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凤坤  赵凤芹  聂枫 《河北中医》2022,(7):1089-1093
目的 观察透脓散加减口服联合苦黄洗剂坐浴治疗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术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透脓散加减口服联合苦黄洗剂坐浴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术后第1、3、5、7、14天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分泌物pH值及创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比较2组术后第3、7、14天创面肉芽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术后第3、5、7、14天创面愈合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58/60),对照组总有效率86.7%(52/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5、7、14天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14天创面分泌物pH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7、14天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7、14天创面肉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14天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透脓散加减口服联合苦黄洗剂坐浴治疗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透脓散对治疗低位火毒炽盛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创面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透脓散口服,对照组口服黄连解毒汤。21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创面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脓散口服治疗低位火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马拴全  常媛 《山西中医》2013,29(6):51-53
目的:研究创愈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创愈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凡士林组,每组30只.采用热毒证造模方法造成大鼠皮肤溃疡模型,各组均于造模次日开始换药,并观察用药后各组溃疡创面愈合情况;在造模后第3、7、14日时每组各处死大鼠10只,取创面中心肉芽组织,采用光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炎细胞、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的数量与形态.结果:创愈膏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凡士林对照组,但与湿润烧伤膏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测创愈膏组治疗的创面,术后第3、7日成纤维细胞数、炎细胞数、肉芽组织数、新生毛细血管数均明显多于凡士林组(P<0.01),与湿润烧伤膏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4日,创愈膏组成纤维细胞数、炎细胞数、肉芽组织数、新生毛细血管数明显减少,与凡士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湿润烧伤膏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创愈膏对大鼠模型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的炎细胞、新生肉芽组织、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等参数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促进溃疡面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清热利湿外洗方(虎杖、蒲公英、苦参、黄柏)促进肛肠手术术后创伤愈合的可能影响。方法:以SD大鼠肛旁创面模型为研究对象,在术后第3、7、11天代表愈合的3个时间点,分别观察清热利湿外洗方、生理盐水及高锰酸钾组各组创面色泽、渗出、愈合率,通过光镜观察创面上皮爬行、肉芽组织增生、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愈合及炎症情况。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新生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及胶原纤维合成、分布情况。结果:造模后第3、7、11天,清热利湿方组与高锰酸钾组对伤口分泌物影响无差异(P0.05),两者分泌物均少于生理盐水组(P0.05)。造模后第3天3组创面愈合率无差异(P0.05);第7、11天创面愈合率清热利湿方优于其他两组(P0.05),高锰酸钾组与生理盐水组无差异(P0.05)。光镜结果可见清热利湿方组肉芽组织无明显水肿,新生毛细血管丰富且成纤维细胞排列整齐;胶原蛋白合成多于高锰酸钾且分布规则。电镜结果可见清热利湿方组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将相邻细胞紧密嵌合;胶原纤维分布致密、规则,纤维束排列紧密。结轮:清热利湿方与高锰酸钾均能有效减少伤口分泌物,抑制急性炎症反应,但清热利湿方能更有效的促进上皮爬行、加快肉芽组织内各成分再生。  相似文献   

5.
生肌玉红膏促进大鼠背部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将生肌玉红膏和生理盐水的疗效进行对比,进而阐述生肌玉红膏促进大鼠背部人粪污染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有背部人粪污染创面的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予生肌玉红膏(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换药,分别测定2组造模后3、7、14 d和完全愈合时创面的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羟脯氨酸(Hyp)含量,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和计算造模后3、7、14 d的创面愈合率。结果:造模后3 d,治疗组创面的bFGF、Hy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7 d,治疗组创面的bFGF、Hy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造模后14 d,治疗组创面的bF-GF、Hy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愈合时2组创面的bFGF、Hyp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3、7、14 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比对照组高。结论:生肌玉红膏具有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其机制与其影响创面肉芽组织中的胶原蛋白和生长因子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黄散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及新生皮肤中细胞角蛋白14(CK14)、细胞角蛋白15(CK15)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成功后,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丹黄散组、西药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在所有实验动物背部两侧制作直径约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从造模当日开始,丹黄散组清创后外撒丹黄散后无菌棉纱覆盖;西药组清创后用山莨菪碱、庆大霉素和胰岛素的无菌棉纱外敷,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清创后无菌棉纱覆盖。分别于造模3 d、7 d、14 d、21 d后观察和记录各组创面未愈合面积,计算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取各组大鼠创缘新生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创缘组织修复情况及局部炎症反应;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创缘组织中CK14和CK1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丹黄散组大鼠3 d时可见少量肉芽组织开始形成,21 d时创面基本愈合结痂,无死亡大鼠;西药组大鼠7 d时可见肉芽组织出现,到21 d表皮覆盖大部分创面,无死亡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创面愈合缓慢,7 d、12 d各死亡1只,21 d时创面大多未愈合;空白对照组大鼠3 d时即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成,18 d时死亡1只,21 d时创面基本愈合。西药组、丹黄散组大鼠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CK14、CK15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均<0.05);丹黄散组大鼠3 d、7 d时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CK14、CK15表达水平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4 d、21 d时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结论丹黄散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机制可能与有效调控CK14、CK1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玉糊浆对大鼠背部创面愈合速度的影响,探讨其促进愈合的机制。方法 大鼠造模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玉糊浆组、凡士林组及模型组,每组 18 只。记录 3、7、14 天后创面愈合面积、HE 染色观察组织形态以及免疫组化测定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糖原合成激酶 3β( 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创伤后第 3、7、14 天,与模型组比较,凡士林组创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玉糊浆组创面面积缩小(P<0.05);与凡士林组比较,玉糊浆组创面面积缩小(P<0.05);病理观察发现院创伤后第 3、7、14 天,与模型组比较,凡士林组创面坏死组织、炎症细胞、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及纤维细胞差异不明显,玉糊浆组创面坏死组织及炎症细胞少,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及纤维细胞增生明显;与凡士林组比较,玉糊浆组创面坏死组织、炎症细胞更少,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及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创面组织各检测指标情况院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凡士林组第 3 天各检测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 7 天 GSK-3β 降低(P<0.05),第 14 天 VEGF 升高(P<0.05)、IL-8 降低(P<0.05);玉糊浆组第 3、7、14 天 β-catenin、VEGF 升高(P<0.05)、IL-8 降低(P<0.05),第 7、14 天 GSK-3β 降低(P<0.05),第 7 天 IL-6 降低(P<0.05),第 14 天 TNF-α 降低(P<0.05);与凡士林组同期比较,玉糊浆组第 3、7、14 天 β-catenin、VEGF 升高(P<0.05)、IL-8 降低(P <0.05),第 3、14 天GSK-3β 降低(P<0.05),第 7、14 天 TNF-α 降低(P<0.05),第 7 天 IL-6 降低(P<0.05)。结论 玉糊浆可能是通过调控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中 β-catenin 表达上调、GSK-3β 表达下调,以及提高创面肉芽组织中 VEGF 浓度,降低 IL-6、IL-8 及 TNF-α 浓度,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珍珠散对小鼠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年ICR小鼠,造成小鼠背部的皮肤圆形烫伤创面后随机分成三组,空白组不做处理,实验组覆以珍珠散,对照组覆以紫草油纱布。分别观察造模后7天和14天时珍珠散对创面皮肤愈合时间与愈合率及皮肤组织形态的修复作用,并且进行创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测定。结果:珍珠散能明显缩短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时间,提高愈合率,并能显著改善创面皮肤病理形态的恢复。结论:珍珠散具有促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表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起到促进小鼠创面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复方芪竭膏(Compound-QiJie Cream,COJC)促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取SD大鼠60只,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实验分成A、B、C共3组,每组20只。A组为模型组,B组为京万红对照组,C组为复方芪竭膏组。分别于伤后3、7、10、14天时间点观测创面愈合率;HE常规染色显微镜下测新生肉芽组织厚度;分别在第1周、第2周时取肉芽组织,测EGF、TGF-β1、Collagen-I的含量;最后观测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等。结果:B、C组第7、10、14天创面愈合率均优于A组;C组第7、10、14天创面愈合率较B组优(P〈0.01);B、C组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A组(P〈0.01):C组创面愈合时间较B组优(P〈0.01)。伤后第7、10、14天,B、C组肉芽组织厚度均较A组厚(P〈0.01),伤后第14天,B组与C组肉芽组织厚度无差异(P〉0.05)。造模1周、2周后,C组EGF、TGF-β1、Collagen-I含量明显升高,与其余各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中药复方芪竭膏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提高EGF、TGF-β1、Collagen-I的含量来提高胶原蛋白的含量以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222-2224
目的:检测大鼠体表溃疡创面肉芽组织中bFGF的含量,探索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方法:以6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创愈膏、B组湿润烧伤膏及C组生理盐水三组,每组20只。制造大鼠皮肤全层切除伤模型,每12 h换药1次,分别于造模后3,7,14,21 d时取创基的肉芽组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创面bFGF的含量。结果:造模后第3,14,21天,创愈膏组的肉芽组织中bFGF的表达明显高于湿润烧伤膏组及生理盐水组,两两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第7天时创愈膏组及湿润烧伤膏组的肉芽组织中bFGF表达无差异,但较生理盐水组均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结论:创愈膏有增强碱性成纤维细胞的表达作用,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提高创面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君子加川牛膝方对大鼠下肢难愈性创面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右下肢难愈性创面模型,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成四君子方组、生理盐水组、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川牛膝方组,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相应中药灌胃处理。在创面愈合过程中(造模后的第7天、第14天),取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及血液,应用Elisa等检测技术,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变化。结果:造模后第7天PDGF的表达,四君子汤组与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 川牛膝方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君子加川牛膝方组与四君子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检测造模后第14天PDGF的表达,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君子加川牛膝方可上调PDGF的合成和分泌,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这可能为其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及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醇提蛋黄油对小鼠烫伤愈合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欣梅  庞晓斌  丛悦 《中成药》2013,35(1):172-175
目的探讨醇提蛋黄油对烫伤小鼠愈合作用的相关机理。方法建立小鼠背部Ⅱ度烫伤模型,设立模型组、湿润烧伤膏阳性对照组、醇提蛋黄油实验组,观察造模后7、14、21 d药物对烫伤创面的愈合效果影响;于实验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切除创面肉芽组织,测定其中羟脯氨酸(HOP)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醇提蛋黄油明显促进疮面结痂,缩短愈合时间,缩小疤痕面积,小鼠创面愈合率高于模型组(P<0.01)和阳性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醇提蛋黄油显著提高烫伤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沉积(P<0.01)和SOD、GSH-Px活性(P<0.01,P<0.01)。结论醇提蛋黄油具有明显促进实验动物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其主要机理为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上调创面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玉红膏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修复中神经肽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玉红膏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修复中神经肽P物质(Substante P,SP)的影响,探讨玉红膏促进创面愈合修复的作用机理。方法取144只大鼠于背部造成直径1.8cm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完全随机法分戍3组,即玉红膏组、京万红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造模后第1、3、5、7、10、14、21、30天8个时间点进行创面愈合率、组织形态、SP免疫组化染色的观察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玉红膏组的创面愈合率提高(P〈0.05),形态学显示创面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少,增生期新生血管、戍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数量较多;创面中SP表达在创伤后3、5、7、10、14d高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玉红膏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与在增生期促进创面SP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妙君逸软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基质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龙珠软膏组及四妙君逸软膏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制成大鼠创伤模型。治疗从造模后第一天开始至创面完全愈合,观察术后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于术后3、7、14天记录创面愈合率,在7天、14天取材,采用考马斯亮兰法检测大鼠肉芽组织中蛋白含量、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最后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四妙君逸软膏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及创面肉芽组织中蛋白含量和EGFR。结论:四妙君逸软膏能促进创面愈合,其促愈机制之一是通过提高EGFR以及蛋白含量来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灸烟热效应对皮肤全切伤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新生毛细血管和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烟组、艾热组,每组24只。参考Balaji团队的方法复制全层皮肤切除伤大鼠模型。艾烟组在造模后即刻用艾烟熏灸创面,艾热组除去艾烟后艾灸创面,两组均25 min/次,每日1次,连续10 d。于造模后第1、3、5、7天观察创面颜色、脓液、腐肉、肉芽、愈合情况。于造模后第3、7天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创面局部组织和胶原纤维,于造模后第10天观察创面基底层新生毛细血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术后第1、3、5、7天艾烟组创面面积显著减小(P0.001),术后第3、5天艾热组创面面积显著减小(P0.001);艾烟组各时点的创面面积均小于艾热组(P0.01,P0.001)。术后第3、7天,与模型组比较,艾热组和艾烟组创面再上皮化率明显升高(P0.001),炎性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01);且艾烟组创面再上皮化率高于艾热组(P0.05,P0.001),炎性细胞计数低于艾热组(P0.001)。术后第10天,与模型组比较,艾热组和艾烟组的创面基底层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和密度明显升高(P0.05,P0.001,P0.01);且艾烟组高于艾热组(P0.01,P0.05)。结论:艾灸烟、热效应对全层皮肤切除伤大鼠创面愈合均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促进胶原纤维、肉芽组织和毛细血管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炎膏对大鼠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7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取18只作为正常创面组,其余大鼠采用外科手术联合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液方法制备感染性创面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感染创面组、骨炎膏组、京万红组,每组18只。于制备创面后第1天开始,正常创面组及感染创面组大鼠创面予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后无菌纱布包扎固定,京万红组创面涂抹适量京万红软膏(约2 g)后予无菌纱布包扎固定,骨炎膏组创面给予涂抹骨炎膏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创面愈合面积及大鼠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分别于造模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随机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创面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 造模后第7天、第14天,骨炎膏组和京万红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感染创面组(P均<0.05),且骨炎膏组均明显高于京万红组(P均<0.05)。骨炎膏组和京万红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感染创面组(P均<0.05),且骨炎膏组明显短于京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分析海浮散对大鼠背部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在制作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海浮散组)、对照组(凡士林组)、空白组,20只/组。同等条件饲养下,3组大鼠每天换药1次,累计14 d。计算每组换药后3 d、7 d、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在换药后3 d、7 d、14 d取创面组织,石蜡包埋并做切片,用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染色,计算血管内横断面与肉芽组织面积的比值(以下简称血管面积比)以及胶原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能够证明海浮散具有缩短大鼠背部创面愈合时间的功效;实验组的血管面积比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 <0.01),对照组优于空白组(P <0.05);实验组的胶原蛋白含量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 <0.01)。结论海浮散能够促进大鼠背部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从组织学角度来分析可能与其提高创面新生肉芽组织的血管数量和胶原蛋白含量,从而加速肉芽组织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丹黄散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从100只SD大鼠中随机选取75只给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模型,另外25只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造模成功3 d后,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丹黄散组。各组大鼠背部两侧剪下2 cm×2 cm皮肤,伤后对照组、模型组不进行药物干预,西药物、丹黄散组分别敷用表皮生长因子和丹黄散,观察各组大鼠伤后第5天、第14天、第28天创面愈合情况。于第29天处死大鼠,分别采用HE染色、电镜、免疫荧光观察创面组织的形态、超微结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中p-Akt、p-mTO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伤后第5天、第14天、第28天创面愈合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西药组、丹黄散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西药组与丹黄散组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E及电镜观察,模型组中炎性细胞明显增多,未见毛细血管新生;西药组、丹黄散组均出现成纤维细胞致密分布,少量新生毛细血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α-SMA和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丹黄散组大鼠创面组织中α-SMA和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西药组与丹黄散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丹黄散可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愈合,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痔愈喷剂对大鼠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痔愈喷剂组、空白对照组、湿润烧伤膏组。按照制备大鼠皮肤创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1天,取创伤周围少量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造模术后第7、14、21天痔愈喷剂组TGF-β1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湿润烧伤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痔愈喷剂可增加术后创面TGF-β1表达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透脓散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西药组40例予敏感抗生素治疗,中药组40例予透脓散治疗,联合组40例予透脓散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3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比较3组治疗14 d后创面大肠埃希菌清除率情况,比较3组治疗第1、7、14、21天创面渗液量评分及肉芽形态评分情况,比较3组治疗第7、14、21天创面愈合率情况,比较3组治疗第1、7天炎症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情况,比较3组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14 d后愈显率87.50%(35/40)、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82.50%(33/40),中药组愈显率67.50%(27/40)、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62.50%(25/40),西药组愈显率60.00%(24/40)、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50.00%(20/40),联合组愈显率及大肠埃希菌总清除率均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组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