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癌切除术后早/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晚期复发和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复发后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9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HCC)根治性切除的病例,经随访2年以上,选择18项临床、病理及治疗等指标分析对早/晚复发的影响。结果 全组有76例复发,复发率44.6%,早期复发(≤12个月)49例,晚期复发(〉12个月)27例。AFP和血管侵犯是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肝硬化则是晚期复发的惟一危险因素。早期复发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9.3%和14.3%;晚期复发相应的生存率分别为100%和29.6%。尽管复发后的治疗方式大致相同,但复发病例中经再次切除和肝移植治疗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4.7%和52.6%,而非手术治疗组的相应的生存率分别为71.9%和7.1%。结论 辨别病例存在的危险因素对于选择手术病例与术后辅助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复发的病例,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将明显延长生存期,取得较好的疗效。肝移植对于肝癌复发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和丙肝相关性肝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2月~2010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行手术治疗C-HCC标本18例和2011年3月~201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B-HCC标本34例,以及这些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和丙肝相关性肝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乙肝相关性肝癌平均年龄(46.9±10.5)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59.0±9.9),平均住院天数(17.9±6.8)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34.9±16.5),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1.5±4.3)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19.4±11.9),肝功能分级中A级肝功明显较丙肝相关性肝癌组多,最大肿瘤直径明显大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HCC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3个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3%和32.0%;C-HCC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6.5个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和75%。Cox模型分析提示肝炎类型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风险是丙肝相关性肝癌的2.35倍(P=0.108)。结论〓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显著差异。乙肝相关性肝癌术后恢复较丙肝相关性肝癌快,而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复发风险低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肺转移的病理因素。 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19例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特征对术后肺转移的影响。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部位、术前CEA水平、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术后肺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部位、术前CEA水平、Dukes分期是影响术后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原发肿瘤部位、术前CEA水平及Dukes分期是预测结直肠癌术后肺转移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手术切除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450例经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HCC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450例患者中,2年内复发182例(4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CC术后复发与门脉癌栓、术前血清AFP水平、肿瘤数目、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目(RR=2.148,95%CI=1.175~3.924,P=0.013),肿瘤最大直径(RR=1.591,95%CI=1.006~2.518,P=0.047),门脉有无癌栓(RR=1.835,95%CI=1.242~2.709,P=0.001),血清AFP水平(RR=1.722,95%CI=1.141~2.601,P=0.010),肿瘤分化程度(RR=1.463,95%CI=1.071~1.998,P=0.017)均是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通过以上因素建立函数模型对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的风险程度有一定价值(似然比检验:χ~2=45.727,P0.001)。结论: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门脉癌栓、肿瘤数目、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可能是造成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综合评估这些因素对预防术后复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切除的23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影响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7-78个月,随访中位时间为34个月,32例(13.4%)出现肝外复发.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前血清甲胎蛋白(α fetoprotein,AFP)>1000 ng/m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0 IU/L、肝静脉侵犯、周围脏器侵犯、子灶、肿瘤包膜缺失是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AFP>1000 ng/ml、肝静脉侵犯、周围脏器侵犯是肝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外复发与术前血清AFP>1000 ng/ml、肝静脉侵犯、周围脏器侵犯有关.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1999年69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例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复发转移率23.4%(162/692),复发转移在术后2年内出现者占74.1%(120/162),3年内出现者占92.0%(149/162)。3、5年生存率:复发转移组分别为33.1%和19.7%,非复发转移组分别为92.8%和86.1%。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大体类型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是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最重要的因素。分别进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与局部复发有关,而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与远处转移有关。直肠癌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是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浸润深度是术后远处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位于直肠且分化程度低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老年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后复发与无复发病人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探讨老年胃癌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收治并施行手术的727例老年胃癌病人资料,分为复发组(214例,29.4%)与无复发组(513例,70.6%)。进一步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筛选并建立拟合度最优的多因素预测模型。结果 与无复发组相比,复发组病人术前CA19-9、术前癌胚抗原(CEA)、肿瘤大小、神经脉管浸润发生率以及术后病理学TNM分期均显著增高(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术前CEA、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学分期、肿瘤大小、神经浸润、脉管浸润,以及术后辅助化疗与术后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病理T分期、N分期和术后辅助化疗为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C指数为0.781(0.761-0.801)。结论 术前CA19-9和肿瘤病理学分期是老年胃癌病人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辅助化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其术后复发,可能有助于临床随访和决策。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作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经历了肯定、被否定和再认识的发展过程。在肝移植的起始阶段,原发性肝癌曾作为主要的适应证,但由于对适应证标准的掌握不够严格、科学,许多晚期肝癌病例进入了肝移植的适应范围,使肝移植的远期生存率降低。20世纪80年代,对肝癌的肝移植治疗由于高复发率和3年存活率不超过30%而使人气馁;20世纪90年代初期,Iwatsuki等和Bisumuth等确定了与复发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危险因子并进而由Mazzafero等发展为Milan标准。尽管Milan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采用使肝癌肝移植5年生存率已达50%以上,但肝癌肝移植的复发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8年5月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的125例I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全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以及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同时分析CA19-9水平与I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截至2013年5月,全组患者随访率为81%,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109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全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6%、27.2%、12.8%。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RR=3.990,95% CI=2.383~6.679,P<0.001),肿瘤直径>5 cm(RR=1.78,95% CI=1.190~2.663,P=0.005),CA19-9>200 U/mL(RR=1.734,95% CI=1.138~2.642,P=0.01)和多发肿瘤(RR=1.77,95% CI=1.114~2.812,P=0.016)是根治性切除术后影响肿瘤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CA19-9浓度与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OR=3.208,95% CI=1.276~8.067,P=0.013);CA19-9水平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69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63.0%。 结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CA19-9>200 U/mL和多发肿瘤是IHCC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不良预后因素,且术前高CA19-9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发大肝癌(肿瘤直径≥5 cm)早期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间于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135例单发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例患者复发75例, 其中早期复发4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甲胎蛋白≥400 ng/ml(OR=3.510, 95%CI:1.528~8.064;P=0.003)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阳性(OR=2.769, 95%CI:1.143~6.706;P=0.024)是单发大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存在早期复发危险者无复发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 χ2=23.038, P<0.001;MVI阳性, χ2=10.554, P=0.001)和总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 χ2=14.336, P<0.001;MVI阳性, χ2=10.481, P=0.001)均下降。结论甲胎蛋白≥400 ng/ml和MVI阳性是单发大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To clarify the variables related to survival after recurrence of resec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C virus (HCV), we studied 17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in 99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of HCC associated with HCV infection after hepatic resection. The 1-,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after first resection in these patients were 91%, 81%, and 49%, while after recurrence they were 81%, 51%, and 29%, respectively.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ollowing six variables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after recurrence: platelet count, albumin level, bilirubin level, number of hepatic lesions, distant metastasis, and any treatment at recurrence. A correlation between second hepatic resection (SHR) and liver function tests was seen in regard to albumin and total bilirubin values at recurrence. Indeed, hepatic function and progression of intrahepatic tumors at recurrence were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after recurrence of HCC associated with HCV infection, while any treatment at recurrenc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prognosis after recurrence, we should actively treat the recurrent hepatic lesions whenever possible. Received: August 22, 2000 / Accepted: November 20, 20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患者肿瘤早、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17例行H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2年为界,≤2年肿瘤复发为早期复发,>2年为晚期复发.分析AFP、AFP/肿瘤单位体积(AFP/V)、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肝硬化程度、肝功能分级、HBsAg、肝切除方式、术中输血等因素与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检验.结果 117例患者中有85例(72.6%)出现肿瘤复发,其中早期复发59例(50.4%)、晚期复发26例(22.2%).AFP、AFP/V、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术中输血是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x2=12.78,13.40,5.79,9.98,10.26,9.48,8.32,P<0.05);AFP、肝硬化程度是术后肿瘤晚期复发的影响因素(x2=4.46,7.75,P<0.05).AFP/V、肿瘤数目、血管侵犯是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R=0.170,0.172,0.064,P<0.05);肝硬化程度是术后肿瘤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R=2.809,P<0.05).本组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2.6%、60.8%、54.9%和65.0%、38.5%、23.1%.AFP<20μg/L、AFP/V<14 μg/(L·cm3)、AFP/V14μg/(L·cm3)的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早期复发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4.9%、23.0%、20.5%;肿瘤晚期复发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88.5%、7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918,P<0.05).结论 AFP/V、肿瘤数目、血管侵犯是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程度是肿瘤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CC根治术后肿瘤早、晚期复发患者生存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肝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肝癌的首选方式,但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中国肝癌患者多数合并乙肝感染,乙肝病毒(HBV)因素如:病毒基因型、血清e抗原状态、血清HBV DNA水平、肝内HBV DNA水平与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相关.抗病毒治疗,尤其是干扰素治疗可能是预防肝癌复发的有效方式之一.乙肝病毒因素也可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2005年至2008年我科按照HBV抗原阳性和HBV五项(包括丙肝)全阴性,将肝癌病人分为HBV组(n=79)和非HBV组(n=79)。按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及肿瘤数目进行1∶1配对研究,分析两组间临床病理资料的特点,以复发和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对外科治疗的复发率、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HBV组1、3和5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8%、80%、85%和75%、41%、35%;非HBV组1、3和5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7%、65%、76%和86%、58%、44%;两者有统计学差异,HBV组复发率高于非HBV组(P=0.012),而生存率低于非HBV组(P=0.010)。经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后发现HBV阳性、肿瘤多发、血管侵犯、包膜侵犯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HBV阳性、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血管侵犯、包膜侵犯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HBV相关性肝癌病人比HBV阴性肝癌病人术后的复发率高,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电导钙激动钾离子通道(SK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 方法:收集46例HCC患者手术标本的HCC组织与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种组织中SK4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的表达,分析HCC组织中SK4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两种组织中SK4 mRNA的表达,并分析SK4 mRNA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种组织中SK4蛋白的表达。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SK4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且在HCC组织中SK4和VEGF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64,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HCC组织中SK4 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上调(P<0.05),且SK4 mRNA的高表达与肿瘤低分化及门静脉癌栓有关(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K4蛋白在HCC细胞膜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细胞,但两者胞质SK4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SK4在HCC组织中表达增高,其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等途径促进HCC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手术后胆汁瘤发病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500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手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后胆汁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结果:500例患者中45例(9.0%)术后发生胆汁瘤。统计分析显示,存在胆道扩张、TACE术前肝切除史、非超选择性插管、使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是患者介入手术后发生胆汁瘤的危险因素(均P0.05)。45例胆汁瘤患者中10例为有症状胆汁瘤患者,主要为黄疸和发热,且胆汁瘤直径明显高于无症状患者(8.12 mm vs.21.84 mm,P0.05),穿刺引流治疗后8例患者胆汁瘤缩小,2例消失;35例无症状组患者定期影像学随访。结论:对于有危险因素的肝细胞癌患者,应积极做术前好评估和预防工作。有症状的胆汁瘤患者应当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无症状的胆汁瘤患者应当进行影像学随访,若胆汁瘤增大需要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接受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的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效果。结果在围手术期,1例术后发生移植肝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给予生长抑素治疗10d缓解;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行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逆转。10例受者顺利出院。出院后,3例分别于术后第5个月、第7个月、第19个月死于肝癌复发,1、2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至今最长存活的1例已达4年余。获长期存活的受者肝癌肝切除术前原发病均为小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行肝移植时肝癌均符合Milan标准。结论小肝癌行肝癌肝切除术后应密切随访,如发现肝癌复发且符合Milan标准可考虑行肝移植治疗,患者仍有可能获较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