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中低流量(4L/min)鼻导管吸氧对患者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选择呼吸内科接受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患者800人,按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湿化组(400例)和非湿化组(400),记录每组患者吸氧后的呼吸道症状、细菌检出情况及不适症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12h后,湿化组出现鼻咽干燥的患者共39例(9.75%),未湿化组为52例(13.0%),χ2=1.156,P>0.05;两组持续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24h后,湿化组出现鼻咽干燥的患者共71例(17.75%),未湿化组为103例(25.75%),χ2=0.274,P>0.05;说明两种不同的吸氧方式对患者呼吸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应用不同时间的细菌检出率比较,P<0.05.结论: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需常规湿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ICU患者撤机后实施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方案的临床价值进行评定.方法 研究从2014年1月—2017年5月间在该院ICU治疗且已撤机的患者中,方便选取出75例研究,以费雪派克湿化器对其实施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方案,观察其治疗后1、8 h、24 h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指数等,并且对其气道组织湿化状况、舒适度以及耐受程度等进行评定.结果 75例患者的治疗后1 h呼吸指数(20.38±1.14)次/min,治疗后8 h是(22.87±2.26)次/min,治疗后24 h是(22.68±1.69)次/min.同时,患者气道组织湿化程度为(2.19±0.19)分,舒适度是(1.68±0.28)分,耐受程度为(1.19±0.17)分.结论 对于完成撤机操作的ICU患者,以费雪派克湿化器对其实施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方案可控制其呼吸指数、氧合指数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指数,且保证患者气道组织湿化水平、舒适度以及耐受程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目的对比超声雾化吸人和氧气雾化吸入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4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分成氧气吸入组和超声吸入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氧气吸入组和超声吸入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8.4%,氧气吸入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超声吸人组(P〈0.05)。超声吸入组咳嗽、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哕音的消失时间分别为(4.11±1.24)d、(4.34±1.32)d和(4.84±1.65)d,氧气吸人组为(3.25±1.24)d、(3.31±1.26)d和(3.76±1.48)d,氧气吸人组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显著短于超声吸入组(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疗效优于超声雾化吸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来本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雾化吸入的药物均为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其中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观察组则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间疗效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热、咳嗽、气喘、哮鸣音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7天,观察组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S用力呼气容量(FEV1)大于对照组,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和呼吸指数(RI)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均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能更有效的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的炎症状态和肺功能,相比于超声雾化吸入能促进哮喘急性发作症状更快更好的缓解. 相似文献
13.
岑惠玲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4,12(2):124-126
目的 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息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0.5 mg+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0.8 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SaO2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S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均可不同程度缓解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效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可显著提高患儿SaO2.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观察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和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气分析、PEF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比较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确诊为AECOPD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用相同种类、剂量的药物,分别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A组)与氧驱动雾化吸入(B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最大呼气流速(PEF)检测,同时用CAT量表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两组雾化治疗后,临床症状CAT评分均较前降低,其中B组下降更加明显;PEF均较前提高,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PH值、PO2、S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CO2降低。两组间PH值、PCO2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PO2及SaO2升高较A组明显(P<005)。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两种雾化吸入均可使用,但氧驱动雾化在改善患者症状和缺氧方面优于空气压缩雾化,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氧气驱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包括吸氧、抗炎、平喘、止咳,全身应用激素,补液纠正脱水、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沙丁胺醇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加氧气驱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普米克令舒氧驱动雾化吸入在婴幼儿喘憋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喘憋性肺炎婴幼儿88例为研究对像。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58例分为治疗组,采取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氧驱动雾化吸人,其余分为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喘憋症状持续、哮呜音消失、湿哕音消失及病程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普米克令舒氧驱动雾化吸入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诊超声检查胸部和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伤病情。作诊断性回顾分析。结果由于采取准确性高的超声诊断和临床诊断,在本组中避免了误诊和漏诊现象的出现。胸部闭合性损伤128例,诊断符合率100%;腹部闭合性损伤55例,诊断符合率88%。结论超声诊断在急诊医学中是快速、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后长时程吸氧对肝癌伴肝肺综合征患者全麻下行肝切除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肺内分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麻醉科行择期肝切除术的肝癌伴肝肺综合征患者7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6),术毕回病房经鼻导管低流量(2~3 L/min)吸氧8 h;试验组(n=36),经鼻导管低流量(2~3 L/min)吸氧48 h。于麻醉前、术毕、术后8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分别经桡动脉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变化,同时测定并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周血脂多糖(LPS)、呼出气一氧化氮含量(FeNO)的变化;于术后48 h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毕和术后8 h时点PaO2均高于麻醉前,(A-a)DO2均低于麻醉前(P均<0.05);试验组在术后24 h和48 h时点PaO2均高于麻醉前,(A-a)DO2均低于麻醉前(P均<0.05);对照组在术后24 h和48 h时点PaO2均低于麻醉前,(A-a)DO2均高于麻醉前(P均<0.05);术后24 h和48 h时点,试验组PaO2均高于对照组,(A-a)DO2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在术后8 h、24 h、48 h时点外周血LPS、外周血TNF-α和FeNO均低于麻醉前(P均<0.05),对照组在术后24 h、48 h时点外周血LPS、外周血TNF-α和FeNO均高于麻醉前(P均<0.05);术后24 h和48 h时点,试验组外周血LPS、外周血TNF-α和FeNO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48 h时点,试验组炎症反应指标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36)低于对照组(6/36),住院时间[(5.2±2.3)d]短于对照组[(7.8±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后延长吸氧时限至48 h能有效减轻肝肺综合征患者肝癌切除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减少肺内分流,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护理.方法:选取94例老年AHF患者随机分为3组:工组31例,采用常规高流量面罩吸氧及雾化吸入;Ⅱ组31例,给以无创正压通气+常规雾化吸入;Ⅲ组32例,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正压通气,3组同时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pH指标及呼吸频率(RR);心功能指标:心率(HR)、肺动脉楔压(PC-WP)及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心房脑钠离肽(BNP)的变化情况.结果:(1)工、Ⅱ、Ⅲ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aO2、PO2、PCO2明显升高,RR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4 h,Ⅲ组SaO2、PO2明显高于Ⅰ、Ⅱ组,RR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Ⅰ、Ⅱ、Ⅲ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R、PCWP、BNP治疗后明显降低,SV、EF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3d,Ⅲ组HR、PCWP、BNP明显低于工、Ⅱ组,SV、EF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AHF临床效果良好,能够迅速纠正组织缺氧,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脏负荷,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培训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2-9月我院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进行PDCA模式,即“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循环过程,比较实施前后患者转运及病房准备情况。结果实施后成功转运率99.66%,实施前成功转运率9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转运交接后病房人员、监护设备、呼吸支持设备、液体支持、药物支持及床头检查准备完成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培训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可以明显提高转运效果,提高患者转运及救治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