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效果及注意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本组15例患者术后全部CT复查:14例全切,1例次全切。随访3个月-1年,所有患者颅高压症状消失,无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术前记忆功能减退、失语患者的症状亦明显减轻。结论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术中显微操作,掌握各种注意要点,可以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并发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方法。方法 15例侧脑室肿瘤分别为室管膜瘤、脑膜瘤、室管膜下瘤、胶样囊肿、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脑血管畸形,其中7例侧脑室额角肿瘤经额中回皮质入路,2例侧脑室体部肿瘤经胼胝体前部入路,5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经顶枕部皮质入路,1例侧脑室颞角肿瘤经颞叶皮质入路。结果除3例侧脑室额角胶质细胞瘤次全切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外,其余肿瘤均手术全切,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1年,术后恢复良好,能参加日常工作。结论侧脑室肿瘤绝大多数可行全切术,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肖军   《中国医学工程》2009,(5):375-37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2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28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25例获得全切,肿瘤全切除率为89.29%,术后并发同向偏盲11例,偏瘫4例,头痛、精神症状8例,并发脑室内瘤床出血4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恢复正常,无手术死亡,23例获得3个月~5年随访,20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次全切除者术后3年复发,经再次手术痊愈。结论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的手术入路与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是全切肿瘤、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查正江  陈新生  方晖 《右江医学》2001,29(6):467-468
目的 :探索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方法。方法 :15例侧脑室肿瘤分别为室管膜瘤、脑膜瘤、室管膜下瘤、胶样囊肿、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脑血管畸形 ,其中 7例侧脑室额角肿瘤经额中回皮质入路 ,2例侧脑室体部肿瘤经胼胝体前部入路 ,5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经顶枕部皮质入路 ,1例侧脑室颞角肿瘤经颞叶皮质入路。结果 :除 1例侧脑室额角胶质细胞瘤次全切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外 ,其余肿瘤均手术全切 ,所有病人术后随访 6个月至 1年 ,术后恢复良好 ,参加日常工作。结论 :侧脑室肿瘤绝大多数可行全切除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刘若平  肖泉  庞刚  徐鹏 《广西医学》2015,(2):273-274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诊断、手术方法和疗效。37例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5例位于体部;12例采用顶枕叶皮质入路,25例采用颞顶枕入路,5例采用胼胝体前部入路;有5例术前行血管内介入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均行CT或MRI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5例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患者,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均减少。术后发生同向偏盲8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轻偏瘫7例,治疗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1~10年,目前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CT及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有效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能达到肿瘤全切,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手术操作要点、术后管理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1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手术入路: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20例,经颞中回入路2例,经顶枕入路6例。结果:28例患者中低级别胶质瘤16例,脑膜瘤4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室管膜瘤4例,高级别胶质瘤2例。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4例。术后出现顽固性高钠血症1例,癫痫1例,缄默症1例,高热1例,无偏盲,肢体瘫痪,失语病例,无手术死亡率。20例随访3个月~3年,2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死亡。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运用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手术治疗侧脑室肿瘤,术后进行恰当的处理和细致的观察,可取得理想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谢轩贵  游潮  蔡博文 《四川医学》2004,25(8):850-851
目的 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5年间 2 4例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手术资料 ,肿瘤大小 2cm× 1 5cm× 1 5cm~ 9cm× 7 5cm× 7cm。全部病例均行CT和 /或MRI检查 ,6例行脑血管造影。手术采用顶枕入路 15例、颞上中回入路 9例。结果  2 4例均获肿瘤全切 ,其中 3例完整切除 ,2 1例分块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术区血肿 2例 ,行二次手术清除血肿 ;脑室炎 4例 ,失语 2例 ,对侧肢体轻瘫 3例 ,均经积极处理好转出院。术后随访半年~ 5年 ,未见复发。结论 CT、MRI对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侧脑室脑膜瘤均应手术治疗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入路与暴露、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肿瘤周围组织结构、牢靠止血、管理好术后引流是全切肿瘤、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3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mSWM)采用经患侧低位翼点人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2例.结果 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3例病人,术后6例明显好转,5例无改善,2例恶化.术后3例不全偏瘫,3例动眼神经麻痹,无死亡病例.18例获得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5年.全切的肿瘤未见复发;次全切和部分切除的肿瘤中3例无变化;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13个月因肿瘤复发,1例接受外院再次手术,另1例拒绝再手术于9个月后死亡.结论 合理的术前评估、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是提高mSWM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讨论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要点.结果 23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6例,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结论 采用经翼点入路,利用显微手术可以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肿瘤是否全切,取决于肿瘤的部位、质地、脑水肿的程度.对无法全切的肿瘤,可考虑姑息手术结合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0.
对21例恶性脑膜瘤患者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其中单纯手术8例,手术+放疗6例,手术+化疗4例,手术+放疗+化疗3例。恶性脑膜瘤尽管多能全切或次全切除,但是疗效较差。其主要问题是术后复发率高,平均复发间期短,生存期短。认为采用显微技术尽可能全切肿瘤,术后进行综合治疗是提高恶性脑膜瘤治疗效果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肖军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96-298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救治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救治5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全组58例中,恢复良好26例,中残14例,重残8例,死亡10例。术后并发症:迟发性血肿5例,外伤性脑梗塞2例,硬膜下积液5例,皮片坏死2例,颅内感染2例,外伤性癫痫3例。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暴露良好、止血彻底,有利于清除血肿、脑疝复位和缓解颅压,是救治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囊性脑膜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和探讨囊性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 1 993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收治的1 8例颅内囊性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肿瘤实质及囊壁全切 1 1例 ,肿瘤全切加囊壁部分切除 5例 ,肿瘤及囊壁大部分切除 2例 ,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 ]脑膜瘤由于囊性变而加速了病情发展 ,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且往往误诊为其他性质的病变。应尽早手术 ,手术多能全切病变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SRMs)的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SRMs 49例,其中男17例,女32例,平均年龄53.8岁;MRI检查提示内侧型32例,外侧型17例,直径3.8~7.5cm;均采用扩大翼点或颧弓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外侧型均全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内侧型全切除25例,大部分切除7例,其中死亡1例,轻残6例,其余均良好。术中并发症包括急性脑膨出3例,颈动脉损伤1例,术中瘤腔内大出血2例;术后并发症有:瘤床内出血4例,硬膜外血肿1例,脑血管痉挛4例。脑梗死3例,术后癫痫1例,意识改变2例,皮下积液4例;预后不良包括肢体功能障碍完全偏瘫3例,乏力或不全偏瘫3例。不全失语1例;动眼神经麻痹4例。结论良好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熟悉局部的显微解剖,是提高手术全切除率的前提,正确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同变化,可以减少SRMs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中及手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应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32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内侧型22例,外侧型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3例(71.8%),近全切除4例(12.5%),大部切除5例(15.7%1。结论良好的手术技巧可以有助于全切蝶骨嵴脑膜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控制术后残瘤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翼点入路或扩大的翼点入路进行肿瘤切除,其中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19例术后随访4个月~70月,预后优良16例,一般2例,差1例,无复发病例。结论 术前完善的神经影像学评估,认真的分析影像学资料,术中准确的判断肿瘤包裹的动脉和穿支血管的走行,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手术分离技巧,是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额部皮质造瘘、额中回脑沟入路、额部纵裂胼胝体入路3种手术入路治疗46例侧脑室额角及体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肿瘤的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脑室外引流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手术入路之间肿瘤切除程度无统计学差异,额中回脑沟入路组、额部纵裂胼胝体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额部皮质造瘘组,纵裂胼胝体入路组脑室外引流时间明显低于额部皮质造瘘组。结论侧脑室前部肿瘤多应选择纵裂胼胝体入路,如纵裂引流静脉粗大,分离困难,则可选择额中回脑沟入路。此外。对于直径大于7cm,且与侧脑室上壁粘连紧密的肿瘤也应选择额中回脑沟入路。  相似文献   

17.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附16例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16例,其中男3例,女13例,年龄为15-69岁,平均年龄33.9岁,16例均行MRI平扫与增强,2例行单体素(SVS)氢质子波谱(1HMRS)扫描.结果 侧脑室脑膜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部(8/16);边界清晰,呈类圆形(7/16)或分叶状(9/16);T1WI 表现为等(11/16)、稍低(5/16)信号,T2WI呈等(7/16)、稍高(6/16)、稍低(3/ 16)信号,增强扫描多数(11/16) 呈明显均匀强化;肿瘤内可有囊变坏死(5/16),大多数(12/16)瘤周无或轻度水肿;2例行1HMRS表现为NAA峰低矮或未见,Cr峰下降,Cho峰增高,出现倒置的Ala双峰.病理类型纤维型(13/16)多见.结论 侧脑室脑膜瘤有相对特征性的MRI表现特点,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及性别、MRS表现等可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的不同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侧脑室肿瘤85例,肉眼下手术39例,显微镜下手术46例。经胼胝体前入路手术20例,经皮质前入路手术24例,经皮质后入路手术23例,经胼胝体后入路手术8例,,经颞叶入路手术10例。其中50例患者手术前常规行腰穿蛛网膜下腔置管,手术开始后缓慢释放脑脊液降颅压,术后保留24~48h。结果显微手术组手术全切率及大部切除率明显优于肉眼下手术组(P=0.000<0.001),显微手术组的愈后亦明显优于肉眼下手术组(P=0.012<0.05)。腰穿置管引流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未引流组(P=0.040<0.05)。结论选择准确的手术入路、显微镜下手术,可提高侧脑室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腰穿置管引流脑脊液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显微直视手术颅内囊性肿瘤中辅以神经内镜处理显微镜死角区肿瘤的经验,以期提高颅内囊性肿瘤的全切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0年8月手术治疗的颅内囊性肿瘤病例49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囊性脑胶质瘤21例,囊性脑膜瘤11例,囊性室管膜瘤4例,血管网织细胞瘤3例,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徽手术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显徽手术治疗的36例大脑镰旁脑膜瘤。结果:肿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切除28例,占77.8%,Ⅱ级切除8例,占22.2%。无死亡病例。术后3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5个月至8年,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肿瘤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