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防逆流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婷  何婷  曾蕾 《护理学报》2009,16(20):73-74
目的探讨一次性防逆流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8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按使用留置针类型的不同分为防逆流静脉留置针组(防逆流组)91例和普通静脉留置针组(普通组)94例,观察两组患者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发生堵管、静脉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发生堵管、静脉炎情况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防逆流组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应用防逆流静脉留置针能有效防止留置针堵管现象,有助于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护士负担及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12月入住儿科适合应用留置针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防逆流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观察两组堵管、回血、护士冲管次数、家长满意度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堵管、回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冲管次数减少及留置时间增加;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高.结论: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能明显降低堵管率、回血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延长留置时间,体现留置针优点,达到治疗目的,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防逆流留置针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6~12月入住神经外科适合应用留置针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防逆流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观察2组堵管、静脉炎发生情况,护士工作量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护士工作量降低及留置时间增加.结论 防逆流留置针在静脉输液治疗中能明显降低堵管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延长留置时间,体现留置针优点,达到治疗目的,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王淼 《当代护士》2013,(11):83-83
目的 通过2种不同型号留置针的使用,研究其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 将临床186例使用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8例使用22G留置针进行穿刺,实验组98例使用24G留置针穿刺,观察2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8.2% 明显低于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17.05%.结论 24G留置针能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密封式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留置时间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用药后当天拔出留置针,B组患者用药后第2天拔出留置针,C组按常规保留3—5d拔管,比较3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情况。结果A组与B组、C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使用留置针留置时间为1d时,静脉炎的发生率最低,可明显低于保留2d以上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不同构造留置针临床实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构造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10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2组患者在留置期间的静脉情况、穿刺成功率、防逆流效果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留置前后静脉血管的弹性、血管的再次利用度、静脉炎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回血及堵管发生率上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留置期间回血少,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防逆流静脉留置针能有效防止留置针回血、堵管现象,从而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护士负担及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肺癌化疗中静脉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将首次进行肺癌化疗的患者188例按人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94例。A组患者在第1天紫杉醇类化疗完成后拔除留置针,应用铂类化疗药物时患者呵选择是否留置静脉留置针,选择24G(小号)留置针。B组患者则在整个化疗结束后拔除留置针。结果B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化疗血管在第二次化疗时的可重复使用情况B组明显低于A组(P〈0.05),对再次使用留置针拒绝人数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紫杉醇类化疗结束后应立即拔除静脉留置针,以保护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防逆流留置针应用于老年患者静脉输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8月住院需要长期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神志清醒老年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穿刺部位均选择上肢腕部、肘部或颈外静脉等较粗直的血管。观察组应用防逆流静脉留置针。对照组应用传统普通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留置针使用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为10.0%(静脉炎8例、堵管3例、回血0例)低于对照组的24.55%(静脉炎8例、堵管10例、回血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留置针使用时间4.38±1.02天、患者满意度97.27%高于对照组3.47±0.98天、8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防逆流留置针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留置针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防逆流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堵管率。方法:选择使用留置针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试验组使用防逆流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留置针,观察2种留置针在置管7d内发生导管堵塞的情况。结果:防逆流留置针在置管7d内出现堵管为15.0%,普通留置针出现堵管为61.7%。结论:防逆流留置针可减少留置针在置管时间内发生导管堵塞,从而使留置时间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降低了乳腺癌化疗病人的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实验组124例用BD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124例用一次性输液针输注化疗药物。对患者输液渗漏及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组,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24G静脉留置针为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可以减少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种封管液对小儿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需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1、2、3三组,分别采用50 U/ml的肝素钠盐水、10 U/ml的肝素钠盐水和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对三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和堵管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1组的留置时间明显优于2、3组(P0.05),三组之间静脉炎和堵管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 U/ml肝素盐水封管效果优于10 U/ml肝素盐水和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2.
粒细胞减少病人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粒细胞减少病人的静脉留置套管针安全留置时间 ,以减少或避免其静脉炎的发生。方法 按粒细胞减少程度将 71例粒细胞减少病人分为 3组 ,对其套管针静脉留置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粒细胞减少的程度与留置套管针的静脉炎发生率成正比 ,3组分别为 4 6 1%、68 3 %、78 9%。结论 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所致的静脉炎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及留置时间的长短有关 ,提示我们为减少或避免粒细胞减少病人静脉炎的发生 ,应根据病人粒细胞减少的程度选择不同的静脉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心血管疾病病人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将22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心血管疾病病人分为观察组116例,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封管;将109例病人设为对照组,使用50 U/mL稀释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观察两组留置针导管回血堵塞、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护士封管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留置针导管回血堵塞、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护士封管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对心血管疾病病人静脉留置针进行封管,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抗反流引流袋更换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留置导尿使用抗反流引流袋合理更换时间.方法 将78例留置导尿使用抗反流引流袋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为不换引流袋组,对照组38例为每日换袋组,分别对2组引流袋中的血性尿液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2组在一般特征资料及置管天数、输液量、饮水量、尿量和开阀排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5%和10.5%,发生泌尿道感染(UTI)分别为2.5%和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后留置导尿且尿液为血性的患者,使用抗反流引流袋时无需每天换袋,抗反流引流袋更换的合理时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需要PICC置管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传统的PICC置管组、改良塞丁格技术的盲穿组、血管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组,每组各30例,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期间的穿刺点局部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置管使用的时间等。结果血管超声引导下的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穿刺点局部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置管时间等均优于传统的PICC置管组和改良的塞丁格技术盲穿组(均P0.05)。结论血管超声引导下的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极大地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局部组织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在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缩短了置管使用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临床上目前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PICC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四肢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在静脉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穿刺部位将200例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88例,对照组112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方法,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血管的保护,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压静脉留置针在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留置针进行输液,观察组采用正压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留置针的滴速,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滴速、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压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输液治疗,更能满足患者的输液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ICC标准化护理流程在肿瘤化疗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PICC置管化疗恶性肿瘤患者225例随机分为标准化静脉治疗组115例和非标准化静脉治疗组110例。标准化静脉治疗组通过循证护理为基础及《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制定实施PICC标准化流程,采用标准化静脉治疗;非标准化静脉治疗组采用常规PICC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标准化PICC置管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和程度低于非标准化静脉治疗组(P<0.05),满意度高于非标准化PICC置管组(P<0.05)。结论:PICC置管标准化流程的应用可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静脉炎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输入液体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直接使用输入的液体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用生理盐水,B组用肝素钠稀释液,C组直接使用输入的原液体进行封管,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封管时间、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C组与A组,C组与B组静脉留置时间、平均封管时间、堵管、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使用输入的液体进行封管具有操作简便、节省资源等优点,故此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JVC)、股静脉置管(femoral vein catheter,FVC)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在神经内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置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JVC组(n=108)、FVC组(n=63)和PICC组(n=156),比较三种静脉置管方法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和患者舒适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FVC组和PICC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3.65%和93.59%,三种静脉置管方法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间最长,平均为(119.78±33.52)d(P〈0.05);三种置管方法在误入动脉、气胸、导管堵塞、血肿、静脉炎和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ICC组患者舒适度最好(P〈0.05)。结论PICC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