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痹”的再认识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450074)徐木林,王秋琴关键词:痹证,中医病机,病名分类,辩证论治当前在对“痹”的认识上,多数认为“痹”是证,或以痹证为病名,少数认为“痹”是病名,即痹病,也有主张在痹证下再分病名的。笔者就这些不同的认识重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梳理,从痹证的病名、病因病机、论治对其源流与发展进行研究考证。探析痹证病名的历史发展沿革,从正气亏虚、外邪侵袭、痰浊瘀血阻滞3方面总结历代医家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不同时期痹证的治法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拓宽思路、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系统分析中医病名规范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病名规范化内容及研究建议.笔者认为目前中医病名存在诸多问题,如“病”“证”“症”界定不清、中西病名混杂、病名层次混乱、病名内涵不清、缺乏统一标准等,根据存在问题,规范中医病名应从明确疾病定义、分化病名义项、规范病名分类、选定疾病正名、区分中西...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中医病名系统存在着严重的混乱,不规范病名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和合理性。不规范病名是病名规范的基础,两者的关系存在着从属、重合、平行、交叉、无关等多元性。病名规范产生后,也必须允许不规范病名的保留和产生。  相似文献   

5.
中医病名规范,目的是为统一中医诊断标准。病名不规范就无法统一诊断标准。长期以来,由于中医病、症、证混同不分,过于强调辨证,忽视了辨病,并逐渐有取代辨病的趋势。因之病名杂沓纷纭,极不规范。并且存在着一名多病与一病多名的问题。中医病名要规范,必须明确病、证、症三者的概念,分清其区别与联系,把病和证区别开来;以症名病的,必须有明确的病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个病必须从类病中分化出来;见于病名阶段的单个症状又须归到一个病中去。只有理清这些方面的关系,才能使中医病名达到规范的目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病名诊断规范专题研究组曾就中医病名诊断规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专题研究。本刊将选刊这方面的文章,藉以征求广大中医界的意见,来共同完成中医病名诊断规范这一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前所用的《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存在着"病""证"二字混用的现象。选择应用最为广泛的两套规划教材,对教材中多次出现的"痹证""痹病"二词加以梳理,分析其内涵和使用原因,并探索教学中应对的方法。发现"痹"字用在症状表现或病机中时,没有歧义;而"痹"用在证名中时,指的是被称作"痹证"的病名,而非叫做"痹"的证名。建议教材中规范类似文字,将作"病名"解释的"痹证"词语统一为"痹病"。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医病名规范、证候规范等研究的深入,中医眼科病名规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促进这一工作更好地开展,本文拟从方法学的角度,对眼科病名规范化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诸贤达。一、病名规范的必要性和意义由于多种原因,历代医家在眼病的命名  相似文献   

8.
中医病历书写西医病名并非“西化”,但西医病名也存在着某些不规范,应创造性地应用西医病名,科学地深入探讨,使中西医均认可。  相似文献   

9.
中医病历书写西医病名并非“西化”但西医病名也存在着某些不规范,应创造性地应用西医病名,科学地深入探讨,使中西医均认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十几年有关中医病名规范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别从中医病名现存问题、中医病名存在的必要性、中医病名规范的关键和前提、中医病名规范原则及病名规范的思路与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概述.认为中医病名应以继承性、实用性、特异性、先进性、准确性、公认性(权威性)、稳定性七项标准为原则.并根据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现状指出鉴于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之广泛,建议该问题应由有关部门组织整个中医界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指出中医病名不可废,有其存在的必要,中医病名不应被西医病名所干扰或代替.同时还强调了应重视中医病名之合理继承.  相似文献   

11.
痹证为中医病名,类同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类疾病,涉及到免疫、代谢、遗传、骨科、肿瘤、血液、神经等多个现代医学领域。痹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种类繁多,仅较常见的就有几十种。大多数风湿类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复发率较高、致残率较高等特点,笔者运用中医的方法诊治痹证多年,现将一些心得体会与诸位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12.
保留中医病名是关系到中医学能否继续发展和关系到中医存亡的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规范中医病名必须遵循中医学理论的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反映当代先进的认识水平和符合临床实际,并提出了规范中医病名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全身。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受历史条件所限。祖国医学尚无相应病名,大多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予以相应的病名,并给予不同的治疗。如“痹证”、“阴阳毒”、“日晒疮”、“水肿”等,笔者据其复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提出要使中医病名、诊断达到规范的目的,应做到以下三点:即统一病名,必须统一认识;病名规范,必须处理好症状作为病名、病类与个病的区别、借鉴西医病名、病名含义的准确性等四个方面的具体问题;诊断规范、病的应有见证必须同步规范。  相似文献   

15.
痛风性关节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有人以本病病变在骨质与关节,日久可引起骨关节畸形,故认为当属祖国医学中的“痹证”范畴。早在《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相似文献   

16.
论中医病名规范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医诊断应包括病名诊断和证名诊断。进行中医病名规范之研究,是中医学发展的大计。病名不规范,不仅临床的诊断和疗效的判断、科研成果的评定、医疗事故的分析等均缺乏准则;同时对中医学的发掘继承、学术发展,以及对外交流,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当前,中医的诊断在社会上得不到承认,因而病名规范显得更有必要,它等于为中医诊断立了“法”。通过研究,若能在统一中医病名的基础上统一中医诊断标准,将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能够促进医疗以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对外交流等方面也是有益的。中医病名规范之研究,涉及的问题较多,研究的难度颇大。本文仅就疾病的概念、病名诊断的必要、病名中存在的问题、主症能否作病名和疾病的分类等作初步探讨。对于病名的命名形式、命名原则和具体作法,将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肺痹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国 《中医研究》1997,10(6):9-12
叶天士肺痹证治探析江苏211200溧水县中医院刘光国主题词叶天士a肺痹/中医药疗法叶氏肺痹与经义迥别肺痹病名最早见于《素问·痹论》,是指由风寒湿三气杂至所造成的肌表的痹病,病久不去复感于邪,进一步内舍五脏,导致五脏痹中的一种,所言“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相似文献   

18.
继承和发展中医传统病名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传统病名体系不够完善和规范,且病种分化不够。目前在继承和发展中医病名研究中,首先应取其善名而用之,其次需对传统病名进行分化,对新的病名体系进行规范,第三是提倡合理创新。通过以上方法可使中医病名得到扩展和补充,在研究中注意中医理论的继承,同时汲取现代医学新知识、新理论,逐步使病名体系适应中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的中医病名及辨证诊断规范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使现代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能客观,规范,本文从冠心病的中医病名及辩证分型方面提出了研究思索,认为应在修订和规范中医传统病名概念的基础上,确定冠心病的中医病名,对辨证分型应引进现代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借助计算机及多元分析等数理方法使之客观,规范,以指导临床和科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内经》的若干病名如厥证、痹证、风病、积病,关格等的概念、主证以及与后世同名病证的异同进行探讨。强调了古今病名的内涵,不尽相同。因此引用《内经》的记载去解释后世的病证;或用后世已经发展和习用的病名及其病机,去解释《内经》的病证,都是不尽恰当的。对《内经》病名的基本概念,要有最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