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以白消安(BS)联合环磷酰胺(CP)作为移植前预处理方案建立稳定的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模型。方法雄性BALB/c(H-2kd)为受体鼠,雌性C57BL/6(H-2kb)为供鼠,受体鼠接受100 mg/kg BS和200 mg/kg CP预处理后,输入2×107个供鼠的骨髓细胞或2×107个骨髓细胞联合2×107个脾细胞。记录移植后小鼠一般情况,观察a GVHD临床表现,HE染色后检查组织病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骨髓中细胞嵌合度。结果移植骨髓联合脾细胞组小鼠,移植后7 d开始出现典型a GVHD临床表现,肝、脾、肠、皮肤、肺等组织出现GVHD相关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达到完全供者嵌合,中位生存期为10 d,30 d内全部死亡;单移植骨髓细胞组小鼠无a GVHD表现,生存期大于45 d。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可靠的a GVHD小鼠模型,可用于a GVHD的发病机制、防治效果的实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背景: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提高移植存活率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寻找新的免疫抑制剂成为必要。近期的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目的:通过建立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C57BL/6(H-2b)→BALB/C(H-2d)作为完全异基因移植供、受体建立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移植后3,5,7,9,11 d,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 35 mg/(kg·次)(0.2 m L),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灭菌水0.2 m L/次,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PCR、病理学等方法,比较两组小鼠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表现、生存时间及CD4+CD25+Foxp3+细胞百分率。结果与结论:治疗组较对照组小鼠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时间推迟,程度减轻、生存时间延长。治疗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治疗组小鼠外周血CD4+CD25+Foxp3+细胞阳性百分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递增趋势;反之对照组小鼠外周血CD4+CD25+Foxp3+细胞阳性百分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递减趋势(P0.05)。提示SAHA可延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严重程度,以上作用可能是通过提升CD4+CD25+Foxp3+细胞的比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雄性C57BL/6小鼠(H-2b)为异基因供鼠,雄性BALB/c小鼠(H-2d)为同基因供鼠;以接受8 Gy[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TBI)预处理雌性BALB/c小鼠为受鼠,并随机分为7组:单纯TBI组、同基因骨髓+脾细胞移植(Syn-BMST)组、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组、异基因骨髓+脾细胞移植(allo-BMST)组、Syn-BMST后G-CSF给药(Syn-BMST+G-CSF)组、allo-BMT后G-CSF给药(allo-BMT+G-CSF)组和allo-BMST后G-CSF给药(allo-BMST+G-CSF)组,各G-CSF给药组从移植后第1天(+1 d)开始皮下注射G-CSF 2 μg/d,观察至+60 d。比较各组生存时间、aGVHD发生情况和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H2-Kb+细胞百分率(异基因嵌合率),比较allo-BMST和allo-BMST+G-CSF组+10 d时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脾总有核细胞数(SpTNC)和脾细胞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 单纯TBI组小鼠于照射后9~15 d死于造血衰竭,其余各组+10 d时均100%获得造血重建,随机抽取2只异基因骨髓移植受鼠,+30 d供者细胞嵌合率分别为99.8%和99.4%,表明清髓性allo-HSCT模型建立成功。Syn-BMST、Syn-BMST+G-CSF、allo-BMT和allo-BMT+G-CSF组小鼠观察至+60 d均未发生aGVHD。与allo-BMST组相比,allo-BMST+G-CSF组受鼠出现aGVHD时间早、程度重、病理改变严重、存活时间明显缩短(P<0.05)、+10 d SpTNC明显增加(P<0.05)、脾脏NK细胞显著扩增 (P<0.01)、DC1/DC2比值减低(P<0.05),而2组血清IL-2、IL-4、IFN-γ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移植后使用G-CSF对小鼠异基因单纯骨髓移植后aGVHD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加重allo-BMST后aGVHD的严重程度并缩短受鼠生存时间,该效应可能与G-CSF诱导供鼠NK细胞扩增有关,提示临床allo-HSCT后早期使用G-CSF可能触发或加重aGVHD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为异基因骨髓移植中GVHD研究提供理想的实验参照。方法:以C57BL/6 (H-2b) 小鼠为供鼠、BALB/c (H-2d) 小鼠为受鼠,在移植物中混合不同比例的供鼠外周淋巴细胞以引起不同程度的GVHD。根据临床表现、存活期及病理检查等判断GVHD程度。结果:单纯异基因骨髓组只有部分小鼠出现急性GVHD,20%的小鼠长期存活(超过120 d),无急性GVHD表现;混合不同比例外周淋巴细胞的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出现GVHD的时间和程度均有差异,其中骨髓与外周淋巴细胞1:1混合组小鼠全部在移植后5-14 d出现典型的弓背体位,存活期6-24 d,临床和病理均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观察到典型的急性GVHD改变。结论:以供鼠骨髓与外周淋巴细胞1:1混合进行的异基因骨髓移植,100%引出致死性的急性GVHD。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输注体外扩增自体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治疗是否存在增加供体来源肿瘤转移的风险。方法取Balb/c(H-2d)小鼠骨髓细胞,在重组鼠源性GM-CSF和IL-4诱导以及TNF-α刺激下分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磁珠法(MACS)从Balb/c(H-2d)小鼠脾脏分选出CD4+CD25+Tregs,加入成熟树突状细胞和高浓度重组鼠源性IL-2,体外扩增7 d。流式细胞术检测新鲜以及扩增后CD4+CD25+Tregs纯度及免疫抑制功能。将Balb/c(H-2d)小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1×107体外扩增后CD4+CD25+Tregs,24 h后注射5×105 B16-F10(H-2b)(鼠源性黑色素瘤细胞);对照组:单独输注5×105 B16-F10(H-2b)。结果新鲜分选和扩增后CD4+CD25+Tregs纯度及免疫抑制功能无明显下降。对照组肺部肿瘤结节为(9±8)个,实验组肺部肿瘤结节为(118±15)个。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部肿瘤结节明显增加(P0.01)。结论体外扩增的CD4+CD25+Tregs具有抑制机体抗肿瘤能力,过继输注体外扩增的自体CD4+CD25+Tregs治疗移植后排斥反应,能够增加供体来源肿瘤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小鼠模型。方法用C57BL/6小鼠胫、腓骨骨髓制备T细胞删除的(TCD)BM细胞,4~6周的同种异体BALB/c小鼠接受900 c Gy全身放疗2~4 h后,静脉注射供体5×10~6个TCD-BM细胞和不同剂量的脾细胞,分别以1.25×10~6、2.5×10~6、5×10~6个脾细胞作为实验组1、2、3,仅TCD-BM移植的作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通过临床GVHD评分、生存率和靶器官损害等检测模型建立情况。结果实验组2于移植后7~14 d出现严重腹泻、拱背、活动性降低和毛皱褶等典型a GVHD临床表现,结肠、肺和肝等靶器官组织可见明显的GVHD病理学改变,45 d生存率为0。对照组和实验组1、3皆未见明显a GVHD临床表现。移植60 d后,实验组1生存率为80%,对照组为100%。实验组3移植后10 d,生存率为0。结论用供体C57BL/6小鼠来源的5×10~6个TCD-BM细胞和2.5×10~6脾细胞静脉注射,成功构建HSCT后4~6周的BALB/c小鼠a GVHD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D4+CD25+免疫调节性T(Treg)细胞在小鼠骨髓移植后,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C3H(H-2k)小鼠骨髓作为供体,提取C3H(H-2k)小鼠CD4+T及CD4+CD25+T细胞,C3H×B6(H-2k/b)F1小鼠为骨髓移植的受者.在受者接受致死量全身放射后,输注供者去除T细胞的骨髓(ATBM),使其造血功能重建(ATBM组).于不同的实验组给予CD4+(CD4组)T细胞,CD4+CD25+T(CD25组)或二者同时输注(CD4/CD25组).观察各组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结果所有10只ATBM组小鼠至骨髓移植后60天仍全部存活,无GVHD发生;所有10只CD4组小鼠在骨髓移植10天内全部死于GVHD(P<0.01);所有5只CD25组小鼠于骨髓移植后60天仍全部存活,无明显GVHD发生(P>0.05);同样,所有6只CD4/CD25组小鼠至骨髓移植后仍全部存活,无明显GVHD发生(P>0.05).结论在同种异基因小鼠的骨髓移植模型中,CD4+CD25+T不诱导GVHD的发生,并有预防CD4+T细胞介导的GVHD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观察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经髓腔内输注能否在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同时诱导稳定的免疫耐受。雌性C57BL/6小鼠接受全身照射(TBI)预处理后,输注雄性BABL/c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或经rhG-CSF动员后的外周造血干细胞,2 d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观察各组GVHD发生情况,并通过皮肤移植对受者耐受状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髓腔内骨髓移植组(IBM-BMT)的受鼠无1例发生GVHD,而髓腔内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组(IBM-PBSCT)的受鼠GVHD发生率较尾静脉组(IV)明显减低(P<0.05);IBM-BMT和IBM-PBSCT组受鼠对供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均超过120 d,较IV组明显延长(P<0.01)。实验表明髓腔内输注在降低GVHD发生率的同时,有利于稳定的免疫耐受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MHC半相合骨髓移植后慢性GVHD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MHC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慢性GVHD小鼠模型。方法以(Balb/c×C57BL/6)F1H-2d/b(CB6F1)雌性小鼠为受者,预处理条件为不同剂量的全身照射(TBI,60Co照射),输注MHC半相合Balb/cH-2d雄性小鼠骨髓细胞与不同数量脾细胞,观察移植后小鼠体质量变化,靶器官病理变化,血清抗ssDNA抗体、抗dsDNA抗体。结果在照射剂量为8Gy,输注骨髓细胞数量为8×106、脾细胞数量为4.5×107的小鼠至实验结束(移植后100d)全部存活,体质量减轻与对照组和其它实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抗ssDNA抗体、抗dsDNA抗体较对照组和其它实验组显著升高(P<0.05)。该组皮肤、肝脏等病理改变明显。结论在照射剂量为8Gy,输注骨髓细胞数量为8×106、脾细胞数量为4.5×107的小鼠成功诱导出半相合allo-BMT慢性GVHD,为进一步研究慢性GVHD的发病机理、生物学特性、干预因素等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EL9611红白血病小鼠急性GVHD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动物模型。方法: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以C57BL/6(H-2b)鼠为供鼠,BALB/c(H-2d)为受鼠。设白血病组(n=10)、照射对照组(白血病鼠照射后不进行allo-BMT,n=4)、GVHD组(白血病鼠照射+allo-BMT,n=10)及正常对照组(n=4)。白血病组采用每只BALB/c鼠尾静脉输注2×106个EL9611红白血病细胞建立红白血病动物模型;GVHD组于接种白血病细胞7 d后行总剂量为8.0 Gy的1次性 γ射线全身照射(TBI),照射后5 h内每只小鼠尾静脉输注C57BL/6鼠骨髓细胞2×106个+脾细胞1×107个,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小鼠的急性GVHD动物模型。观察小鼠体位、皮毛、大便等临床表现,病理检查肝脾、皮肤、小肠、外周血和骨髓,计算生存率。结果: 白血病组生存时间(14.5±2.1) d ,生存时间与GVHD组相比P<0.01,死亡率100%,无自发缓解,死亡时肝脾肿大(肝重2.40 g±0.48 g,脾重0.84 g±0.20 g,与正常对照组比P<0.01),外周血WBC升高 ,病理检查示组织正常结构破坏,白血病细胞浸润。照射对照组生存时间为(9.0±0.7) d,生存时间与GVHD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死亡率100%,病理检查显示造血衰竭。GVHD组生存时间为(32.0±3.2)d,生存时间与其它各组相比P<0.01,死亡率100%,allo-BMT后第10-13 d出现症状,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符合Ⅰ到Ⅱ度GVHD的改变。结论: 采用EL9611红白血病细胞(2×106/鼠)静脉输注的方式可成功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动物模型;接种EL9611红白血病细胞第7 d行TBI +allo-BMT可成功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小鼠的急性GVH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背景: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降低、数量下降已被公认为是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失调的重要表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并已在许多免疫性疾病方面成功应用。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大鼠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方法:自SD大鼠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传代培养及鉴定后制备细胞悬液。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和干细胞移植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干细胞移植组注射阿霉素当日尾静脉射干细胞1×107;正常组不做处理。 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均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以腹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为特征;干细胞移植组较生理盐水移植组则有明显改善(P < 0.05)。②造模第28天,干细胞移植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造模后外周血CD4+CD25+Treg/ CD4+ Treg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5);干细胞移植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造模第28天,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P < 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肾病综合征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oxP3在组织局部的表达而诱导CD4+CD25+Treg产生有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过继转输微小RNA-7(microRNA-7,miR-7)敲减(knockdown,KD)CD4~+ T细胞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磁珠分选技术分别获得正常野生型(WT)小鼠和miR-7KD小鼠脾脏中CD4~+ CD62L~+ T细胞;CFSE染色标记后,按每只小鼠2×10~6个细胞,经尾部静脉注射给同系WT小鼠,并利用伴刀豆球蛋白A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过继转输后2组小鼠肝脏的形态、重量及其重量指数的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凋亡相关分子Bax和P5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CFSE标记的CD4~+ 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CD62L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过继转输miR-7KD小鼠CD4~+ CD62L~+ T细胞组(miR-7KD转输组)小鼠的肝脏重量明显减轻(P0.01),但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HE染色显示miR-7KD转输组的肝脏细胞损伤增加;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iR-7KD转输组肝脏组织中凋亡相关细胞分子Bax和P53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进一步显示肝脏组织中的CFSE~+细胞活化相关分子CD62L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IL-4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过继转输miR-7敲减CD4~+ T细胞可显著加重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肝组织损伤。这为后续深入探讨急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背景: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时,发挥作用需要的剂量、持续的时间及是否具有不良反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的:观察异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免疫调节作用的时间、剂量依赖性。 方法:免疫系统正常的BALB/c小鼠模型,制备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每只小鼠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0.3 mL细胞悬液,分别含5×105,5×104,5×10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小鼠仅注射0.3 mL生理盐水。进行淋巴细胞增殖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异基因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等实验。 结果与结论:不同剂量的C57BL/6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射给BALB/c受体小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呈剂量依赖性。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异基因移植物的植入,同时这种免疫下调作用在2周时最强,1个月逐渐减弱,2个月基本消失,提示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并且只能维持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背景: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相关病死率高,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有可能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混合H-2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后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白细胞介素2治疗对小鼠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将Balb/c小鼠经直线加速器照射3 Gy后分为白血病模型组、白血病模型照射组、混合移植组、自体骨髓移植组,均尾静脉注射5×105 K562(GFP+/NeoR+)或K562(GFP-/NeoR-)细胞。7 d后6 Gy照射,自体骨髓移植组移植自体骨髓细胞或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混合移植组移植小鼠自体骨髓细胞混合1/10的H-2半相合异体骨髓细胞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或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4周后行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细胞亚群、GFP及NeoR基因测定,肝、脾匀浆细胞GFP和NeoR基因测定。 结果与结论:白血病模型组小鼠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于20 d内全部死亡,白血病模型照射组小鼠因造血功能衰竭于14 d内全部死亡;自体骨髓移植组、混合移植组均有多少不等小鼠无白血病存活超过28 d,且混合骨髓移植后及自体骨髓移植后应用白细胞介素2治疗可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在此基础上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可更进一步提高白血病小鼠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CTLA4Ig作为免疫耐受诱导剂是目前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很有潜力的策略之一。 目的:体外研究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诱导HLA单倍型供者T细胞免疫耐受的有效性。 方法:自HLA单倍型相合供者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用CTLA4Ig-重组腺病毒按感染复数50转染骨髓基质细胞72 h,免疫荧光法检测CTLA4Ig在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分别将2×104,4×104及8×104 CTLA4Ig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与105个HLA单倍型相合的供者外周血T细胞及105个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TT法测定T细胞增殖抑制率,收集培养上清以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水平。构建CTLA4Ig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层于6孔板,每孔接种骨髓单个核细胞1×105,于培养第5天计数扩增后的单个核细胞数及CFU-GM集落数。 结果与结论:按感染复数50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中CTLA4Ig表达阳性率为85%,荧光信号在细胞浆中呈不均匀分布。2×104,4×104及8×104 CTLA4Ig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对供者T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于未转染基质细胞组,而白细胞介素2水平低于未转染基质细胞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培养第5天,CTLA4Ig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组单个核细胞数及CFU-GM集落数与未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腺病毒介导CTLA4Ig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能诱导HLA单倍型相合供者T细胞的免疫耐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背景:自2003年,美国 FDA率先批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性疾病以来,已有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报道,但报道结果却不尽相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干细胞无法有效到达心肌损伤部位(即干细胞归巢)。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各亚群在心肌修复中的归巢能力。 方法:以小鼠心肌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筛查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个亚群。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各亚群组细胞的归巢能力。将各亚群细胞注入心肌梗死48 h小鼠体内,注射后48,96 h及7 d处死小鼠取其心脏完成小动物活体成像并检测其荧光强度。 结果与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A-1+/CD45+/CD31+亚群归巢能力优于其他亚群。小动物活体成像提示干细胞注射48 h,96 h及7 d时SCA-1+/CD45+/CD31+亚群平均荧光强度优于其他亚群,SCA-1+/CD45+/ CD31+亚群迁移率最高,说明SCA-1+/CD45-/CD31-群体有向受损心肌归巢的趋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组织工程的研究重点是利用少量的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 在一定环境下附着在三维多孔支架上并良好生长为后期的组织器官重建修复做好基础。 目的:对不同浓度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至壳聚糖支架用于组织工程再生修复进行评价。 方法:取5×105脱乙酰度为95%的壳聚糖粉末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支架,取1×106,1×107,1×108,1×109 L-1细胞体积各100 μL复合至壳聚糖支架后1,3,5,7,9 d以光镜,扫描电镜,MTT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海绵状多孔支架为5 mm×5 mm×3 mm,孔径190~380 μm,平均孔径290 μm,孔相通性较好,空隙率为(84.00±4.62)%。细胞/支架共培养72 h后各浓度细胞组均可渗入壳聚糖支架多孔结构内黏附生长。1×107,1×108,1× 109 L-1浓度细胞组在支架上成蔟生长,部分细胞与支架融合。结果提示,1×107,1×108L-1组细胞更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壳聚糖支架的黏附生长,用于组织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8.
背景:胰岛移植为有望根治糖尿病的一种方法,而移植排斥问题阻碍了移植的开展,诱导受体对供体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是解决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糖尿病小型猪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 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动物骨髓,离心弃上清。取单核细胞层,洗涤后加入L-DMEM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为1×109 L-1。培养48 h后换液去除未贴壁的细胞,依据贴壁培养法分离和扩增间充质干细胞。取第5代细胞作为移植供源,调整细胞浓度为1×1010 L-1。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小型猪模型,随机分为骨髓细胞组和干细胞+骨髓细胞组,经肝门静脉分别植入胰岛细胞、骨髓细胞,胰岛细胞、骨髓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骨髓细胞输注较单纯骨髓细胞输注能显著延长同种异体小型猪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P < 0.05),同时受体血清胰岛素能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能显著延长猪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并促进胰岛移植物正常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_2受体2激动剂(EP_2A)在体外对人CD34~+细胞的归巢与增殖作用。方法:收集健康供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的外周血,免疫磁珠法分选出人CD34~+细胞;同时收集健康供者动员前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培养。人CD34~+细胞和BMMSC经前列腺素E_2(阳性对照)、DMSO(阴性对照)、EP_2A和EP_2A+前列腺素E_2受体2拮抗剂(EP_2AA)处理后,对人CD34~+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集落形成数目,流式细胞术检测G_2/M期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urvivin、β-catenin及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BMMSC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含量。结果:EP_2A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人CD34~+细胞在细胞活力、集落形成数目、G_2/M期比例及surviv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方面均无明显差别。但EP_2A组人CD34~+细胞CXCR4及BMMSC SDF-1α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EP_2A体外可促进人CD34~+细胞归巢但不能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