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6月,共收治6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8~76岁,平均48.6岁。下颈椎骨折脱位3例,2例为颈5-6、1例颈6-7;胸腰段骨折脱位3例,为胸10-11、胸11-12、胸12-腰1各1例。6例患者中除1例术前神经功能为Frankel分级E级,其余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及固定,胸腰段骨折脱位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观察手术节段内固定位置及骨融合情况,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患者随访10~18个月,平均14.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脑脊液漏1例,换药对症处理3周后愈合。1例颈5-6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移位,骨折椎再次脱位立即二次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术;3例术后神经功能由术前Frankel C级恢复至D级,2例无明显改善(术前均为A级),1例较术前加重(术前E级,术后为A级,经再次手术减压并康复治疗6个月后恢复至D级)。随访期间均达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现象。结论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好发于下颈椎及胸腰段;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宜行前后联合入路复位固定,而胸腰段骨折宜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应先充分减压后再精细复位,避免加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具外固定在脊柱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颈围、头颈胸热塑支具和胸腰热塑支具等分别用来辅助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和胸腰椎骨折等内固定术后患者236例,其中颈围外固定87例,头颈胸支具(CTO)35例,胸腰椎支具(TLSO)114例,观察患者的脊柱的植骨骨融合率和内固定器材的失效率。结果:221例获得随访,平均时间15.3个月。脊柱损伤节段的融合时间平均5.1个月,有4例出现植骨处未融合,融合率为98.2%。有5例后路内固定的器材发生断裂松动。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支具外固定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卧床并发症和骨折病的发生,可辅助内固定器材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器材的疲劳性断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颈后路Apofix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上颈椎骨折脱位者行后路Apofix内固定术及植骨融合。结果:14例病例随访3~7月,平均6月,植骨融合了率95%,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未见脱钩、断棒及松动现象。结论:认为Apofix应用于颈椎后路内固定,安全、间便、有效;术前解剖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96-3597
目的分别采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探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后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变化、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后凸角、椎体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术后脊柱后凸角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脊柱后凸角及椎体高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刘丽霞  董云风 《护理研究》2004,18(2):136-137
胸腰段椎体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 ,是压力承上启下的交接处 ,当急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后 ,恢复其脊柱正常生理弧度和序列尤为重要。我院于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 ,对 2 1例急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 ,行后路椎管减压 ,骨折复位 ,steffee钢板内固定手术 ,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8例 ,年龄 19岁~ 5 2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8h至 11d。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为屈曲压缩型 10例 ,爆裂型8例 ,骨折脱位型 3例。其中损伤椎骨胸111例 ,胸12 7例 ,腰19例 ,腰2 4例。按Frankel分级 :…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2005年,我科共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30例,在行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患者住院天数少,感染率低,术后恢复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颈后路椎板减压手术危险性大,术后护理问题复杂,护理不当可直接导致手术的失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针对本科收治的1例C5-6骨折脱位、行颈椎脱位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采用多项护理技术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精心护理,经过31d的治疗和护理,该患者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4个月脊柱后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后缘高度比、Cobb角及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后缘高度比均高于对照组,Cobb角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联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促进患者脊椎形态及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蒋政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208-208
目的探讨AF钉内固定手术及康复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伴截瘫患者脊髓功能尤其是尿便功能的恢复。方法47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伴截瘫应用AF钉内固定手术及康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分别较术前Frankel分级高1—3级。恢复排便功能有效率为93.6%,恢复排尿功能有效率为91.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伴截瘫患者积极的术后康复治疗脊髓功能尤其是尿便功能可达到较理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3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属创伤中的危急重症,且并发症多,致残率高。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处理本创伤首选术式。1999~2003年,我院共施行颈椎前路植骨融合自锁钛板内固定术37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截瘫是外伤性脊柱骨折合并脱位的严重并发症。我院于1988年8月以来,应用可调式脊柱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伴截瘫病人21例,不仅治疗效果满意,而且有便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1例均为胸腰段不稳定骨折,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2~62岁。损伤原因:高空坠落和重物砸伤;损伤椎体平面:T_(11)4例,T_(12)5例,L_18例,L_24例。椎体压缩程度:中度8例,重度13  相似文献   

12.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其护理配合非常重要。护理不当可使术后并发症增多,甚至引起内固定松动脱落,导致治疗失效,严重者可引起死亡[1]。PCB系统是近年来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1种装置,具有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和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2]。2003年5月~2005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颈前路减压PCB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24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7~58岁,平均41.23岁…  相似文献   

13.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状突骨折约占上颈椎损伤的10%~14%,前路齿状突螺钉技术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首选[1]。我科为3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手术前经充分准备,术后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患者病情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手术疗效。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2例,年龄10~52(平均30.6)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例,高处摔伤1例。受伤至诊断出齿状突骨折时间为3 h~4 d,平均2.5 d。1.2临床表现3例伤后全部出现枕颈部剧痛,颈部不敢活动,双手或单手托住下颌以限制颈部活动。2例患者双手轻度麻木,1例…  相似文献   

14.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最常用的方法,其护理配合非常重要。护理不当可使术后并发症增多,甚至引起内固定松动脱落,导致治疗失效,严重者可引起死亡。PCB系统是近年来用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1种装置,具有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和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2003年5月~2005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颈前路减压PCB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24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柱骨折类型与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0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压缩骨折49例,爆裂骨折60例,骨折脱位79例,脊柱后成角畸形158例,基保全瘫患者依次分别为14例,39例,54例和94例。结论 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损伤部位以T12、L1最多见(123例,74%),脊柱骨折类型与瘫痪程度有关,爆裂骨折和骨折脱位者更易导致完全性瘫痪,其中尤以骨折合并脱位者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前路减压AF内固定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手术,因其牢固性好,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已广泛运用。在临床护理中,为了确保达到预期疗效,做好术前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12例采用前路减压AF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病人,在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实行主管护士责任制,找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引流管通畅,早期指导功能锻炼,使病人早日康复。通过上述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本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对52例脊柱结核患者接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加脊柱滑脱脊柱骨折撑开复位(DRFS)内固定术的护理要点。认为:术前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脊柱结核的知识,做好心理护理和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术后注意保持正确的卧位和体位,适当制动,仔细观察有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切实做好创腔引流管的护理和阶段性的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的护理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绞索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绞索患者,总结其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做好病情观察、呼吸功能训练、气管推移训练、手语训练、颅骨牵引、心理护理的方法。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本组38例患者入院后均予颅骨牵引,其中7例患者经牵引成功复位改为保守治疗,另18例牵引后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例行颈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对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绞索的患者术前进行颅骨牵引,择期手术联合治疗及护理十分重要,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正脊柱骨折通常伴有椎管内脊髓的不同程度受损,因此术中对患者的受损脊髓进行固定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临床多采用脊柱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脊柱骨折,疗效良好[2]。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脊柱外科采用脊柱内固定术方式对60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施以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患者愈后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病人术前、术后护理效果。[方法]在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病人护理过程中,加强了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营养护理和功能锻炼。[结果]30例病人术后病变椎体高度恢复,尤其是矢状位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术后无肺不张、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病人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