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CPM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CPM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268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4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常规术后抬高患肢及术后24 h鼓励和指导患者做主动肌力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CPM装置进行训练,观察两组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应用CPM装置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下肢功能训练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98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持续被动运动实验组(199例)和对照组(199例)2组进行对比,持续被动运动实验组应用持续被动运动装置进行训练,对照组不使用持续被动运动,只由专业医务人员指导.鼓励患者主动、被动功能训练,观察2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持续被动运动实验组在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应用持续被动运动装置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程妍 《妇幼护理》2024,4(7):1682-1684
目的 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 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 理。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与下肢疼痛、肿胀情况、血栓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下肢疼痛、肿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栓预防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于 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有效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患肢的疼痛与肿胀, 提高患者对血栓预防相关知识的了解,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期对连续被动运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关节活动度和缓解关节肿胀方面。目的:探讨连续被动运动对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凝血状态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8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方法,实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加个人土动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换后24h开始使用CPM机进行患膝关节持续被动屈曲训练。比较置换后2周两组凝血综合指数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置换后2周试验组凝血综合指数为2.66±1.0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凝衄综合指数为3.98±1.3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试验组凝J衄综合指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应用CPM机进行持续被动活动训练能改善凝血综合指数,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对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娟 《妇幼护理》2023,3(15):3671-3672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预防效果。方法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 我院收治的 100 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抽取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 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的血小板指标、凝血指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血小板参数优于 对照组(P<0.05)。实验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下肢血管彩超显示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 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可以改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降低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底动静脉泵对预防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髋部骨折手术患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实验组应用足底动静脉泵。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伤后7d内患肢肿胀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能有效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方法将2009~2012年在泰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颈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指导、下肢活动指导及血栓预防知识宣教等;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指定专人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有针对性制订深静脉血栓干预指南等。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部骨折患者采取规范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气压治疗仪对预防ICU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ICU长期卧床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按摩治疗,观察组使用气压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长期卧床患者应用气压治疗仪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观察低分子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calcium injection,LMWH)围术期应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接受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A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B组运用普通血管活性药物,术后14~20d患侧下肢行彩超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A组0例(0%)发生深静脉血栓,B组为6例(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量(295±80)ml,B组(272±80)ml,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大出血。结论: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围术期应用可安全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屠悦  林雪娟 《全科护理》2016,(21):2194-2196
[目的]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进行妇科盆腔手术的68例病人(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行普通护理方式,干预组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4.7%,而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病人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干预前,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并分析开胸术后应用艾灸涌泉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开胸手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开胸术后采取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患者开胸术后在常规预防基础上加以艾灸涌泉穴预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VT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30%;观察组治疗后膝上15 cm周径差、膝下10 cm周径差较治疗前变化明显,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静脉通畅评分及双下肢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改变,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涌泉穴对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较佳,应用较为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系统性护理措施在骨折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及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0例住院治疗的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性的护理措施。对2组患者的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栓塞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下肢肿胀、栓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系统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毛冬青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防治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从收治脊柱骨折、骨盆骨折、同侧下肢多发性骨折及关节置换术患者174例,按年龄、病种及手术部位设立对照组。对观察组术后第2天起予毛冬青注射液4ml肌肉注射,1次/d,同时进行CPM功能锻炼,10d后做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血栓是否形成。结果观察组87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DVT)9例,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87例中出现DVT19例,发生率21.84%,两组间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所有病例无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临床表现。观察组有6例女性病人出现月经延长,经量稍有增加。结论毛冬青对骨科术后深静脉栓塞的防治具有明显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从我院选取104例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普通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0.27%(15/5616),阴式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90%(3/333),仰卧位手术发生率为0.09%(12/13333),15例均行彩超检查证实为静脉血栓,经抗凝、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妇科手术后应积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发生应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