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合理的输气系统是临床实施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治疗的安全保证。高浓度一氧化氮气体的稀释和引入呼吸机的方法是预防和减少一氧化氮氧化产生毒性产物的关键。而采用有效的二氧化氮吸收装置可降低呼吸环路内毒性气体二氧化氮浓度。此外,必须持续监测呼吸环路中氮氧化物和氧浓度。  相似文献   

2.
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气体治疗的输气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合理的输气系统是临床实施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的安全保证,高浓度一氧化氮气体的稀释和引入呼吸机的预防和减少一氧化氮氧化产生毒性产物的关键。而采用有效的二氧化氮吸收装置可降低呼吸环路内毒性气体二氧化氮浓度。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吸入法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朱兵谷天祥综述张显清审校继Ignaro和Palmer等[1,2]发现并确认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就是血管内皮松弛因子(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factor,EDR...  相似文献   

4.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已受到很大的重视。本文较详细地回顾了文献中有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一氧化氮的作用机制及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6.
7.
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NO)气体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肺血管平滑肌,引起肺血管扩张,降低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同时改善氧合。选用适宜的NO输送及监测系统,可减少二氧化氮(NO_2)形成及吸入。本文简要介绍NO治疗适应证及其安全使用和监测。  相似文献   

8.
术中进行多气体监测和其它监测的全麻病例91例,9例病例麻醉中做了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快速诱导插管时SPO2较高,PETCO2明显降低。麻醉中PETCO2也比麻醉前有所下降,机体呈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状态。麻醉结束恢复时PinCO2及PETCO2均比麻醉中升高。麻醉中进行多气体监测及血气分析对于指导全麻诱导插管、维持麻醉平稳、协助确定解除麻醉及拔除气管导管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背景 吸入麻醉药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的临床麻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毒性作用,尤其是对于发育高峰期的大脑. 目的 探讨吸入麻醉药对幼年动物及小儿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内容 吸入麻醉药具有神经毒性,可能会引起幼年动物学习及记忆功能的损伤,影响小儿神经发育导致认知行为障碍.目前认为其机制可能是多途径的,包括受体的影响、突触可塑性变化、脑的炎性反应和相关脑内物质的改变等. 趋向 正确了解吸入麻醉药的神经毒性作用不仅对婴幼儿麻醉药物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通过探索机制寻找可能的处理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处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内毒素致伤大鼠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核因子-KB(NF-kB)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和防治ALI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内毒素(LPS)和LPS/NO对大鼠血氧分析和肺组织损伤的影响,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EMSA)法检测肺组织核蛋白提取物中NF-kB活性和检测的特异性及酶联免疫检测(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改变。结果:NO吸入后,显著抑制LPS静注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核蛋白NF-kB活性的增强以及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的升高。结论:NO通过抑制NF-kB活性,下调TNF-α等炎症分子表达而发挥抗炎的防治ALI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NO)对各类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我们将20ppm NO吸入应用于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中收到明显疗效.NO吸入时其氧化产物NO2对肺的毒性较强.吸入气中的NO2主要来源于NO在输送到患者途中的氧化.临床上合理的NO输送是减少和避免其毒副作用的重要环节.我们设计了一种低流量NO、NO2浓度吸入监测及取样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以转化后的Fick公式为依据,通过监测呼出、部分重吸入气体中的CO2测定心排血量是一种无创、近连续精确度高的测量心排血量方法。本文对其作用原理、测量效果、优点及局限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监测呼出和部分重吸入气体中CO_2测心排血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化后的Fick公式为依据,通过监测呼出、部分重吸入气体中的CO_2测定心排血量是一种无创、近连续、精确度高的测量心排血量方法。本文对其作用原理、测量效果、优点及局限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肺动脉高压(肺高压)病儿吸入一氧化氮(NO)的适应证、避免毒副作用等。方法 选择31例先心病术后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的反应性肺高压或肺高压危象病儿,给予NO吸入治疗。试验分NO吸入前、中、后3个阶段,各阶段均进行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的测定。结果 吸入不同浓度NO[10~80百万分之体积(ppm)]后,平均肺动脉压力和体肺循环压力之比分别降低了34.8%和45.0%(P<0.01),有效率为87.1%;吸入NO后二氧化氮、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吸入前(P<0.05),但仍在允许范围。结论 吸入NO可明显降低先心病术后难治的反应性肺高压或肺高压危象病儿的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临床上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NO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18.
气管内全身麻醉的气体监测刘红,涂断善我院从1991年6月起用丹麦1304-麻醉气体监测仪在胸腹部手术静吸复合麻醉中监测SpO2、吸入气和呼气未O2、CO2及安氟醚浓度,对全麻深度的调节及呼吸管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临床资料病例选择20名择期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9.
20.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芝英 《护理学杂志》2008,23(14):34-35
对23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前后给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结果 吸入NO治疗后患儿高铁血红蛋白均在3%以下,平均1.6%±0.5%;治愈出院22例,住院时间18~41 d,平均29.0 d;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术后因心力衰竭死亡.提出术前术后吸入NO治疗时严密监测肺动脉压及生命体征,积极防治不良反应是患儿尽早康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