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郭荣峰 《中国医院》2003,7(11):14-16
从院前与院内之间急救工作的全方位联系、衔接的各环节出发,阐述充分利用各类急救资源,建立和完善贯穿整个急救急诊服务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有效、规范的“链接”,使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并努力倡导社会“大急救”观念。进一步提高急诊水平和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8月~2006年9月未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出诊的139例作为对照组;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后出诊完成的146例作为急救组。结果2组患者外伤后得到有效救治的时间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减少死亡与残疾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的模式和实现途径,以及在救治急救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JSON的数据交换方式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选择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上线后3个月我市定点医院抢救的165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平台上线前3个月的15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台上线前后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和急诊...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外医院急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的实现路径和内涵,具体介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践情况。在原有急救系统基础上,通过多种通讯手段的集成将医疗信息无缝连接,建立数字化急救平台,从院前急救现场、院内急救平台、院前急救平台、院外急救平台4个方面着手,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及其效果。方法结合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等综合治疗,实行院前快速有效的基础创伤生命维护,院内早期综合复苏,选择合理术式施行手术和重症监护,完成对多发伤的一体化治疗。结果115例多发伤患者治愈93例,死亡22例。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是有效治疗多发伤患者的先进模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91-229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院前争分夺秒急救,早期救治心室颤动,院内急诊科抗凝、溶栓、生命支持,途中监护、密切观察、持续治疗转运至病房住院,通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结果64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李芹仙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490-149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9年始创建高级卒中中心,根据高级卒中建设与条理规范要求,自2019年3月始,对所有ACI患者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现将收集的2019年3月—2019年8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AC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纳入观察组;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常规院内急救护理,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急救时效(病情评估时间、溶栓等待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溶栓等待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病情评估及溶栓等待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救一体化管理对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建立急救中心一体化管理体系,成立急诊急救应急团队,开通绿色急救通道,加强院前院内应急急救,重点发展急危重病急救专业,确立急诊专业特色专科,设备齐全配备到位能用会用,注重人才队伍科研培训等.结果 与急救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前相比院内反应时间缩短了1.38~2.66min,急救抢救成功率上升至98.34%.结论 急救一体化管理能够为抢救病人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是急诊医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肺撕裂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接收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肺撕裂伤患者64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2)。对照组施行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施行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救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肺撕裂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能缩短有效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且能改善患者对急救护理满意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筹院前院内急救资源,建立院前院内衔接路径与衔接机制,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信息共享.方法:基于院前院内急救医疗应用场景要求,遵循模块化、流程化、规范化设计开发理念,采用Netty框架及Kotlin开发语言实现多个独立系统的数据集成共享和移动端应用.结果:有效整合院前院内急救资源,统一急救信息输入与输出路径,实现了26...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护理配合高压氧治疗在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进行治疗的急性CO中毒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患者行高压氧联合常规救治,研究组给予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治疗配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中毒严重度、器官功能损害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物质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首次使用高压氧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中毒严重度、器官功能损害程度、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物质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68例患者为观察组,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为(46.28±10.35)rain,短于对照组[(71.92±19.27)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0.3%和19.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有助于减少住院期间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严重道路交通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护模式及效果.方法 2006-01/2010-10月,院前救护站4人和应急医疗队的4、8、12和48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回顾.全组展开救护510起,救治严重交通伤病人1976例,对有关伤员现场分类,心、肺、脑复苏,急救手术;后送途中的有效处理;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且...  相似文献   

14.
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一体化创伤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新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比研究院前院内联动、院内多学科创伤急救一体化救治的新模式治疗的116例创伤患者和到院后再行院内分诊、多科会诊、分科诊治的传统模式治疗的86例创伤患者,比较两种不同模式的急诊手术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新模式的急诊手术前时间和住院时间为(58±29)min及(28±15)d,传统模式为(125±60)min及(40±19)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急救新模式比到院后院内分诊的传统模式大大缩短了急诊反应时间,提高了创伤后黄金1h的利用率,有利于急诊抢救和术前准备,为院内成功救治赢得了时间与机会,提示建立院前院内联动机制是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泽华 《中华医护杂志》2007,4(2):153-153,152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它应具备现场急救的能力,必须配备的设备并能安全地将病员转送到恰当的医院进行治疗。随着我国急救事业的发展,急诊医学中的院前急救将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我院于1997年4月正式开通“120”急救电话并成立绿色通道,专门负责我市院前急救的任务。随着社会各界人群急救意识的增强和急救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我院从1997年的180例次猛增至2005年的6976例次,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制定与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发展相适应的智慧急救平台顶层设计,为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调研组走访院前急救中心、分中心、急救站及院内急诊,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北京地区急救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用户需求,构建智慧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平台顶层设计。结果/结论 顶层设计包括总体架构、数据架构和支撑平台,围绕调度指挥、医疗服务、应急保障、决策管理、公众服务等7大急救职能提出系统功能规划,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化支撑。  相似文献   

17.
结合院前急救病历及其质控特性,设计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该系统3年,录入病历15万份,满足了急救管理和质量控制、科研数据储存、实时数据汇总等需求。电子病历的实施改变了院前管理松散的现况,增强了医疗质控力度,规范了院前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但在非文字与文字信息的整合、院前院内信息的共享、临床路径管理应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73-175+179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临床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重症颅脑外伤且需行相应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传统组与研究组。传统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急诊手术护理,研究组并在此护理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指标[院前急救耗时、院内急救耗时、住院耗时、病情危重预警评分(MEWS)]、急救成功率以及术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患者对临床医护工作的认可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急救成功率(100.00%)以及术后不良风险事件总发生率(5.56%)与对临床医护工作的总认可度(97.22%)均显著优于传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88.89%)以及术后不良风险事件总发生率(22.22%)与对临床医护工作的总认可度(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亦在院前急救耗时、院内急救耗时以及MEWS评分等一系列急救相关指标中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常规性急诊手术护理的同时对其进行急救护理流程优化,不仅能够在有效减少院前与院内急救耗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急救成功率,且还可最小化术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临床医护工作的认可度,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从而不断优化急诊手术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人员对院前院内衔接的认识和实际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医院急诊科的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进行了1个专题小组访谈和10个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所有访谈对象均认为院前院内衔接很重要。大部分访谈对象认为目前衔接的主要问题在于院前、院内急救人员工作不到位,另外"三无"人员的急救也是衔接的棘手问题。结论医院急诊人员都认识到了衔接的重要性,但目前院前院内衔接存在不少问题,院前院内急救体系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建立长效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