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虹  张蓉蓉 《中医杂志》2015,(4):338-341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内服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信息建立数据表,统计药物使用情况及药物类别、药性、药味、归经频次。结果纳入文献132篇,涉及处方132首,共计118味中药、1417频次,平均每个处方使用中药11味。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1味中药分别为黄芪、当归、鸡血藤、白术、熟地黄、甘草、女贞子、枸杞子、党参、补骨脂和茯苓,累计使用758频次;涉及药物类别16类,其中使用频次前3位为补虚药(1003次)、活血化瘀药(123次)、利水渗湿药(63次);药性频次前3位为温性(743次)、平性(419次)、寒性(165次);药味频次前3位为甘(1152次)、苦(480次)、辛(319次);归经频次前3位为脾经(850次)、肝经(692次)、肾经(673次)。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以益气养血、温肾健脾为主,辅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其基础核心药物为黄芪、当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使用SPSS 21. 0软件,采用频次和聚类分析对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08篇,含处方113首,其中涉及中药176味,频次1357次,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黄芪、茯苓、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中药用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显示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法则。结论: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法则;黄芪、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芍、柴胡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古今名医治疗心悸病方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心悸病提供参考。方法 查找《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历代医家治疗心悸怔忡的有效经验方,采用Excel2013建立处方用药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3.0、Cytoscape3.7.2软件进行用药频次分析、药物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研究治疗心悸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207首处方,涉及中药275味(含建曲、沉香曲、半夏曲、神曲、六曲5味曲制类中药),用频次≥27的中药共20味,主要有当归、炙甘草、麦冬、生地黄、炒酸枣仁等,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咸为主,归经以五脏为主,功效类别频次前5类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关联规则分析提示“生地黄-麦冬”“桂枝-炙甘草”“麦冬-五味子”“当归-生地黄”“当归-炙甘草”为常用药对。结论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历代医家治疗心悸病用药以育阴清热、养血安神为主,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孙智祎  王强 《新中医》2019,51(2):43-48
目的:探讨文献中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汤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Medline)、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等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汤剂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中的方剂用药进行频数、频率、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所用药物共167味,分为22大类,1233频次;其中用药频数最高的5个中药依次为麦冬、炙甘草、丹参、桂枝、五味子;用药频数最高的5个药类依次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清热药、补阴药;支持度最高的5个药组依次为炙甘草-桂枝,麦冬-五味子,炙甘草-桂枝、麦冬,炙甘草-生地黄,麦冬-生地黄。结论:中药汤剂治疗心律失常多以益气养阴为主,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安神理气为辅。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21-112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CBM)中,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关键词,"中医治疗""中药治疗"为副关键词,检索2006年1月—2016年5月的相关文献,共搜索相关文献640篇,经过筛选,共获得符合条件的文献53篇,将53篇文献中涉及的单味中药依次输入Excel2003中,运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法等数据挖掘技术对用药规律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结果:53篇文献中共涉及59首中药复方,共涉及单味中药138味,用药频次达722次,其中用药频次超过25次的分别为黄芪、当归、川芎、桂枝、鸡血藤、红花。中药用药类别最多的分别是补虚药,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和祛风湿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以及益气养阴是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用配伍药类。结论: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以及益气养阴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近10年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2005年1月-2015年9月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相关文献,统计药物所属类别及使用频次。结果经筛选,共纳入文献131篇,涉及中药复方131首、药物228味,药物总使用频次1416次。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430次(30.37%)、利水渗湿药233次(16.45%)、活血化瘀药184次(12.99%)等。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为白术64次(4.52%)、茯苓62次(4.38%)、甘草52次(3.67%)、柴胡49次(3.46%)、白芍45次(3.18%)、黄芪44次(3.11%)、莪术43次(3.04%)、茵陈41次(2.90%)等。结论本研究总结了近10年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类别及使用频次,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索近10年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相关文献,总结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肛周脓肿术后”“中药”为主题词,检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关于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处方进行用药频次、频率及功效类别的分析。结果:共纳入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处方116首,其中内服处方18首,共涉及药味62味,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甘草,为14次,将涉及的药物分为14类,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外用处方98首,共涉及药味122味,出现频次最高的是黄柏,为65次,将涉及的药物共分为20类,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结论:中医药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内服处方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主要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活血透脓、益气养血;外用处方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为主,主要治疗原则为清热燥湿、解毒消痈、活血止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子宫内膜损伤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中治疗子宫内膜损伤的中药复方,采用频数分析法对中药复方中的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中药复方121首,涉及药物101味,总使用频次1 353味次,涉及药物种类14类,常用药对(组)20对(组)。结论: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本虚标实,血虚、肾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治疗子宫内膜损伤用药以补虚药为主,辅以活血化瘀药,兼以清热、理气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2016、SPSS Statistics 21.0、Bicomb2.0和Gephi0.9.2软件对用药频次及类别、性味归经、核心用药、外敷用药时间及联合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47篇,涉及用药136味,使用频次共560次。排名前3位的中药类别依次为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药物性味以温、平性和辛、苦味为主,主要归肝、脾、心经。外敷用药时间为30 min的处方12首(25.0%),联合治疗以中药汤剂内服为主(37.5%)。聚类分析将39味高频药物分为四大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用药前3位为没药、乳香、香附。结论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以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为主,药物多温平、辛苦,归肝、脾、心经,重在针对实证病机及主要症状,同时重视理气、补虚、清热、化痰等药物的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期的用药规律,以便更好有效的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在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以"中风后遗症期"为主题词,"中医治疗"、"中医药治疗"为副主题词,搜索2000年—2015年的相关文献,共搜索文献317篇,其中符合条件的64篇,将这64篇文献中所涉及到的单味药物输入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据技术对药物进行分析,得出高频药物、药类、常用药以及相互关系密切的药物组成的聚类方。结果:61篇文献中,共涉及复方61首,药物128种,用药频次达688次,其中,用药频次大于20次的分别为当归、黄芪、地龙、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石菖蒲,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味数最多的类别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用药归经中以归肝为主,脾经次之,心经再次之。对使用频次10以上的18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2个聚类组。结论: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平肝熄风对于中风后遗症期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归纳中风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5年1月至2017年5月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中处方名称、组成药物信息,并对药物使用频次、剂量及药物类别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46篇,涉及处方41首,涉及相关药物78种,合计治疗患者2489例。治疗病例数前3位的处方为补阳还五汤(200)、加味抵当汤(134)、黄七汤(125);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为黄芪(42)、川芎(35)、当归(32);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类别为活血化瘀药(163)、补虚药(119)、平肝熄风药(45)。主要治疗药物黄芪其常用剂量为60 g,30 g及以上剂量使用情况占90.7%。结论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基础用药,其主要治疗药物黄芪常以大剂量使用,同时随证加减平肝熄风、化痰、清热等药物可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孟明洋  梁卓 《新中医》2018,50(1):151-154
目的:分析中医方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文献,研究其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法:检索1977-2016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收集整理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效的文献,摘录中药复方212首建立数据库,以IBM SPSS Modeler软件基于关联规则,通过Apriori算法,分析212首方剂中药和药类、药物归经的使用频次及用药规律。结果:处方中药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丹参(80次,41.9%)、赤芍(78次,40.8%)、王不留行(70次,36.6%)、败酱草(67次,35.1%)、车前子(66次,34.6%);排名前5位的高频药物类型依次为清热药(515次,25.28%)、活血化瘀药(511次,25.09%)、利水渗湿药(357次,17.53%)、补虚药(301次,14.78%)、理气药(130次,6.38%);排名前3位的高频药物归经类型依次为肝经(1275次,23.80%)、胃经(704次,13.14%)、肾经(638次,11.91%)。在关联规则中,符合支持最小置信度(10%)和支持度(75%)的3味药、4味药关联规则分别为13条、4条,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是以上规则常见药物组合。结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益肾通络为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肾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中治疗慢性肾病肾纤维化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复方中主要药物、药对(药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治疗肾纤维化38首中药复方涉及95味中药,总频次为362次。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主要为补益类、化瘀类、利湿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8条,药组(3味药或4味药)规则31条。结论大多数医家治疗肾纤维化多用补益、活血化瘀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中药外治法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建库至2021年6月收录的中药外治法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处方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9篇文献,109首中药处方,涉及中药127味,总用药频次为908次,使用频率>5%的有5类,由高到低分别为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单味中药频次>20次的有12味,分别为桂枝、红花、黄芪、川芎、当归、鸡血藤、赤芍、威灵仙、丹参、伸筋草、熟附子和艾叶;按性味分析,平、温、寒性药较多,辛、甘、苦味药多见,归经多入肝、心、脾、肾及肺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红花-桂枝是支持度最高的药对。通过对频次>20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2大类。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用药多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多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及桃红四物汤化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整理并归纳总结冠心病心衰“和法”的临床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选方用药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维普(VIP)等数据库中检索自2000年至2021年所有关于“和法”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心衰的相关文献,提取方剂名称、药物组成、统计药物使用频率、药物类别,利用SPSS Modeler18.0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通过SPSS Statistics 26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45篇合格文献,涉及43首方剂,144种药物,药物总频次为815次,其中有22味中药使用频次≥10次,使用频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为甘草(6.5%),柴胡(5.0%),茯苓(4.2%)。共涉及15种药物类别,其中补虚药(29.4%),解表药(13.5%),活血化瘀药(9.9%),使用频率最高。将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22味中药中二项关联共12对,以甘草配伍茯苓、白芍,柴胡配伍黄芩、半夏为主;三项关联共11组,以半夏、黄芩、柴胡等组合为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显示,22味中药聚为6类时聚类效果最好。结论 冠心病心衰“和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挖掘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治疗前列腺癌的中药复方,并尝试探讨前列腺癌的用药规律及病机治法。方法:收集近1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治疗前列腺癌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将纳入文献中的中药复方导入Excel 2007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中药复方的药物及四气五味归经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并分析用药规律和提炼本病的药物核心组合及聚类新处方,最后总结并探讨前列腺癌的病机治法。结果:共收集到80个治疗前列腺癌的中药复方共有177味中药纳入研究,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与活血化瘀药为主,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是黄芪。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频次最高的药对是"白术-茯苓"频次为22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为1的有6条,并聚类获得6对核心药物组合、3首新处方。结论:本虚标实是前列腺癌发病的重要病机,扶正法贯穿始终,以"扶正-活血-解毒"为主轴,注重调理肝脾肾三经,辨证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通窍解毒为主线的治法,可为中医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用药参考,以通窍活血逐瘀法为主治疗前列腺癌的聚类新处方是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中药治疗眩晕的临床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和筛选,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原文进行中药复方及药物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复方(包括经典方和自拟方)共18首,对18首复方进行药物分析,共计55味中药,分属10种类别。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理气药、解表药、化痰药、祛风湿药。结论:眩晕的病因病机多为"痰"、"瘀"、"虚",为临床中药治疗眩晕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1979—2016年期刊文献中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1979—2016年期刊文献中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中药内服复方,建立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中药复方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药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5篇,中药复方166首,涉及187味中药,药物使用总频次为1 885次。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前5位依次是甘草、辛夷、防风、白术、黄芪;中药功效分类分析中频次前2位为发散风寒药、补气药;中药药性分类分析中温性及微温药物使用频次共计1 051次,占55.76%。另外,分别统计出2味药联用,3味药联用的使用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对其进行规则关联分析。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以使用发散风寒药和补气药为主,补散并用,药性多为温、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现代临床中药复方治疗脑出血的用药规律。方法:制定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使用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数据库、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从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3月)的相关临床文献,由研究者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所涉及药物类型及其所占比率、单味药使用频率及高频药物。结果:最终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皆为中文文献。纳入48首复方,共使用药物16类,单味药99味,合计使用药物449次。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类药物应用最多,桃仁、当归、川芎等为高频药物。结论:目前中医治疗脑出血以活血化瘀、平肝熄风、化痰清内热、补虚为主要治疗原则,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类药物为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方剂784首,所用药物358味,使用频次共计11671次,使用频数位于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甘草、桂枝、白芍、当归、黄芪、牛膝、防风、威灵仙、薏苡仁、白术,用药类别以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中药药性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以甘为主,主归脾(胃)经。聚类分析得到15个中药组合。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药物组合22项;三项关联药物组合26项;四项关联药物组合16项。复杂网络分析核心处方为:黄芪、桂枝、当归、白芍、甘草。结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以扶正祛邪为法,其中以补益肝脾肾三脏为主;同时根据风、寒、湿、瘀等病因辨证施治,分别采用活血祛瘀、化痰除湿、温阳散寒止痛等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