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20”芦山地震震后2周颅脑损伤伤员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和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为应急医学救援中颅脑损伤伤员的早期康复治疗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对2013年4月20日~5月3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92例芦山地震伤员进行筛查,由脑外伤康复治疗前移组对其中的颅脑损伤伤员进行床旁评估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RanchoLosAmigos(RLA)认知功能分级情况。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1例颅脑损伤伤员,年龄范围3~84岁。颅脑损伤类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41.2%)、颅内血肿(33.3%)和混合型(33.3%),其严重程度与颅脑损伤类型相关。脑震荡GCS评分较高(13.25±0.62),弥漫性轴索损伤GCS评分较低(4.50±0.71)。100%伤员出现日常生活能力受限,74.51%伤员出现认知知觉功能障碍,9.80%伤员出现言语障碍,还有7.84%伤员出现吞咽障碍。经早期康复治疗后,伤员的ADL评分(治疗前34.82±20.58分,治疗后69.63±22.29分)和RLA认知知觉功能分级(治疗前4.16±1.24,治疗后7.20±1.69)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山地震颅脑损伤伤员的脑损伤类型多样,且常合并存在,其严重程度与颅脑损伤类型相关。所有伤员常伴多种临床问题和功能受限。早期康复治疗安全有效,可迅速改善伤员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雅安及周边地区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88例芦山地震伤员伤情及功能障碍、康复现状及需求,以指导下一步康复医疗工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14·20”芦山地震后1~9天雅安及周边地区7所医院、2所卫生院122例伤员,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6例伤员的伤情进行调查,而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震后1~9天,雅安及周边地区医院共收治122例芦山地震伤员。其伤情分类为:上肢骨折占12.30%、下肢骨折占42.62%、脊柱骨折占16.39%(手术治疗占25.00%、未手术治疗占75.00%)、骨盆骨折占1.64%、肋骨骨折占4.10%、颅脑损伤占10.66%、软组织挫裂伤占8.20%、其他占4.09%。同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科共收治66例芦山地震伤员,伤情分类为骨折77.27%、颅脑损伤3.03%、脊髓损伤4.55%、其他(包括软组织损伤)15.15%。至震后第9天.雅安及周边地区122例伤员中,8例(6.56%)已恢复生活自理能力,114例(93.44%)仍需强化康复治疗。同期。华西医院收治66例伤员中,1例(1.52%)已恢复生活自理能力,65例(98.48%)仍需强化康复治疗。结论早期运用主动运动、抬高患肢、物理治疗、定时翻身、心理干预等康复治疗,可促使地震伤员早期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交通事故中单纯颅脑损伤致死伤员的伤情特征、损伤程度和最终死亡原因,为今后交通事故颅脑损伤伤员的急救处置和培训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四川省德阳市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交通事故中299例单纯颅脑损伤现场死亡或经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无效死亡,并且经法医尸检的交通事故死亡伤员的尸检报告,分析死亡伤员的伤情特征、损伤程度和最终致死原因。结果299例颅脑损伤死亡伤员中男性237例(占79.26%),女性62例(占20.74%);受伤类型为特重型和重型颅脑损伤,无中型和轻型颅脑损伤;201例(占67.22%)特重型颅脑损伤中72.64%现场死亡,98例(占32.78%)重型颅脑损伤无现场死亡伤员;闭合性颅脑损伤是特重型和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结论①尸检颅脑损伤死亡伤员为特重型或重型颅脑损伤,以特重型为主,72%以上的特重型颅脑损伤伤员现场死亡;闭合性损伤是两型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最终致死原因为三种或三种以上颅脑损伤同时存在的复合性颅脑损伤;男性占76%以上。②交通事故颅脑损伤伤员救治的重点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伤员抢救的成功率和生存时间,降低重型颅脑损伤伤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的病情特点。方法:对35例地震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地震造成的这35例脊髓损伤患者在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完全性损伤占42.86%,不完全损伤占57.14%。主要致伤原因为压榨伤(68.57%)。骨折部位依次为腰椎(57.14%)、胸椎(28.57%)、颈椎(11.43%)。受伤时体位60%为屈曲位。31.43%的完全性损伤患者由非专业救援人员救出。结论:35例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普遍较重,主要是与地震当时巨大冲击力有关,也与受灾现场救援条件严重受限,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有关。现场的急救、救援方式对患者的伤情和预后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灾害后抢救伤员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救治策略。方法:对2008年5月12日至6月2日汶川大地震中什邡市二医院收治的222例颅脑损伤伤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批地震伤员中,颅脑损伤主要以轻、中型颅脑损伤为主,其中以头皮裂伤最多见,其次为脑挫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开放性脑损伤。大部分颅脑损伤伤员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以合并四肢骨折最多见。开展手术28例,死亡7例。结论:地震后伤员在短期内集中大量达到,颅脑损伤以头皮裂伤多见,医院有效的组织,快速评估病情,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注意合并伤的处理,强化院前急救以及三线医院转送,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北川中学地震伤员康复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北川中学地震伤员的人数、伤情及功能障碍、康复现状及需求,为下一步康复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在校伤员和住院伤员进行现场功能评估,利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对随机抽样的20例伤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0例伤员中,骨折36%、截肢33%、挤压伤31%。其中56例(56%)伤员仍然存在一定的功能障碍。在抽样调查的20例伤员中3例(15%)发生PTSD。结论:北川中学的地震伤员目前仍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截肢后功能障碍是康复重点;需要特别关注伤员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7.
纪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9,24(2):392-394
目的:分析四川汶川地震脊柱损伤患者CT表现及其价值。方法:对地震发生后近2个月内先后送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的148名脊柱外伤伤员,进行脊柱骨折特点CT分析。结果:148例伤员共有341个椎骨骨折,其中颈椎骨折49个,胸椎骨折110个,腰椎骨折179个,骶椎骨折3个。压缩骨折43个,爆裂骨折41个,后柱断裂149个,压缩骨折合并后柱断裂6个,爆裂骨折合并后柱断裂102个,骨折脱位18个。148例脊柱伤员有84例伴发椎管狭窄。结论:CT能准确、快速地对地震脊柱损伤患者进行诊断,为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莹  何欣  王慧燕  李箭 《华西医学》2009,(11):2979-2980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中膝关节损伤的机制、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入住院的2728例5·12汶川特大地震伤员伤情特点进行分析,筛选出有膝关节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膝关节损伤前三位分别是髌骨骨折(42.15%)、胫骨平台骨折(21.05%)、股骨髁骨折(13.16%),这与人们在地震时奔跑摔伤以及被房屋倒塌砸伤有很大关系。结论:地震后膝关节损伤其发病率、受伤机制、损伤类型、合并伤情况及治疗处理均有其特点,总结这些特点和规律将对地震伤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处理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头颅层厚8mm、层距8mmCT连续平扫,测量CT图像计分及依据临床GCS标准进行GCS评分。结果依CT图像计分将颅脑损害分为轻型(≤5分)占43.3%(65例),中型(6-10分)占31.5%(47例),重型(≥11分)占25.3%(38例);依据GCS标准进行颅脑损伤评分为轻型(13-15分)占40.7%(65例),中型(9-12分)占33.3%(50例),重型(3-8分)占26%(39例)。颅脑损伤两种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颅脑损伤CT图像计分与临床GCS评分存在较好的一致性。CT图像计分能为颅脑损伤的临床病情评价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排螺旋CT在汶川大地震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根据CT异常表现探讨汶川大地震所致人体损伤情况及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汶川大地震后最初几天320名伤员的多排CT表现,并按损伤部位分别统计。结果271例有明显的损伤表现,包括354个部位,分别是颅脑损伤143例,脊柱骨折97例,骨盆骨折40例,胸部损伤40例,腹部损伤20例,肢体骨折14例,其中76例有多部位损伤。结论地震损伤涉及全身多部位、多个器官;多排螺旋CT检查速度快,对损伤的综合诊断价值高,有助于地震伤员的筛查和分类治疗。  相似文献   

11.
闭合性肾损伤1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48例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本组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CT检查阳性发现率分别为73.6%、52.4%、100%。非手术治疗122例;手术探查16例,其中肾切除10例,肾修补6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10例。结果:死亡5例(死亡率3.4%);143例治愈(治愈率96.6%)。结论:B超检查便捷、无损伤,可作为闭合性肾损伤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是闭合性肾损伤准确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Ⅳ级以下闭合性肾损伤尽可能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平扫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例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CT平扫资料,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4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共发现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57处,其中9例(18.8%)患者为合并多发脏器损伤。脏器外伤的部位为肝脏14例、脾脏19例、肾脏21例、肾上腺2例及胰腺1例。腹水、下部肋骨及腰椎骨折在CT平扫,均清楚显示。结论:CT平扫能清楚显示腹水、下部肋骨及腰椎骨折,对腹腔内闭合性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肾损伤213例,其中闭合性损伤202例(94.8%),合并伤31例(14.6%);B超检查196例,CT检查189例,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14例;非手术治疗175例(82.2%),手术治疗38例(17.8%).结果:B超阳性率87.8%,CT阳性率100%,IVU阳性率71.4%;208例患者治愈,死亡5例,均为多器官损伤并休克患者.结论:B超检查最便捷,可初步判断肾脏伤情;CT可较准确地诊断肾损伤程度,可同时掌握腹腔脏器损伤情况;保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应掌握探查肾脏的时机,是否切除伤肾应以挽救患者生命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全身其他部位外伤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01-2012-08收治的84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救治方法,总结救治经验。结果: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占据同一时期颅脑损伤患者的15.3%,合并伤中以胸部外伤和全身多发骨折最多。颅脑损伤处理最为棘手,ISS评分最高,按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级,经治疗和抢救后恢复良好27例(32.1%),轻度残疾2l例(25.0%),重度残疾24例(28.5%),死亡12例(14.4%)例。死亡原因:8例因中枢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致死,2例因失血性休克,1例因严重的胸部外伤,1例因误吸致死。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全身多发伤的患者多见于车祸伤。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和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是关键,入院后诊断明确和处理及时、正确是救治成功的前提,后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救治成功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2079例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8年12月急诊抢救的交通伤患者2079例,按年龄、季节、外伤类型、外伤死亡原因、病死率等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年龄分布:年龄≤14岁,占1.3%;14~39岁939例,占45.2%;40~59岁865例,占41.6%;60~79岁176例,占8.5%;≥80岁71例,占3.4%。②按季度统计:1季度383例,占18.4%;2季度555例,占26.7%;3季度619例,占29.8%;4季度522例,占25.1%。以3季度交通伤发生病例数最多。③9年来交通伤病例数占各种外伤病例的65.2%,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④交通伤中损害部位最多的为颅脑和各种骨折,分别占总数的56.2%和15.7%;颅脑外伤和多发伤为交通伤常见的死亡原因,分别占总数的56.4%和33.7%。结论:通过对交通伤的流行病学分析,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改进急救体系和服务模式,加强急诊创伤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吴建波 《华西医学》2009,(5):1070-107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27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为同侧脑肿胀者74例,为对侧迟发性血肿者51例,而为同侧迟发性血肿者2例。共死亡48例(37.8%),其中31例因脑疝死亡。结论:通过钻孔探查或积极的CT扫描,及时发现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并尽早正确处理极其重要,是抢救此类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脊柱挫伤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60例脊柱外伤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椎体骨折45例:X线显示椎体骨折41例,累及115节椎体(90.6%),伴附件骨折32处(61.5%).CT显示椎体骨折45例,累及127节椎体(100.0%),伴附件骨折52处(96.2%),脊髓损伤3例,硬膜外下血肿2例.MR显示椎体骨折44例,累及123节椎体(96.9%),伴附件骨折48处(92.3%),韧带损伤16处,脊髓损伤10例,硬膜外下血肿6例.椎体挫伤15例:MRI显示23节椎体挫伤,伴附件挫伤7处;X线和CT均未发现异常.结论:显示骨折CT敏感度优于MRI和X线平片,显示骨挫伤和韧带、脊髓损伤MRI明显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急诊室创伤患者的急救模式,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07年6月间经急诊室收治入院的1020例创伤患者的损伤部位、抢救措施、急诊室救治时间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患者在急诊室救治时间73±41min,其中30min内118例、31~60min 343例,两部分合计461例(45.20%);61~90min 273例(26.76%)、91~120min146例(14.31%)、121~150min内81例(7.94%)、151~180min内36例(3.53%)、3h以上23例(2.25%)。创伤患者入手术室497例,急诊室救治时间56±25min;严重创伤患者的时间82±47min,严重创伤抢救成功率92.2%。结论:“绿色通道”模式是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救治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①建立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出血性转化(HT)的磁共振(MR)分型方法;②验证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MR弥散加权(DWI)检查有高信号病灶的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依据自定MR分型方法对其中的31例HT进行分型,并与3个月后神经功能修订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对伴或不伴有HT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χ2检验,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421个病例中,31例(7.4%)发生HT,其中Ⅰ级10人(2.34%),Ⅱ级4人(0.95%),Ⅲ级17人(4.0%)。3个月后神经功能mRs评分,165人(39.2%)出现神经功能减退(mRs 3~5)或死亡,其中35人(8.3%)死亡;发生HT的31人中,有21人(67.7%)出现神经功能减退或死亡。Ⅱ级、Ⅲ级与预后不良明显相关。结论:7.4%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发生HT,脑干或小脑HT、大面积梗死HT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急性脑梗死HT的MR分型与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院内分期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01-2012-12收治的20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将病例分为3组:组1,以胸伤腹伤为主的病例107例(52.5%);组2,以四肢骨盆脊柱骨折为主的病例79例(38.7%);组3,以胸伤腹伤四肢骨盆脊柱骨折均严重的18例(8.8%)。采用分期救治的策略,即按照严重多发伤在不同治疗阶段(手术复苏期、脏器功能支持期、创伤修复期和功能康复期)的特点,对伤者进行救治的方法。主要分析了手术复苏期各种急诊手术的复苏方式,心肺肝肾等各个主要脏器的功能支持手段以及创伤修复的方式。结果:全组204例,存活190例,存活率93.1%;死亡14例,死亡率6.9%。其中以胸伤腹伤为主的107例病例中,存活100例(93.5%),死亡7例(6.5%);以四肢骨盆脊柱骨折为主的79例病例中,存活77例(97.5%),死亡2例(2.5%);以胸伤腹伤四肢骨盆脊柱骨折均严重的18例病例中,存活13例(72.2%),死亡5例(27.8%)。全组病例在手术复苏期死亡8例,占死亡总数的57.1%,死亡原因:创伤失血性休克3例,急性肺挫裂伤呼吸功能衰竭2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急性脂肪栓塞并肺栓塞1例;在脏器功能支持期死亡4例,占死亡总数的28.6%,死亡原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严重脓毒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在创伤修复期死亡2例,占死亡总数的14.3%,死亡原因:迟发型肠坏死和创伤后脓胸全身感染各1例。结论:从接诊严重多发伤的第一刻起,特别是胸伤腹伤或合并骨盆脊柱损伤,即应主动、有计划地实施分期救治。掌握手术复苏期合理的手术复苏方式、加强重要脏器的功能支持以及选择最佳的创伤修复方式,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实施多发伤分期救治一体化模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