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带血管蒂股薄肌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用带血管蒂的肌瓣如带血管蒂股薄肌瓣修复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日渐广泛。为积累有关股薄肌的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本文对股薄肌的血液供应,血管蒂长度、外径、走行和神经支配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  相似文献   

2.
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复补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复补复发性腹肌沟疝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例成人男怀下肢标本上,密切结合带血管蒂肌薄肌瓣转位修复复发性腹肌沟疝的术式,对肌薄肌的血管、神经分布等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以甩薄肌中上段动为肌瓣转位长度可达21.3±2.6cm,而肌瓣转位至这腹环所需长度为18.0±2.2cm,股岂有多血供来源,在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吻合,以该肌主要供血动脉为蒂,可保证转位肌瓣的血供,以中上  相似文献   

3.
股薄肌神经血管门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带血管神经蒂股薄肌瓣游离移植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57例成人已固定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股薄肌的主要营养血管、神经的行程、毗邻血管长度及外径。结果:股薄肌的主要营养血管89.47%起于股深动脉,8.77%起于股内侧动脉,1.75%起于股动脉;神经支配为闭孔神经前支。股薄肌神经血管门位盂该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深面,耻骨结节与股骨内上髁距离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r=0.4816,回归方程为y=6.38 0.1899x。结论:通过测量耻骨结节与股骨内上髁的距离,可判断股薄肌神经血管门在体表的位置,为临床提供更便捷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补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补复发性腹肚沟疝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男性下肢标本上,密切结合带血管蒂股薄肌瓣转位修复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术式,对股薄肌的血管、神经分布等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以股薄肌中上段动脉为蒂肌瓣转位长度可达21.3±2.6cm;而肌瓣转位至腹股沟管度环所需长度为18.0±2.2cm。股薄肌有多血供来源,在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吻合,以该肌主要供血动脉为蒂,可保证转位肌瓣的血供。结论:以中上段血管为蒂股薄肌瓣转位修补复发性腹肚沟疝术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带血管及神经蒂游离移植股薄肌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57例成人已固定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股薄肌的主要营养血管、神经的行程及毗邻,用游标卡尺测量血管长度、外径。结果股薄肌的主要营养血管90%起于股深动脉,7.8%起于股内侧动脉,2.2%起于股动脉。神经支配为闭孔神经前支。股薄肌神经血管门位于该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深面,耻骨结节与股骨内上髁距离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r=0.4816,回归方程为y=6.38+0.1899x。结论通过测量耻骨结节与股骨内上髁的距离,可判断股薄肌神经血管门在体表的位置,为临床提供更便捷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臀大肌下部肌瓣的神经及血供,为临床外括约肌重建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9具儿童尸体的臀大肌进行解剖,观察肌瓣的神经及血管的来源数目、走行并测量相关的数据.结果:36侧肌瓣蒂的血管神经可得到保证(62.07%);7侧仅见动脉供应支或神经丛;5侧未发现较大的血管及神经进入;10侧臀下神经血管束受损.神经与血管在肌瓣蒂上的分布尚不能认为有差异(P>0.05).结论:臀大肌下部肌瓣可以用作转位重建肛门外括约肌.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 68侧股薄肌的形态及血管分布。股薄肌的平均长度为 4 1.4 2± 2 .88cm,其肌腱长为 11.71± 2 .72 cm。股薄肌的动脉平均为 3.63支 ,其入肌处以距耻骨联合下缘的 6~ 10 cm者多见  相似文献   

8.
股方肌骨瓣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中保护尿道控尿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14例成年女性尸体盆腔标本全面的神经解剖学研究,观察女性尿道控尿神经的走向、组成、形态及其毗邻关系。结果:控尿神经是由下腹下丛和阴部神经盆内盆外分支组成,其中盆神经是下腹下丛远端盆内脏神经分支,沿肛提肌表面到达尿道5点和7点位。71.4%的标本中发现阴部神经存在盆内分支,此分支自阴部管内的阴部神经主干穿肛提肌进入盆内,大约在接近尿道括约肌时汇入盆神经共同进入尿道括约肌,其进入尿道的位置距离膀胱颈平面(12.6±1.6)m m。另外在42.9%的标本中阴蒂背神经发出分支到达尿道,此分支进入尿道的位置距离膀胱颈平面(21.6±1.9)m m。结论:女性尿道的控尿神经是由盆神经和阴部神经的盆内盆外分支组成。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中,膀胱颈平面以下尿道周围的操作易损伤控尿神经。  相似文献   

10.
男性尿道膜部括约肌支配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手术中保护尿道控尿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5例成年男性尸体盆腔标本进行解剖,观察支配尿道膜部括约肌神经的组成、形态及毗邻关系。结果:尿道膜部括约肌接受下腹下丛和阴部神经盆内盆外分支支配,其中盆神经起源于下腹下丛远端盆内脏神经分支,沿肛提肌表面到达尿道膜部5点和7点位;40%的标本中阴部神经存在盆内分支,此分支自阴部管内的阴部神经主干穿肛提肌进入盆内,与盆神经一起支配尿道膜部括约肌,其进入尿道膜部的位置距离前列腺尖部(5.3±1.8)mm。在53.3%的标本中阴茎背神经发出分支到达尿道膜部,此分支进入尿道膜部的位置距离前列腺尖部(4.2±1.1)mm。结论: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对控尿神经的保护是多方面的,术中对精囊和前列腺尖部的操作最易损伤控尿神经。  相似文献   

11.
以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膝后区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膝后区的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详细观测。结果:股后皮神经在窝上角处的横径为1.7±0.6mm,在该区的干长为16.1±2.3cm。营养动脉平均2.3(1~3)条,外径为0.8±0.3mm,分别来源于穿动脉的肌皮支(占49.3%)和动脉的筋膜皮支(占50.7%)。静脉回流有营养动脉的伴行静脉和浅静脉,外径分别为1.1±0.5mm和2.1±1.9mm。结论:该区的神经血管恒定,可制成带感觉的转位筋膜皮瓣,用以修复膝关节附近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股后皮神经由臀大肌下缘中点入股后沿中线下降 ,其主要营养血管上段系臀下动脉的股后皮神经伴行动脉 ,起点外径 0 .7± 0 .2mm ,下段系动脉的升皮支 ,起点外径 0 .7± 0 .2mm ,营养血管沿途发出众多皮支与股后部其他血管的皮支形成网状吻合 ,营养股后部皮肤。结论 :以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3.
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带血管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对第1、2穿动脉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骨膜支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结果:股深动脉在小转子尖下4.5±1.3cm、9.3±2.7cm处分别发出第1、2穿动脉,外径分别为2.8±0.7mm、2.4±0.6mm。穿动脉发出1~3支外径在1.0mm以上的肌骨膜支,分布于股骨后部中上段骨膜。结论:可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设计股骨瓣,可转位重建股骨距或修复股骨颈。  相似文献   

1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59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汇合而成 ,其汇合点在外踝上 12 .7± 3 .7cm ,腓肠神经沿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下行 ,外踝上 12 .6± 3 .4cm处穿出深筋膜。其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窝中间皮动脉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 ,上段起始部外径 0 .6± 0 .1mm ,下段距外踝上 6.7± 1.6cm处与腓动脉穿支恒定吻合 ,吻合支外径 0 .6± 0 .1mm ,沿途发出众多筋膜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5.
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提供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腓浅神经(皮下段)近侧的血供为腓浅动脉深支的皮动脉、第1支肌间隔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8mm、1.1mm;第1支肌间隔动脉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8cm。远侧则为腓动脉穿支之升支、降支的皮支和足背动脉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9mm、0.7mm和0.8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1.2cm、0.7cm和0.8cm。其神经支在神经干内或旁彼此吻合,构成纵向链式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皮肤、皮下及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带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外侧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5侧成年尸体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手术显微镜下(×10)解剖观测母展肌上缘动脉弓与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吻合的位置、外径及长度。  结果   母展肌上缘动脉弓与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在内侧楔骨内侧有一较恒定的吻合,并把这一吻合支暂命名为足内缘动脉弓。形成足内缘动脉弓占82.8%(29侧),吻合处外径为(0.65±0.21)mm,长度为(2.63±0.71)mm;未发现吻合动脉弓占17.2%(6侧)。  结论 以足内缘动脉弓为蒂的足内侧岛状皮瓣可以修复足底外侧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7.
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以髌骨中点、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解剖观测:①股中间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②股内侧肌穿支与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系。另用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结果①股中间皮神经前支体表投影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与髌结连线(髌骨中点至收肌结节的连线)中点的连线;②股内侧肌穿支穿出点位于股内侧肌支体表投影线(腹股沟中点与收肌结节连线中、下1/3交界点至髌骨中点的表线)中点附近,相当于收肌结节上(9.4±2.4)cm、髌骨中点垂线内(4.1±1.0)cm处。穿支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股中间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网)密切吻合,在大腿前内侧形成顺沿股中间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可形成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术式。  相似文献   

18.
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发惠  郑和平  谢其扬  林松庆 《解剖学杂志》2005,28(2):209-211,i006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0.3)mm;内踝前动脉踝前内侧穿支外径(0.6~0.8)mm;胫前动脉踝上穿支外径(0.8±0.3)mm。上述穿支吻合构成前、中、后3条纵向的血管丛以及骨膜、深筋膜和神经浅静脉3个层面的血管丛。结论:小腿内侧下1/3段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皮肤、筋膜、骨膜、大隐静脉和隐神经等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小腿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