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囊内瘘的术前诊断要点和手术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胆囊内瘘患者临床表现,比较B超、CT、MRCP、ERCP等检查和术中探查所见,以及手术处理方法.结果 术前B超、CT、MRCP、ERCP等检查确诊7例(31.8%).术后确诊胆囊合并十二指肠瘘18例、合并胃窦瘘1例、合并结肠瘘3例.22例均开腹行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加胆囊内瘘修补术,其中12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18例胆囊十二指肠瘘行瘘口修补术,2例胆囊胆管瘘在取尽结石后经瘘口置T管引流,1例行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1例有少量胆漏,经引流治愈,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 目前胆囊内瘘的治疗原则仍为切除胆囊,关闭瘘管,修补漏口,酌情胆道探查,T管引流,伴消化道梗阻需同时考虑解除梗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意外发现胆囊内瘘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0年5月我院LC术中意外发现胆囊内瘘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囊消化道内瘘16例和胆囊胆总管瘘12例.腹腔镜下处理胆囊胃瘘2例、胆囊十二指肠瘘2例、胆囊空肠瘘1例、胆囊结肠瘘1例.其余消化道内瘘中转开腹,切除胆囊和瘘道,内翻缝合修补消化道瘘口.Mirizzi综合征全部中转开腹处理.手术效果满意,无胆管狭窄和感染并发症.结论 提高对胆囊内瘘的认识,腹腔镜术中处理困难的应果断中转开腹处理.  相似文献   

3.
胆囊切除与Mirizzi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外科治疗,以及预防胆管损伤的经验.方法 :对1800例胆囊切除术中30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0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及胆管瘘口修补术、胆囊切除及肝总管Roux-Y吻合术等.术后均未出现胆瘘及胆道狭窄.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应根椐其病理分型行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间经手术证实的47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Mirizzi综合征按Csendes分型,I型23例,II型11例,III型11例,IV型2例。本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行胆囊切除术20例,行胆囊切除术+胆管成形术3例,行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术21例,行胆肠吻合术2例,行胆囊切除术+肝门胆管成形术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仍较困难,术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性化手术方案,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开腹腔胆囊切除术52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开腹腔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方式及并发症.方法 :对本院52例开腹腔病人手术时机的把握,切口、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产生、防治进行分析.结果 :52例病人均痊愈,但有切口感染、胆瘘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对开腹腔胆囊切除术仍应加以重视,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诊断及处理方式.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4例LC术后并发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术后第1~9天发现胆漏,并且经过开腹手术证实.依发生胆漏原因及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其中2例行胆囊管重新结扎,1例行单纯引流+胆总管T管引流,1例行带血管蒂胃浆肌瓣缺损胆管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LC术后如疑胆漏发生,应及时确诊并依具体情况决定合理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4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Csendes Ⅰ型15例,Ⅱ型5例,Ⅲ型3例,Ⅳ型1例)均经胆囊切除术或加胆囊肝总管瘘修补术及T管胆管引流术后治愈:其中1例Ⅲ型和1例Ⅳ型患者行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并发胆漏,经充分引流加肠外营养后痊愈.结论 Mirizzi综合征很难在术前确诊,超声检查是一重要检查手段,时不同分型选用不同的术式是治愈本病的关键.但不推荐应用腹腔镜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因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胆瘘、上消化道大出血及人工血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胃肌轻瘫3例,胰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复查彩超、人工血管及门静脉内均无血栓形成.术后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8例,胰腺细胞癌3例,恶性淋巴管瘤1例,切除血管上下缘,无肿瘤浸润.胰腺切缘没有肿瘤累及,门静脉受癌肿侵犯8例,炎性粘连4例.术后9个月死于重度营养不良1例,术后18个月死于癌肿复发肝转移1例,其余10例目前尚在随访中,其中存活3年3例,2年4例,1年3例.结论 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提高胰头癌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应该作为胰头癌患者合理手术方式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延迟拔T管后胆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8例延迟拔T管后胆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结果 8例均治愈.其中3例拔T管后重插引流管持续引流,1例行开腹续行胆总管T管引流,3例行开腹漏口修补腹腔引流,1例行ERCP+鼻胆总管引流(ENBD)引流术.结论 延迟拔T管后胆瘘多数症状出现较晚且以腹部胀痛为主,若胆瘘后立即重置引流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重置引流无效开腹首选漏口修补腹腔引流可加快术后恢复,避免二次拔T管.  相似文献   

10.
胆道积气综合征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积气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其诊治方法. 方法: 对27例胆道积气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27例均有右上腹痛,有的伴有腹胀、恶心、发热及黄疸等.其中24例有胆道手术史: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11例,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11例,胆囊切除、Oddi's括约肌成形术2例.B超和CT检查均显示肝胆管积气,胃肠钡餐造影检查3例,均显示有钡剂自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逆流入胆总管内.非手术治疗20例,手术治疗7例. 结论: 胆道积气综合征是由肠胆逆流和胆道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是胆道术后右上腹痛的一个常见原因.B超和CT是诊断本征的主要手段,防治肠胆逆流和控制胆道感染是治疗本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分析1993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23例术后胆漏病人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23例中非手术治疗13例,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10例急诊手术治愈,全组治愈率为91.3%(21/23).结论: 术后胆漏多发生于T管拔除和胆囊切除术后,主要与炎症粘连、解剖变异和操作不当有关.预防要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环节着手.胆漏发生后应积极对待,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的辅助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同时注重精细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 结果: 16例病人中除1例术后出现应激性渍疡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通过改进手术技巧和方法,可有效地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胆瘘、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方法预防胰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8年9月至2010年6月捆绑式胰肠吻合103例手术体会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50~260 min,术中出血200~800 mL,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8.8%(40/103),其中胃排空障碍4例,肺部感染7例,低蛋白血症、腹水22例,胰漏2例,胆瘘2例,胃肠吻合口漏1例,ARDS 1例,死亡1例.结论 捆绑式胰肠吻合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4.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手术时机与技术处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分析医源性胆管损伤不同状态下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技巧、方式对疗效的影响. 方法: 就28例病人的胆管损伤类型、修复时间、修复方法以及疗效评价,对手术时机及方式进行分析. 结果: 术后一次修复的成功率为46.4%.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式选择不当,支架放置的部位或时间不合理,延期修复的时间过长或过短. 结论: 胆管损伤的端端吻合术仅适用于术中发现的Ⅰ~Ⅱ型非热损伤的病人.凡是不适合于胆管端端吻合术者,应首选胆肠Roux-Y吻合术.除非有胆汁型腹膜炎或胆瘘存在,胆管损伤术中未能及时发现者,可以行延迟性手术.吻合口<10mm应放置内支架,取出支架的时间在1年左右为好.  相似文献   

15.
三镜联合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及最优选择.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5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治疗,分析微创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005年12月以前患者23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均放置T管引流.1例术后1 d T管脱出行腹腔镜T管放置术,另有1例术后3个月拔除T管时出现胆漏而行腹腔引流术.2006年1月以后患者29例,根据术前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大小决定是否术前行十二指肠镜治疗.其中6例胆总管结石≥12 mm者直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检查取石,2例放置T管引流;23例行术前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mtomy,EST),成功取石16例(69.6%),随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7例取石失败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1例放置T管引流;未放置T管引流者共10例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未出现胆漏、胆管狭窄以及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①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趋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点.②腹腔镜手术前是否行十二指肠镜取石应按胆总管结石大小来确定,对于胆总管结石超过12 mm或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的病例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③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是安全的,并可避免T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胆道手术后胆漏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胆道术后胆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分析34例胆道术后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11例、胆总管探查术后16例、胆肠内引流术后7例发生了胆漏.采用烟卷和乳胶管继续引流22例,因引流不畅及时更换引流管成功9例,再手术的3例分别为副肝管撕裂1例、胆囊管残端结扎线滑脱1例和肝总管横断伤1例.结论 :肝外胆管的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手术技巧不佳和经验不足是造成胆漏的常见原因.术中应选择适当的引流物,术后保持引流的通畅;发生胆漏不能控制时,及时更换引流可使多数患者避免手术;引流失败或拔除引流管后的胆漏则需立即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LC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98例中93例完成LC手术,中转开腹5例,其中1例因Mirrize综合征行胆肠吻合,术后,因应激性溃疡出血死亡. 结论 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是老年患者LC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囊管结石的诊断和腹腔镜手术时对胆囊管结石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31例胆囊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术中对胆囊管结石采用推挤法和切开法处理,全组均行腹腔镜手术.结果 术前B超、MRCP诊断胆囊管结石5例,术中腹腔镜探查发现26例,全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胆瘘,无胆管损伤,恢复顺利出院.随诊3个月至17年,未发现胆管狭窄、胆囊管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结论 B超结合MRCP在术前只能对部分胆囊管结石患者作出诊断,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和技巧是术中诊断和处理胆囊管结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胆内瘘53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内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3月~2005年7月收治的53例胆内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6/53)的病人术前诊断为胆内瘘,88.7%(47/53)的病人为术中发现;在胆内瘘类型中,52.8%(28/53)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13.2%(7/53)为胆囊胃内瘘,15.1%(8/53)为胆囊横结肠内瘘,7.5%(4/53)为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11.5%(6/53)为胆囊肝总管内瘘。胆石性肠梗阻占胆内瘘的7.5%。结论胆内瘘术前诊断困难,对长期胆囊结石病人,尤其是发现胆道积气征应高度怀疑,其治疗方法可采用胆总管瘘口、肝总管瘘口、十二指肠瘘口、横结肠瘘口修补等方法,对胃瘘口可采用瘘口修补或胃部分切除处理。  相似文献   

20.
70岁以上老人胆石伴急性感染的腹腔镜手术时机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2010年7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照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改良胆囊切除手术方法和胆总管切开、取石、缝合技术.完成LC 61例,LCBDE 12例,中转开腹5例.常规方法切除胆囊56例,行胆囊壶腹部浆肌层内剥离法胆囊大部切除术12例,行胆囊床部分黏膜残留的胆囊大部切除术10例,后二种方法并用8例,胆总管一期缝合3例.本组78例均治愈,术后轻度胆漏4例,均在3~7 d自愈,无死亡病例,无胆管损伤、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高龄高危的老年患者,只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根据术中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微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