、短径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理气止痛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仅予益生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腹痛等症状改善时间、肿大淋巴结缩小时间、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腹痛等症状改善时间及肿大淋巴结缩小时间较对照组短,2个月复发率6.67%较对照组33.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优于单用益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安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 6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治疗,必要时给予抗病毒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安颗粒。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随访6个月,观察患儿腹痛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周后肠系膜肿大淋巴结缩小比较及随访6个月患儿腹痛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肠安颗粒联合西医治疗优于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肠安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肉桂、木香、白芍、干姜研末包裹微波加热后脐部热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抗炎、补液等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肉桂、木香、白芍、干姜研末包裹微波加热后脐部热敷,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3%明显优于对照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脐部热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缩短病程,缓解腹痛方面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火灸辅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结合雷火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长径、短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辅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缓解疼痛、缩小肠系膜淋巴结体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与误治,近年来随着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提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科2005年至2008年经腹部彩色多普勒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65例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将82例经高频彩超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 ,使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剂量的抗炎药物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24(57.1%)有效15(35.8%)无效3(7.1%).对照组:显效26(65.0%)有效12(30.0%)无效2(5.0%),p >0.05.结论 :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疗效满意,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金静  高桂君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90-1191
目的观察清热散结汤治疗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已确诊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行中药治疗,高频超声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42例经治疗治愈38例,好转4例,效果显著。结论经高频超声证实清热散结汤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冬春季节,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本院门诊及住院部2006年1月-2008年1月共诊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10例,现将其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