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新秀 《中医教育》2001,20(6):35-36
<中医内科学>六版教材是在前五版统编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该教材在理论联系实际,保持中医内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反映中医内科学术的新进展、新成果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不失为一部本科教学的好教材.我院采用该教材教学已两年余,我对该教材的理解亦渐深入,以下对其编排体例、内容等方面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2.
张英强 《中医药学刊》2004,22(9):1741-1742
《中医内科学》六版教材较过去几版教材在体例、病种、分类和与现代医学接轨等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明显地改进和充实。但是,在各论病证中,将西医“肺癌、肝癌”病名专章列入.而在一些病证中.又将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内容不加注明地充斥其间.甚至有的地方完全使用西医术语,给人以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之感。且有些病种分证论治过于繁琐或不明,还有删去过去传统教材中的病证,如“痰饮、瘿病、耳鸣耳聋”等。这些问题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值得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医内科学>六版教材较过去几版教材在体例、病种、分类和与现代医学接轨等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明显地改进和充实.但是,在各论病证中,将西医"肺癌、肝癌"病名专章列入,而在一些病证中,又将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内容不加注明地充斥其间,甚至有的地方完全使用西医术语,给人以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之感.且有些病种分证论治过于繁琐或不明,还有删去过去传统教材中的病证,如"痰饮、瘿病、耳鸣耳聋"等.这些问题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值得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由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初版迄今已历三十年。其间曾进行了五次修改再版,为我国培养大量的中医药专门人才作出了贡献。笔者在使用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以下简称《内科学》)中,认为该教材较之以往几版教材,具有一定特色和优点,但也存在某些问题。在此不揣浅陋,略陈管见,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5.
1979年12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中医分册)(下面简称为新编《中医内科学》)较之1964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学讲义》和1967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学》教材等在内容与质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出版以来,经过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它的编写是成功的,基本适合于当前中医学院五年制的学习教材。兹就其中有关内容评介如下: 一、痨证全面,分科合理中医很早以来就有分科,但因受历史条件所限,分科多不够完善和确切。《中医内科学》是在《内  相似文献   

6.
一、病名杂乱,多数病名缺乏基本概念。中医内科是以辨病与辨证结合的诊治疾病的学科,但《中医内科学》(以下简称《中内》)对病、证、症没有明确的概念,所以对疾病的命名杂乱,有的以病立名,如感冒,痢疾等;证候立名,如“郁证”、  相似文献   

7.
舒忠民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14-2315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自1960年试行出版以来,至1995年已经再版5次,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其通用的中医学教材,即所谓6版教材,与前几版有了明显的改进,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逐渐步人正轨,并有较大飞跃。兹将《中医内科学》1979年(第4版)、1985年(第5版)和1995年(第6版)3个版的教材作一探研、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医内科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中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基础,是培养临床技能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修科之一。笔者通过多年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实践,今就《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和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9.
舒忠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14-2315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自1960年试行出版以来,至1995年已经再版5次,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其通用的中医学教材,即所谓6版教材,与前几版有了明显的改进,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逐渐步入正轨,并有较大飞跃。兹将《中医内科学》1979年(第4版)、1985年(  相似文献   

10.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它与今后从事的中医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我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它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临床其它学科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提出中医内科学教学几个须注重的方面:突出病因病机的讲解,强调审机论治;注重前后章节融会贯通,纵横相联;结合临床实践,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融合;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形象和直观。  相似文献   

12.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它与今后从事的中医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我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学习《中医内科学》的重要性《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整个课程设置来看,《中医内科学》是属于临床课。但是从与各个临床学科的关系来看,它又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中琳 《光明中医》2009,24(8):1611-1613
针对<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目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安排失于妥当等现状,提出要采取教学内容的深化、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合理安排的改革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在中医学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月鼓胀·获一一一甲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甲--一--I,--,一户︸︸-户t扣归二户︸产尸二二:‘二,一二户︸户︸户加︸︸︸︸︸扣︸︸一︸一加二‘︸户小‘二︸一户一︸︸︸︸洲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二一︸一︸奋︸︸虚一 }拜证一论治  相似文献   

17.
一、解释题: 1.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为怔忡。2.邪在心则病心痛,手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为真心痛。3.指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点滴而出,甚则小便不通者。4.指下利频繁,不思饮食,或食入即吐,甚则水浆不入者。5.黄疸病情急重,色黄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重症为急黄。二、填空题:  相似文献   

18.
一、解释题(每题2分,计10分) 工。征忡2.真心痛3.疮闭4.嗓口痢 5。急黄 二、筑空题(每空格0.5分,共15分) 1.在闭的治疗,应根据_的原则,着重于通利为主,实证宜_,虚证宜_。 2.气厥实证,治当,方用_加减,而气厥虚证常用_加减。 3.逆流挽舟法常用于_,其代表方剂是 4.急性暴泻的治疗方法不可_,慢性久泻泊勺治疗不宜 5。实哮,病起急暴,以邪实为主,呼吸_似_为舒,虚哮,病延日久,正气已虚,呼吸 ,以为快。 6.由于蛔虫有、、的特点,因此,治疗蛔厥应选用___方,以达到制蛔止痛的目的。 7。朱砂安神丸用于失眠_证之偏于_者。 8.肺痈成痛期,治法___、_,选方 …  相似文献   

19.
黄疽赵景元李文山—一一不一—-一几~’…一”厂论-一落一证一 一 一分要点{脉证一一—- 户汤 才口方剂热重于湿{身目黄染色泽鲜明如橘皮色 身目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小便短少色黄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 身目色黄不如热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咤痞满腹胀便澹。苔厚腻徽黄,脉  相似文献   

20.
证治歌括虚寒腹痛痛绵绵,饥时痛剧或便溏;时作时止喜温热,小建中汤温散寒, 实寒骤痛遇寒甚,溲清便溏良附丸;气郁胀痛脘闷嗳,矢气觉舒木顺安; 食积胀满甚拒按,嗳腐吞酸保和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