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时诱蚊诱卵指数(mosquito and oviposition positive index,MOI)和伊蚊成蚊停落指数(landing index,LI)变化趋势,分析不同生境和时期下2种监测方法指标(MOI和LI)相关性及风险等级评估一致性。方法2021年6—9月,每月在上海市松江区15个街道、镇监测点运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伊蚊密度,在放置诱蚊诱卵器的7 d前、当天以及回收7 d后分别开展人诱停落法监测,计算MOI和LI7 d前、LI当天、LI7 d后,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MOI与LI7 d前、LI当天、LI7 d后的相关分析,Kappa检验进行风险评估一致性评价,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与温度、湿度、风速的关联程度。结果6—9月上海市松江区MOI和LI均呈现先升后降变化趋势,MOI在8月达到最高值19.46,平均LI在7月达到最高值3.51,轮胎聚集地、公园密度较高,学校、医院密度低于其他生境。MOI与LI7 d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在同一环境伊蚊监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5—10月每月中旬选择上海市崇明区4个乡镇,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一次,于布放诱蚊诱卵器的第4天(回收诱蚊诱卵器当日)及布放诱蚊诱卵器的第14天分别进行一次人诱停落法监测。【结果】经Pearson相关分析,诱蚊诱卵指数(MOI)和停落指数(布放诱蚊诱卵器第4天)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908(P<0.05);MOI和停落指数(布放诱蚊诱卵器第14天)的相关性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981(P<0.05)。【结论】在白纹伊蚊密度较低的情况下,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有较好的相互替代性,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诱蚊诱卵器法可以反映白纹伊蚊成蚊的密度,这种反映可对应监测当日和监测后10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诱蚊诱卵器在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时水质对该蚊诱蚊诱卵的影响,同时评价该监测方法的实用效果.方法 在2012年7-8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深圳市某医院花园作为试验现场,用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进行诱蚊诱卵试验,比较评价其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 共布放240个诱蚊诱卵器,有效回收230个,诱卵阳性率为37.39%,诱蚊阳性率为18.26%,成蚊逃逸率为51.16%;试验发现生态水(自然环境积水)对白纹伊蚊诱卵率显著高于瓶装矿泉水(x2=13.79,P<0.01);以是否有幼虫孵化作为衡量诱卵阳性结局的金指标,发现诱蚊诱卵器监测方法观察的白纹伊蚊产卵阳性率与实际产卵阳性率一致性较高(Kappa=0.828,P<0.01),该法监测白纹伊蚊产卵灵敏度为82.56%,特异度为97.92%,试验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0.853~0.952).结论 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诱卵效果较佳,但捕蚊效果不甚理想;不同水质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效果不同;诱蚊诱卵器监测伊蚊产卵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科学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探索适合于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监测方法。方法在2005年7~9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3个地区的居民小区、医院、学校、公园、单位等绿化地带,用诱蚊诱卵器与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子,同步比较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在现场诱蚊诱卵器平均诱蚊指数达到29.58%,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1.48只白纹伊蚊成蚊,蚊虫进入诱蚊诱卵器后有2.91%的白纹伊蚊逃逸;诱蚊诱卵器投放后2、3、5、7 d内,诱蚊指数有很大的差异,χ2=126.134,P<0.001,诱蚊指数从投放后第2天的5.05%,增加到第5天的19.16%,第7天的31.29%;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指数最高,达到了50.21%,χ2=56.21,P<0.001,而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的诱卵指数为31.42%,与配对同步比较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相比(35.64%),诱卵指数有一定差异,χ2=9.907,P<0.001,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诱蚊诱卵器投放后第1天,产卵的雌性白纹伊蚊开始飞入,第5~6天为高峰,而产卵出现在第2天,第5~6天诱卵指数达到高峰。而同步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则在投放后第5~6天出现幼虫。结论现场试验初步证明,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能够取代常规的白纹伊蚊监测手段。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监测技术,配套措施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6)
目的研究不同颜色诱蚊诱卵器在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4—11月,在上海市宝山区的5个现场用透明、黑色、绿色和白色4种不同颜色的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结果试验期间黑色、白色、绿色、对照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平均分别为40. 45%、27. 93%、31. 28%和8. 52%。不同颜色诱蚊诱卵器阳性率比较,4组间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8. 443 9,P 0. 05)。黑色组和白色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 811 7(P 0. 05);黑色组与绿色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 898 6(P 0. 05);黑色组与对照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 867 6(P 0. 05)。黑色诱蚊诱卵器最为敏感,透明对照组与黑色实验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线性回归方程:y=0. 444 6 x-1. 566 7,r~2=0. 681 1(P 0. 05); 2种颜色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差值比与透明对照组的线性回归方程:y=-0. 254 5 x+5. 957 1,r~2=0. 741 8(P 0. 05)。结论黑色诱蚊诱卵器比透明色更为高效,在较低蚊虫密度时黑色诱蚊诱卵器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MT-1二氧化碳诱蚊器诱捕白纹伊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MT-1二氧化碳(CO2)诱蚊器诱捕白纹伊蚊的效果.方法 采用析因设计方案,设6个CO2流量组和1个CO2空白对照组、10个监测时段和7个取样点,在每个取样点布放诱蚊灯,每2h调整诱蚊器的CO2流量并更换捕蚊笼,将采集到的蚊虫分类并计数,监测时间为02:00-22:00,探讨CO2流量、监测时段和取样点对MT-1 CO2诱蚊器诱捕白纹伊蚊效果的影响.结果 (1)共捕获蚊类1122只,其中白纹伊蚊占83.69%;(2)CO2流量组对白纹伊蚊的诱捕效果高于对照组(F=3.05,P=0.01),流量为6 L/min时捕获的白纹伊蚊最多;(3)不同监测时段对白纹伊蚊捕获数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P=0.03),18:00-20:00和04:00-06:00两个时段捕获的白纹伊蚊数量较多;(4)各取样点捕获的白纹伊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7,P=0.80).结论 MT-1 CO2诱蚊器对白纹伊蚊有诱捕效果,可用于监测白纹伊蚊;建议在傍晚时挂灯,CO2流量设置为6L/min.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人诱法和CO2诱捕法在白纹伊蚊密度监测中的效果。方法在上海市共青森林公园游乐区和内燃机研究所采用人诱法和CO2诱捕法,每2周监测1次白纹伊蚊密度。结果人诱法和CO2诱捕法监测的白纹伊蚊密度Spearm 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683 0,P<0.05(内燃机研究所)和0.924 3,P<0.05(共青森林公园游乐区)。结论作为白纹伊蚊监测方法,人诱法和CO2诱捕法具有统计学相关性。人诱法比CO2诱捕法敏感,当白纹伊蚊成蚊密度较高时,CO2诱捕法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不同生境白纹伊蚊的密度变化情况,为科学灭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20年对闵行区13家社区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在居民区、学校、公园、企业单位和医院等不同场所进行密度监测并计算诱蚊诱卵指数(MOI),分析各街镇白纹伊蚊消长趋势。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7—2020年闵行区共布放诱蚊诱卵器41 891只,回收40 411只。各年度MOI总体呈现单峰趋势,2017年6月(11.17),2018年8月(13.39),2019年6月(8.86),2020年7月(8.22)。2017年企业和公园指数较高,2018年学校和医院指数较高,2019年和2020年均以居民区最高。闵行区2019年、2020年MOI值低于2017年、2018年同期水平,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39.349,P<0.01)。结论 7—9月闵行区是登革热、寨卡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的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媒介伊蚊监测工作中诱蚊诱卵器监测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杨浦区境内两处条件类似的监测点,比较光照、高度、颜色、剩余水量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有光照的诱蚊诱卵器诱蚊密度(1.75)小于阴暗处的诱蚊诱卵器(2.00),统计检验P=0.027。结论有无光照对诱蚊指数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21,(5)
目的比较人诱停落法与CO_2诱蚊灯法对白纹伊蚊密度的监测结果,进而评估、确定白纹伊蚊密度的监测方法。方法采用人诱停落法和CO_2诱蚊灯法在北京市西城区一处公园、一个居民区和一所医院开展蚊密度监测。结果用CO_2灯诱法、人诱停落法分别捕获白纹伊蚊雌蚊1 600只和128只,分别为8月中旬和7月下旬蚊密度最高,每日17:00—20:00蚊密度最高。全年公园绿地平均密度最高,其次为居民区,医疗机构平均密度最低。在一定范围内,CO_2诱蚊灯法监测结果在统计学上与温度呈正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回归方程式Y_(CO_2诱蚊灯法诱蚊数)=-1.431+0.132X_(温度)-3.328X_(风速);人诱停落法与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呈负相关,回归方程式Y_(人诱停落法捕蚊数)=-0.846+0.065X_(湿度)-0.961X_(风速)。结论 CO_2诱蚊灯法受温度、风速影响较大。人诱法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多种诱引剂对诱蚊诱卵器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在实验室和现场分别进行,实验组诱蚊诱卵器中分别添加酵母发酵产生的CO2、大黍叶浸出液、轮胎浸出液、乳酸稀释液以及改变杯身的颜色,对照组加过夜自来水,布放5d,计算捕获的白纹伊蚊数量和产卵的数量。结果实验室和现场的结果显示,酵母发酵产生的CO2在室内实验中没有增强诱蚊诱卵器的诱蚊效果,而在现场实验中却产生较好的诱蚊作用,实验组的诱蚊指数和诱蚊密度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黍叶、轮胎浸出液和乳酸稀释液在试验中未显示出吸引白纹伊蚊雌蚊产卵的能力;在改变诱蚊诱卵器杯身颜色的试验中,杯身上2/3变为黑色并不能提高它的诱蚊和诱卵能力,反而增加成蚊逃逸的概率。结论酵母发酵生成的CO2在地下停车场环境中可以有效增强诱蚊诱卵器的诱蚊效果;大黍叶浸出液、轮胎浸出液、乳酸稀释液和将杯身上2/3变为黑色没有表现出增强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成蚊和蚊卵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CO2灯诱法与人帐诱捕法捕蚊效果现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现场调查CO2灯诱法与人帐诱捕法的捕蚊效果。方法采用CO2灯诱法与人帐诱捕法。结果捕获的1548只蚊虫中,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分别占87.86%、11.95%N0.19%;2种方法捕获的蚊虫种类相同,但CO2灯诱法捕获的蚊虫密度指数[21.8只/(灯·h)]显著低于人帐诱捕法[84.0只/(帐·h)。结论CO2灯诱法可作为蚊虫种群调查的一种手段,尤其在发生蚊媒传染病的地区,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9,(6)
目的开展慈溪市逍林地区自然村孳生环境白纹伊蚊成蚊的抗药性测定以及携带登革热病毒检测,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6—8月采集逍林镇4个自然村8个孳生环境的野外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法测定抗药性,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自然种群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结果将白纹伊蚊成蚊暴露于0.1%溴氰菊酯、3%高效氯氰菊酯、3%氯菊酯、0.44%双硫磷以及0.06%残杀威各1 h,24 h死亡率分别为92.8%~96.34%、97.78%~100%、98.33%~100%、98.46%~100%和98.33%~100%;从捕获的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热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结论逍林地区白纹伊蚊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和残杀威处于敏感水平,对氯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还需进一步确定,未检测到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热病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西白纹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6—9月分别在南宁、北海、百色、梧州、钦州、防城港6个城市的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采集白纹伊蚊成蚊或幼虫,按城市放在实验室蚊笼内混合饲养,以F1代羽化后3~5天的成蚊进行抗药性检测。用WHO推荐的接触筒法检测抗性,试验重复3次,根据死亡率判断抗性水平。结果 拟除虫菊酯类抗药性水平中,6个地级市的抗药性均小于80%,全部为抗性种群,其中南宁市的溴氰菊酯最为明显(仅为41.8%)。氨基甲酸酯类抗药性水平中,噁虫威除南宁(98.2%)是敏感水平外,其余5个城市均为可疑抗性(86.8%~96.3%);6个地级市的残杀威均为可疑抗性种群(83.0%~91.7%)。有机磷类抗药性水平中,马拉硫磷除梧州市(100.0%)是敏感种群外,其余均为可疑抗性种群;杀螟硫磷6个地级市均为可疑抗性种群(91.7%~96.7%);毒死蜱除北海、防城港(均为98.1%)是敏感种群外,其余4个城市均为可疑抗性种群(88.3%~96.4%)。结论 广西白纹伊蚊成蚊对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和可疑抗性,应每年开展蚊虫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上海市青浦区不同街镇、不同生境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在高峰期的分布,为白纹伊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开展白纹伊蚊密度监测。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Arc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试验期间,7月29日周平均诱蚊诱卵指数最高,为14.72,不同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77,P<0.01);街镇5平均诱蚊诱卵指数最高,为8.99,不同街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5,P=0.31);不同生境中,其他外环境平均诱蚊诱卵指数最高,为11.57,不同生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5,P<0.01);各街镇平均诱蚊诱卵指数全局Moran’s I指数为0.065(P=0.789)。结论 应持续加强科学灭蚊工作,以降低白纹伊蚊密度及传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2种捕蚊方法的现场捕蚊效果,为开展科学规范的蚊虫调查或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沿三峡库区按距离大坝远近不同选择3个点,同时使用2种捕蚊方法对居民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蚊虫种类及其构成调查.结果 诱蚊灯法和人工小时法均能捕获库区的主要蚊种,但在蚊种构成上有差异,诱蚊灯法捕获的三带喙库蚊数量大于人工小时法,而人工小时法捕获的骚扰阿蚊数量远大于诱蚊灯法;诱蚊灯法适用范围比人工小时法更广泛,可应用于林地、稻田等没有空间限制的环境.结论 2种蚊虫采集方法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在长期系统的调查或监测中,建议使用诱蚊灯法. 相似文献
18.
19.
诱蚊诱卵器与诱卵杯现场监测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在现场的平行性试验,分析两者对伊蚊的引诱效果以及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进一步评估诱蚊诱卵器现场监测伊蚊的效果。方法2004年8-11月和2005年2-8月,选择广州的一个校园,将准备好的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每隔50m平行布放在阴凉隐蔽的场所,两个距离在1m左右,每月交替摆放位置,布放后4和7d检查诱蚊诱卵结果。结果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布放4d时,阳性指数分别是35.5和56.7,布放7d时阳性指数分别是53.3和71.5,诱卵杯布放7d时的诱卵指数是诱蚊诱卵器布放4d时诱卵指数的2倍。诱蚊诱卵器可以诱集成蚊,布放4d,回收662个诱蚊诱卵器,诱伊蚊密度指数为1.21±1.12,每个诱捕蚊虫为0~8只;布放4d的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诱卵杯布放7d的诱卵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838,P=0.001,y=25.548+1.312x。结论诱蚊诱卵器法直接通过诱蚊诱卵指数敏感地反映实际成蚊密度的变化和季节消长,诱蚊诱卵指数与目前国际通用的诱卵杯诱卵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现场调查CO2灯诱法与紫外灯诱法的捕蚊效果。方法以每月3次的频率分别于日落前后2h,同时采取CO2灯诱法和紫外灯诱法诱捕蚊虫,连续诱捕6个月。结果 2种方法共捕获成蚊2483只,其中CO2灯诱法捕获成蚊1544只,紫外灯诱法捕获成蚊939只;CO2灯诱法捕获的成蚊密度〔11.20只(/灯·h)〕显著高于紫外灯诱法〔6.87只(/灯·h)〕。结论 CO2灯诱法捕蚊效果好于紫外灯诱法,是蚊虫密度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